-
簡介:功利主義雖然首先是作為一種倫理學說而被提出的,但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倫理學說。從其對現(xiàn)實政治生活的滲透影響力與具體指導性而言,政治哲學是功利主義思想中最凝重、最深刻的理論構(gòu)成之一,也是其變革現(xiàn)實政治制度的有力的理論武器。在政治文明的視野中,無論是支持者還是其反對者,都無法繞過功利主義政治哲學。功利主義政治哲學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適應時代精神的呼喚產(chǎn)生的,其使命就是要為新建立起來的資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合理、有效地運行提供合法性的證明,從而為其徹底掃清封建殘余勢力的羈絆,維護工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緩和資產(chǎn)階級與無產(chǎn)之間日益激化的矛盾。作為重要的政治哲學流派,功利主義梳理和繼承了以往的思想財富,杰里米邊沁、約翰密爾等人開創(chuàng)并發(fā)展了功利主義政治哲學。在整個功利主義政治哲學體系中,作為核心理念的“功利”是評判一切政治現(xiàn)象的標準。邊沁等人終其一生地將功利原理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功利的尺度衡量每一項制度的優(yōu)劣,試圖用功利的標準改造現(xiàn)實,蕩滌弊政,確保人類最大幸福的實現(xiàn)。功利主義本質(zhì)上屬于自由主義,功利主義者給予自由主義以“盎格魯亞克遜”式的解釋。他們實現(xiàn)了自由主義的新舊過渡,并以之為武器對專制、暴虐等現(xiàn)象做出了批判,為開辟文明的民主政治的建設與完善做了理論上的準備與現(xiàn)實的嘗試,從而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掃清了觀念上及體制上障礙。在制度設計方面,邊沁等人反對自然法理論,反對社會契約論,提出了政府起源的功利說。他們反對君主制,主張代議制政府,并對政府的職能進行了合乎功利的解釋。自功利主義產(chǎn)生之后,對它的批判之聲就不絕于耳,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功利主義更遭受到了猛烈地、全線地批判。這些批判可謂直中其要害,但功利主義政治哲學也并非一無是處。功利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價值在于功利標準的歷史合理性、“最大幸福”的政治目的、公共利益的行政導向、代議民主的政治制度、自由至上的公民權(quán)利。其缺陷在于功利標準的不完備性、“唯結(jié)果論”的評價機制、“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备拍畹某橄笮浴⑸鐣娜笔?、“計算式理性”的非人性化。在政治文明的視野中,功利主義不僅是資產(chǎn)階級的,也是全人類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探索與創(chuàng)建美好社會制度時,并沒有完全否定功利主義,而是以科學的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和發(fā)展了功利主義政治哲學。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過程中,社會主義功利論的基本內(nèi)涵是“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功利論的價值訴求,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功利論的道德原則,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功利論的核心理念,為人民謀幸福是社會主義功利論的最終目標。在當代中國政治文明的建構(gòu)中,社會主義功利論超越了功利主義的抽象性,它在科學發(fā)展觀框架中尋求功利與公正的互補,從民生價值取向中詮釋公民幸福的真義,強調(diào)構(gòu)建以公共利益為本位的服務型政府,著力發(fā)展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zhì)的社會主義民主,從而超越了功利主義“最大多數(shù)人最大幸福理論”的抽象性,發(fā)展了功利主義“好政府”的標準和重要職責,揚棄了功利主義將“代議制政府”理論,實現(xiàn)了民主的廣泛性與真實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94
大?。?10.7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隨著陽明心學的風靡天下,在晚明時期的思想界出現(xiàn)了種種的“異變”現(xiàn)象士階層們對當時所謂的各種“喜新厭舊”的社會風氣深感危機,不遺余力的去力挽狂瀾者的數(shù)量不少。其中,耿定向即是一個代表性人物。李贄與耿定向之間發(fā)生的那場激烈而又帶有復雜感情色彩的思想爭論已經(jīng)演變成晚明思想史上的一段著名的學術(shù)公案,這導致明清兩代的正統(tǒng)道學家強烈批判李贄“非圣無法”,視其為反傳統(tǒng)、反道學的“異端”,是儒教的叛逆者,而與之對立的耿定向則毫無疑問地成為儒教的忠實擁護者。由于這牽涉到對晚明思想史發(fā)展走向的基本判斷,因此本文想通過基于對歷史情境的還原,探討二人之間爭論的深層焦點問題,并從歷史的現(xiàn)實邏輯與哲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兩個層面做深層次地探究耿李之爭的分歧焦點不是肯定或者否定傳統(tǒng)的問題,而是站在不同的視角所引起的片面與文化整體精神的關(guān)系問題。正因如此,這一論爭、分歧所造成的學術(shù)思想分野,一方面使得晚明時期的思想文化本身蘊藏著發(fā)展的張力而另一方面,由耿定向死之前與李贄的和好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耿李之爭所彰顯出的思想分野從總體上呈現(xiàn)出尋求溝通與融合的趨勢。從客觀的角度上理解和分析,我們不僅對這一時期思想史的發(fā)展有一個基本把握,而且從耿定向與李贄之間的交往、論爭也得到許多啟示與感想。二者“和而不同”的交往方式,對于正確理解歷史以及現(xiàn)今社會構(gòu)建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8
大小: 1.7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20世紀以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生產(chǎn)力的迅猛發(fā)展工業(yè)文明日益發(fā)達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在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發(fā)展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許多哲學家針對此問題開始進行思考涌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家他們從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結(jié)合角度出發(fā)試圖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做出新的定位和調(diào)整?;魻柲匪沽_爾斯頓就是西方生態(tài)哲學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羅爾斯頓從自己的獨特理論出發(fā)分析資本主義制度導致生態(tài)危機的原因從而提出了自己新的生態(tài)哲學構(gòu)想。他的思想的形成有其重要的理論淵源動物解放論、大地倫理學以及深層生態(tài)學都對羅爾斯頓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深的影響。他主張自然具有獨立客觀存在的內(nèi)在價值不以人的評價來界定自然價值的大小強調(diào)人類的對自然的尊重強調(diào)人類與自然的平等和諧相處。因此羅爾斯頓的哲學思想具有很深的生態(tài)學思想的痕跡也具有強烈的體驗色彩和感性的文化意識等特征。羅爾斯頓認為要解決生態(tài)危機的問題必須要重新厘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建立一種新的生態(tài)價值觀但由于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現(xiàn)實本身存在著局限性因此羅爾斯頓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羅爾斯頓生態(tài)哲學思想中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對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來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2
大?。?1.5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B82107102013111002碩士學位論文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人與自然關(guān)系思想研究郭帥軍導師姓名職稱樊小賢教授申請學位類別哲學碩士學科專業(yè)名稱哲學論文提交日期2016年5月18日論文答辯日期2016年6月7日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RESEARCHONTHEIDEOLOGYOFRELATIONSHIPBETWEENHUMANNATUREINECONOMICPHILOSOPHICALMANUSOF1844ATHESISSUBMITTEDFTHEDEGREEOFMASTERCIDATEGUOSHUAIJUNSUPERVISPROFFANXIAOXIANCHANG’ANUNIVERSITYXI’ANCHINA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2
大?。?1.9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目錄摘要IABSTRACTII導論1一、選題依據(jù)1二、研究意義1三、文獻綜述2四、研究思路6第一章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8第一節(jié)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81、經(jīng)濟轉(zhuǎn)型82、政治變革103、文化變遷10第二節(jié)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思想淵源111、尊重自然界規(guī)律的思想112、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123、正確處理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關(guān)系的思想13第二章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內(nèi)涵16第一節(jié)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道法自然16第二節(jié)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21第三節(jié)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的主要功能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23第三章老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倫理思考及對當代啟示26第一節(jié)以道法自然為基準,樹立生態(tài)意識26第二節(jié)以天人合一為其道,構(gòu)建和諧社會29第三節(jié)以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培養(yǎng)個體素質(zhì)32結(jié)語36參考文獻37后記39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8
大?。?6.5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惡搞在現(xiàn)今這個視覺化的時代,已是網(wǎng)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高頻詞,從KUSO演變而來的惡搞,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原因可歸結(jié)于人類的世俗性的娛樂需求、后現(xiàn)代思潮、市場經(jīng)濟以及現(xiàn)代傳媒科技的發(fā)展等諸多因素。惡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普及,喚起青年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其娛樂性則助于緩解現(xiàn)代人的生存焦慮,但它同時也是一種無理性的逃避現(xiàn)實的放縱狂歡,可能導致價值觀失落與文化危機。網(wǎng)絡惡搞文化的發(fā)展還需加以疏導,其理想發(fā)展方向應該是對世俗關(guān)懷和終極關(guān)懷的共同關(guān)注。第一章引言對網(wǎng)絡惡搞興起的背景進行概述,引出論題。第二章惡搞解析,從文化溯源開始,嘗試對網(wǎng)絡惡搞本身進行的界定與分析,介紹惡搞的詞義演化、相關(guān)的詞語辨析,并對其惡搞的類型、對象以及特征等進行探析。第三章分析惡搞的文化成因,歸結(jié)為以下幾個方面大眾世俗性的娛樂需要的催生、文化傳承的斷裂與各種思潮的影響、市場經(jīng)濟及現(xiàn)代傳媒科技的促使等諸多因素。第四章探析惡搞文化的雙重效應。正面效應是有助于普及文化,激發(fā)新思維以及緩解現(xiàn)代人生存焦慮,負面效應是可能導致價值觀失落與文化危機。第五章指出惡搞的現(xiàn)狀及其疏導方式。最后是全文的總結(ji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3
大?。?1.9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學位論文版權(quán)使用授權(quán)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guān)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并向國家有關(guān)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quán)江蘇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內(nèi)容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本學位論文屬于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quán)書。不保密口。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指導教師簽名年月日年月日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jié)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日期年月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0
大小: 2.4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社群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哲學中針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思潮。它與自由主義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權(quán)利是否優(yōu)先于善二、自我能否優(yōu)先于其目的三、國家中立是否可行這三個問題中,“權(quán)利是否優(yōu)先于善”是二者爭論的核心問題,“國家中立性”的問題是由此衍生的問題,而支撐二者爭論的基石在于“自我與其目的的關(guān)系”。自由主義從個人出發(fā),預設了“優(yōu)先于其目的的自我”為“權(quán)利優(yōu)先于善”奠基,為保證權(quán)利之優(yōu)先,國家必須中立,實施權(quán)利政治。社群主義從社群出發(fā),主張“社群優(yōu)先于個人”,否定自我對其目的的優(yōu)先性,進而質(zhì)疑自由主義的“弱國家”、“小政府”的“國家中立”的權(quán)利政治,提出了“善優(yōu)先于權(quán)利”和“強國家”、“大政府”的“公益政治”主張。盡管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基本預設及政治主張展開了激烈的批判,但這種批判是自由主義譜系的內(nèi)部爭論,而非外部對立。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共享民主社會的基本的價值觀念,都尊重個人權(quán)利,強調(diào)民主法制,維護價值多元,它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并非要取而代之,充其量起到了糾偏補弊的作用,其實質(zhì)是使自由主義更好的發(fā)展。在全球化的時代,社群主義的興起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界的關(guān)注。特別是其對社群、公益政治、積極自由、國家干預的強調(diào)使國內(nèi)外儒學研究者注意到它與儒家思想的親緣性,強調(diào)儒家思想含蘊社群主義精神。當前關(guān)于儒家思想與社群主義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整體的儒家思想或者心性儒學展開的,筆者認為,較之于整體的儒家思想或者心性儒學,荀子的政治哲學與社群主義更為親近。首先,荀子政治哲學的基石是“重生自我”?!爸厣晕摇笔恰叭盒晕摇迸c“德性我”的統(tǒng)一體。荀子認為,人是“群”的存在,維系“群”的紐帶在于“禮義”,正是“禮義”使人別于禽獸成就人之為人。但人并非如孟子所言生而具有德性,荀子認為,人性“樸”,不知禮義,“禮義”之形成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經(jīng)由圣人之創(chuàng)、國家之教化、庶民之學習等過程才能灌注于人心,成就人之善質(zhì)。也就是說,孟子、荀子都認為“善”是人之本質(zhì),構(gòu)成“人之所以為人”,是“人之道”,但是,孟子認為“人之道”與”人之性”是合一的,道德主體本來就是善,人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心知性,“發(fā)現(xiàn)”道德主體之善;而荀子認為“人之道”與“人之性”是分離的,“人之性”中沒有德性,人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解決“人之道”與“人之性”合一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化性起偽”的過程,仁義禮智經(jīng)由圣人之“發(fā)明”與教化,再經(jīng)過個體“學”0的功夫,長期的“積靡”之后,就可以使“性偽合”,人性與德性合二為一,實現(xiàn)“化性”之功效,如同金蟬脫殼一般,天然人性蛻變出德性的翅膀,人性獲得新生,自我得以重生。此“重生自我”就可以自覺地將德性觀念外轉(zhuǎn)為德性行為,擔當起儒家之道的傳承與踐履。所以,對于儒家“內(nèi)圣外王”之“道統(tǒng)”的傳承和踐履而言,荀子與孟子都主張擔當?shù)闹黧w是“德性主體”。只不過,從德性的根源上看,孟子所說的道德主體與自由主義之“自我”一樣,都是先驗的意志主體,“人之道”有待“發(fā)現(xiàn)”,要找回自我,自我再現(xiàn),這與康德的實踐理性主體、羅爾斯的“優(yōu)先于其目的的自我”同調(diào);而荀子所說的道德主體與社群主義的道德主體一樣,都是經(jīng)驗的認知主體,“人之道”有待“發(fā)明”,要重塑自我,自我重生,這與社群主義者桑德爾所說的“構(gòu)成性的自我”、麥金太爾所說的“敘事性的自我”、泰勒所說的“廣延的自我”、沃爾澤所說的具有“成員資格的人”同趣。但是在德性的彰顯上,荀子與孟子都主張人是社會性的人,具有“成員資格”,個人不能脫離其所處的“背景”或“框架”而存在,這與社群主義不謀而合。不過,就德性而言,雖然社群主義強調(diào)社會公共美德,但并不排斥對個人權(quán)利的訴求,而儒家思想則缺乏個人權(quán)利的觀念;就群性而言,雖然社群主義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但作為個體的人,是獨立的自治的,而儒家思想雖然不欠缺“從道不從君”的獨立人格,但這種人格也是關(guān)乎道義的人格,而非關(guān)乎權(quán)利的人格,缺乏獨立、自主的個體。其次,荀子政治哲學的核心是“禮義至上”。“禮義之道”以“禮”為表,源于人類社會“欲”與“物”的沖突。為了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矛盾,圣人創(chuàng)制了“禮”?!岸Y”有本、末兩端,“仁義”即“禮之本”,為“體”;“禮之文”即“禮之末”,為“用”;“禮”執(zhí)其兩端致“中”達“仁”。荀子所說的“法先王”于“本一、“體”而言,“法后王”于“末”、“用”而言,他主張既“法先王”又“法后王”,成就道統(tǒng)??梢?,在平衡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上,荀子與孟子差異較大,孟子非不言禮,只不過重心內(nèi)轉(zhuǎn)于心性修養(yǎng);荀子非不言仁,而重心外轉(zhuǎn)于制度建構(gòu)。所以,孟子之道的先驗色彩濃重,漂懸于懸想的天空,而荀子之道的經(jīng)驗風格鮮明,扎根于現(xiàn)實的土壤。因此,荀子對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傳承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風格,在義利觀上,他堅持“義利兩有”、“以義制利”、“先義后利”;在王霸觀上,他堅持“王霸并行”、“王上霸下”;在禮法觀上,他堅持“禮法兼施”、“禮本法末”??傊髯訄猿帧傲x以為上”,但不排斥對“欲”私利的追求;推崇理想的“王道”政治,但不排斥現(xiàn)實的“霸道”政治;主張“禮”之德治為主,但又公開為“刑”法之法治辯護。一句話,在“道”的問題上,荀子善于行“權(quán)”,做到了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其對社會公利的堅守、務實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與社群主義頗為親緣。第三,荀子政治哲學的實施是“以禮治國”。荀子的聽政原則是“明分使群”,也就是要“以禮分施”,建立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荀子的聽政措施是“曲辨”。禮義雖為圣人所創(chuàng),但在現(xiàn)實的政治實踐中,真正操控“分”的人是握有實權(quán)的“君主”。君主作為“管分之樞要”,其“明分”的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隆禮敬士”以宣告“分”,在全社會樹立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其二,“尚賢使能”以行使“分”,對人們進行等級名分、職業(yè)分工、物質(zhì)財富的劃分;其三,“平政愛民”以維護“分”,通過具體的法則、度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一政事,齊臣民,裁萬物,足國裕民,保證“分”的穩(wěn)定、和諧,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群居和一”。君主“能群”的這些措施,荀子稱之為“曲辨”。荀子的聽政理想是“圣王之制”,包括“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論”、“王者之法”四個要件。荀子認為,理想的國家治理,離不開深明禮義的君主、明確的執(zhí)政理念、秩序井然的社會組織體系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法規(guī)。從荀子的“以禮治國”的政治哲學實踐看,國君集設計者、教育者、組織者、管理者于一身,在國家治理中發(fā)揮了強大的作用,與社群主義的“強國家”、“大政府”的主張是一致的。不過,與社群主義有別的是,社群主義雖然強調(diào)國家對社會治理承擔起必要的職責,但這種職責也是在民主法治體系下實現(xiàn)的,而且社群主義對“強國家”的呼喚,是針對自由主義中立政治之“弱國家”導致國家職能弱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而發(fā),它絕不希望一個無所不包的集權(quán)主義的國家出現(xiàn)??傊?,社群主義從社會本位出發(fā),否定自由主義的個人本位立場;認為民主權(quán)利并非天賦人權(quán),而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較之于社會公利,其并不具有絕對的優(yōu)先性;為了更好的維護民主權(quán)利,國家必須實施公益政治,強化國家職能。從社群主義的視角重新審視荀子的政治哲學,可以發(fā)現(xiàn),儒家思想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化與其社會本位不相抵牾,由荀子學說的認知主體出發(fā),權(quán)利觀念可以藉由國家教化之功而化于人心,權(quán)利政治亦可憑借國家之積極干預而立。顯然,將荀子學說與社群主義進行比較研究,發(fā)掘荀子學說的現(xiàn)代義理精神,可以對當?shù)拿裰髡伟l(fā)展有所裨益。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226
大小: 10.4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文通過對第三階段維特根斯坦的代表作論確定性ONCERTAINTY的深度研讀,以維特根斯坦反駁摩爾“我知道”等命題來作為起點,論證得出“知識和確定性屬于不同的范疇”,因此這種“確定性”也就從知識的“正當辯護”之外對知識的確定性加以保證。進而深層次追問維特根斯坦“確定性”的最后落腳點,回歸到一種“無根基的根基”的“新基礎(chǔ)主義”的觀點之上。選用了幾個核心概念來重新解讀這種“確定性”的全貌,盡可能的以維特根斯坦“顯現(xiàn)”的方法展示其特征,來規(guī)避由于概念混亂而造成的“理智危險”?!皬娬{(diào)活動,注重參與”一直是維特根斯坦哲學的重要特征,維特根斯坦的“確定性”最后也回歸到了語言實踐的“生活形式”之上,這也就構(gòu)成了維特根斯坦對于“語言游戲”中“顯示”出的“存在”關(guān)懷。文章從“質(zhì)疑”出發(fā),通過對維特根斯坦描述“確定性”的幾個核心概念的重新詮釋,得出維特根斯坦“確定性”的“魂歸之鄉(xiāng)”,從而更加完整的揭開維特根斯坦哲學的“迷人之謎”并加以解說。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0
大小: 1.5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項研究是基于“走出非政治的文化”的趨勢和理路,對魏瑪共和國前后政治思想的一種政治哲學考察。魏瑪共和國上承一戰(zhàn)結(jié)束第二帝國崩潰,下接納粹上臺,它作為各種政治思想相互碰撞的時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但相較于現(xiàn)有的各項研究,缺少對這段時期政治思想的一種合適的政治哲學考察。政治哲學作為對政治現(xiàn)實的一種根本性的和整全性的考察與判斷,是和其他理論相區(qū)分的對政治思想的政治哲學考察,也同樣是和其他的考察相區(qū)分的。本項研究所謂的對政治思想的政治哲學考察,所采納的是一種與其他研究進路相區(qū)分的基于歷史社會的研究進路,是對政治現(xiàn)實及相關(guān)政治思想的考察,而非一般在理念與概念內(nèi)部的討論。本項研究在引論中首先澄清本文的研究進路與這個領(lǐng)域中的其他進路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試圖對這種進路的規(guī)定性及其意義做出比較清晰的界定。在總論部分,本文以德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和歐洲政治哲學思想的三次“范式轉(zhuǎn)變”在德國的影響為參照線索,著重展示了德國歷史、“德國問題”和德國政治哲學傳統(tǒng)的復雜性和豐富內(nèi)涵。本項研究在分論部分主要考察了魏瑪共和國前后時期的四位著名知識分子歷史學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作家托馬斯曼、公法學家赫爾曼黑勒和哲學家卡爾洛維特。他們不僅自身浸潤在德國政治哲學傳統(tǒng)之中,而且也對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們身上同時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延續(xù)與時代的特征。因此,對他們的考察是雙重的一是對他們本身所處的政治現(xiàn)實的考察,二是對他們政治思想的考察。通過考察,我們不僅可以對德國政治哲學傳統(tǒng)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而且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政治思想代表著德國政治哲學傳統(tǒng)在指向納粹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我們把這種可能性稱作“走出非政治的文化”,從文化政治走向政治文化的可能性。面對二戰(zhàn)后的新形勢,新一代德國知識分子們的關(guān)注點與進路都已經(jīng)與舊的傳統(tǒng)大為不同了,但是舊傳統(tǒng)以新的形式依舊發(fā)揮著影響。既然我們不能否認魏瑪共和國前后的政治問題及政治思想經(jīng)過演進或校正仍然影響著今日政治哲學思考的視域,那么現(xiàn)在就應該是時候正視及重新考察德國政治哲學傳統(tǒng)了。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42
大?。?5.5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對創(chuàng)新語境中的當代中國哲學的認識和思考兼論三大哲學資源在哲學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姓名王春梅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教師劉冠軍20060310關(guān)鍵詞當代中國哲學哲學創(chuàng)新;現(xiàn)實根源;理論資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中國傳統(tǒng)哲學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1
大小: 2.0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人譜是劉宗周中晚期的代表作,集中了他的本體論和工夫論的代表性的觀點,在他臨終之前曾對其子說做人之方盡于人譜,可作家法守之。而歷來對它的研究卻很缺乏,就本研究所能找到的資料來看,只有幾個研究的先例。本文主要分四個部分,通過對人譜的文本解釋,對劉宗周的中晚期思想進行梳理,并試圖闡發(fā)人譜在明清之際的作用和地位。第一部分闡述人譜的本體論思想,即“無善而至善心之體”的思想,分析其思想淵源和涵義。劉宗周的基本觀念是繼承了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的思想,而且從陽明的四句教和他的弟子對四句教的理解的分歧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資源,發(fā)展了其理氣心性一體的心性一元論思想。第二部分是試圖厘清人譜中關(guān)于惡的起源的理論,劉宗周寫作人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做人之方的發(fā)明,做人之方式建立在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正如杜維明所說,劉宗周對人性的陰暗面有足夠的照察和充分的了解。劉宗周關(guān)于惡的產(chǎn)生的理論自有其獨特之處,即“妄”的觀念的標出,“誠尚在無妄之后”的論斷,“意”與“念”的辨析,過惡的關(guān)系安排,以及性、情、欲、過及惡在其人性論和惡的產(chǎn)生理論中的邏輯關(guān)系的分析。第三部分是人譜的工夫論思想,在這一部分挖掘了劉宗周慎獨和誠意的工夫論以及其“遷善改過”的思想。其中劉宗周的發(fā)明在于“化念歸思”、“化念歸心”以及“化思歸虛”的觀念。在這一部分的最后,本文還對劉宗周的本體與工夫的關(guān)系進行了論述,即“本體與工夫合一”的思想。本文最后一部分是試圖給人譜一個適當?shù)亩ㄎ弧1狙芯渴且悦髂┣宄醯乃汲苯嵌茸骰c,分析人譜在明末清初的地位和作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9
大?。?0.2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佛教哲學中的倫理思想以六祖壇經(jīng)為中心的研究姓名李福蘭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教師程恭讓20050401ABSTRACTRELIGIOUSETHICSWHICHADJUSTSTHERELATIONAMONGTHEFOLLOWERSOFARELIGIONANDAMONGTHECOMMONHUMANBEINGSISTHETHOUGHTSCONCEPTSANDTHEORIESABOUTRELIGIOUSMORALITYANDITSCOREISBELIEFTHISTHESISANALYZESTHESEEDTIMEOFBUDDHISTETHICSANDPROVIDESSOMEBASICMATERIALANDIDEASFORTHESTUDIESOFMODERNWORLDLYETHICSITINCLUDESFOURSECTIONSINTRODUCTIONCOMESUPITSTHEMESANDAPPROACHESOFTHESTUDYTHECHAPTERONE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ANDSIGNIFICANCEOFARELIGIOUSETHICSANDPOINTSOUTTHATTHECOMBINATIONOFTHEFORMSOFRELIGIONANDTHECONTENTOFTHEMORALLEADSTOFORMTHESYSTEMOFRELIGIOUSETHICSTHERELIGIOUSBELIEFISITSORIGINANDCORERELIGIOUSETHICSISNOTONLYREALISTICBUTALSOEXTRAMUNDANERELIGIOUSETHICSLAYSSTRESSONPSYCHOLOGICALGUIDANCEANDPROMOTESMORALSELFDISCIPLINEOFITSBELIEVERSTHECHAPTERTWO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ANDCONTENTOFTHEETHICSOFHINDOOBUDDHISMONTHEBASISOFPRIMITIVEBUDDHISANDMAHAYANAANDDISCUSSESITSETHICALINCLINATIONTHROUGHRESEARCHINGITSBASICDOCTRINESANDTHEEARLYETHICALPRACTICEOFBUDDHATHEETHICSOFMAHAYANAISMORESYSTEMICTHANTHATOFBUDDHAINTHEFIELDOFBELIEFANDETHICSTHECHAPTERTHREEANALYZESTHEETHICSOFCHINESEBUDDHISMACCORDINGTOLIUZUTANJINGANDITISTHECENTREANDEMPHASISOFTHEPAPERITANALYZESTHETENDENCYOFDEVELOPMENTOFBUDDHISMAFTERBEINGINTRODUCEDFROMINDIATOCHINATHENITSTUDIESTHEETHICALTHOUGHTSOFLIUZUTANJINGWHICHISTHEREPRESENTATIVELECTIONOFCHINESEBUDDHISMNAMELYITSVALUESOFGOODANDEVILITSVALUESOFCOMMANDMENTITSVALUESOFCULTIVATIONANDITSVALUESOFPIETYANDLOYALTYANDSOONATLASTITSIMPLY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OFTHEETHICSOFCHINESEBUDDHISMKEYWORDSBUDDHISMETHICSTHOUGHTGOODANDEVILCOMMANDMENTCULTIVATIONLIUZUTANJING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2
大?。?2.2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對策研究基于潮州市的實踐分析姓名許曌赟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公共管理MPA指導教師朱仁顯201210ABSTRACTP11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FORUNDERSTAULDINGTHEWODD,HERITAGEOFCIVILI腳IO瑪INNOV撕ON也EOⅨENIIOWMENTPOLITICSYOPERSON,SENRICEANDSOCIALRE即NSIBIL咄ISMATPEOPLEUNDERST乏MD也EWORLDTO仃ANSFOML齜WORLDIRNPORT肌TTOOL,ISPROMOTIILGTLLEDEVELOPMENTOFLLISTO巧ANDSOCIE夠THESOCIALISMMODEMIZADON,HAVEDE帆LOPEDIILTHEM曲RALSCIENCES,ALSOSHOULDHAVET11EPROSPERI鑼OFP蛐OSOPHYANDSOCIALSCIENCES觸ERMEF01JNDINGOFNEWCHILLA,C蛐DSPLLILOSOPHY鋤DSOCIALSCIENCEHASMADEGREATPROGRESS,BUTOVERALLLEVELIS陸10WER也趾T11ATOFDEVELOPEDCO州ESWITLLT11EPFOGRESSOFSOCI呶THEPCYV昭ROF砌TILREISMOFEANDMORESTRONG,N10REANDMOREGETT11EAT刪0NOFP缸LOSOPHYSOCIALSCIENCE,SCIENCEPOPLLL齜IZATIONH璩BEENGIVENMOREATTEMIONH0WEVER,PAYA仕ENTIONT0N孤瑚LSCIENCE趾DI盟OREⅡLEPHNOSOPHYSOCIALSCIEILCEPLLENOINENONISQ血ECOMMON,INFACT,TLLEPKLOSOPHYSOCIAJSCIENCEANDNATURALSCIENCEISLIKEVELLICLE誦MTWOWHEELS,觚。詘培SOFABII吐ANDJOMLYPROMOTEMEDEVELOPMENTOFHLLMANSOCIETRANDPROGRESS,P蛐OSOPHYOFSCIERLCEPOPULARIZ乏血ONSHOLLLDRECEIVE乎EATERATTELLTION脅N酣ONGPROVINCE,CHAOZHOUC時ISAN撕ONAL11ISTORICALANDC11LTUL塒CI饑H嬲1600YEARSOFLLISTORY,H嬲A”CHIM∞CL弱SICALCULTURALWIILD0、Ⅳ”REPUTATION,HASAL聊玀SBEENAPOLI血ALCENTERISLOCATE也ISTLLEBIRTHPLACEOFCHAOZHOUCULTURECHAOZHOUCULTU】MVAD以ESCOMPL吼E,RICLLH嬲ALONGHISTO巧ANDPROFOLMDCMTU】嗆,THEDEVELOPMENTOFPMLOSOPHY觚DSOCIALSCIENCESINCH∞ZHOUL粥AGOODFOUILDATIONBUTIILT11EECONOIILICLEVEL,CHAOZHOUISADEVELOPM鋤TALDELAYANDTBJRDLEVELSOFCITY’BEHINDMANYOF仕IEDOMESTICC時IILSOCIALSCIENCEM也ISPAPER,也EFIRSTSTATEMENTOF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CONNOTATIONANDCONCEPT,鋤DT11EN丘0MT11ECHAO吐OUC塒CUL刪ENV的NMENTANDSCIENCEPOPULARIZATIONOFSOCIALSCIENCEPOPULARIZA融ONO略越ZATION,M血FONNA11DTE鋤COLLS缸UCTION,SOCIALSCIENCEPOPULAII刎ONACTIVITIES鋤D缸1DIILGASPECTSOFCHAO吐OUSOCIALSCIENCEPOPULARIZATIONSITLLATIONA11ALYSIS,AILDT11EN舶M鉚ODOMESTICC時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5
大小: 1.8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論道家道教生態(tài)倫理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哲學的啟示姓名曹仁海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中國哲學指導教師孔令宏20070501ABSTRACTTHEINTERNALCAUSEOFECOLOCALCRISISISATTRIBUTEDAFAULTTOTHEWESTERNSCIENTIFIQPARADIGMOFSUBJECTOBJECTDEPARTANDTHEINSTRUMENTALVALUEOFCONTROLLINGNATURETHISPAPERELUCIDATESTHATTAOISTSANDTAOISM’SECOLOGICALWISDOMCANELIMINATETHEMETAPHYSICALOBSTACLEOFWESTERNANTHROPOCENTRISWHICHCOMPARTSMANANDNATURETHROUGHDIGGINGINTHEABUNDANTTHINKINGSOFTAOISTSANDTAOISM’SECOETHICSTHISPAPERTRIESTOSTARTWITHTHREEACADEMICELEMENTSHEAVENANDMANUNITEONE,“HEAVENISFATHEREACHISMOTHER”、RESPECTNATURE,DOCTRINE。LAWNATURE、HAVINGNOEFFORTANDFOURPRACTICALELEMENTSDAOEMPHASIZINGLIFE、GIVINGMERCYTOEVERYTHINGCONTENTWITHONE’SLOT,RETURNTOTHEORIGINALPURITYANDSIMPLICITYDEPENDINGONEACHOTHERFORSURVIVAL、BEBENEFICIALTOSOCIALANDSAVINGLIVESPOPULATIONCONSERVATIONANDAGAINSTWARCOMBINESTHETHREEACADEMICELEMENTSANDFOURPRACTICALELEMENTSWITHECOLOGICALBEAUTYANDTHENVIASTHESYSTEMATIZATIONANDPHILOSOPHICALANALYSISOFTHETHINKINGSOFTAOISTSANDTAOISMSECOETHICS,THISPAPERGETSAPARADIGMOFTAOISTSANDTAOISM’SECO’ETHICSWHICHISSOSINITICTHROUGHOPTIMIZINGTHISPARADIGM,THISPAPERNOTONLYMINUTELYEXPLAINSTHEINSPIRATIONWHICHTHETHINKINGSOFTAOISTSANDTAOISM’SECOETHICSDELIVERT0MODEMECOPHILOSOPHYBUTALSOGETSANEWTHEORYGROWINGPOINTOFMODEMECOPHILOSOPHYKEYWORDSTAOISTSTAOISMECOPHILOSOPHYINSPIRATION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4
大小: 1.58(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