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與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因比較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研究要滿足對現(xiàn)實的回應。面對當下由教育外部環(huán)境誘發(fā)的眾多教育內部問題,在教育可控的范圍內如何理解教育、踐行教育,是教育者及教育研究者應該反思的問題。本論文選取教育思想在實踐中對我國教育者,特別是一線教師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的兩位教育家——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為主要研究對象,嘗試從“探尋、研究一種具有廣泛正影響力的教育思想是怎樣產生”這樣的路徑來為在上文所說的環(huán)境下“如何理解、踐行教育”的反思提供資源和思維方式。故此,本研究主要從重視主體

2、的還原性視角,對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成因進行探析與比較。
  本論文主要分為四章。第一章對“人格”這一核心概念、同時也是研究的線索和關鍵詞進行界定。第二、三、四是二人教育思想的成因進行探析與比較。最后,在比較的基礎上引發(fā)幾點反思。
  第二章,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征及教育思想形成的認知前提探析比較。要明白二人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就需要根據因果關系,由已經存在的現(xiàn)象,即“果”,順藤摸瓜地找出“因”來。這個“

3、果”就是二人業(yè)已形成的教育思想,它的最近因就是二人對“教育”、“人”、“世界”等的獨特的認知,前者正是因著后者而形成。所以,在尋找教育思想成因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分析教育思想形成的認知前提。本論文中二人“教育思想的果”又包括兩個部分,即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前者在對二人基本情況的敘述中展現(xiàn),后者歸在成因比較部分。
  第三章,二人從教前經歷中的自我實現(xiàn)和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探析比較。過去對二人的研究往往是通過他們的著作來探析其教

4、育思想,本文旨在通過兩位教育家的生活來理解他們的教育思想。二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所表現(xiàn)的行為和形成的思想來自于內外兩個世界的作用,外部世界是外緣,內部世界是種子。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歸根到底來自于內部。故此,在探析了他們二人教育思想形成的認知前提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探析二人獨特的從教前經歷中自我實現(xiàn)與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并需要探尋二人的內部世界、外部世界對內部世界的影響及其異同。
  第四章,二人從教后教育思想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探析比較。

5、從教后,二人教育思想的變化差異性大于相似性:陶行知是因為面臨國家內憂外患的國情,教育思想不斷發(fā)生變化,最終確立了“生活教育理論”。而蘇霍姆林斯基則是處在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國內環(huán)境之中,更多地關注受教育者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通過比較分析,本研究認為:第一、陶行知與蘇霍姆林斯基表現(xiàn)出相似的人格特質,即對人本身的關注。而相似的人格又使二人表現(xiàn)出相似的外顯行為,即求真、勤學、好思。第二、在陶行知與蘇霍姆林斯從教后教育思想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