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我國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度流行區(qū)之一,人群中慢性HBsAg攜帶率約為10%,導致了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我國的慢性HBsAg攜帶者有30%~50%是由于圍產(chǎn)期的母嬰傳播造成的。隨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兒中普及應用,已使約90%以上的圍產(chǎn)期母嬰傳播得以阻斷,但仍有5%~10%的嬰兒免疫阻斷失敗,宮內(nèi)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弄清宮內(nèi)HBV感染機制及危險因素,明確嬰兒出生后乙肝病毒標志物的動態(tài)變化,對我國HBV感染的
2、進一步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研究目的 ]1.通過病例對照研究進一步探討新生兒出生時HBsAg陽性的危險因素。 2.通過隨訪研究了解新生兒外周血清HBsAg、HBeAg的動態(tài)變化,探討其臨床和流行病學意義。 [研究方法] 1.從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陜西省婦幼保健院連續(xù)收集HBsAg陽性的326例孕婦及其335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以外周血HBsAg陽性的新生兒為病例組,余為對照組,收
3、集孕婦孕前、孕期及產(chǎn)時的醫(yī)學事件;采集孕婦及新生兒外周血,檢測他們外周血清中的HBVM,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新生兒出生時HBsAg陽性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2.同時,以上述研究對象的前251例HBsAg陽性母親的260例嬰兒為隨訪對象,觀察嬰兒1年中血清HBsAg、HBeAg的動態(tài)變化。 3.血清學指標檢測方法:母親血清HBsAg、HBeAg采用ELISA法檢測;新生兒血清HB
4、sAg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抗-HBs、HBeAg采用ELISA法檢測;隨訪嬰兒血清HBsAg、抗-HBs、HBeAg采用ELISA法檢測;母親及新生兒血清HBVDNA采用PCR法檢測。 [研究結論] 1.孕婦HBeAg陽性、HBVDNA陽性、孕中期性行為是新生兒出生時HBsAg陽性的危險因素。 2.母親HBeAg可經(jīng)胎盤被動傳遞給胎兒,且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逐漸轉陰,故不可作為HBV宮內(nèi)感染的診斷指標。新生兒外周血H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pdf
- 乙型肝炎流行病學及預防
- 乙型肝炎病毒前C變異株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中國獻血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及預防
- 河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pdf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病毒性乙型肝炎傳播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白血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pdf
- 乙型肝炎病毒母子傳播的流行病學及病因學意義.pdf
- 兒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pdf
- HBV宮內(nèi)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新泰市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pdf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隨訪研究.pdf
- 蘇州市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pdf
-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學應答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危險因素研究.pdf
- 血透患者中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分析.pdf
- 慢性乙型肝炎和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腺病毒中和抗體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