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2011118,中醫(yī)基礎理論,緒論INTRODUCTION,關鍵性問題?什么是中醫(yī)學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中醫(yī)基礎理論的組成部分?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簡史?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中醫(yī)學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yī)學理論體系,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y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中醫(yī)對疾病的認識,中醫(yī)養(yǎng)生和診療疾病的原則,?一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一)中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二)中醫(yī)學具有社會科學特性(三)中醫(yī)學受到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四)中醫(yī)學史多學科交互滲透的產物,?二、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簡史,,一、先秦、兩漢時期(形成時期)1黃帝內經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學專著;標志著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建立。2扁鵲難經3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傷寒論(外感?。┙饏T要略(內傷?。?成功運用辨證論治的第一部專書,4神農本草經,,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和方法有利的社會文化背景醫(yī)藥知識的積累對人體生命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古代哲學思想對醫(yī)學的滲透,,二、晉、隋唐時期(豐富實踐時期)1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第一部病因病機學專著。三、宋、金、元時期(爭鳴突破時期)1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三因學說”2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開創(chuàng)“臟腑辨證”,?劉完素(河間)寒涼派,?李杲(東垣)補土派,?張從正(子河)攻邪派,?朱震亨(丹溪)養(yǎng)陰派,,金元四大家,,四、明清時期(集大成時期)1明代樓英醫(yī)學綱目、王肯堂證治準繩2清代吳謙醫(yī)宗金鑒、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3溫病理論的創(chuàng)立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戾氣說”清代葉天士“衛(wèi)氣營血辨證”臨證指南醫(yī)案吳鞠通“三焦辨證”溫病條辨五、近代和現(xiàn)代(收集整理時期),?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辨證論治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發(fā)病形式、病機、發(fā)展規(guī)律和轉歸的一種完整的過程。癥疾病的外在表現(xiàn)。征體征證是指疾病在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風寒、風熱、瘀血、痰飲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臟、某腑、某條經絡等)、③疾病的性質(如寒、熱等)和④邪正關系(如虛、實等),反映了疾病發(fā)展過程中,該階段病理變化的全面情況。,辨證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證。論治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證表現(xiàn)為一組癥狀、體征(證候)的一種個體對致病動因作出反應所處的狀態(tài)。簡稱個體反應狀態(tài)。(侯燦),,同病異治由于在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不同,即證不相同,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治法也不同。,,異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現(xiàn)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變化,即出現(xiàn)相同或相似的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治法也相同。,第一章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中醫(y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第一節(jié)精氣學說,精氣學說是研究精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guī)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本源及其發(fā)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一、精、氣的概念精又稱精氣,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中的無形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源;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氣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一)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精氣構成宇宙萬物的機理;精氣的存在形式。(二)精氣的運動與變化氣機;氣化(三)精氣是天地萬物相互聯(lián)系的中介維系著天地萬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使萬物得以相互感應。(四)天地精氣化生為人,氣機氣的運動。運動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氣化氣的運動產生宇宙各種變化的過程氣與形形與形氣與氣有形之體自身的不斷更新變化,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對宇宙中相互關聯(lián)的事物和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事物陰陽屬性的兩類特定的相反趨向,,明亮、溫熱、活動、興奮、向上、向外、擴散、開放等,晦暗、沉靜、抑制、向下、寒涼、向內、凝聚、閉合等,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素問金匱真言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第二節(jié)陰陽學說,(一)陰陽的對立制約類經附翼醫(yī)易“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保ǘ╆庩柕幕ジビ盟貑栮庩枒蟠笳摗瓣幵趦?,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三)陰陽交感與互藏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根本條件。素問天元紀大論“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保ㄋ模╆庩柕南L,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此長彼消,,熱盛傷陰,寒盛傷陽,此消彼長,陰虛火旺,陽虛陰盛,此長彼長,此消彼消,補氣生血,補血養(yǎng)氣,氣虛引起血虛,血虛引起氣虛,,,,(五)陰陽轉化“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五)陰陽自和與平衡素問調經論“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五臟屬陰,六腑為陽(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動陰陽平衡;病態(tài)陰陽失衡(三)說明疾病的病理變化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失調,陰盛,陰陽偏盛,實寒證(陰勝則寒),傷陽,兼陽虛(陰勝則陽病),陽盛,實熱證(陽勝則熱),傷陰,兼陰虛(陽勝則陰?。?,,,,,,,,,,,,陰虛,陰陽偏衰,虛熱證(陰虛則熱),不能生陽,陽虛(陰損及陽),陽虛,虛寒證(陽虛則寒),不能生陰,陰虛(陽損及陰),,,,,,,,,,,,,陰不制陽,陽不制陰,,,,,,陽偏勝,陰偏勝,陽偏衰,陰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診斷(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導養(yǎng)生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2疾病的治療(1)確定治療的原則調整陰陽,補其不足,損其有余,恢復陰陽的協(xié)調平衡,促使陰平陽秘。(2)分析和歸納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調整陰陽,陰盛,陰陽偏盛實證,實寒證寒者熱之(熱性方藥),傷陽,兼陽虛(酌加溫陽藥),陽盛,實熱證熱者寒之(寒性方藥),傷陰,兼陰虛(酌加養(yǎng)陰藥),,,,,,,,,,,,,陰虛,陰陽偏衰虛證,虛熱證補陰(陽病治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虛,虛寒證補陽(陰病治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瀉其有余,補其不足,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二、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二)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取象比類法、推演絡繹法(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第三節(jié)五行學說,五行相生相生為相互資生、助長和促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難經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五行相克相克為相互克制、制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內經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間相互生化,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xié)調的關系。,木,火,土,生,,,,生,克,相乘和相侮發(fā)生的條件A某一行太強;B某一行太弱五行相乘相乘為過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腎水(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1相生關系傳變(1)母病及子疾病的傳變從母臟傳到子臟。(2)子病及母疾病的傳變從子臟傳到母臟。2相克關系傳變(1)相乘(2)相侮,母子相傳,母病及子,腎病,肝病,脾病,心病,,,子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金乘木,木侮金,相乘,肝(旺),脾(虛),我克,,,,,肝旺乘脾,,,,,克我,脾虛肝乘,相侮,肺(虛),肝(旺),克我,,,,,肝旺侮肺,,,,,我克,肺虛肝侮,(三)用于疾病的診斷(四)用于疾病的治療1指導臟腑用藥藥物的顏色、氣味2控制疾病的傳變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確定治則和治法(1)治則相生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相克抑強扶弱(2)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腎陰以養(yǎng)肝陰,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溫腎陽以補脾陽,健脾氣以補肺氣,養(yǎng)肺陰以滋腎陰,,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補脾利水,瀉肝清肺,瀉心火滋腎陰,,,從宏觀的角度觀察事物,運用哲學的思維,注重整體上的研究,第四節(jié)中醫(y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強調功能聯(lián)系,,,,具體思維方法一、比較(發(fā)現(xiàn)異同點)舉例實證與虛證臟與腑二、演繹(一般到個別)舉例肝木升發(fā)喜舒暢條達;水腫(土克水、脾屬土,故健脾利水)三、類比(援物比類)舉例病因風;治療“釜底抽薪”四、以表知里(有諸內,必形諸外)舉例咳嗽、氣喘、咯血肺五、試探和反證舉例以輕劑方藥試探寒熱真假;“腎開竅于耳、肝開竅于目”等,思考題,1陰陽、五行學說有何局限性2陰陽、五行學說能否用現(xiàn)代語言加以表述,第二章藏象THEORYOFVISCERA,關鍵性問題?藏象的概念?藏象學說的形成背景及特點?各臟腑的生理病理?臟腑間的關系,第一節(jié)藏象學說概論?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學說的形成?藏象學說的特點?臟腑的分類及各類臟腑的生理特點?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藏象藏于體內的內臟所表現(xiàn)于外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臟腑內臟的總稱。,,臟腑,,,臟心、肝、脾、肺、腎,,腑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藏象學說的形成,,古代解剖學的認識,,長期生活實踐的觀察,,醫(y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藏象學說的特點,,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五臟與六腑、形體、官竅、精神情志,五臟與自然環(huán)境,,,,,,古代哲學思想的滲透,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臟,,化生和貯藏精氣,,腑,,,奇恒之腑,,受盛和傳化水谷,形態(tài)似腑,功能似臟,,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五臟精氣陰陽的涵義,五臟所藏的液態(tài)精華物質,五臟之精,,,,五臟之中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五臟之氣中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氣,后天之氣,,五臟之陰,五臟之陽,,五臟之陰陽,五臟之氣,五臟精氣陰陽的關系,,先后天之精,,五臟藏精,精化為氣,五臟之精,五臟之精,,五臟之氣,氣分陰陽,一身之氣,,,陰氣、陽氣,?中醫(yī)臟腑與西醫(yī)臟器雖然名稱相同,但其涵義并不完全一致。中醫(yī)某一臟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醫(yī)數(shù)個臟器的功能;而西醫(yī)某一臟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醫(yī)的數(shù)個臟腑之中。中醫(yī)的臟腑不單只是一個解剖學單位,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學概念。中醫(yī)對臟腑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反復的實踐、觀察、抽象而來;而西醫(yī)對臟器的認識則主要以反復的解剖、實驗、總結為依據。,,藏象之象的演繹與發(fā)揮,,,,體表之象,,體質之象,天人之象,,體用之象,,?第二節(jié)五臟,一、心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證候及癥狀心的生理特性心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位于胸中,兩肺之間,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包裹。,部位形態(tài),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流注全身,發(fā)揮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全身,血脈,,心氣,,,1、主血脈,(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脈管通暢,心氣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脈,,心主血脈功能的臨床觀察,面色,舌色,脈象,胸部的感覺,,,,,心主血脈功能正常,1面色紅潤2舌色淡紅滋潤有光澤3脈象和緩而有力4胸部感覺舒暢,,,,心主血脈功能異常,心氣虛(陽虛或暴脫)、心血虛、心陰虛、心火亢盛、心脈瘀阻,,,舌有瘀斑,舌尖深紅,口舌生瘡,,,舌紅,,2、藏神,神,廣義人體整個生命活動及其外在表現(xiàn),狹義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藏神是指心有統(tǒng)帥全身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靶恼撸?,神之變也”。,(一)心藏神理論的形成背景?古代文化哲學的影響?心字的創(chuàng)立與構造,?思的創(chuàng)立與構造,囟(大腦),楷書,田,心,心,,,,,思,,說文解字“從囟至心如思相貫不絕”,?五行學說的構架(思維特征火象,火心)約定俗成東方、西方;語言、文字感悟、思念?古代政官體制的影響心為君主之官?中醫(yī)學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獨特認識方法“血者,神氣也”,“心主一身之血脈”“有一分血則保一分命”方法司外揣內、由表及里,心藏神的概念內涵,中醫(yī)所謂的心,病理生理學,解剖學,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哲學思辯,,歸類標記,,心藏神,,,中醫(yī)將現(xiàn)代醫(yī)學中腦的功能歸屬于心,而分屬于五臟。,,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調節(jié)是以心腦為主的,多臟腑相互協(xié)調的共同作用。,,(二)心藏神理論的臨床實踐價值及意義?生理方面1心主宰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素問靈蘭秘典論“主明則下安”。2心主宰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心主宰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A心接受外界刺激,從而作出反應“任物者謂之心”,B心是情志活動的發(fā)生之處和主宰者“五志唯心所使也”,C心神統(tǒng)馭魂魄意志“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tǒng)魂魄,兼該意志”,,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飽滿、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病理方面,心本身陰陽氣血失調、火熱、痰飲、瘀血等病理因素,,心藏神功能失調,1心主宰臟腑形竅功能失調“主不明則十二官?!?2心主宰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功能異常,,,癇病大發(fā)作(癲癇),肝風挾痰上蒙心竅,,,心藏神功能失調,,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心),,四肢抽搐(肝),,口吐涎沫(脾),,,,口中如作豬羊叫聲(肺),,,,二便失禁(腎),,“五臟相關”、“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則十二官?!?,,心主宰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心悸心煩、失眠多夢、神志不寧、甚至狂躁譫語,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識朦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治療方面,,治法,,補心氣、溫心陽、滋心陰、養(yǎng)心血、清心火、活血化瘀、祛痰開竅,,清宮湯、清營湯、安宮牛黃丸,多種外感熱病的危重階段熱病神昏、危重急癥等,,清心開竅,(二)心的生理特性,心為陽臟而主通明陽臟是指心的陽氣旺盛,心之陽氣在心的功能活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主通明是指心脈以通暢為本,心神以清明為要。病理心的陽氣不足→血液運行遲緩、瘀滯,精神萎頓。,1、在體合脈,其華在面脈血脈,脈與心的聯(lián)系見心主血脈;華光彩之意。其華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與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澤變化顯露出來。生理心的氣血充沛,脈道通利→面部紅潤而有光澤病理心的氣血不足→面色淡白;心的血脈瘀阻→面色青紫或晦暗,(三)心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2、在竅為舌舌司味覺;協(xié)助吞咽、發(fā)音。生理心氣通于舌→舌能知五味,活動自如。病理心火上炎→舌生瘡糜爛心神失靈→舌強語謇,3、在志為喜生理心氣血調和→喜樂有度病理過喜→心氣弛緩,心神渙散注意力難集中,甚至神志狂亂暴喜→心氣暴脫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脈微欲絕。,4、在液為汗汗是體內津液通過陽氣的氣化,從皮膚汗孔(玄府)排出的液體。生理心神調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病理心陰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盜汗。,5、與夏氣相通應生理心之陽氣在夏季最旺盛。病理陰虛陽盛的心臟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治療“冬病夏治”,二、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證候及癥狀?肺的生理特性?肺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蓋于心之上,又稱“華蓋”。,部位形態(tài),(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氣,,,主呼吸之氣,主一身之氣,,對全身氣機的調節(jié),氣的生成(宗氣),1、主氣司呼吸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地呼濁吸清,吐谷納新,實現(xiàn)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肺主氣司呼吸功能異常,呼吸不暢,呼吸異常,咳嗽氣喘,氣虛、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終。,2、主行水,水谷,津液,脾胃,,腎(膀胱),,,外達皮毛,汗、呼氣,肺,尿,脾,宣發(fā),肅降,,,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是指肺氣的宣發(fā)肅降作用推動和調節(jié)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與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肺失宣降,失于宣散,失于肅降,,,無汗,皮膚水腫,小便不利,水腫,,治肺以利水,“提壺揭蓋”法,3、朝百脈,主治節(jié)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百脈會聚于肺,吸清,呼濁,再將富含清氣的血液輸送全身。實質助心行血。病理肺氣壅塞→血脈瘀滯→心悸胸悶,唇青舌紫等。主治節(jié)是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jié)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水的作用。,唇青舌紫,,(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為華蓋生理肺覆蓋于其他臟腑之上,具有保護諸臟的作用。病理外界邪氣侵犯人體,常首先犯肺。2、肺為嬌臟生理肺臟清虛而嬌嫩。病理肺臟容易受內、外邪氣的影響。,3、主宣發(fā)與肅降,,肺氣,肅降,宣發(fā),,,A呼出體內的濁氣B將津液上輸頭面諸竅,外達皮毛C宣散衛(wèi)氣,將津液化為汗液,并調節(jié)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氣B將津液向下向內輸布C將津液向下布散,代謝后成為尿液,宣發(fā)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肅降指肺氣具有向下向內清肅通降的作用。病理肺失宣發(fā)→胸悶,鼻塞,無汗,皮膚水腫。肺失肅降→咳喘氣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腫。,1、在體合皮,其華在毛皮毛指皮膚、汗腺、毫毛等組織。生理(1)肺宣發(fā)衛(wèi)氣,外達皮膚。(2)肺輸布精氣,充養(yǎng)皮膚;病理肺氣虧虛→皮膚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膚憔悴、毫毛枯萎。,(三)肺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2、在竅為鼻鼻司嗅覺、通氣。生理肺之精氣上通于鼻→嗅覺靈敏,通氣暢順。病理肺失宣肅→鼻塞流涕,嗅覺失靈。,3、在志為憂(悲)生理肺氣充足,宣降有度→悲憂適度病理肺氣不足→易悲善憂悲憂過度→肺氣消耗呼吸氣短,聲低懶言,倦怠乏力。,,4、在液為涕涕鼻粘膜的分泌液。生理肺之精氣化涕,潤澤鼻腔。病理肺陰不足→鼻干肺寒→鼻流清涕肺熱→鼻流黃濁涕,,5、與秋氣相通應生理肺金之氣應秋而旺。病理秋季涼燥之氣容易傷肺。治療秋季不可過度發(fā)散肺氣。,?肺的陰陽氣血失調,肺的陰陽氣血失調,肺氣虛肺陰虛,肺病常見癥咳嗽、氣喘、胸痛、咯血等。A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體倦?;蛴凶院?,畏風,易于感冒。B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體消瘦,午后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C舌淡苔白或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D脈虛或細數(shù),,三、脾?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證候及癥狀?脾的生理特性?脾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藏象中的“脾”作為解剖學單位是指西醫(yī)解剖學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又遠非脾和胰所能概括。,部位形態(tài),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1、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并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1)運化食物,(2)運化水液,,,(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運化食物,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運化,A上輸于肺,肺之宣發(fā)肅降B脾的自轉輸,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2)運化水液,,運化食物功能失調,腹脹、食欲不振(納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多余的水液,脾主運化,肺、腎,,,,體外,,運化水液功能失調,濕、痰、飲、水腫,“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虛生濕、脾虛水腫、脾為生痰之源,浮腫,,臌脹,,2、主統(tǒng)血是指脾有統(tǒng)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的功能。原理脾氣的固攝作用(氣攝血),,脾不統(tǒng)血,各種出血。以氣虛不能攝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稱為脾不統(tǒng)血。,,肌衄,?脾的陰陽氣血失調,脾的陰陽氣血失調,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脾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脾病常見癥腹脹納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懶言,面色萎黃A或浮腫、或消瘦B或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體困重,或浮腫,或帶下清稀。C或口干舌燥,或干嘔呃逆。D或脘腹墜脹,或便意頻數(shù),肛門重墜,或久痢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E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齒衄,或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F舌白、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紅少苔、無苔G脈緩弱或沉遲無力或細數(shù)或細弱,,(二)脾的生理特性,1、脾氣主升含義是指脾氣的運動以上升為主。生理①升清上輸水谷精微至心肺、頭目,并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②升舉內臟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的相對穩(wěn)定定,防止內臟下垂。病理脾不升清→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腹脹,泄瀉。脾氣下陷(中氣下陷)→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2、喜燥惡濕生理脾體干燥有利于脾氣升運。病理濕邪容易困遏脾氣。治療“治濕不治脾,非其治也?!?脾性喜燥而惡濕來源于對天象氣候的長期觀察。古人發(fā)現(xiàn)濕淫太盛的氣候反常,民病多與脾臟有關。如景岳全書所云“土之化濕,反侵水臟,故為腹?jié)M,食不下,腸鳴泄注痿痹足不任身之候。”。脾為太陰濕土之臟,脾陽易衰,陰氣易盛。脾主運化水液,濕邪侵犯機體,最易傷害脾陽。脾陽虛衰,不僅可引起濕濁內困,還易引起外濕侵襲。故臨證指南醫(yī)案云“濕喜歸脾者,以其同氣相求故也”,故稱脾“喜燥惡濕”。,1、在體合肉,主四肢生理脾化生精氣以養(yǎng)肌肉。脾氣健運→肌肉豐滿壯實,四肢運動有力。病理脾氣虛→肌肉消瘦萎軟,四肢失用。,(三)脾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足痿軟,,,2、在竅為口,其華在唇生理脾之精氣通于口→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紅潤光澤。病理脾失健運→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膩,嗜異味;口唇淡白無華。,,3、在志為思生理脾氣健旺→思維敏捷病理思慮過度→脾氣郁結,運化失常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目眩暈。,,4、在液為涎涎為唾液中較粘稠的部分,有潤澤口腔,保護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氣和調→口腔潤澤、吞咽順暢。病理脾氣不和(不攝)→涎液化生異常增多→口角流涎脾精不足→涎液化生減少→口干舌燥,,5、與長夏之氣相通應長夏即農歷六月,為夏季最后一月。生理脾之運化旺于長夏。病理長夏之濕氣容易困脾。治療長夏季節(jié)用藥,往往加入藿香、佩蘭等芳香醒脾燥濕之品。,四、腎?腎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證候及癥狀?腎的生理特性?腎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腎位于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部位形態(tài),1、藏精,主生長發(fā)育生殖與臟腑氣化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廣義泛指一切精微物質(氣血津液、水谷精微等)。,狹義指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一)腎的主要生理功能,腎所藏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不斷培育充養(yǎng),活力資助,,,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出生后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yǎng)成分和臟腑代謝所化生的精微物質。,天癸人體腎中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一種精微物質,具有促進人體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和維持人體生殖功能的作用。【天癸促性腺激素;①卵泡刺激素(FSH)②黃體生成素(LH)】,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fā)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fā)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fā)去?!?腎藏精,精化氣,促進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腎中精氣不足,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少、經閉,不孕。,腎中精氣推動和調節(jié)臟腑氣化,腎精,腎氣,,,,,,腎陰,,腎陽,滋潤、濡養(yǎng)全身臟腑,抑制氣化,減少產熱。,溫煦、推動全身臟腑,促進氣化,增加產熱。,,腎陰虛,煩躁不安,潮熱盜汗,失眠多夢,遺精早泄,咽干顴紅,小便短少,大便干結。,,腎陽虛,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五更泄瀉,或浮腫尿少。,2、主水指腎有主司和調節(jié)全身津液代謝的功能。素問逆調論“腎者水臟,主津液”。,水谷,津液,脾胃,,腎,,,肺,尿,脾,宣發(fā),肅降,,,膀胱,,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主宰整個水液代謝。,,升清,降濁,,腎中精氣不足,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少、經閉,不孕。,,腎主水功能失調,小便清長,尿頻,夜尿多,或浮腫,尿少。,3、腎主納氣腎有幫助肺保持吸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382
大?。?4.5(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