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考研復習資料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國外關于音樂起源的學說:a 達爾文(英)異性求愛說 b 克羅威斯特 模仿自然說 c 瓦勒謝克(奧)布赫(西德)勞動起源說 d 盧梭(法)史賓塞(英)語言抑揚說 e 修頓普佛(德)信號說 f 孔百流(法)巫術起源說 我國的記載 1.作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產生,2.為表達感情和娛樂 3.產生過程曾模仿大自然音響與鳥類鳴聲,4.起源于勞動生產。骨笛:1987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新石器時代墓葬里發(fā)現(xiàn)了 25 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

2、笛。距今約 7800-9000 年。這批骨笛形制統(tǒng)一,制作規(guī)范。有的骨笛上面還留有設計音孔位置的刀痕標記,骨笛是河南賈湖先民生活中相當普遍的樂器。陶塤:一種用陶土制作的圓形或橄欖形等形狀的吹奏樂器。內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通常根據按音孔的多少來稱呼塤的形制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主要有 1 半坡陶塤 2 河姆渡陶塤山西萬榮荊村陶塤 4 山西太原義井村陶塤葛天氏之樂:是古樂名。這首古樂總的來說是反映生產勞動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著牛

3、尾巴唱歌說明了歌舞和音樂是相結合的,原始時代的文學藝術和生產勞動緊密相結合。從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這些作品的內容,大都反應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時期的思想精神狀態(tài)。考古發(fā)現(xiàn)我國遠古時期有哪些樂器?他們在音樂史上有什么價值?陶塤,骨哨,骨笛,陶鐘,陶鼓,陶角。說明了中國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產生了明確的音高,音階觀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塤,陶鐘,陶角等樂器,還創(chuàng)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樂舞。遠古時期的音樂傳說說明了什么?這些歷史傳說經過分析

4、,有的能看出他們真實的一面,如“葛天氏之樂”大都反映出葛天氏處在原始蒙昧時期的思想精神狀態(tài), “伊耆氏”的“蠟辭”也是表達了對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傳說中的遠古時期音樂作品在后世還有留存,這說明這些作品確實存在。如黃帝的《云門》 、堯的《咸池》 、舜的《大韶》 、禹的《大夏》 ,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動中還應用著,并教習給國子 。可以推測《云門》是黃帝氏族部落歌頌圖騰的樂舞, 《咸池》為名的樂舞則可能是堯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樂

5、舞。 《大夏》是一部歌頌大禹治理洪水的功績的樂舞。雅樂:周代恭聽音樂的一種,后歷代沿襲使用。大約自孔子之后,雅樂就成了禮樂音樂的代稱,并一直沿用到清代。而這個雅樂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樂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視學及兩軍相見禮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據民歌加工改編而成。小雅用于諸侯的大射、典禮及士大夫鄉(xiāng)飲酒禮等儀式中。禮樂制度:產生于西周,相傳是周公旦參照夏禮和殷禮制定的,禮和樂作為一種制度,是治理國家的辦法之一。主要有兩方面

6、的特點 1 等級化的音樂制度在同一個活動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用的音樂有嚴格的區(qū)別,2 繁復的音樂禮節(jié),構成特殊的禮樂形式。本質上它是從內心教化出發(fā),用以維護周代的等級社會,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六代樂舞:簡稱六舞,是中國奴隸制時期歌頌帝王的代表性宮廷樂舞作品。包括黃帝時期的《云門大卷》、堯時期的《咸池》、舜時期的《韶》、夏時期的《大夏》、商湯時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時期的《大武》瞽和巫:夏朝起瞽(盲人)擔任的專職樂師,不僅要向天子進獻樂曲,

7、還要教誨天子,巫,是古代祭祀活動中能以歌舞溝通鬼神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人大司樂:是西周時建立的宮廷音樂機構。職能一是掌管宮廷的音樂活動和樂律學理論,二是掌管朝廷貴族子弟的學習。四夷之樂:四夷是指華夏民族四周的少數民族。他們的音樂,古書上稱為四夷之樂,上述地區(qū)的音樂被收集在宮廷進行表演。周代宮廷音樂大體可以分為六代之樂,頌樂,雅樂,房中樂,四夷之樂。國的民歌,先秦的《詩經》音樂后來沒有保存下來,但是通過歌詞內容可以看到國風所表現(xiàn)的人民生活面

8、試十分廣闊的,題材多種多樣,還有的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反抗的呼聲,從藝術形態(tài)講,這些作為詩的歌詞,還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曲調的結構。《楚辭音樂》源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依據楚國民間歌調填詞的詩作,由于屈原填詞詩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后有宋玉、景差等人的模仿寫作,逐漸成為一種詩的文學形式。秦漢以后人們便把這類詩作稱為楚辭。亂:東漢王逸曾從作品的思想內容上來分析“亂”,認為這是一段具有總結性特點的段落,亂在楚辭音樂中,則是全首樂曲里最后

9、的高潮段落。《成相篇》: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有“成相篇”全文由五十六段句式相同的小段落組成,也是今存最早的說唱作品的底本。成相是古老時代的產物,其最初是一種講述誠治道理的職事,因此擔任這種職事的人也叫成相,它主要又是由瞽朦來擔任的他們所演唱的這種具有藝術特點形式的詞也叫成相。雙音鐘:隨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每件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能分別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兩個音。很有規(guī)律。箏筑:箏是當時秦國的代表樂器,是一種傳統(tǒng)彈弦樂器 ,

10、古書記載狀似瑟而大,頭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筑,,演奏方法一手持筑,一手持竹敲擊。是中國最早的弓弦樂器。三分損益法:是我國最早有關樂律理論和科學的計算方法,也即五度相生律。周代正式確立的我國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動長度來進行音階和十二律呂的相生,最早記述這一理論的是《管子》一書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俗樂發(fā)展有什么特點:歷時五百年的春秋戰(zhàn)國,主要音樂現(xiàn)象概括為“雅樂的衰落”和“俗樂的興起”。俗樂本來產生于民間,俗樂之中,影響最大的是鄭國和衛(wèi)國的音樂

11、(簡稱“衛(wèi)國之音“)。略述先秦時期琴音樂的發(fā)展。 答:琴瑟類彈弦樂器的出現(xiàn),以富于歌唱性的特色和更加細膩的感情色情反映了周代器樂的成熟與發(fā)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琴已相當流行,演奏藝術也隨之發(fā)展而來,一些傳說行的記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古琴音樂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樂器的音樂特點及其歷史價值。 答:音樂特點:曾侯乙的隨葬品以樂器為主,樂器又以鐘、磬為主體。最為突出的曾候乙編鐘正鼓部和側鼓部能分別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的兩

12、個音。歷史價值:曾侯乙墓的發(fā)掘,使人目睹戰(zhàn)國時期宮廷音樂的奢華與豪華,對了解當時宮廷音樂的規(guī)模和鐘磬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難得一見的實例。顯示了我國奴隸社會音樂的發(fā)達和樂器制作技術方面的成就。曾侯乙編鐘的樂學理論有哪些特點? 答: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 5 個八度,基調與現(xiàn)代的 C 大調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齊備,可以在三個八度內構成完整的半音階,也可以在璇宮轉調的情況下演奏七聲音階的的樂曲。曾侯乙編鐘用的是鐘律,不是三分損益法。因為曾侯鐘在十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