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科重點筆記1一、中醫(y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及范圍一、中醫(y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及范圍中醫(yī)內科古稱“疾醫(yī)”、“雜醫(yī)”、“大方脈”,外感病主要指《傷寒論》及《溫病學》所說的傷寒、溫病等熱性病,它們主要由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及疫癘之氣所致,其辨證論治是以六經、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論為指導。內傷病主要指《金匱要略》及后世內科專著所述的臟腑經絡病、氣血津液病等雜病,它們主要由七情、飲食、勞倦等內傷因素所致,其辨證論治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
2、理、病理理論為指導。二、中醫(yī)內科學發(fā)展簡史(一)萌芽階段(殷周時期)(二)奠基階段(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三)充實階段(魏晉至金元時期)(四)成形階段(明清時期)明代,薛己的《內科摘要》是首先用“內科”命名的著作,王綸在《明醫(yī)雜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完素,雜病用丹溪。明清時期,雜病和外感病的理論有很大的發(fā)展。雜病方面,《景岳全書,雜證謨》主張“人體虛多實少”,慎用寒涼攻伐;趙獻可強調命門之火;葉天土有“久病人絡”之論
3、。這一時期的專病論著明顯增多,如《慎柔五書》《理虛元鑒》《瘧論疏》《血證論》《中風論》等,對中醫(yī)內科學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溫病學家的成就,如葉天士的《外感溫熱篇》首創(chuàng)衛(wèi)氣營血辨證,成為后世診治溫病的準繩;薛生白的《濕熱病篇》對濕熱病證的發(fā)揮,充實了溫病學說的內容;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提出三焦辨證,完善了內科熱病學術體系。三、中醫(yī)內科疾病發(fā)病學要點三、中醫(yī)內科疾病發(fā)病學要點疾病的發(fā)生形式、輕重緩急、病證屬性、演變轉歸等,往往
4、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或制約。(一)體質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為因素(五)時間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變化規(guī)律。(六)地域因素:《諸病源候論癭候》說:“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指出癭病的發(fā)生與水土有關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咳痰黃而稠者屬熱;咳痰白而粘者屬陰虛、屬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樣者屬氣虛、屬寒;咳嗽喉癢,痰為泡沫狀者,屬風痰咳嗽;咳痰粉紅呈泡沫樣者屬陽虛血瘀絡
5、傷;咳吐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或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絡傷;咯吐膿血腥臭痰,則為熱壅血瘀之肺癰腹痛部位不固定,多為氣滯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錐刺,多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脈沉而緊,苔黃膩者,為大小結胸癥;大腹疼痛,多病太陰;痛連脅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陰;少腹硬滿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臍周陣發(fā)劇痛而腹柔軟,或有吐下蛔蟲者,多為蟲痛。但頭汗出:即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余處無汗。兼見面赤心煩,口渴,舌
6、紅苔黃者,是上焦邪熱循經上蒸所致;頭面多汗,兼見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苔黃膩者,是中焦?jié)駸嵫浬险羲?;若見頭額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氣喘,脈微者,為虛陽上越,津隨陽泄的危象。內科重點筆記3衛(wèi)表證。治法:解表退熱方藥:荊防敗毒散、銀翹散。肺熱證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方藥:麻杏石甘湯。胃熱證治法:清胃解熱。方藥:白虎湯。腑實證治法:清熱利膽。方藥:大承氣湯。膽熱證治法:通腑瀉熱。方藥:大柴胡湯脾胃濕熱證治法:清熱利濕,運脾和胃。方藥
7、:王氏連樸飲。大腸濕熱證治法:清利濕熱。方藥:葛根芩連湯。膀胱濕熱證治法:清利膀胱濕熱。方藥:八正散。亦可選用清熱解毒或通腑瀉熱的藥物,如大黃、石膏、銀花、連翹之類藥物煎湯,灌腸清熱。或選用酒精、冷水、冰袋之類擦敷前額、腋窩、鼠蹊等部位,物理降溫。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濕阻濕阻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jié)M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宋《重訂嚴氏濟生方,諸濕門》指出治濕病“
8、唯當利其小便”。明《景岳全書雜證謨,濕證》對濕證的病因有出于天氣者、有出于地氣者、有由于飲食者進行了論述,提出“辨治之法其要惟二,則一曰濕熱,一曰寒濕”?!静∫虿C】1感受濕邪:2脾虛生濕:濕阻的病位在脾,因脾為濕土,不論外濕、內濕傷人,必同氣相求,故濕必歸脾而害脾。濕阻的基本病機是濕邪阻滯中焦,升降失常,運化障礙。有濕邪從寒而化,亦有從熱而化的病理變化趨向。形成濕邪寒化和熱化的不同病理變化的主要條件:(1)感邪性質或環(huán)境。2)體質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內科學筆記
- 中醫(yī)內科學筆記
- 內科學下重點筆記
- 中醫(yī)內科學考試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考試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復習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完整筆記
- 西醫(yī)內科學復習重點筆記
- 中醫(yī)內科學完整筆記
- 中醫(yī)內科學精華筆記整理
- 中醫(yī)內科學專業(yè)考試重點
- 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中醫(yī)內科學完美筆記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西醫(yī)內科學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考試重點總結精
- 內科學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
- 內科學重點
- 中醫(yī)內科學筆記-完美打印版-終極免費
- 中醫(yī)師承復習重點(內科學)
- 內科學筆記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