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章 產后病,總論 束蘭娣主任醫(yī)師,【內容】,“三病”:指產后病痙、郁冒、大便難。 “三沖”:指敗血上沖,沖心、沖胃、沖肺。 “三急”:指嘔吐、盜汗、泄瀉。,產婦在新產后及產褥期內發(fā)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稱為“產后病”。,【概念】,“產褥期”:指產婦分娩后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一般為6周。,新產后:指產后7天之內。,【歷代論述】,三?。?《金匱要略·婦
2、人產后病脈證治》:“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難”。,【歷代論述】,三沖: 《張氏醫(yī)通·婦人門下·產后》:“敗血上沖有三,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臥,甚者逾墻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調,號佛名神,此敗血沖心,多死。……若飽悶嘔惡,腹?jié)M脹痛者曰沖胃?!裘娉鄧I逆欲死曰沖肺。……大抵沖心者,十難救
3、一;沖胃者,五死五生;沖肺者,十全一二”。,【歷代論述】,三急: 《張氏醫(yī)通·婦人門下·產后》:“產后諸病,惟嘔吐、盜汗、瀉泄為急,三者并見必?!?。,【病因病機】,亡血傷津,元氣虧損,虛火易動; 瘀血內阻,敗血妄行; 為飲食勞倦,外邪所傷 。由于產后病是在氣血津液虛損的基礎上發(fā)生的,正虛邪盛,故形成了多虛多瘀的特點。,【診斷】,四診八綱為基本方法 注意“三審”了解孕前產前的相關病史、分娩方式、產
4、時情況,結合必要的體格檢查、婦科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 。,【診斷】,“三審”先審小腹痛與不痛 ——以辨有無惡露停滯;次審大便通與不通 ——以驗津液之盛衰;再審乳汁行與不行及飲食多少 ——以察胃氣之強弱。,,1、治療原則:“勿拘于產后,亦勿忘于產后”2、產后宜溫:惡露以通暢為宜,溫通。3、產后治療必須:
5、照顧氣血。,【產后病的治療】,【產后病的治療】,產后多虛,應以大補氣血為主,但用藥必須注意:開郁勿過于耗散,消導必兼扶脾, 祛寒勿過于溫燥,清熱勿過于苦寒,因人因證,靈活掌握補虛不滯邪,攻邪不傷正的原則,勿犯虛虛實實之戒。,【產后病的治療】,4、產后用藥“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陽; 禁峻下——以防亡陰; 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5、產后良方: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祛瘀生新,,產后出血,【定義】
6、,胎兒娩出后24小時之內,陰道出血達400ml(500)以上時,稱為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引起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產科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占分娩總數的1-2%。 產后出血一般發(fā)生在產后2小時以內,短時大量出血會引起失血性休克。,【定義】,失血:1.產婦抵抗力降低——產褥期感染的原因(嚴重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 未及時搶救
7、——危及生命2.休克{ 時間過長—腦垂體缺血壞死— 垂體功能減退—席漢氏綜合證,【病因】,1、子宮收縮乏力: 為常見的原因,占產后出血總數的70-75%。(1) 全身因素:產程過長或難產之后,產婦體力衰竭精神過度緊張臨床使用鎮(zhèn)靜劑過多,麻醉過深全身急慢性疾病等。,【病因】,(2) 局部因素:(子宮本身的病變)子宮過度膨脹,使肌纖維過度伸展
8、子宮纖維退行性變,尤其是子宮有過感染,結締組織增生,肌纖維減少子宮肌壁水腫子宮肌壁異常,【病因】,2、胎盤滯留: 胎兒娩出后半小時,胎盤尚未娩出者,稱為胎盤滯留。是產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1) 胎盤部分剝離(2) 胎盤全部剝離而滯留(3) 胎盤嵌頓(4) 胎盤粘連(5) 植入性胎盤(6) 胎盤部分殘留,【病因】,3、軟產道損傷胎兒過大、娩出過快或難產,可致會陰、陰道、宮頸撕裂,甚至可使子宮下段破裂而
9、引起不同程度出血。,【病因】,4、 凝血功能障礙:(1)產婦全身性出血傾向的疾病 (白血病、 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重度病毒性肝炎(3)產科范圍內的凝血功能障礙重型胎盤早剝妊娠中毒癥死胎滯留過久羊水栓塞:壞死胎盤及蛻膜組織進入血循環(huán)的羊水—產生大量的凝血活酶—激活凝血系統(tǒng)—DIC—產生產后大出血,【診斷】,1、 胎盤娩出前出血:多為:胎盤剝離不全
10、 }間歇性出血,色暗紅,有血塊排出 胎盤滯留 輕產道損傷——出血持續(xù),色鮮紅,子宮收縮良好,輪廓清,【診斷】,2、 胎盤娩出后出血:(1)檢查子宮收縮情況,及胎盤脫膜是否完整 (2)產后腹壁觸摸子宮:子宮松軟,輪廓不清,宮縮乏力 (3)出血經久不止,考慮凝血功能障礙 測Bpc、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元定量化驗,【診斷】,3、 隱性出血:
11、胎盤娩出后,未見陰道大量出血,但產婦出現:心悸、口渴、出冷汗、打哈欠、惡心等現象,應考慮是否有隱性出血。檢查:宮底常升高,子宮體積增大,柔軟無陣縮,按壓宮底,有大量血液及血塊排出。,【治療】,1、 止血:(1)胎盤娩出前出血——處理 迅速設法排除胎盤:滯留:膀胱過漲,排空膀胱(導尿),一手按摩子宮,一手牽引臍帶。粘連:人工剝離胎盤嵌頓:乙醚麻醉后擴張取出植入性:子宮切除最安全,【治療】,(2)胎盤娩出后出
12、血——處理① 子宮收縮乏力:按摩子宮頸,刺激子宮收縮,促進子宮壁血竇閉合——止血同時肌注催產素10 u或麥角新堿0.2mg或催產素10 u子宮體肌層注射。如 持續(xù)出血,10-30 u催產素+5%GS500ml靜脈滴注三陰交,合谷強刺激,【治療】,A、乙醚刺激陰道,反射性引起宮縮B、雙手壓迫按摩子宮C、壓迫腹主動脈D、子宮內填壓紗布E、前列腺素F2α,子宮內直接注射。
13、 F2α500-1000微克,維持作用3小時F、子宮次全切除,【治療】,② 輕產道損傷: 檢查,縫合。③ 凝血功能障礙: 對證處理。,【治療】,2、 防治休克 在止血同時進行防治休克 產婦平臥 注意保暖,吸氧
14、 及時輸液,輸血,迅速補充血容量,【治療】,3、 防治感染 出血后產婦抵抗力下降,易發(fā)生產褥期感染,甚至出現敗血癥。在搶救時,要遵守無菌操作應用大量抗生素積極糾正貧血,加強營養(yǎng),第一節(jié) 產后血暈,【定義】,閉證脫證,產婦分娩后,突然頭暈眼花,不能坐起,甚則昏不知人者,稱“產后血暈”,又稱“產后血運”。臨床有閉證、脫證之分。,【病因病機】,血虛氣脫,心神失養(yǎng)——脫證素體氣血不足,或產時失血過
15、多,致氣隨血脫,陰脫陽浮,心神失養(yǎng),而見血暈之脫證。血瘀氣閉,心神蒙蔽——閉證素體陽氣虛,或感受寒邪,或素有癥瘕,或產時情緒過度緊張,致寒凝血脈,或氣滯血瘀,以致惡露澀少,血瘀氣逆,陽氣不通,心神蒙蔽而見血暈之閉證。,【診斷要點】,1.病史:多有素體氣血不足,或曾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病,產時過度緊張,難產、急產、滯產等病史。2.癥狀:在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子宮出血量超過500ml;或24小時后,于產褥期內發(fā)生子宮大量出血
16、;或在新產后惡露排出量少等情況下,產婦突然出現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胸滿喘促,痰壅氣急,心悸憒悶,煩躁不安,嚴重者漸致昏不知人。,【診斷要點】,3.檢查(1)產科檢查: 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子宮收縮情況,有無產傷,弄清陰道出血的來源,觀察惡露的量、色、質。(2)常規(guī)檢查: 體溫、血壓、呼吸、脈搏、心電圖記錄、心肺功能檢測、意識狀態(tài)等。(3)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等凝血功能檢測。,【鑒別診斷】,
17、產后郁冒 產后子癇 產后痙證,【鑒別診斷】,1、產后郁冒 可發(fā)生于新產后及產褥期的一段時間,系因產后失血復汗,復感寒邪所致。表現為頭暈眼花,郁悶不舒,嘔不能食,大便反堅,頭汗出。但神清,惡露正常。,【鑒別診斷】,2、產后子癇產前有肢體面目浮腫,頭暈目眩,高血壓,蛋白尿等病史,于妊娠晚期、臨產時或新產后突發(fā)眩暈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須臾醒而復發(fā),甚至昏迷不醒。但無出血過多或惡露不下。3、產后
18、痙證多有產傷史,產后數日始發(fā),癥見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則口噤,角弓反張。兩者均可出現神志不清,但產后血暈無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辨證論治】,根據惡露的多少及全身證候辨證虛脫:惡露量多,面色蒼白,煩悶昏厥,冷汗淋漓,目閉口開,手撒肢冷者屬虛證、脫證 。實閉:惡露量少,甚至惡露不下,面色暗紫,心腹脹痛,口噤神昏,雙手握固者屬實證、閉證。,【辨證論治】,1、血虛氣脫證主證:產時或產后失血過多,突發(fā)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憒悶,
19、重者昏不知人,眼閉口開,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脈微欲絕或浮大而虛治法:益氣固脫。方藥:獨參湯(《十藥神書》)。,【辨證論治】,人參:人參甘溫入脾肺經,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現代藥理研究認為,人參能改善腦組織代謝,抗缺氧,保護心肌,有抗休克,抗疲勞,抗應激,止血等作用。加減:1、肢冷汗出陽虛欲脫者加附子,為參附湯(《校注婦人良方》),回陽救逆;2、沖任失固,出血不止者加姜炭、荊芥炭以固沖止血;3、血量多兼見
20、自汗口渴頻飲,為氣陰兩傷,陰損陽脫,加麥冬、五味子、阿膠、煅龍牡以養(yǎng)陰固脫。,【辨證論治】,2、血瘀氣閉證主證:新產后惡露不下或所下極少,小腹疼痛陣作、拒按,胸悶喘促,惡心嘔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色唇舌俱紫黯,苔少,脈細澀。治法:行血逐瘀。方藥:奪命散(《婦人大全良方》)合佛手散(方見閉經)。,【辨證論治】,沒藥 血竭末奪命散中沒藥苦平,入十二經,活血消腫定痛;血竭甘咸,入心包、肝經,散瘀生新,二藥合用
21、,祛瘀止痛;佛手散(當歸、川芎)活血養(yǎng)血,瘀去氣暢,神明得復。兩方相合,共奏祛瘀行氣開閉之效。加減:大便秘結兼瘀熱者,酌加大黃、枳實行氣瀉熱;胸滿嘔惡痰涎較盛者加姜半夏、陳皮化痰除滿;腹脹痛氣郁明顯者加元胡、郁金行氣止痛。,【其他療法】,1、外治法熏鼻促醒(1)鐵器燒紅淬醋中,熏其鼻。(2)韭菜切細入瓶中,注熱醋,熏其鼻。(3)氨溶液近鼻,促其蘇醒。2、針灸 針刺印堂、水溝(人中)、涌泉穴,強刺激;虛者灸百會穴,
22、以開竅寧神,回陽救逆。3、針對病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抗休克,防治感染。,【臨證思路】,1、產后血暈屬危急重癥。2、首當辨其虛實,分清脫證與閉證,閉證屬產后“三沖”范圍。3、對產后血暈昏迷不醒的患者,須先抗休克搶救,可先用針灸或熏鼻促醒,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使其蘇醒,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根據病證分型治療,切勿在昏迷中強灌中藥,以免誤入氣管發(fā)生意外。,【預后】,產后出血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出血過多,陽氣暴脫,稍有延誤,
23、不能迅速止血,搶救不及時,??伤蚕㈤g死亡。即使挽回生命,亦可因血氣虛衰,而致產后缺乳、閉經、血癆,或繼發(fā)產褥感染。如病情較輕,及時處理,則多能痊愈。若產時發(fā)生羊水栓塞,引起肺栓塞、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發(fā)病極其急重,死亡率高,預后不良。,第二節(jié) 產后痙病,【定義】,產褥期內,突然發(fā)生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則口噤不開,角弓反張者,稱為“產后痙證”。 又稱“產后發(fā)痙”,“產后痙風”。俗稱“產后驚風”
24、 (此證為產后三病之一,“產后病痙”。) 感染邪毒型,實為產后“破傷風”癥,是產后急癥之一。 做好分娩時消毒和產褥衛(wèi)生可以預防本病發(fā)生。,【定義】,文獻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病因病機】,本病有虛實之分:虛:亡血傷津,筋脈失養(yǎng)實:邪毒感染,直竄筋脈(破傷風),1、陰血虧虛: 素體陰虛或產后失血傷津―營陰耗傷―血虛
25、津傷―筋脈失于濡養(yǎng)―拘急抽搐―發(fā)痙2、感染邪毒: 產時接生不慎,或產創(chuàng)護理不潔―邪毒乘虛而入―損及脈絡―直竄筋脈―使筋脈拘急―發(fā)痙,【病因病機】,【診斷】,1、病史: 有產時產后失血過多,或接生護理不慎,產創(chuàng)感染等病史。2、臨床表現: 以產后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則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為特征。,3、檢查:1)產科檢查:陰道出血量多,或可見軟產道損傷2)實驗室檢查:血常
26、規(guī),血鈣,細菌培養(yǎng)等 其他檢查:體溫可升高,【診斷】,【鑒別診斷】,1、產后子癇: 產后子癇與產后痙證均以抽搐為主癥,但產后子癇多發(fā)生于產后24小時以內,抽搐伴昏迷,多有高血壓,水腫,旦白尿等體征;而產后痙證多發(fā)生于產后數日內(潛伏期);抽搐而神志清;破傷風者面呈苦笑。2、產后癲癇: 以往有同樣大發(fā)作史,發(fā)出尖叫聲,突然仆倒,抽搐,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急癥處理】,1、控
27、制抽搐: “破傷風”:癥情嚴重,應千方百計控制抽搐,配合西醫(yī)搶救,解痙、鎮(zhèn)靜。 2、護理: (1)減少刺激:凡聲,光,觸動等刺激都可誘發(fā)抽搐,故病員應隔離于安靜而弱光的病室,一切治療操作應盡量輕柔,相對集中,避免擾動。 (2)注意口腔清潔: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口鼻,咽腔的分泌物。 (3)定時翻身擦背,以防褥瘡和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辯證論治】,首辨虛實:虛:面色蒼白,舌淡脈細,屬陰血虧
28、虛, 當以養(yǎng)血熄風為主。實:面呈苦笑,項背強直,口噤不開,發(fā)熱惡寒,屬感 染邪毒,當以解毒鎮(zhèn)痙為。在治療時不可過用辛溫之品,以防燥血傷 津,變生他病。,【辯證論治】,1、陰血虧虛證:主證:產后出血過多,突然四肢抽搐,頭項強直,牙關緊閉,面色蒼白。舌淡紅,苔少或無苔,脈細無力。 治則:育陰養(yǎng)血,柔肝熄風 選方: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
29、 天麻、鉤藤、石菖蒲,【辯證論治】,2、感染邪毒證:主證:產后頭項強痛,發(fā)熱惡寒,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面呈苦笑,繼而項背強直,角弓反張。舌正常,苔薄白,脈浮而弦。 治則:解毒鎮(zhèn)痙,理血祛風 選方:玉真散《外科正宗》+白芍、僵蠶、蜈蚣,【預防與調攝】,1、采用新法接生,注意消毒及產褥衛(wèi)生,以防邪毒入侵。2、正確處理產傷,對于已污染的傷口應作徹底清創(chuàng)。3、對急產、滯產或產道有污染和損傷者,尤其是傷口未及時處理,超過12小時者,
30、可以預防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HT),以增強被動免疫。,【預后】,1、產后痙證有輕重之分,純屬陰血虧虛者,癥較輕,經治療多可痊愈;2、如為感染邪毒的產后破傷風,為產后危急重癥之一,病情變化迅速,若不及時治療,??晌<爱a婦生命,單純中醫(yī)治療,難以奏效。,第三節(jié) 產后發(fā)熱,在分娩后,由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稱為“產褥感染”,或“產褥熱”。 產褥病例:產后24小時至產后10天內,每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有二次體溫達到
31、或超過380C,稱為“產褥病例”。 產褥感染是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定義】,產褥期內,出現發(fā)熱持續(xù)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zhàn),并伴有其他癥狀者,稱為“產后發(fā)熱”。 感染邪毒型的產后發(fā)熱,相當于西醫(yī)學產褥感染,重癥可危及產婦生命,應予以重視。,產褥期— 指胎盤娩出后至生殖器官完全 恢復至孕前狀態(tài),大約6周左右。生理性發(fā)熱— 產后一、二天內,由于陰血驟虛,營衛(wèi)失調,常
32、有輕微的發(fā)熱,不兼有其他的癥狀,一般能自行退熱; 蒸乳— 產后三、四天內,泌乳期間有低熱,俗稱“蒸乳”,這種現象以后會自然消失。,【定義】,【病因病機】,產后病的病機:1、亡血傷津2、瘀血內阻3、外感六淫和飲食房勞所傷特點:多虛多瘀產后多虛,正氣不足,腠理不密,營衛(wèi)失調;產后多瘀,血室正開,余血未凈,容易因各種原因而導致產后發(fā)熱。,【病因病機】,引起產婦發(fā)熱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產時感染邪毒,正邪交爭;2、正氣虧
33、虛,易感外邪;3、陰血虧虛,陽氣浮散;4、敗血停滯,營衛(wèi)不通。 臨床常見有: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虛四種。,此外,產后飲食太過,食滯內停;乳汁不暢,熏蒸于內,也是產后發(fā)熱的原因之一。,【病因病機】,1、病史1)本病發(fā)生在產褥期,尤以新產后多見。2)有產后不節(jié)房事,產后不禁房事史。3)臨產接生不慎,或滯產,難產,產創(chuàng)護理不潔,或失血過多等,【診斷】,2、臨床表現:以發(fā)熱為主,體溫超過38度,或持續(xù)低熱不退。其病因不同
34、,熱勢各異:感染邪毒——高熱寒戰(zhàn),外感——發(fā)熱惡寒,血瘀——乍寒乍熱,血虛——低熱自汗。 除上述熱象外,常伴有惡露異常,或小腹疼痛等癥。,【診斷】,3、檢查:1)產科檢查:有軟產道損傷,盆腔炎 性變化。2)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血沉可升高 (感邪),陰道及盆腔分泌物培養(yǎng), 致病菌可呈陽性3)B超:對盆腔有膿腫,可提供診斷 依據。,【診斷】,【鑒別診斷】,1、
35、乳癰發(fā)熱:多發(fā)生于產后3-4天,乳汁不下或不行,瘀阻乳腺,蘊久而發(fā)熱,乳房局部脹硬,紅腫熱痛,甚則潰腐化膿。持續(xù)高熱,伴乳房局部的脹痛為其特點,無其他部位感染特征。2、產后小便淋痛:兩者均有發(fā)熱惡寒,小便淋痛者有尿頻,尿痛,尿急之證,尿常規(guī)檢查可確診。,3、產后痢疾:有大便的異常:便次多,膿血樣,里急后重,腹痛等。 4、產后中暑:有季節(jié)性,以長夏炎熱酷暑季節(jié)為主。,【鑒別診斷】,【辯證論治】,本病以產后發(fā)熱為主癥,常伴有
36、惡露異常及腹痛,辨證主要根據發(fā)熱的特點,參照惡露的量、色、質、味及腹痛的性質,以及兼癥、舌脈,辨其虛實寒熱。若高熱寒戰(zhàn),惡露臭穢,小腹疼痛拒按,則為感染邪毒;若發(fā)熱惡寒,身痛流涕,為外感發(fā)熱;若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惡露量少,色淡質稀,為血虛發(fā)熱;若寒熱時作,惡露量少,色紫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為血瘀發(fā)熱。,【辯證論治】,產后發(fā)熱有虛有實,但應注意產后“誠多虛證”,“多虛多瘀”的特點,本著“勿拘于產后,勿忘于產后”的原則,時
37、時照顧扶持正氣。 清熱勿過于苦寒,疏風勿過于發(fā)散,化瘀勿過于攻破,也不可不問病情,片面強調補虛,忽視了外感里實之證,致犯虛虛實實之戒。 產后病的治療,應以調氣血,和營衛(wèi)為主。 感染邪毒,其證危篤,變化多端,必要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辯證論治】,1、感染邪毒證:主證:產后高熱惡寒,甚至寒戰(zhàn),體溫超過38 度;腹痛拒按,惡露量多或少,色紫 暗,
38、氣穢臭;煩熱口渴,尿赤便結,舌 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選方: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丹皮、赤芍、益母草。,2、外感 證:主證:產后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鼻塞 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則:養(yǎng)血祛風,疏解表邪 選方:荊防四物湯《醫(yī)宗金鑒》+蘇葉、甘草。,【辯證論治】,3、血虛證:主證:產后低熱不退,自汗,頭暈眼花,心悸
39、 失眠,惡露量少,色淡質稀,小腹綿綿 作痛,喜按,舌淡紅,脈細無力。治則:補血益氣,和營退熱 選方:八珍湯+枸杞、黃芪。 或補中益氣湯。,【辯證論治】,4、血瘀證:主證:產后寒熱時作,惡露不下或下而甚少, 色紫暗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塊下痛 止,口干不欲飲。舌淡紫有瘀點,脈弦
40、 數或澀。治則:活血祛瘀,和營退熱 選方:生化湯+丹參、丹皮、益母草。,【辯證論治】,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組成: 當歸24g,川芎9g,炮姜1.5g,甘草1.5g, 桃仁14粒。方解:當歸、川芎、桃仁—活血祛瘀炮姜—溫經暖宮甘草—和中 全方化舊生新為主,既生新補虛,又化惡露祛瘀滯,達到行中有補,化中有生,補虛消瘀,故名生化湯。又被稱為“血塊圣藥”。,【辯證
41、論治】,產后發(fā)熱感染邪毒證病情急重,可配合以下療法,必要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以免貽誤病情。(1)清開靈注射液 20~30毫升,稀釋于10%葡萄糖液500毫升或生理鹽水500毫升內,靜脈滴注。功能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使用中應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2)針灸 針刺人中、合谷、涌泉,配內關、少商;灸百會、關元、神闕。(3)中藥肛門導入 丹參、雞血藤各15g,桃仁、紅花、三棱各10g,紅藤、金銀花、敗醬草各30g,濃煎至100ml,保留灌腸
42、,每日1次。,【其他治療】,【轉歸與預后】,1、血虛、外感、血瘀發(fā)熱,癥情較緩,合理防治,概能痊愈。2、感染邪毒(產褥感染)乃產后發(fā)熱之危重癥。若炎癥局限,或淺 表感染時,病情易控制;如累及深部全身,則病情較重。如炎癥形成膿腫,或炎癥擴散形成彌漫性腹膜炎,則病情尤為嚴重,搶救不及時可致中毒性休克,生命垂危。若搶救成功,亦可遺留慢性盆腔炎癥粘連等疾患。,【預防與調攝】,1、做好產前檢查及孕期衛(wèi)生指導。2、正確處理分娩,嚴格執(zhí)行
43、無菌操作,盡量避免產后損傷和產后失血,有損傷者仔細縫合。3、產褥期適當調理:適寒溫,慎起居,保持外陰清潔,嚴禁房事,以防外邪入侵。產后取半臥位,有利于惡露排出。4、凡有產道感染、滯產、產道手術,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等感染可能,可給以檢查治療,以作預防性治療。,,第四節(jié) 產后惡露不絕,【定義】,產后惡露持續(xù)3周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產后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盡”,“產后惡露不止”。惡露—指胎兒、胎盤娩出后,胞宮內遺留的
44、余血濁液。正常惡露,一般產后3周左右排盡。(初為暗紅色;繼則淡紅;末則黃白色),惡露:產后經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內含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及黏液者稱惡露。惡露有三種:(1)血性惡露:或稱紅惡露。量多色鮮紅,含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等,呈堿性反應。一般為3—7天。(2)漿性惡露:其色較淡,內含血液較少,但有較多的宮頸及陰道排液,且有細菌。(3)白惡露:顏色較白,內含大量的白細胞、蛻膜細胞、表層細胞及細菌,呈堿性反應。
45、,【定義】,正常的惡露有血腥味,但不臭。一般血性惡露持續(xù)3—7天,以后逐漸變成漿性,兩周左右變?yōu)榘咨虻S色,約三周左右干凈。子宮復舊不良,或宮腔內有殘留的胎盤、胎膜,或感染時,惡露量可增多,持續(xù)時間可延長,并混有臭味。,【定義】,子宮復舊:在胎盤娩出后,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的過程,稱為“子宮復舊”。正常情況下,產后第一天,子宮底大約與臍平,宮底與恥聯上緣的距離大約是14—17cm,以后每天下降約1—2cm,至產后10—1
46、4天降入骨盆,此時經腹部檢查不易摸到子宮底。,【定義】,產后痛:在產褥期,由于子宮收縮而引起的疼痛,稱為“產后痛”,或稱“后陣痛”。多見于經產婦,特別是急產后,一般于產后1—2天即出現。哺乳期特別明顯。產婦感覺疼痛時,子宮變硬,惡露也增多。產后痛,可能是由于子宮收縮所引起的血管缺血,組織缺氧,神經纖維受壓所致,一般在產后3—4天自然消失。,【定義】,本病首見于《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諸病源候論》中指出:
47、“虛損”“內有瘀血”可致本病。對瘀血患者,“不可斷之,斷之則終不止”?!陡登嘀髋啤妨⒓訙p生化湯為治。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中的:產后感染,胎盤胎膜殘留,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宮復舊不良而致的晚期產后出血。,【定義】,【病因病機】,本病發(fā)生機理主要是:胞宮藏泄失度,沖任不固,血海不寧。沖為血海,任主胞宮,惡露為血所化,出于胞中而源于血海。若臟腑受損,沖任不調則導致惡露不絕。,1、氣虛型:氣虛下陷—沖任不固—血失統(tǒng)攝—惡露不絕。
48、2、血熱型:熱伏沖任—迫血下行—惡露不絕。3、血瘀型:瘀阻沖任—新血難安—血不歸經—惡露不絕。,【病因病機】,【病因病機】西醫(yī),胎盤殘留蛻膜殘留宮內感染 (Intrauterine infection)子宮復舊不全 (Subinvolution)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診斷】,1、病史: 素體虛弱,有多產、難產、滯產史。2、臨床表現: 產后惡露持續(xù)3周未盡者,伴小腹或墜、或脹、或痛。3、檢查:(1)產后檢
49、查:子宮復舊情況,壓痛有無。(2)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貧血、炎癥等。(3)B超:子宮腔內有無殘留物。,【鑒別診斷】,1、子宮粘膜下肌瘤2、絨毛膜癌3、凝血障礙4、產褥期內外傷出血,【鑒別診斷】,1、子宮粘膜下肌瘤:有子宮肌瘤病史,以往月經量多,經期延長,B超提示:子宮肌瘤向黏膜下突出。,【鑒別診斷】,2、絨毛膜癌:定義:是一種繼發(fā)于正常或異常妊娠之后的滋養(yǎng)細胞腫瘤,是由妊娠時滋養(yǎng)細胞發(fā)生惡變而成。(22.5%發(fā)生于正常
50、足月分娩后)臨床表現及體征:陰道流血(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常伴貧血)子宮增大(均勻增大或不規(guī)則增大)卵巢黃素化囊腫腹痛、假孕癥狀檢查:B超、X-ray、HCG血HCG、HPL輕度升高B超檢查、診斷性刮宮可以確診。,【鑒別診斷】,3、凝血障礙性疾?。涸杉膊。缪“鍦p少子癥、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肝炎等通過血液檢查可確診4、產褥期內外傷出血:產褥期內性交或外傷婦科檢查可見陰道或宮頸有裂傷,【辯證論治】,本病
51、辨證:應以惡露的量、色、質、味 — 來辯寒熱虛實。惡露:量多、色淡、質稀、無臭氣 — 氣虛量多、色紅、或紫、質稠而有臭穢者 — 血熱量多、色暗、有塊者 — 血瘀,【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虛者補之,熱者清之,瘀者攻之。注意產后多虛多瘀的特點,補虛勿礙邪,祛邪勿傷正.,【辯證論治】,1、氣虛證:主證:產后惡露逾期不止,量多,色淡,質稀,無臭氣,小腹空墜,神疲倦怠,氣短懶言,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則:益氣養(yǎng)血,
52、固攝沖任選方:補中益氣湯+阿膠、艾葉等,【辯證論治】,2、血熱證:主證:惡露過期不止,量較多,色紅或深紅,質稠,或色如敗醬,有臭氣,面紅唇赤,口燥咽干,或有腹痛、便秘,或兼五心煩熱。舌紅,苔燥或少苔,脈滑數或細數。治則:養(yǎng)陰清熱止血選方:保陰煎+益母草、貫眾,【辯證論治】,3、血瘀證:主證:惡露過期不止,淋漓澀滯,量時多時少,色紫暗有塊,腹痛拒按,塊下痛減。舌紫暗,邊尖有瘀斑瘀點,脈沉弦澀。治則:活血化瘀止血選方:生化湯+
53、益母草、炒蒲黃,【辯證論治】,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組成: 當歸24g,川芎9g,炮姜1.5g,甘草1.5g,桃仁14粒。方解:當歸、川芎、桃仁—活血祛瘀炮姜—溫經暖宮甘草—和中 全方化舊生新為主,既生新補虛,又化惡露祛瘀滯,達到行中有補,化中有生,補虛消瘀,故名生化湯。又被稱為“血塊圣藥”。,其他療法:1、馬齒筧30克,水煎服。2、益母草30克,紅糖適量,煎服。,【辯證論治】,【轉歸與預后】,輕者治療及時,預后良
54、好,治愈不留后患。若治不及時,遷延日久,可因失血傷陰,而致血虛陰竭,如復加感染,可變生他病。亦有來勢兇猛,暴下如崩者,甚可危及生命。注:如對淋漓不斷,久治不愈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應警惕絨毛膜上皮癌的可能。必要時做進一步檢查:血尿HCG、診刮等。,【預防與調攝】,1、積極新法接生,注意無菌操作。2、分娩第三產程,注意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如發(fā)現不完整應立即清宮。3、加強產后護理,注意產褥衛(wèi)生,避免感受風寒及過食辛燥之品
55、。4、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第五節(jié) 產后腹痛,產婦分娩后,發(fā)生與產褥有關的小腹疼痛,稱“產后腹痛”。其中以瘀血引起的,又稱“兒枕痛”。 本病以新產后為多見,是產后常見病。相當于西醫(yī)學中的產后宮縮痛。腹痛較輕者,可逐漸自行消失,無需處理。,【定義】,產后腹痛,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兒枕痛”,宋.《婦人大全良方.產后兒枕心腹刺痛方論》首先提出“兒枕腹痛”之名。曰:“
56、夫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若產婦臟腑風冷,使血凝滯,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名曰兒枕也”。,【定義】,本病主要的機理為: 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遲滯而痛. 虛:不榮而痛 } 產后腹痛 實:不通則痛 常見的臨床分型: 血虛,血瘀,【病因病機】,1、血虛:素體虛弱、氣血不足、產后失血過多—血
57、虛—沖任空虛—胞脈失養(yǎng)—產后腹痛。血虛氣弱,運行乏力—血流不暢遲滯—產后腹痛。2、 血瘀:產后體虛—外感風寒—血為寒凝—惡露不下—胞脈失暢—不通則痛—產后腹痛。情志不暢—肝郁氣滯—瘀阻沖任—胞脈失暢—不通則痛。,【病因病機】,總之發(fā)病因素可歸為三類:1、產后陰血驟虛,元氣虧損,易于瘀阻的特殊生理變化。2、體質因素,氣血素虛或宿有氣郁血滯。3、產后調攝失常,如感寒、飲冷,情志不暢,感染邪毒等。 新產后胞宮
58、由盛實至突然空虛,變化急驟,多虛多瘀,稍有其他因素影響,即可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疼痛;數天后,氣血漸復而和順,故疼痛消失。,【病因病機】,【診斷】,1、 病史:本病在新產后,多見于經產婦,產后3—4天內。素體虛弱,或產后失血過多、情志不暢,或感寒,或感受邪毒。2、臨床表現:疼痛在下腹部,多為陣發(fā)性(時作時止),哺乳時可加劇。,3、 檢查:(1) 產科檢查: 一般而言,子宮無壓痛,陣發(fā)性收縮時而變硬。
59、 如感染時子宮有壓痛。(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guī):貧血時,RBC下降;感染時,WBC 上升。(3)B超:可了解子宮及宮內的情況。,【診斷】,【鑒別診斷】,1、產后傷食腹痛:有飲食失節(jié)史。疼痛部位多在胃腕部,伴有噯腐吞酸,食欲不振,大便或秘、或溏滯不爽等消化道癥狀。惡露可無改變。2、產后淋證腹痛:以尿頻、尿急、尿痛為主癥,伴有小腹拘急疼痛。尿常規(guī)可見紅、白細胞。3、產后痢疾腹痛
60、:起病急,有不潔進食史。疼痛部位在臍周,伴有發(fā)熱,里急后重,下痢膿血。大便常規(guī)異常。,*痛經、妊娠腹痛、產后腹痛證治比較:共同點:主證:下腹疼痛,虛則喜按,實則拒按。病機:氣血運行不暢,不榮而痛,或不通則痛。治則:通調氣血,虛者補而通之;實者行而通之。 治療補中有通,攻而不破。,【鑒別診斷】,不同點:痛經:多發(fā)在經期或經行前后;疼痛劇烈,可致昏厥;發(fā)病的特殊環(huán)境為:血海有滿盈—瀉下—空虛;治療以
61、促進經血暢行。妊娠腹痛:多發(fā)生在孕期;疼痛一般較輕;發(fā)病的特殊環(huán)境:陰血偏虛,易于氣滯;治療應注意保胎。產后腹痛:多發(fā)生在新產后;疼痛多不急重;發(fā)病的特殊環(huán)境:耗血傷氣,又多瘀阻;,【鑒別診斷】,【辯證論治】,根據疼痛的特點及惡露情況可辯為:虛:血虛: 小腹隱痛,喜按;惡露量少,色淡。實:血瘀: 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少,色暗 有塊。,本病的治療原則:
62、1、重在補虛化瘀,調暢氣血。虛則補而調之,實則通而調之,促使氣充血暢,胞脈流通則腹痛自除 。2、但須注意產后“多虛多瘀”特點,切勿濫用補藥以礙邪;亦勿過用攻破,免犯虛虛實實之戒。,【辯證論治】,【辯證論治】,1、 血虛證:主證:產后小腹隱痛,多日不解,陣發(fā)性加重,喜溫按,惡露量少,色淡,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則:益氣養(yǎng)血,緩急止痛選方:腸寧湯《傅青主女科》
63、 或內補當歸健中湯 或當歸生姜羊肉湯,【辯證論治】,2、血瘀證:主證:小腹疼痛拒按,或得溫熱稍減,惡露量少不暢,色紫黯有塊,面色蒼白或青白,四肢不溫,氣短懶言,或胸脅脹痛,心煩郁悶。舌淡紅或黯,脈沉細、沉緊或弦澀。治則:活血化瘀止痛選方:生化湯《傅青主女科》 +益母草,1、針灸:三陰交、足三里、關元、中極,虛者用補法, 或加艾灸。2、食鹽炒熱,敷燙臍部(
64、熱證忌用)。3、單方驗方:(1)山渣肉30克,紅糖15克(沖),水煎服。(2)益母草30克,生姜2片,紅糖15克(沖),水煎服。(3)新艾30克,益母草30克,紅糖15克(沖),煎水 熱服。(4) 紅糖煮雞蛋1—2只。(血虛),其他療法:,【轉歸與預后】,本病為產后常見病,積極治療大多痊愈。,【預防與調攝】,1、切實貫徹計劃生育,避免多胎(人流)。2、嚴格掌握無菌操作。3、產后密切注意子宮收縮,
65、宮底高度,陰道流血等。4、做好衛(wèi)生宣教,減少不必要的思想顧慮;產時產后注意保暖,以免感寒。,第六節(jié) 產后身痛,【定義】,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關節(jié)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后身痛”。亦稱“產后關節(jié)痛”、“產后遍身痛”、“產后痛風”。俗稱“產后風”,又稱“月 子 病” 。,本病雖有輕重緩急不同,但臨床上其共同特點是:1、時間性:為產褥期內多見。若失治或誤治,可延至 數月、數年,甚則成痿痹殘疾。2、季
66、節(jié)性:以冬春季,嚴寒時分娩者多見。3、地區(qū)性:北方較多,南方較少;農村山區(qū)較多,城 市較少。4、有突發(fā)性:“風性善行而數變”。因突然受邪后,一 夜間肢體不能屈伸,甚或不能著地行走。,【定義】,本病類似西醫(yī)的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jié)痛。也有認為與西醫(yī)的“產后坐骨神經痛”、“產后栓塞性靜脈炎”等證有類似的表現。“產后身痛”最早見于唐代《經效產寶》。《沈氏女科輯要箋正》則進一步從病因和治法上進行論
67、述:“產后遍身疼痛,多血虛,宜滋養(yǎng)?;蛴酗L寒濕三氣雜至之痹,則養(yǎng)血為主,稍參宣絡,不可峻投風藥?!?【定義】,【病因病機】,本病的發(fā)病機理主要是:產后營血虧虛,虛損未復,風寒濕之邪乘虛而入,稽留于體內,使氣血凝滯,或經絡失養(yǎng),從而導致產后身痛。 常見分型有:血虛、外感、血瘀、腎虛。,,【病因病機】,,產后營血虧虛經脈失養(yǎng),,風寒濕邪,內因,外因,,稽留關節(jié)、經脈氣血凝滯、經絡阻滯、經脈失養(yǎng),本虛標實,1、血虛
68、:素體血虛、產時或產后失血過多—陰血虧虛—四肢百脈空虛—筋脈關節(jié)失于濡養(yǎng)—肢體酸痛、麻木、疼痛2、外感:起居不慎、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客于經絡、關節(jié)、肌肉—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身痛,【病因病機】,3、血瘀:產后氣虛血滯、血為寒凝成瘀、產后余血未盡留滯經脈、產后感熱灼陰為瘀 —瘀阻絡脈關節(jié)—氣血運行不暢—身痛4、腎虛: 素體腎虛、因產傷動腎氣—腎虛則腰失所養(yǎng)—腰痛、身痛、足跟痛,【病因病機】,【診斷】,1、病史:本病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