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鄂倫春族薩滿教神偶藝術(shù)芻議</p><p> 摘 要 鄂倫春族分布在東北大、小興安嶺地區(qū),是一個以狩獵為生被譽為“山嶺上的人”,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薩滿教是鄂倫春人所信奉的一種古老的民間宗教,對鄂倫春族的歷史和發(fā)展,文化藝術(shù)的傳承和發(fā)展起到過重要作用。本文力求在鄂倫春族薩滿教神偶藝術(shù)的造型特征、制作方法、象征意義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p><p> 關(guān)
2、鍵詞 鄂倫春族 薩滿教 神偶 </p><p> 作者簡介:王冠,云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學。 </p><p>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4-179-02 </p><p> 薩滿教是發(fā)自本土的原始宗教,沒有可考的創(chuàng)始人,也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儀式和固定的廟宇。可以說薩滿教是自發(fā)形成于部落、氏
3、族、民族社會并且代代相傳而走到今天的一種信仰與祭儀。也正因這樣,薩滿教的文化傳承是相對保守和穩(wěn)定的,特別是在神偶、神服及佩飾等造型藝術(shù)的內(nèi)涵與形式上,也產(chǎn)生了明顯的地域性特點。 </p><p> 崇拜神偶,是薩滿教重要并獨具特點的宗教信仰現(xiàn)象。神偶是薩滿教中對于想象中的神的形象的現(xiàn)實塑造,多是根據(jù)神話和傳說中所描繪的神的形象去制作而成。神偶的身上被認為具有神的力量,因為能起到庇護人類的作用而被供奉、信仰和膜拜
4、。 </p><p> 一、薩滿教神偶產(chǎn)生的因素 </p><p> 神偶是鄂倫春薩滿不可缺少的東西。薩滿教認為靈魂不僅存在于人的身體之中,甚至存在于世間萬物的軀體之內(nèi),靈魂是一種可以主宰和支配軀體的精神體。靈魂的存在不受軀體的束縛,即使所依附的軀體死亡,靈魂也依然存在,而薩滿教所崇拜的各種神偶,就是在這種靈魂觀念下產(chǎn)生了。 </p><p> 在薩滿教中,夢
5、與靈魂和神偶之間也被認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的在薩滿教中,夢被認為是靈魂出竅的一種表現(xiàn)。而在夢中所看到的形象,多被作為制作神偶的依據(jù)。通常由氏族中的主祭大薩滿通過神事進入通靈狀態(tài),連續(xù)三天在焚香、擊鼓、拜神等一系列儀式之后方可入睡。而夢中出現(xiàn)的幻象就是神偶的形體了,薩滿醒來后講述夢中所見神祗的名稱、形狀、制作材料、主司為何等等。并完全依此制作神偶,不得疏漏簡率。通過這樣的形式將虛幻的神的形象,轉(zhuǎn)化成現(xiàn)實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數(shù)薩滿教中的神偶
6、都是這樣制作完成的。 </p><p> 據(jù)昭和十年(1935年)的日本學者秋葉隆調(diào)查,當時鄂倫春族所供奉的神偶大概有:(1)霍卓里(hojolo):一種用黑樺木制作的素樸的木偶,長約13厘米,身兼祖先神與狩獵神兩職,是家神當中最高的地方。(2)扎奇·達萊(jlachidare):同樣是用黑樺木制作的木質(zhì)神偶偶,高約20厘米,是所有神偶中最大的,它是一位狩獵神,神偶的身上還經(jīng)常被掛上一個樺皮小包,里邊
7、放上一塊貼上用紙剪成的扎奇·達萊神像圖案的布。扎奇·達萊神像的身邊通常還帶有兩只動物,一只用木頭雕刻成龍形的代表的雷神。另一只是叫海青(kaihen)的鳥形木刻。(3)瑪蓋(tnage):是一個有九面的木偶,是專司狩獵和治療的神偶,也被稱為九頭瑪蓋。(4)阿撒郎迪(asarande):在用黑樺木雕刻的神偶上包裹獸皮,高約8厘米,是專門給小孩治病用的的神。(5)李母(boma):畫在布面上的神像,被認為是可以治病的神。
8、 </p><p> 由于薩滿教的神偶起源自原始氏族宗教,所崇拜的神只是本氏族后裔的守護神,有其嚴格的單一性、承襲性和秘傳性。 </p><p> 二、薩滿教神偶的造型分類 </p><p>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的種類很多,并且形態(tài)和性格都各具特點。在鄂倫春族的薩滿教觀念里,神偶的靈性是神靈賜予的,因而形態(tài)不十分重要,只求神似不求形似。按照神偶的自然屬性,可以將
9、其分為以下三種: </p><p><b> ?。ㄒ唬┤宋镌煨?</b></p><p> 鄂倫春薩滿教中的人形神偶,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源自鄂倫春人的祖先崇拜觀念。鄂倫春人認為人死之后肉體雖然消亡但是靈魂將會永生。因此,有人過世后首先要請薩滿跳神,將死者的靈魂安全引領(lǐng)到陰間。當然,鄂倫春人并不是崇拜所有死者的靈魂,而是只崇拜那些曾經(jīng)對氏族作出過貢獻,或是曾經(jīng)在氏族中有過
10、重要地位的人。所供奉的祖先,在鄂倫春語中被稱為“博如坎”(父系氏族的祖先)和“阿嬌儒博如坎”(母系氏族的祖先)。他們希望祖先即使離開人世,也會作為祖先神保佑他的后代,替子孫消災(zāi)免禍,護佑氏族狩獵順利,子孫繁衍平安。正是這種靈魂不滅的觀念產(chǎn)生了最早的祖先崇拜。祖先神只有自己氏族的人能供奉,外氏族的女子即使嫁到丈夫的氏族,生病時祭拜的依舊是娘家的祖先,在請薩滿跳神驅(qū)病時,薩滿也會說“你的病是你娘家的祖先害你的?!?</p>&
11、lt;p> 鄂倫春族的人形偶中還有一種草編神偶,叫“庫力斤”。每年鄂倫春族的春季大典中都會使用“庫力斤”。制作方法是,先用青草綁扎一個圓柱體作為身體,再另外扎制兩個細長的圓柱體作為胳膊,置于身體的兩邊。最后編一條細長的草繩,在草人的脖子上纏繞一圈,再向下繼續(xù)纏到腰上,最后留出一截作為尾巴。 </p><p> “庫力斤”的形象源自于一則民間傳說。傳說中,庫力斤原本是一位美麗女子,但是生來就長有一條長長的
12、尾巴,她的丈夫有一天不小心將她有尾巴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于是有人就開始了對她的非議,各種流言飛語開始不脛而走,庫力斤覺得不堪忍受,最終自殺身亡。她的丈夫因此十分內(nèi)疚,在庫力斤死后不久也投河自盡了。在他們死后,經(jīng)常有人在森林中聽到庫力斤在唱歌,歌聲婉轉(zhuǎn)哀傷,后人同情她的遭遇于是便開始祭奠她。 </p><p> 另外草編神偶中還有一種“替身偶”,這種偶通常用在以治病為目的的跳神活動中?;诙鮽惔喝说撵`魂觀念,認為人
13、患病是可以找別的靈魂代替其除病消災(zāi)的,而替身偶就是這樣的靈魂替代物。替身偶通常是人形,也可以是鳥形、獸形,甚至可以只是一個簡單的圓柱形。這類替身偶一般都會在法事結(jié)束后被焚燒,所以通常造型簡單、制作粗糙。 </p><p><b> ?。ǘ﹦游镌煨?</b></p><p> 在鄂倫春族薩滿教長期崇拜各種動物的過程中,各氏族逐漸開始單獨崇拜某一種動物,認為這種動物同
14、他們有親緣關(guān)系。鄂倫春族薩滿信奉熊圖騰,他們認為熊是鄂倫春族的祖先,正是這種熊圖騰祭禮的形成,才產(chǎn)生了最早祖先崇拜。民俗學家烏丙安在他的關(guān)于北方民族的論述中,特別解釋了他們?yōu)槭裁窗研墚斪髯嫦取苁巧搅种?,連老虎都斗不過它,獵熊是危險的行動,因而山林民族都無比敬畏熊。熊的動作、舉止也與人相似,既可以直立行走,又可以用兩只前爪取食,還能像人一樣將前爪搭到眼前做“打眼罩”狀瞭望遠方,即使被槍擊后腸子流出來,它也會把腸子塞回肚子里繼續(xù)與人拼
15、命,非常勇猛強悍,因而認為熊是變化而來的祖先,對它充滿崇敬之情。 同時,鄂倫春人還認為熊是由人變的。大興安嶺地區(qū)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一位獵人的妻子到山上去采集,手腕上戴著一只手鐲,結(jié)果迷了路,一直漂泊在深山老林之中,最后變成了一只熊。幾年后,她的丈夫在打獵的時候捕獵到一只熊,結(jié)果在剝皮時獵刀無論如何也插不進熊的前腿,割下熊掌才發(fā)現(xiàn),熊的腕上赫然戴著自己妻子的手鐲,因此十分悲痛。 </p><p> 所以鄂
16、倫春人是不敢直呼熊的名字的,而是稱其為祖父或祖母,奇怪的是雖然鄂倫春人信奉熊是他們的祖先,視為圖騰。但是在槍支傳入后獵熊的風氣卻漸開,熊也成為了可以被食用的獵物。每當有熊被獵到,都要舉行特殊的儀式,打死熊了不能說“死了”而要說是“睡了”,抬回“烏力楞”的途中要像死了長輩一樣邊走邊哭,快要到達是,獵人還要學烏鴉叫,族人聽到叫聲就知道有人獵到熊了,也要學烏鴉叫迎接被獵捕回來的熊。獵人會熊頭割下放于樹架上,所有族人一起下跪扣頭說:“爺爺(奶奶
17、)你老人家是睡著了嗎?我們不是有意殺死你的,是誤殺請不要怪我們啊,請不要生氣,以后還請繼續(xù)保佑我們多打獵物吧?!比缓笤偃计鹂莶荩脽熝艿念^部,因為鄂倫春人認為只有這樣熊的靈魂才能脫離軀體升天。打到的熊都是由全“烏力楞”的人共同食用的,心、肺、腦、食道等部位是不能吃的,因為那里都是靈魂的居所。將熊腦漿和熬好的熊油拌上被切成小塊兒煮熟的熊肉,在鄂倫春人眼中就是極好的美味了。全“烏力楞”的人都要圍坐在“仙仁柱”前共同食用,邊吃還要邊學烏鴉的
18、叫聲,暗示是烏鴉在吃熊的肉而不是自己。吃完后,還要把熊骨不可丟棄,要搜集到一起,舉行葬熊儀式。 </p><p> 葬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柳條編成筐,將熊骨放入再用柳條蓋好。另一種是把熊骨用草包起來。裝好的熊骨由四個人抬著,一路邊走邊哭,回到捕獵到熊的地方舉行風葬。熊骨被放在樹枝上或是兩棵樹之間搭一塊木板上,放好后人們要再次痛哭,儀式才算真正的完成。鄂倫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縫的,雌雄各一。 </p
19、><p> 薩滿教動物造型,簡約而突出重點,直觀而鮮明的再現(xiàn)了各種受崇拜動物的原始形象。 </p><p><b> (三)變異造型 </b></p><p> 在鄂倫春薩滿教神偶的造型藝術(shù)中,還有一些變異造型的神偶。這類神偶所代表的神靈大都有其特有的職能。比如“烏六淺”,相傳他是一位只有一條腿的神靈,但卻是千里眼、順風耳,蹦跳的能力更是十分
20、強大,能夠從一座山直接跳到另一座山,還可騰云駕霧?,F(xiàn)存的“烏六淺”神偶,只有五官雕刻細致,身體部分都被簡單的垂直線條概括了。 </p><p> “德樂查”是鄂倫春人對太陽神的稱呼。鄂倫春人依賴大自然,所以有很多對自然的崇拜,這其中就有太陽神。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拜太陽神。很多鄂倫春族供奉的神像圖畫上角,都繪有太陽的圖形。每當發(fā)生不幸或遇到困難,人們時都會向太陽祈愿,祈求太陽神的庇護。 </p>&
21、lt;p> 還有一種薩滿跳神時使用的綴飾,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變形。這件綴飾的造型形似一位雙手高舉的女子,頭部呈橢圓形,沒有頭發(fā)及五官,豐胸而細腰,胯寬、腿部變形為錐形,以流線的造型構(gòu)成了簡單的女性人體。綴飾下身還雕刻有明顯的螺旋形紋飾,螺旋紋是薩滿教中一種常見的紋飾,用在這里可能代表女性的生殖能力。 </p><p> 三、薩滿神偶的制作 </p><p> 雕刻、縫紉和編織是
22、薩滿神偶的常見制作手法。神偶的制作材料,必須遵從天命和神意,所取之物必須有神異之兆。神偶的制作材料并不固定,通常早期制作的神偶多采用木頭或石頭,而到了近代則多用皮、氈子或布來制作。金屬材質(zhì)的神偶,雖然在薩滿教神偶的制作上并不是很常見,但因其擁有的厚重堅實的質(zhì)地、工藝精湛的手法和歷久彌新的特性,同樣顯示出獨具特色藝術(shù)魅力。 </p><p> 薩滿在制作神偶時需要獨自一人尋找一處潔凈之地,不可被圍觀,而族人只能在
23、神偶做好后才能見到。制作神偶之前,薩滿需要提前數(shù)日獨居凈身,在制作神偶之前,還必須要殺牲并以鮮血祭神。神偶制作時所需的材料也同樣要用動物的鮮血浸泡。經(jīng)過血液浸潤后的神偶被認為是有了靈魂的,同時浸泡鮮血制作好的神偶才不易腐朽、變形或干裂?!笆妊笔撬_滿神偶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神偶制作完成后還需經(jīng)常往神偶身上或嘴上涂抹鮮血,血不能是隔夜的,只有敬上新鮮的血液才是最虔誠的體現(xiàn)。神偶制成后最忌日曬,因為鄂倫春人認為,靈魂偏愛陰冷潮濕之地,日曬后神
24、偶內(nèi)的魂魄就會離去,神偶也就不再具有靈性了。通常神偶會被放置于特質(zhì)的神匣中,置于室內(nèi)安靜的高處。如需放置室外,則多供奉于背陰之處。神偶傳承的歷史越久,被認為神力越大,也更加靈驗。 </p><p><b> 參考文獻: </b></p><p> [1]王為華.鄂倫春原生態(tài)文化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 </p><p>
25、 [2]劉曉春.鄂倫春人文經(jīng)濟.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0. </p><p> [3]陳新宇.烏魯布鐵鎮(zhèn)鄂倫春民俗文化的現(xiàn)狀.鄂倫春研究.2009. </p><p> [4]費孝通.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p><p> [5]賀兆坤.森林驕子——鄂倫春.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9.</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蒙古族薩滿教服飾藝術(shù)中的三界魂靈說
- 談鄂倫春族宗教信仰
- 遼代契丹族薩滿教研究
- 鄂倫春族審美文化研究
- 北方民族薩滿教造型藝術(shù)研究.pdf
- 遼代契丹族薩滿教研究.pdf
- 薩滿教的詩性回歸——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小說中的薩滿教文化情結(jié)_13152.pdf
- 鄂倫春族審美文化研究.pdf
- 鄂倫春族習慣法研究.pdf
- 滿族薩滿教歷史存在探析
- 滿族薩滿教現(xiàn)代遺存探析
- 滿族薩滿教衰落的原因探析
- 達斡爾族薩滿教習俗文化研究.pdf
- 滿族薩滿教現(xiàn)代遺存探析.pdf
- 中國北方民族薩滿教.pdf
- 鄂倫春族民間造型傳統(tǒng)與現(xiàn)狀研究.pdf
- 《鄂倫春族民俗文化》翻譯實踐報告.pdf
- 滿族薩滿教衰落的原因探析.pdf
- 鄂倫春族“斗熊舞”的傳承價值研究.pdf
- 探究鄂倫春族圖騰文化在設(shè)計鄰域的應(yīng)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