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熱休克轉錄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一組結構和功能具有廣泛同源性,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其中HSF1在多種應激原刺激下,由無活性的單體形態(tài)向有活性的三聚體轉化,特別是熱刺激可直接激活HSF1。 一般情況下,機體在炎癥性發(fā)熱時,體溫升高大多數(shù)不超過41℃,這種現(xiàn)象稱為熱限(fever limit),提示體內存在調控體溫的自限系統(tǒng)。本研究室以往的研究結果顯示HSF1具
2、有降低外周內生性致熱原產(chǎn)生的作用,進而限制體溫的升高。但是HSF1是否參與了發(fā)熱時中樞體溫調控過程及可能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HSF1在發(fā)熱時參與體溫調控作用的中樞機制,應用脂多糖(LPS)復制家兔發(fā)熱模型,觀察發(fā)熱不同時相下丘腦組織中HSF1的聚合與cAMP含量變化的時相關系;同時通過給予槲皮素(quercetin,QCT又稱2-(3,4)-3,5,7-五羥黃酮)抑制HSF1的活化,進一步觀察LPS致發(fā)熱過
3、程及下丘腦組織中HSF1和HSP70的表達與cAMP含量的變化。 實驗方法 1、動物分組及模型制備新西蘭健康雄性家兔70只,隨機分成4組,第Ⅰ組是對照組(N)(5只),向側腦室注入無水乙醇40μl,10min后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ml/Kg;第Ⅱ組是槲皮素組(Q)(5只),向側腦室注入槲皮素(2.5μmol/L)40μl,10min后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ml/Kg:第Ⅲ組是LPS組(L)(30只,分6個采樣點),
4、向側腦室注入無水乙醇40μl,10mm后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0.5gμg/ml的LPSlml/Kg;第Ⅳ組是槲皮素+LPS組(Q+L)(30只,分6個采樣點),向側腦室注入槲皮素40μl,10min后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LPS。 2、體溫測定使用SN-2202型數(shù)字溫度計測量體溫。在實驗前三天,每天讓動物在實驗環(huán)境中適應3小時。家兔放在特制的兔箱內,將溫度計探頭插入直腸內10cm并固定于尾根部,待體溫穩(wěn)定后每間隔15min記錄一次體溫,取三
5、次的平均值作為基礎體溫。實驗過程中每隔10min記錄一次體溫,直到實驗結束。測定即時體溫與基礎體溫之差(△T/℃),最大體溫變化值(△T<,max>/℃)及體溫反應指數(shù)(thermal response index,TRI,為體溫曲線與時間軸的面積積分)。 3、樣品采集及檢測第Ⅰ、Ⅱ組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生理鹽水后在180min時取下丘腦組織;第Ⅲ、Ⅳ組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LPS后分別在0、30、60、180、240、360min時取下丘腦
6、組織,立即投入液氮中速凍固定,20min后存放于-70℃冰箱內保存待測。樣品cAMP含量的測定用放射免疫的方法;HSF1和HSP70表達量的檢測用Western blot的方法。用電泳凝膠成像分析儀(ChemiImager5500)通過Flour Chen V2.0分析軟件測定各組蛋白質帶的IDV值,作為HSF1和HSP70的相對含量。 4、統(tǒng)計分析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土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11.0軟件進
7、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用相關性檢驗分析法。 實驗結果 1、各實驗組家兔的體溫變化槲皮素組與對照組比較各時間點的△T無明顯差異(P>0.05)。給家兔靜脈注射L,PS可引起雙峰熱,注射LPS后60min時家兔體溫上升達第一個高峰(1.32±0.17℃),之后略有回降,在注射后180min時,體溫上升達第二個高峰(1.84±0.15℃),第二峰高于第一峰,在360min左右回降至接近
8、基礎水平。LPS組與對照組比較,在60~300min期間,△T差異非常顯著(P<0.01)。槲皮素+LPS組的體溫變化也呈雙峰熱,與對照組比較,在60~360min期間,△T差異非常顯著(P<0.01);與LPS組比較,發(fā)熱時程延長,發(fā)熱幅度升高,在240min~360min期間,△T差異顯著(P<0.01);6h體溫反應指數(shù)(TRI<,6>)也顯著高于LPS組(P<0.01)。 2、下丘腦組織cAMP含量的變化在LPS組,下丘
9、腦中cAMP的含量在注射LPS后60min開始升高,180min達到高峰,360min時回降至基礎水平,在60min、180min及240min組cAMP的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槲皮素+LPS組各時間點的cAMP含量與LPS組比較明顯增加(P<0.01)。cAMP含量的變化與體溫的變化呈正相關(r=0.890,P<0.01)。 3、下丘腦組織HSF1表達量的變化在LPS組和槲皮素+LPS組,下丘腦組織中HSF
10、1的總表達量(包括三聚體和單體)在實驗觀察期間無明顯變化(P>0.05);而HSF1三聚體表達量在體溫處于高峰值時(180min)明顯增加,之后,HSF1三聚體表達量仍繼續(xù)增多,體溫逐漸下降。槲皮素+LPS組的HSF1三聚體的表達量在各時間點均低于對應的LPS組(P<0.05)。 4、下丘腦組織HSF1三聚體表達量與體溫及cAMP含量變化的相關分析LPS致發(fā)熱過程中,在達到體溫高峰以后(180~360 min),下丘腦中HSF1
11、三聚體的含量與體溫的變化呈負相關(r=-0.897,P<0.01):與cAMP的含量變化之間也呈負相關(r=-0.807,P<0.01)。 5、下丘腦組織HSP70表達的變化在下丘腦組織中HSP70的表達水平在給予LPS后180min時達高峰值,且槲皮素+LPS組各時間點HSP70的表達明顯低于對應的LPS組,進一步證實槲皮素抑制HSF1激活的作用。 小結: 1、家兔靜脈注射LPS可引起雙峰熱,且第二峰高于第一峰
12、。腦室內給予槲皮素,增強了LPS的致熱效果,使發(fā)熱幅度升高,發(fā)熱時程延長。 2、在LPS致發(fā)熱過程中,下丘腦中cAMP含量的變化與體溫的變化呈正相關。 3、在LPS致發(fā)熱過程中,下丘腦中HSF1的總含量(包括三聚體和單體)無明顯變化,而三聚體的含量逐漸增加,體溫達最高值后HSF1三聚體含量與體溫的變化呈負相關。 4、在LPS致發(fā)熱過程中,體溫達最高值后HSF1三聚體含量與下丘腦中cAMP含量的變化呈負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PS致家兔發(fā)熱誘導的HSF1聚合對體溫及腦內AVP含量的影響.pdf
- LPS致家兔發(fā)熱過程中下丘腦HSF1和HSP70的表達與cAMP和PGE-,2-含量的變化.pdf
- 熱應激對大鼠TNF-α性發(fā)熱及下丘腦中cAMP含量的影響.pdf
- 熱立清直腸滴注液對實驗性發(fā)熱大鼠體溫及下丘腦中IL-1β和cAMP含量的影響.pdf
- trpv1對lps致熱大鼠體溫及下丘腦中camp含量、[ca39;2],i的影響
- 納洛酮對IL-1β致熱大鼠體溫及下丘腦中cAMP和HSP70含量的影響.pdf
- 魚腥草對致熱大鼠下丘腦cAMP和腹中隔區(qū)AVP含量的影響.pdf
- HSF1對大鼠發(fā)熱過程中PO-AH區(qū)TRPV1表達的影響.pdf
- 銀翹散在不同煎煮時間下對致熱大鼠體溫及下丘腦cAMP含量的影響及其對小鼠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視前樞—下丘腦前部TRPV1對LPS致熱大鼠體溫及中樞PGE2含量的影響.pdf
- HSP70對大鼠TNF-α性發(fā)熱及下丘腦中PGE-,2-含量的影響.pdf
- BN對IL-1β致熱的抑制作用及下丘腦和血漿cAMP的影響.pdf
- HSF1對LPS誘導的G-CSF基因表達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穿琥寧對致熱大鼠下丘腦組織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響.pdf
- 家兔發(fā)熱過程中單核細胞HSF1的表達與IL-1β、TNF-αmRNA表達的關系.pdf
- 熱立清直腸滴注液對發(fā)熱大鼠模型下丘腦中PGE2、β-EP含量的影響.pdf
- 針刺對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腦GABA、GABAA含量影響的研究.pdf
- HSF1對Dp71表達的調控研究.pdf
- leptin對下丘腦lha、vmh、pvn的rna含量和體脂肪的影響
- HSF1對熱應激所致細胞凋亡及凋亡相關基因Fas表達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