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四章內臟學概述第五章消化系統(tǒng),小結,復習題,消化系統(tǒng)概述第一節(jié)消化管一、口腔二、咽三、食管四、胃五、小腸六、大腸,2,胸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一)胸部的標志線1.前正中線:沿身體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線。2.胸骨線:沿胸骨外側緣最寬處所作的垂線。3.鎖骨中線:過鎖骨中點所作的垂線。4.胸骨旁線:在胸骨線與鎖骨中線之間中點所作
2、 的垂線。5.腋前線:過腋前襞所作的垂線。6.腋后線:過腋后襞所作的垂線。7.腋中線:過腋前線和腋后線之間中點所作的垂線。8. 肩胛線:過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線。 9.后正中線:沿身體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線。,3,圖:胸腹部的標志線及分區(qū),,,4,圖:174,5,圖94:胸膜及肺的體表投影(后、右側面觀),,,6,(二)腹部的標志線和分區(qū),1.腹部
3、的標志線 (1)上橫線:過兩則肋弓最低點(第十肋最低點) 的連線。 (2)下橫線:過兩側髂結節(jié)的連線。 (3)左、右垂線:過兩側腹股溝韌帶中點(或沿 兩側腹直肌外緣)所作的垂線。,7,圖:胸腹部的標志線及分區(qū),,,8,2.腹部的分區(qū),( 1 )三部九區(qū) ①腹上部 :腹上區(qū),左、右季肋區(qū)②
4、腹中部:臍區(qū),左、右腹外側區(qū)(腰區(qū))③腹下部:恥區(qū)(腹下區(qū)),左、右腹股溝區(qū)(髂區(qū))( 2 )四區(qū)法 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9,圖:腹部兩種分區(qū)法,,10,內臟學——第一章 概述,一、內臟的概念(一)內容 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大系統(tǒng)的器官。(二)特點 1.器官絕大部分位于胸、腹、盆腔內。 2.結構上多借孔、道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三)功能 執(zhí)行機體與外界進行
5、物質交換,保證機體新陳代謝以及繁殖后代。,11,二、內臟的一般形態(tài)和構造,(一)按形態(tài)構造分 中空性器官 實質性器官(二)中空性器官的基本結構 1.內部均有特定的空腔。 2.壁一般由三層或四層組成。 以消化管為例,內→外 粘膜層
6、 粘膜下層 肌層 外膜,,,12,圖:食管橫斷,,13,(三)實質性器官的基本結構,1.內部無特定空腔。 2.表面被膜伸入實質內,將器官分隔成若干小葉。如肝小葉、肺小葉等。 3. 均有一凹陷區(qū)域,為血管、神經、淋巴管和排泄
7、管等出入之處——該器官的門。如肝門、腎門、肺門等。,14,圖122:肝(下面觀),,,15,第二章 消化系統(tǒng),概述:消化系統(tǒng) 消化管 消化腺 一、消化管1.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結腸→直腸→肛管:肛門)。2.區(qū)分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腸。 下消化道:空腸→肛門。,,,16,二、消化腺, 1、
8、小消化腺:消化管壁內的小腺體,如胃腺、腸腺、唇腺等。 2、大消化腺 肝 胰 大唾液腺 腮腺 下頜下腺 舌下腺,,,17,,,,圖94:消化系統(tǒng)概觀,18,第一節(jié) 消化管,一、口腔 1.交通 向前:口裂→外界 向后:咽峽→咽 2.圍成 前壁:唇
9、 兩側壁:頰 上壁(頂):腭 下壁(底):口底軟組織3.分部:以上下牙弓分 前外側:口腔前庭 后內側:固有口腔。,,,,19,圖67:下頜下腺及舌下腺內側面,,,20,,圖95:口腔及腭扁桃體的動脈,21,圖:56,22,38-814:面,23,一、口腔,①當上下牙列咬合時,二者僅借第三磨牙后方間隙交通。②臨床病人牙關緊閉時可經此插管或注入營養(yǎng)
10、物質。 4.內容:牙、舌等器官。,24,圖47:口腔望診,,25,,,,圖102:舌背面,26,(一)口唇和頰,1.組成:均由皮膚、皮下組織、肌(口輪匝肌、頰肌等)及粘膜組成。 2.結構:口裂、口角、鼻唇溝、人中等。,27,圖:1,28,(二)腭,1.區(qū)分 前2/3:硬腭(由骨腭+粘膜構成) 后1/3:軟腭(由軟腭肌+粘膜構成)2.結構:軟腭→腭帆 中央:腭垂
11、 兩側 前:腭舌弓 后:腭咽弓。咽峽:由腭垂、腭帆后緣,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為口腔和咽的分界處。,,,,29,顱底外面圖,,,30,,圖95:口腔及腭扁桃體的動脈,31,圖48:口腔頂,,32,(三)舌,1.功能:協(xié)助咀嚼、吞咽,感受味覺,輔助發(fā)音等。2.位置:口腔底。3.形態(tài): (1)上面:又稱舌背。 以界溝分 前2/3:舌體(前端:舌尖)
12、 后1/3:舌根 (2)下面:舌系帶、舌下阜、舌下襞 4.構造 粘膜 舌乳頭:舌體 舌扁桃體:舌根 肌 舌內肌。 舌外肌,,,,,33,,,,圖102:舌背面,34,,圖96:口腔底,35,舌 4.構造,(1)舌乳頭:①絲狀乳
13、頭:司一般感覺。②菌狀乳頭③輪廓乳頭含味蕾:味覺感受器④葉狀乳頭 (2)舌內?。邯オア偕嗫v肌 上縱肌 下縱?、谏鄼M?、凵啻怪奔?,,36,圖54:舌,,37,圖103:舌肌,,38,舌外肌:圖55,39,圖69:咽肌和舌外肌圖70:咽?。ê竺嬗^),頦舌肌、莖突舌肌、舌骨舌肌頦舌骨肌、下頜舌骨肌、莖突舌骨肌、二腹肌甲狀舌骨肌,,40,(3)舌外肌,①頦舌肌 單側收縮:舌尖伸向對側
14、 雙側收縮:伸舌向前下 ②莖突舌?。豪嘞蚝笊?。 ③舌骨舌?。豪嘞蚝笙?。 ④舌腭肌,,41,(四)牙,1.形態(tài) 牙冠:露于口腔內 牙頸:被牙齦覆蓋 牙根:埋于牙槽內。2.構造 釉質:牙冠表面 牙
15、質 牙骨質:牙根、牙頸表面牙(髓)腔:牙髓(由血管、神經、結締組織構成);牙冠腔、牙根管(根尖孔)。3.牙周組織: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齦,,,42,,圖96:口腔底,43,,,圖100:牙的構造模式圖,44,4.分類,(1)據功能分: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2)據生長先后 第一副:乳牙,20顆。 第二副:恒牙,32顆。5.牙式(1)以“十”記號劃分四區(qū)表示。(2)以
16、羅馬數字Ⅰ-Ⅴ表示乳牙。 阿拉伯數字1-8表示恒牙。如: 表示右下頜乳側切牙。 表示左上頜第一前磨牙。,,,45,圖:38-52:牙,,46,(五)口腔腺:又稱唾液腺,1.腮腺: ①位置:耳廓前下方 上達顴弓。 下至下頜角。 ②形態(tài):三角形。 ③腺管:從前緣穿出,在顴弓下一橫指橫
17、 過咬肌表面。 ④開口:穿頰肌開口于平對上頜第二磨 牙牙冠的頰粘膜處。,,47,圖57:唾液腺,,48,圖50:咀嚼肌,,49,圖:38-56:舌和唾液腺,,50,圖:腮腺和面?zhèn)葏^(qū)的水平斷面,,,51,圖67:下頜下腺及舌下腺內側面,,,52,2.下頜下腺,①位置:下頜骨體內面的下頜下腺凹處。②腺管:沿舌下腺內側前行③開口:舌下阜。 3.舌下腺: ①位置:舌下襞深面。
18、 ②腺管:分大、小腺管。 開口 小腺管:約10條,舌下襞。 大腺管:舌下阜。,,53,圖47:口腔望診,,54,二、咽,1.形態(tài):前后略扁的漏斗狀肌性管道。2.位置: 前:鼻腔、口腔、喉腔 后:頸椎 上:顱底 下:平第六頸椎體下緣→食管。3.咽腔分部:以軟腭與會厭上緣分鼻咽:顱底→軟腭平面??谘剩很涬衿矫妗鷷捝暇壠矫妗:硌剩簳捝?/p>
19、緣平面→第六頸椎體下緣平面。,,,55,圖105、108:咽側、前壁,,56,咽,4.咽腔各部結構:(1)鼻咽 后壁上部:咽扁桃體。 側壁: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圓枕、咽隱窩。(2)口咽:側壁 前:腭舌弓 后:腭咽弓,腭扁桃體窩 舌會厭正中襞(3)喉咽:梨狀隱窩,,,57,圖:56,58,,,,圖102:舌背面,59,圖105、108:咽側、前壁,,60,咽,5.咽淋巴環(huán):
20、由咽扁桃體、腭扁桃體、舌扁桃體共同圍成,為呼吸道、消化道上端防御結構。6.咽腔交通:向前 鼻后孔→鼻腔。 咽峽→口腔。 喉口→喉腔。 向兩側: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 向下:→食管。,,,61,圖:38-87:聲音感受途徑,,62,三、食管,1
21、.形態(tài):前后扁的肌性管道,長約25cm。2.分部 頸段:長約5cm。 胸段:長約18-20cm。 腹段:長約1-2cm。3.狹窄 第一狹窄:起始處,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狹窄:左主支氣管跨越處,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狹窄:穿膈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40cm。 意義:為異物滯留和腫瘤好發(fā)部位。 4.位置毗鄰 上端:第六頸椎
22、下緣高度接喉咽部。 下端:第十一胸椎左側接胃的賁門。,,,63,圖107:咽?。ê竺嬗^)圖109:食管前面觀,,64,食管,頸段:位于頸椎與氣管之間,兩則為甲狀腺側葉及 頸動脈鞘。 胸段:前為氣管、左主支氣管、心及心包,先位 于胸主動脈的右側→向左過胸主動脈前方, 穿膈的食管裂孔。 腹段:前方為肝左葉。5.構造
23、 粘膜層:形成縱行皺襞。 粘膜下層:含粘液腺。肌層:內環(huán)、外縱兩層,上、中、下1/3。 外膜:纖維膜,,,65,圖358:頸部橫斷面(C5)圖377: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動脈,,66,圖368、369:縱隔左、右側面,,67,圖122:肝(下面觀),,,68,圖:食管橫斷,,69,四、胃,1.形態(tài) 兩口 入口:賁門,與食管相接。 出口:幽門,與十二指腸相連 兩彎 胃小彎:朝
24、向右上,最低處呈角狀→角切跡。 胃大彎:朝向左下。 兩壁:前壁和后壁。2.分部:分四部 賁門部:賁門附近的部分。 胃底部:賁門平面向左上方凸的部分。 胃體部:中間部分。 幽門部:角切跡與幽門之間的部分, 以中間溝分 右側:幽門管。 左側:幽門竇。,,,,,,70,圖
25、110:胃,,71,胃,3.位置:中等充盈時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 賁門位于第十一胸椎體左側。 幽門位于第一腰椎體右側。4.毗鄰: 前壁 右側:肝左葉。 中間:在劍突下方直接貼腹前壁。 左側:膈,并為左肋弓所掩蓋。 后壁:胰、左腎、左腎上腺。 胃底:脾和膈。,,,,72,圖:腹部兩種分區(qū)法,,73,圖261:大網膜和腹
26、腔臟器,,74,5.構造,(1)粘膜層:空虛時形成皺襞,胃小彎處為縱行; 賁門、幽門處為放射狀;其余為不規(guī)則(2)粘膜下層:(3)肌層:三層(內斜、中環(huán)、外縱)平滑??;幽門處 環(huán)形肌增厚形成——幽門括約肌,內面覆 粘膜。突入管腔形成環(huán)形皺襞——幽門瓣(4)外膜:漿膜(腹膜臟層)。,75,圖110:胃,,76,圖269:胃的肌層,7
27、7,圖288:胰,78,五、小腸,成人全長5-7m。 分 十二指腸:上連幽門。 空腸 回腸:下連盲腸。(一)十二指腸:1.形態(tài)與分部:C形, 分四部 上部 降部 水平部 升部,,,79,十二指腸,2.位置:貼近腹后壁,位于第1-3腰椎體的 右側和前方等,環(huán)抱胰
28、頭。 上部:第1腰椎右側,球部。 降部:第1-3腰椎右側。 水平部:橫過第3腰椎體前方。 升部:第二腰椎左側彎向前下,形成十二指腸 空腸曲,下續(xù)空腸。十二指腸懸韌帶:十二指腸懸肌固定十二指腸空腸曲于腹后壁右膈腳,臨床稱Treitx韌帶,是手術中確認空腸起始部的標志。,,80,圖261:大網膜和腹腔臟器,,81,,,,,,,,,圖124:膽道、十二指腸和胰腺,82,圖262:小腸系膜的連屬關
29、系,83,圖:十二指腸水平部的毗鄰,,,84,十二指腸,3.結構特點: (1)粘膜皺襞多為環(huán)形。 (2)降部后內側壁——十二指腸縱襞,其下端膨大(即十二指腸大乳頭),為肝胰壺腹(膽總管與胰管匯合而成)的開口處。(二)空腸和回腸 1.位置:位于腹腔中下部,結腸所圍成的方框內。 2.固定:借腹膜形成的小腸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故 又稱系膜小腸。,85,,,,
30、,,,,,圖124:膽道、十二指腸和胰腺,86,圖287:膽總管與十二指腸的連接,87,圖288:胰,88,,,,圖94:消化系統(tǒng)概觀,89,圖176:腹后壁腹膜的配布,,90,3.空、回腸比較,91,圖113、114:空、回腸(內面觀),,92,圖272:小腸的粘膜和肌層,93,圖312:小腸的神經,,94,六、大腸,分盲腸、囊尾、結腸、直腸和肛管五部。結腸和盲腸特征性結構 結腸帶
31、 結腸袋 腸脂垂(一)盲腸1.位置:右髂窩內,大腸起始部,多為腹膜內位器官。 2.形態(tài):盲囊狀。 3.結構:,,95,圖115:結腸(外面觀),,96,圖:38-260:腹部的分區(qū)和平面,,97,盲腸,①回盲瓣:粘膜層在回盲口(回腸開口處)形成上下兩片唇形皺襞。作用:具有括約肌,可控制回腸內容物進
32、入盲腸速度,防止大腸內容物逆流。 ②回盲瓣下方約2cm處——闌尾開口。4.闌尾 (1)位置:根部連于盲腸的后內側壁,遠端位置多變。 (2)形態(tài):蚓狀盲管,一般長6-8cm,有三角形系膜。,98,圖77:盲腸和闌尾,,99,圖275:闌尾,,100,圖275:闌尾,,101,盲腸,(3)根部體表投影:位于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稱麥氏點。 (4)尋找根部標志:三條結腸帶匯合處。(二)結腸
33、升結腸:沿右側腹后壁上行→肝右葉下方。 橫結腸:常向下弓形彎曲,活動性大。 降結腸:脾下方→沿左側腹后壁下行。 乙狀結腸:左髂窩內,活動性大,易扭轉。,,102,,,,圖94:消化系統(tǒng)概觀,103,(三)直腸,1.與肛管分界 外觀:盆膈 以上直腸,以下肛管。 內腔:肛直腸線。2.位置:盆腔后部,骶骨前方 上:第3骶椎高度接乙狀結腸。 下:穿盆膈移行為肛管。3.毗鄰 后:骶骨 前
34、 女性:子宮、陰道。 男性:膀胱、前列腺、精囊腺。,,,,,104,圖117:直腸(內面觀),,105,圖335:男性盆部正中矢狀切面,,,106,圖101:男性骨盆正中矢狀斷,,107,圖352:女性盆部正中矢狀切面,,,108,直腸,4.形態(tài):(1)外觀:矢狀位兩彎曲 骶曲:凸向后。 會陰曲:凸向前。冠狀位三彎曲:凸向右、左、右。(2)內腔:下端膨大,稱直腸壺腹。有
35、2-3個直 腸橫襞,最大且恒定的一個位于右前壁,距肛門7cm。,,,109,圖153:男性骨盆正中矢狀斷,,,110,圖117:直腸(內面觀),,,111,(四)肛管,長4.5cm, 上接直腸,下終于肛門。 內腔結構 肛柱:縱行粘膜皺襞。 肛瓣:相鄰肛柱下端的皺襞。 肛竇:肛瓣與肛柱之間圍成。
36、 肛梳或痔環(huán):齒狀線與白線間。 白線:肛門內、外括約肌分界。 肛直腸線:相當于肛柱上端的連線, 為直腸 與肛管內腔的分界。,,112,圖117:直腸(內面觀),,113,肛管,齒狀線——肛瓣與肛柱下端共同形成鋸齒狀的環(huán)形線稱齒狀線;此線以上為粘膜,以下為皮膚。痔:肛管的粘膜下和皮下有豐富靜脈叢,病理情況下曲
37、張而突起稱痔,在齒狀線為界,以上為內 痔;以下為外痔。肛門括約肌 肛門內括約?。涵h(huán)形平滑肌增厚。 肛門外括約?。簽楣趋兰 ?,114,圖375:肛直腸肌,115,圖:女性盆部正中矢狀切面,,,116,目的要求1,(一)了解消化管壁的一般結構特點。(二)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了解唇、頰、腭的形態(tài)。(三)掌握舌的形態(tài)和構造,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機能。(四)了解牙的形態(tài)和構造,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38、、名稱和牙的萌出時間。(五)掌握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態(tài)和腺管的開口部位。(六)掌握咽的形態(tài)、位置和分部;了解腭扁桃體的位置和機能。(七)掌握食管的形態(tài)、位置、食管的狹窄及其臨床意義。,117,目的要求2,(八)掌握胃的形態(tài)、位置和分部。(九)熟悉胃壁的微細結構。(十)掌握小腸的分部。熟悉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的位置、形態(tài)構造。(十一)熟悉小腸的微細結構。(十二)掌握大腸的分部及其位置和形態(tài)構造。掌握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十
39、三)熟悉結腸和闌尾的微細結構。,118,練習1,1、下列關于成人肝的位置和體表投影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 B、肝上界的最高點在左側相當于左鎖骨中線與第五肋間隙的交點 C、肝上界的最高點在右側相當于右鎖骨中線與第五肋的交點 D、肝下界可達劍突下3~5cm E、成人肝下界可達右肋弓下方1—2cm處2、關于咽的說法,何者為錯( )A、上起顱底
40、 B、下至第六頸椎體的下緣 C、與鼓室相通 D、與氣管直接相續(xù) E、分為鼻部、口部和喉部,119,練習2,3、 為哪顆牙?()A、左下頜側切牙 B、右下頜側切牙C、左下頜乳側切牙 D、右下頜乳側切牙E、左下頜第2乳磨牙4、經鎖骨中點所作的垂直線稱:( ) A、胸骨線 B、肩胛線 C、鎖骨中線 D、腋前線 E、腋中線 5、不屬于下消化道的器
41、官是:( ) A、十二指腸 B、空腸 C、回腸 D、盲腸 E、直腸 6、不含味蕾的舌乳頭是:( ) A、絲狀乳頭 B、菌狀乳頭 C、輪廓乳頭 D、葉狀乳頭,120,練習3,7、下頜下腺的導管開口于:( ) A、舌系帶 B、舌下阜 C、舌扁桃體 D、舌粘膜 E、舌乳頭 8、腭扁桃體位于:( ) A、梨狀隱窩 B、鼻咽 C、喉
42、咽 D、咽隱窩內 E、腭舌弓與腭咽弓之間的凹窩內 9、咽鼓管咽口位于:( ) A、口腔前庭 B、固有口腔 C、口咽 D、鼻咽 E、喉咽 10、胃中等充盈時大部分位于:( ) A、腹上區(qū) B、臍區(qū) C、左季肋區(qū) D、右季肋區(qū) E、腹下區(qū),121,練習4,11、肝胰壺腹開口于: ( ) A、十二指腸上部
43、 B、十二指腸降部 C、十二指腸水平部 D、十二指腸升部 E、空腸 12、不通過肝門的是:( ) A、肝門靜脈左右支 B、肝固有動脈左右支 C、肝左右管 D、肝的部分淋巴管 E、膽總管 13、關于胰的描述,錯誤的選項是:( ) A、位于胃的后方 B、屬于腹膜外位器官 C、胰尾伸向脾 D、在第1、2胸椎水平,橫位于腹后壁 E、胰頭被
44、十二指腸環(huán)抱,122,練習5,14、下列哪個選項是皮膚和粘膜的分界線:( ) A、齒狀線 B、肛柱 C、肛瓣 D、肛竇 E、肛梳15、關于膽囊,錯誤的選項是:( ) A、位于肝下面的膽囊窩內 B、具有貯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 C、膽囊管與胰管合成肝胰壺腹 D、呈梨形 E、膽囊分膽囊底、膽囊體、膽囊頸、膽囊管四部分,123,練習1,1、下列關于成人肝的位置和體表投影的描述,
45、哪項是錯誤的( E )A、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 B、肝上界的最高點在左側相當于左鎖骨中線與第五肋間隙的交點 C、肝上界的最高點在右側相當于右鎖骨中線與第五肋的交點 D、肝下界可達劍突下3~5cm E、成人肝下界可達右肋弓下方1—2cm處2、關于咽的說法,何者為錯( D )A、上起顱底 B、下至第六頸椎體的下緣 C、與鼓室相通
46、D、與氣管直接相續(xù) E、分為鼻部、口部和喉部,124,練習2,3、 為哪顆牙?(D)A、左下頜側切牙 B、右下頜側切牙C、左下頜乳側切牙 D、右下頜乳側切牙E、左下頜第2乳磨牙4、經鎖骨中點所作的垂直線稱:( C ) A、胸骨線 B、肩胛線 C、鎖骨中線 D、腋前線 E、腋中線 5、不屬于下消化道的器官是:( A ) A、十二指腸 B、空腸 C、
47、回腸 D、盲腸 E、直腸 6、不含味蕾的舌乳頭是:( A ) A、絲狀乳頭 B、菌狀乳頭 C、輪廓乳頭 D、葉狀乳頭,125,練習3,7、下頜下腺的導管開口于:( B ) A、舌系帶 B、舌下阜 C、舌扁桃體 D、舌粘膜 E、舌乳頭 8、腭扁桃體位于:( E ) A、梨狀隱窩 B、鼻咽 C、喉咽 D、咽隱窩內 E、腭舌弓與
48、腭咽弓之間的凹窩內 9、咽鼓管咽口位于:( D ) A、口腔前庭 B、固有口腔 C、口咽 D、鼻咽 E、喉咽 10、胃中等充盈時大部分位于:( C ) A、腹上區(qū) B、臍區(qū) C、左季肋區(qū) D、右季肋區(qū) E、腹下區(qū),126,練習4,11、肝胰壺腹開口于: ( B ) A、十二指腸上部 B、十二指腸降部 C、十
49、二指腸水平部 D、十二指腸升部 E、空腸 12、不通過肝門的是:( E ) A、肝門靜脈左右支 B、肝固有動脈左右支 C、肝左右管 D、肝的部分淋巴管 E、膽總管 13、關于胰的描述,錯誤的選項是:( D ) A、位于胃的后方 B、屬于腹膜外位器官 C、胰尾伸向脾 D、在第1、2胸椎水平,橫位于腹后壁 E、胰頭被十二指腸環(huán)抱,127,練習5,1
50、4、下列哪個選項是皮膚和粘膜的分界線:( A ) A、齒狀線 B、肛柱 C、肛瓣 D、肛竇 E、肛梳15、關于膽囊,錯誤的選項是:( C ) A、位于肝下面的膽囊窩內 B、具有貯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 C、膽囊管與胰管合成肝胰壺腹 D、呈梨形 E、膽囊分膽囊底、膽囊體、膽囊頸、膽囊管四部分,128,練習6,1、人一生中有兩套牙齒,第一套牙稱 乳牙,第二套牙稱 恒牙
51、 2、大唾液腺主要有三對,即: 腮腺 、 下頜下腺 和舌下腺 3、咽可分鼻咽、 口咽 和 喉咽 三部分4、大腸表面具有三種特征性結構,即: 結腸帶 、 結腸袋 和腸脂垂 5、結腸可分四部分,即:升結腸、 橫結腸 、 降結腸 和乙狀結腸 6、直腸有兩個彎曲,即: 骶曲 、 會陰曲 7、肝的上面又稱 膈面 ,肝的下面又稱 臟面,129,練習7,1、上消化道,(答案:P82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臟總論消化管
- 消化管
- 消化系統(tǒng)概述消化管
- 消化總論及消化管概述
- 消化系統(tǒng)消化管件
- 組織學消化管習題
- 人體解剖學消化管
- 第十四章 消化管
- 組織學消化管習題
- 消化管digestivetract-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 消化系統(tǒng)消化管口咽
- 內臟消化呼吸
- 非洲鴕鳥消化管解剖學和組織學觀察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pdf
- 內臟總論、消化系統(tǒng)
- 內臟學消化系統(tǒng)
- 解剖生理內臟消化系統(tǒng)
- 內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
- 內臟總論及消化系統(tǒng)
- 非洲雛鴕鳥消化管的發(fā)育及Ghrelin在其中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pdf
- 國開01242-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模塊12消化管的組織結構自測練習-輔導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