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辯證談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系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素質教育便油然而生,相對應試教育來說,素質教育肯定要先進的多,但我們是否把我們堅持了兩千年的應試教育完全摒棄?中國現在能否完全實現素質教育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應試教育是一種“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數或升學率作為教育質量的標準,是一種脫離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違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一種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模式;而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

2、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準為宗旨的教育,它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主體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應試教育確實存在眾多弊端,它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一味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但這種開發(fā)智力的方法也是百害而無一利,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拓展,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十分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膽子特別的小,他們往往做事時十分的穩(wěn)重,缺乏冒險精神,為什么中國至今沒有出現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除了科研環(huán)境趕不

3、上別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缺乏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另外,如果說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我們的智力提升了,但我們在德、體。美方面是否能達標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在應試教育下拼命學習,喪失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從而我們失去了干大事的本錢,那么我們成績再好也沒用。另外,沒有美好的品德也是不行的,并不是說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品德都不好,我們說的是應試教育不注重學生美德的培養(yǎng),沒有好的美德,就好比沒有根基的大廈,是會倒塌的。曾經有一位名人這樣說過“有高文憑,不一

4、定有高能力,有高能力,不一定有好的美德”,可以看出美德是決定我們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當然要先進的多,素質教育真正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它并不承認考試中能得高分的就是好學生,而要看學生的整體情況,包括文明禮節(jié),身體健康,動手能力等諸多方面。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召喚,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誰掌握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越多,誰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質教育是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

5、學習,而應試教育是要求學生怎樣學習,兩者之間是有本質的區(qū)別的,素質教育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分數的高低。應試教育在我國歷史悠久,從隋朝開始我國便開始了考試取士制度了,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應試教育在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有重要意義,它一度成為選拔人才和官員的重要手段,但現在這種教育模式培養(yǎng)的并不是人才,而是只會做題的機器,對個人、對國家、對社會來說都是不小的影響。但為什么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還有許多的地方仍然推行的是應試

6、教育呢,主要原因是我們受“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很深。另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人口眾多,目前生產力還不發(fā)達,還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我國完全實現素質教育是遲早的事,這是時代的要求。當然,在辯證談論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時,我們不能完全把應試教育一棒子打死,應試教育在一定時期還是存在價值的,應試教育能夠在短期內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可以說我們學生的理論知識是很好的,這是得天獨厚的。另外,到目前為止,仍然找不到一種比考試更好的選拔方法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