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腰段脊柱解剖,一、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腰椎的主要特征,椎體大、腎形;椎孔較大、三角形;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呈矢狀位;棘突扁方、水平向后;相鄰棘突間隙較寬,第3-5腰椎棘突間隙是腰椎穿刺或麻醉的進針部位。,?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 ?前縱韌帶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后縱韌帶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Ⅰ. 椎體的連結,二、椎骨的連結(脊柱)
2、,,,,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 纖維環(huán)The anulus fibrosus 髓核The nucleus pulposus,共23個椎間盤。下腰部最厚。L5-S1(17.1mm);胸部較薄(2.1mm)椎間盤的總厚度約占脊柱全長1/4;彈性和厚度與髓核的含水量和承受壓力密切相關。含水量多和承受壓力小,椎間盤厚而彈性好。隨年齡增長而遞降。,前縱韌帶:防止椎間盤向前突出;限制脊柱過度后伸后縱韌帶:防止椎間盤向后
3、突出;限制脊柱過度前屈,Ⅱ. 椎弓的連結,黃韌帶Ligamenta flava (yellow ligament)棘間韌帶Interspinous ligament棘上韌帶Supraspinous ligament橫突間韌帶Intertansverse ligament 關節(jié)突關節(jié)Zygapophysial joints,,,,,,三、椎管及內容物,椎管壁的構成?前壁:椎體后面、椎間盤后緣、后縱韌帶?后壁:椎弓板、黃韌帶、
4、關節(jié)突關節(jié)?兩側壁:椎弓根、椎間孔,硬膜外麻醉路徑:皮膚、淺筋膜、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達硬膜外隙。負壓(真空感)腰椎穿刺路徑:皮膚、淺筋膜、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脊膜及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椎管內容物脊髓、馬尾、被膜、脊神經根、血管、淋巴管及結締組織等脊髓的被膜 從外向內依次為硬脊膜脊髓蛛網膜軟脊膜,(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上端附著于枕骨大孔邊緣,
5、并與硬腦膜續(xù)連,下部從第2骶椎平面變細,包裹終絲,附于尾骨,兩側在椎間孔處與脊神經外膜相續(xù)。 ?硬脊膜與椎管內面的骨膜之間為狹窄的硬膜外隙,內含疏松結締組織、脂肪、淋巴管和椎內靜脈叢。由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邊緣與骨膜緊密愈著,故此隙僅存在于椎管,不與顱腔內相通。隙內為負壓,并有脊神經根經過。臨床上進行硬膜外麻醉。 ?椎內靜脈叢 位于硬膜外隙 內,椎內、椎外靜脈叢互相吻合,是溝通上、下腔靜脈系及顱腔內、外靜脈的主要途徑之一。椎靜
6、脈叢既有廣泛聯(lián)系,又無瓣膜。故易成為感染、腫瘤或寄生蟲擴散的途徑,也是胸、腹及盆腔感染向顱內傳播的重要道路,2.脊髓蛛網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 ?半透明、無血管;與腦蛛網膜相延續(xù),襯于硬脊膜的內面。?脊髓蛛網膜與硬脊膜之間有潛在的硬膜下隙 ,?脊髓蛛網膜與軟脊膜之間有較寬闊蛛網膜下隙,該隙向上與腦蛛網膜下隙相通,其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平面擴大為終池,內有馬尾和終絲。,3.軟脊膜 spin
7、al pia mater?薄而富有血管的透明結締組織膜,緊貼于脊髓表面, 在脊髓下端延續(xù)為終絲,向下附著于尾骨。?軟脊膜在脊髓兩側脊神經前、后根之間形成鋸齒狀的齒狀韌帶。,,,,,,齒狀韌帶,軟脊膜,硬脊膜,蛛網膜,蛛網膜下隙,(二)脊髓節(jié)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腰、骶、尾部的脊神經前后根在通過相應的椎間孔離開脊髓之前,在椎管內向下走行較長一段距離,形成馬尾 cauda equina。 臨床上常選擇第3、4或第4、5腰椎棘
8、突之間用針刺入蛛網膜下腔以引流腦脊液或注射麻醉藥物。,椎間盤突出癥腰部多見于第4-5腰椎和第5腰椎與骶骨之間椎間盤。由于腰脊神經根需在腰椎椎管側隱窩內先行一段才至相應序數(shù)的腰椎下方穿出,所以椎間盤突出時受到壓迫是突出椎間盤序數(shù)下方1-2位的腰脊神經。例:第4-5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的是第5腰神經根和第1骶神經根。,椎間盤突出患者多處于強迫性脊柱側彎體位,以減輕對脊神經根的壓迫。從內側壓迫脊柱彎向患側;從內側壓迫脊柱彎向健側;突出的頂點壓
9、迫出現(xiàn)左右交替脊柱側彎。,(三)脊髓的血管?脊髓前動脈----椎a.?脊髓后動脈----椎a.?根動脈----階段性a. 前根a. 后根a 脊膜支,四、表面解剖,髂嵴、髂后上棘、豎脊肌,T3,T7,L4,S2,五、層次結構,,(一)淺層結構1、皮膚2、淺筋膜3、皮神經(腰神經后支)4、淺血管(腰動脈分支),?腰神經后支一般繞上關節(jié)突外側向后經橫突之間再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各分肌支和
10、皮支。?L1-3后支組成臀上皮神經,穿胸腰筋膜淺出至臀區(qū)上部皮膚。腰部急劇扭轉易拉傷——腰腿疼,(二)深筋膜 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表面中層:豎脊肌與腰方肌之間深層:腰方肌前面,,,,腰大肌,腰方肌,豎脊肌,淺層,中層,深層,(三)肌層1、背闊肌、腹外斜肌后部2、下后鋸肌、腹內斜肌后部3、豎脊肌、腹橫肌后部4、橫突間肌,(四)血管神經1、腰動脈 4對腹主動脈后壁—橫越椎體前面及側面—腰大肌內側緣分出
11、 背側支 腹側支,,2、神經,?腰神經后支一般繞上關節(jié)突外側向后經橫突之間(骨纖維孔)再分為內側支(后內側支)和外側支(后外側支) ;各分肌支和皮支。?后內側支在下位椎骨上關節(jié)突根部外側斜向后下,經骨纖維管至椎板后面下行,分布背深肌和關節(jié)突關節(jié)。?后外側支在下位椎骨橫突背面進入豎脊肌,然后在肌的不同平面穿胸腰筋膜淺出,斜行向下外。L1-3后外側支組成臀上皮神經,穿
12、胸腰筋膜淺出至臀區(qū)上部皮膚。腰部急劇扭轉易拉傷——腰腿疼,骨纖維孔 osteofibrous meature 位于椎間孔后外側,開口向后,與椎間孔方向垂直。上外界為橫突間韌帶內側緣,下界為下位椎骨橫突上緣,內側界為下位椎骨上關節(jié)突的外側緣。體表投影:同序數(shù)腰椎棘突外側的下述兩點連線上:上位點在第1腰椎平面后正中線外側2.3cm,下位點在第5腰椎平面后正中線外側3. 2 cm。,骨纖維管 osteofibrous canal 位于腰椎乳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