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工藝課程設計報告-- d觸發(fā)器工藝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集成電路工藝基礎》</p><p><b>  課程設計報告</b></p><p>  課題: D觸發(fā)器工藝設計</p><p>  學院: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p><p>  班級: 11微電子1班</p><p>  

2、組員:</p><p>  學 號:</p><p>  指導老師:</p><p>  2013年6月 24日 </p><p><b>  目錄</b></p><p><b>  緒論1</b></p>&

3、lt;p>  第一章 N阱硅柵CMOS電路2</p><p>  1.1N阱硅柵CMOS電路2</p><p>  第二章 D觸發(fā)器原理圖設計3</p><p>  2.1D觸發(fā)器原理圖設計3</p><p>  2.1.1邏輯電路圖3</p><p>  2.2.2工作原理3</p&

4、gt;<p>  第三章 D觸發(fā)器版圖設計5</p><p>  3.1版圖設計規(guī)則5</p><p>  3.2D觸發(fā)器版圖設計6</p><p>  第四章 工藝流程7</p><p>  4.1N阱CMOS工藝流程7</p><p>  第五章 制備掩膜版13</p&g

5、t;<p>  5.1集成電路對掩膜版的要求13</p><p>  5.2掩膜版版圖13</p><p><b>  總結18</b></p><p><b>  參考文獻18</b></p><p><b>  緒論</b></p>

6、<p>  當前,我國集成電路行業(yè)正處于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都面臨極大的發(fā)展機遇。以后,集成電路器件的特征尺寸將從目前的深亞微米進入納米量級,并且有可能將一個子系統(tǒng)乃至整個系統(tǒng)集成在一個芯片上。</p><p>  今天,版圖設計是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軟件工具和設計方法,計算機平臺,工具廠商、客戶,正在實現(xiàn)的應用,以及我們所面對的市場壓力,所有這一切都在逐年變化著。所

7、有這一切變化已使該行業(yè)成為一個另人感興趣的行業(yè),但不應該忘記的是,在制作優(yōu)質版圖后面的基本概念是基于物理特性和電學特性的,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p><p>  通過集成電路版圖設計,按照版圖設計的圖形加工成光刻掩膜,可以將立體的電路系統(tǒng)轉變?yōu)槠矫鎴D形,再經過工藝制造還原成為硅片上的立體結構。</p><p>  第一章 N阱硅柵CMOS電路</p><p>

8、  1.1N阱硅柵CMOS電路</p><p>  CMOS工藝是在NMOS和PMOS工藝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COMS中的C表示“互補”,即將NMOS器件和PMOS器件同時制作在同一硅襯底上,制作CMOS集成電路。CMOS集成電路具有功耗低、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集成度高等眾多優(yōu)點。CMOS工藝目前已經成為當前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主流技術,絕大部分集成電路都是用CMOS工藝制造的。</p><p&

9、gt;  CMOS電路中既包含NMOS晶體管也包含PMOS晶體管,NMOS晶體管是做在P型硅襯底上的,而PMOS晶體管是做在N型硅襯底上的,要將兩種晶體管做在同一個硅襯底上,就需要在硅襯底上制作一塊反型區(qū)域,該區(qū)域被稱為“阱”。根據阱的不同,CMOS工藝分為P阱CMOS工藝、N阱CMOS工藝以及雙阱CMOS工藝。其中N阱CMOS工藝由于工藝簡單、電路性能較P阱CMOS工藝更優(yōu),從而獲得廣泛的應用。</p><p>

10、;  第二章 D觸發(fā)器原理圖設計</p><p>  2.1D觸發(fā)器原理圖設計</p><p>  主從D觸發(fā)器工作原理及邏輯電路圖如圖2.2.1所示。</p><p>  2.1.1邏輯電路圖</p><p>  本設計D觸發(fā)器是由4個傳輸門和5個非門組成的,如圖2.2.1所示。</p><p>  圖2.2.1

11、 D觸發(fā)器邏輯電路圖</p><p><b>  2.2.2工作原理</b></p><p>  此D觸發(fā)器工作時分兩種工作作態(tài):</p><p> ?。ǎ保┊敃r鐘信號CLK=0時,TG1導通,TG2截止,輸入信號D送入主觸發(fā)器。例如,D為1時,經TG1傳到G1的輸入端,使Q′=0,Q′=1。同時,TG3截止,TG4導通,顯然G3的輸入端和G4

12、的輸出端經TG4連通,使觸發(fā)器維持在原來的狀態(tài)不變。</p><p>  (2)當CLK由0跳變到1后,TG1截止,TG2導通,由此切斷了D端與主觸發(fā)器的聯(lián)系,且同時TG2將G1的輸入端和G2的輸出端連通,使主觸發(fā)器維持原態(tài)不變。從觸發(fā)器的情況是,TG3導通,TG4截止,主觸發(fā)器的狀態(tài)送入從觸發(fā)器。Q′=0經TG3傳給G3的輸入,于是Q=0,Q=1。</p><p>  如上所述,圖2.

13、2.1所示觸發(fā)器是在CLK的上升沿觸發(fā)翻轉。如果把所有傳輸門上的控制信號CLK和 對換,那么就改成下降沿觸發(fā)。而觸發(fā)器的狀態(tài)僅取決于CLK信號上升沿到達前瞬間的D信號。</p><p>  如果以Qn+1表示CLK信號下降沿到達后觸發(fā)器的狀態(tài),則D觸發(fā)器的特性可以用下式來表達:Qn+1=D,稱為D觸發(fā)器的特性方程。它反映了觸發(fā)器在時鐘信號作用后的狀態(tài)與此前輸入信號D的關系。</p><

14、p>  第三章 D觸發(fā)器版圖設計</p><p>  它是根據電子電路的性能要求和制造工藝的水平,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將電子線路圖設計成光刻掩膜版圖,這些掩模版圖包括制造集成電路所用的阱、有源區(qū)、多晶硅、P+注入、N+注入、接觸孔、通孔、多層金屬連線等工序的幾何圖形。對于某一種集成電路后電路來說,它的版圖是一組復合圖,即由上述各個工序的圖形疊加而成。這些圖形的大小和形狀是不同的,在同一層圖形中對于圖形的大小和

15、圖形的間距有嚴格要求;在不同的圖形層之間,對于圖形的相對位置及對準也有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由一種稱為版圖設計規(guī)則的文件進行規(guī)定。</p><p>  3.1版圖設計規(guī)則</p><p>  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規(guī)則一般都包含以下4種規(guī)則</p><p><b>  (1)最小寬度</b></p><p>  版圖設計時,幾

16、何圖形的寬度和長度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規(guī)則中最小寬度的數值。例如,若金屬連線的寬度太窄,由于制造偏差的影響,可能導致金屬斷線,或者在局部過窄處形成大的電阻。</p><p><b> ?。?)最小間距</b></p><p>  在同一層掩膜上,圖形之間的間隔必須大于或等于最小間距。例如如果兩條多晶硅連線間的間隔太小,就可能造成短路;在某些情況下,不同層的掩膜圖形間隔也

17、不能小雨最小間距,例如多晶硅與有源區(qū)之間要保持最小間距,避免發(fā)生重疊。</p><p><b> ?。?)最小包圍</b></p><p>  N阱,N+和P+離子注入區(qū)在包圍有源區(qū)時,都應該有足夠的的余量,以確保即使出現(xiàn)光刻套準偏差時,器件有源區(qū)始終在N阱,N+和P+離子注入區(qū)內。另外,為了保證接觸孔位于多晶硅(或有源區(qū))內,應使用多晶硅,有源區(qū)和金屬對接觸空四周都

18、要保持一定的覆蓋。</p><p><b> ?。?)最小延伸</b></p><p>  某些圖形重疊于其他圖形之上時,不能僅僅到達邊緣為止,還應該延伸到邊緣之外一個最小長度。例如,多晶硅柵極必須延伸到有源區(qū)之外一定長度,以確保MOS管有源區(qū)邊緣能正常工作,避免源極和漏極在邊緣短路。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規(guī)則的作用是保證電路性能,易于在工藝中實現(xiàn),并能取得較高的成品率。版

19、圖設計規(guī)則通常包括兩個主要方面:①規(guī)定圖形和圖形間距的最小容許尺寸;②規(guī)定各分版間的最大允許套刻偏差。集成電路制作中各類集成元件、器件及其間的隔離與互連等是在一套掩模版的控制下形成的。一套掩模版通常包括 4~10塊分版。每一塊分版是一組門設計的圖形的集合,整套版中的各分版相互都要能精密地配合和對整套掩模版圖形(簡稱版圖)的設計,是把電路的元件、器件和互連線圖形化,用它來控制制備工藝,使集成電路獲得預期的性能、功能和效果。例如,增強型負載

20、硅柵N溝道MOS型集成電路需要4塊分版,分別用以確定有源區(qū)、多晶硅、接觸孔和鋁連線。</p><p>  本設計所采用的設計規(guī)則是Tanner Research 公司的2um硅柵設計規(guī)則,典型值如表4.1所示: </p><p>  表3.1 典型設計規(guī)則</p><p>  3.2D觸發(fā)器版圖設計</p><p>  D觸發(fā)器的版圖采用2

21、行結構,構成D觸發(fā)器的單元有反相器和傳輸門,如圖3.2所示。</p><p>  3.2 D觸發(fā)器版圖設計(總面積125*69.5μm²)</p><p>  設計構想如圖3.3所示:左半部分用2個傳輸門共用一個輸出端,并G1和G2的源端共用一個電源和地,右半部分與做半部分同理擺放,這樣一來既可減少走線的難度又可減小版圖面積,一舉兩得。</p><p> 

22、 圖3.3 D觸發(fā)器版圖布局</p><p><b>  第四章 工藝流程</b></p><p>  4.1N阱CMOS工藝流程</p><p>  原始材料是直徑為75~150毫米摻P型雜質的硅單晶棒,電阻率ρ=10歐·厘米左右。其工藝流程是:先經過切片、研磨和拋光等工藝(是硅片制備工藝)制備成厚度約300~500微米的圓形硅

23、片作為襯底,然后進行外延生長、氧化、光刻、擴散、蒸發(fā)、壓焊和多次硅片清洗,最后進行表面鈍化和成品封裝。</p><p>  第五章 制備掩膜版</p><p>  在硅平面器件及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都是采用光刻工藝在SiO2、Si3N4、多晶層、外延層、金屬膜上刻蝕出選擇性窗口和布線,以獲得硅平面器件及集成電路的功能產品。每次光刻都必須有一塊掩膜版,一塊集成電路需要六七次以上以至十多次的

24、光刻,每次光刻之間都要嚴格套準,微小的差異都會影響產品的合格率。隨著集成電路向微型化發(fā)展,對光刻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說對制版的要求更高了。想要獲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集成電路產品,沒有一套高質量、高精度的掩膜版是絕對不可能的。</p><p>  5.1集成電路對掩膜版的要求</p><p>  版面圖形設計合理,尺寸要準確;</p><p>  圖形邊緣要光潔,陡直

25、和無毛刺;</p><p><b>  圖形對比度合適;</b></p><p>  圖形內無針孔、小島等缺陷;</p><p>  低版要耐用、平整、價廉;</p><p>  整套版子要互套精確;</p><p>  圖形區(qū)內有掩蔽作用,圖形外完全透過紫外光。</p><p

26、><b>  5.2掩膜版版圖</b></p><p>  此次項目中所用掩膜版數為十,如圖L1-L10所示:</p><p><b>  L1版,多晶硅版</b></p><p>  L2版,金屬1反刻版</p><p><b>  L3版,有源區(qū)版</b></

27、p><p>  L4版,N型注入區(qū)版</p><p>  L5版,P型注入區(qū)版</p><p>  L6版,多晶硅接觸孔版</p><p>  L7版,金屬2反刻版</p><p><b>  L8版,擴磷版</b></p><p>  L9版,金屬接觸孔版</p>

28、<p>  L10版,有源區(qū)接觸孔版</p><p>  *總版圖圖形:X軸長度125μm,Y軸長度69.5μm,圖形有效面積為8687.5μm²</p><p>  *L1、L3、L4、L5、L6、L7、L8、L9、L10版,有色區(qū)域為光刻版的不透光區(qū)。</p><p>  *L2、L7版,為金屬反刻版,圖形有色區(qū)域為光刻版的透光區(qū)。<

29、;/p><p><b>  總結</b></p><p>  通過本次設計,我們再次復習了以前來所學的知識,把版圖設計與設計工藝相結合,對D觸發(fā)器及集成電路工藝的制作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和了解,并系統(tǒng)的掌握了制作的過程和方法。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制作的環(huán)節(jié)都相當重要,否則將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要求我們耐心細致,要有責任心,這對于未來在崗位上工作是很有益處的。<

30、/p><p><b>  參考文獻</b></p><p>  [1]廖裕評,陸瑞強.Tanner Pro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與布局實戰(zhàn)指導</p><p>  科學出版社,2012。</p><p>  [2]劉守義,鐘蘇主編數字電路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