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采用管式爐反應器考察了半焦、改性半焦存在的條件下甲烷轉化制備合成氣以及H<,2>、CO對半焦中硫的脫除的影響,并對過程中主要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半焦的存在對CH<,4>分解有明顯的催化作用。一方面,半焦的存在能降低CH<,4>的開始分解溫度(由800℃降低到600℃);另一方面,半焦的存在能提高CH<,4>的轉化率,在1000℃時,半焦存在的反應中CH<,4>的轉化率達
2、到約80%,遠大于空管情況下CH<,4>的轉化率(1000℃時空管情況下CH<,4>的轉化率為10%).這些充分證明了半焦對CH<,4>分解的催化作用。 (2)堿半焦能降低CH<,4>的開始分解溫度,但是CH<,4>在堿半焦作用下的轉化率遠遠小于半焦作用下的轉化率(1000℃下半焦存在時CH<,4>的轉化率為80%左右,而堿半焦存在的條件下CH<,4>的轉化率不到20%),半焦經堿金屬改性后不利于CH<,4>的分解。而且,本實驗
3、的條件下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會出現CH<,4>含量增加的情況,堿半焦能促進CO加H<,2>生成CH<,4>的副反應的發(fā)生。 (3)H<,2>對半焦的預處理并不影響半焦對CH<,4>的催化作用,但是H<,2>處理的半焦在高溫下(>1000℃)會放出大量的CH<,4>,1g半焦經H<,2>處理后在1000℃~1060℃能放出大約7ml的CH<,4>。 (4)大量存在的H<,2>在反應過程中存在與CO作用生成CH<,4>的趨勢。
4、當反應體系中CO的濃度較大、同時又存在合適的催化環(huán)境時副反應就可以進行,表現在實驗現象中就是CH4的轉化率下降。 (5)H<,2>、CO氣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轉化半焦中硫使其轉化為氣態(tài)的硫。其中,H<,2>氣氛下半焦中的硫主要以H<,2>S的形式析出,半焦中硫約有6‰以H<,2>S的形式析出進入氣相,H<,2>氣氛對熱分解COS的析出沒有影響;CO氣氛下半焦中硫主要以COS的形式析出,CO氣氛下半焦中有2%~4%的硫以COS的形式
5、析出??偟膩碚f,在本實驗的條件下,CO氣氛最有利于半焦脫硫。通過熱分析實驗以及CO與HNO<,3>、NaOH處理后的半焦作用的實驗初步考察了被H<,2>、CO還原的半焦中的硫的形態(tài),但對于半焦中具體是有機硫還是無機硫在與H<,2>、CO作用還需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6)在半焦催化CH<,4>轉化體系中存在H<,2>、CO等還原性氣體,而這些氣體能與半焦中的S作用,使之以氣態(tài)的形式析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半焦中的硫含量,使氣體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天陀螺減振器的動力學、熱力學分析.pdf
- 汽車鋼板的氧化熱力學及動力學分析.pdf
- 材料熱力學和動力學答案
- 氟化鈣反應結晶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
- 轉爐提釩過程中碳、釩氧化的熱力學和宏觀動力學研究.pdf
- 濕法煉鋅過程中結晶的相關動力學及熱力學研究.pdf
- 吸附動力學與熱力學
- 鐵精礦焙燒過程中氟化物生成的熱力學與動力學.pdf
- 純Fe、Ni、Mo、Cr真空釬焊及其熱力學和動力學分析.pdf
- 離心壓力下凝固組織形成熱力學與動力學分析.pdf
- 激光近凈成形過程中的熱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pdf
- 錳鐵滲氮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pdf
- Ti-Al-C體系熱力學分析及動力學機理研究.pdf
- 鈦酸鹽離子交換過程動力學和熱力學研究.pdf
- 部分電子薄膜材料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pdf
- 船舶動力裝置的熱力學分析.pdf
- 化學熱力學與化學動力學基礎
- 氫化鎂放氫熱力學和動力學的研究.pdf
- 熟料燒結過程熱力學分析.pdf
- 肝臟血管灌注過程中的動力學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