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法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腫模型建立及自然轉歸的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改良的實驗方法,建立穩(wěn)定、高效的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腫模型,并探討硬膜下血腫自然轉歸過程中的相關病理生理學機制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本實驗共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分別用兩種不同造模方法建立急性硬膜下血腫模型。傳統(tǒng)造模法共取25只,進一步分為對照組5只,實驗組20只,傳統(tǒng)造模法采用去除顱骨開骨窗、顯微鏡下操作切開硬膜置入注血針頭并封膠固定,一次性注入非抗凝自體血300微升,造模后第2天、6天分別處死10

2、只;處死大鼠后取顱內(nèi)組織行HE染色形態(tài)學觀測。
   改良造模法共取大鼠125只,進一步分為對照組5只,實驗組120只,采用磨鉆開骨窗、顱骨內(nèi)嵌入聚乙烯塑料軟管的方法一次性硬膜下注入非抗凝自體血300微升,建立急性硬膜下血腫模型,分別于模型制備前、后對各組實驗動物進行行為學評分,同時應用核磁成像技術動態(tài)觀察血腫轉歸情況與腦皮質損傷程度,于造模后第2天、4天、6天、8天、10天和14天各處死20只,分別應用HE病理染色觀察血腫、血

3、腫周圍新生包膜組織以及腦皮質的病理學改變;CD31血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血腫新生包膜內(nèi)的新生血管數(shù)量及結構特征;電子透射顯微鏡觀察血腫新生包膜及包膜內(nèi)新生血管情況。
   結果:采用傳統(tǒng)造模方法進行模型制備的平均成功率為15.00%(3/20只),失敗率55.00%(11/20只),死亡率30.00%(6/20只),改良造模方法進行模型制備的平均成功率為73.33%(88/120只),失敗率11.67%(14/120只),死亡

4、率15.00%(18/120只)。模型制備成功大鼠神經(jīng)行為學評分、HE染色、CD31免疫組化染色檢測、電鏡超微結構觀察及MRI影像學觀測時,可見血腫位于硬膜下腔,血腫下腦皮質局部形成缺血、水腫損傷灶;血腫周圍可見新生血腫包膜包裹,包膜形成早期(≤4天)包膜壁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并伴竇狀血管腔形成,但新生血管密度變化不明顯;至晚期血管逐漸趨于成熟,包膜新生血管密度與模型制備第2天相比明顯增加,且于第8天血管密度達峰值,之后隨著包膜的消退,新生

5、血管密度逐漸降低;模型制備第8天,血腫體積明顯減小,至第14天左右血腫基本吸收,血腫體積的變化呈現(xiàn)非線性變化過程,且血腫體積與包膜新生血管密度呈負相關;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隨著時間的延長有明顯恢復。模型制備失敗大鼠無典型血腫包膜結構形成,血腫塊早期消失,皮質損傷嚴重。兩種造模方法的實驗對照組大鼠皮質未見明顯損傷灶。
   結論:經(jīng)改良的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腫模型與傳統(tǒng)模型相比,硬膜下血腫特征明顯、操作方法簡單,造模成功率高。造模時合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