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芹菜素(apigenin)又稱為洋芹素、芹黃素,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植物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種生理學活性,在醫(yī)藥和保健品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需求量逐年增加。采用傳統(tǒng)的植物提取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機試劑和植物原材料,而且分離純化步驟繁多,產率較低;化學合成法的反應條件苛刻,副產物較多。在體外利用酶促反應合成芹菜素的方法簡單、環(huán)保、反應條件溫和,可彌補前兩種方法的缺點,因此,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本
2、文旨在建立一種體外酶法合成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的新方法,以替代傳統(tǒng)的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
首先,本研究參照植物體內黃酮類化合物合成的途徑,設計了一條體外通過酶促反應合成芹菜素的途徑,該途徑包括四種關鍵酶,依次是4-香豆酰輔酶A連接酶1(4CL1)、查爾酮合酶2(CHS2)、查爾酮異構酶(CHI)和黃酮合酶Ⅰ(FNSⅠ)。本文從黃豆的根和葉子中分別克隆出CHI(gm)、4CL1(gm)基因,從高粱和芹菜葉子中分別克隆出CHS2(s
3、b)和FNSI(ag)基因。先在大腸桿菌體內鑒定了這四種關鍵酶的活性,結果表明:在發(fā)酵液中檢測到相應黃酮類化合物的存在,說明這四種關鍵酶的基因能夠在大腸桿菌體內進行功能性表達。將編碼這4個酶的基因構建到原核表達載體pET-32a上,并將測序正確的重組質粒分別轉入到大腸桿菌BL21(DE3)中,經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誘導表達蛋白,利用鎳柱對可溶性表達的重組蛋白進行純化。SDS-PAGE電泳結果顯示,各融合蛋白的純度達到
4、了90%左右。
然后,利用純化后的融合蛋白酶與相應底物在體外進行酶促反應以合成芹菜素,并通過聚酰胺薄層色譜、液質聯用儀鑒定所合成的產物。結果表明,純化的4CL1(gm)、CHS2(sb)、CHI(gm)、FNSI(ag)重組蛋白在體外都具有生物學活性,能夠將各自對應的底物催化生成產物,最終合成芹菜素。
最后,為了提高反應產量,進行了酶促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逐一優(yōu)化反應體系的成分、pH值、溫度、時間、底物濃度等條件,確定了
5、4種融合蛋白各20μg/mL時,相對適宜的反應條件為200 mM Tris-HCl(pH7.2),10%甘油,5mM MgCl2,5mM抗壞血酸,5mM ATP,300μM輔酶A,280μM丙二酰輔酶A,300μM4-香豆酸,0.1 mg/mL牛血清白蛋白,0.25mMα-酮戊二酸,0.1 mM亞鐵離子;反應溫度為28℃;反應時間為2h。
綜上所述,本文建立了一種體外利用酶促反應合成芹菜素的新方法,并進行了反應條件的初步優(yōu)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pdf
- 黃酮類化合物
- 黃酮類化合物.總結
- 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香椿葉黃酮類化合物酶法轉化條件的研究.pdf
-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
- 中藥化學黃酮類化合物
- 雙黃酮類化合物全合成的探索.pdf
- 鹽膚木果實多糖和黃酮類化合物提取及黃酮類化合物抗氧化研究.pdf
- 芹菜葉黃酮類化合物分離純化及其結構鑒定.pdf
- 苔類植物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合成關鍵酶功能鑒定.pdf
- 稠合色酮及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pdf
- 中藥蔓荊子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 新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初步生物活性.pdf
- 黃酮類化合物合成與應用性能研究.pdf
- 第五章-黃酮類化合物
- 39372.黃酮類化合物及5位含氟甲基苯胺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含氟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pdf
- 2-芳基苯并呋喃類化合物及雙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鈀催化串聯反應合成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