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讀書筆記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導言部分:一、關于“中國哲學”的合理性問題要確立“中國哲學”在哲學、哲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并解決“中國哲學”的合理性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何謂“哲學”?!暗菜伎加钪?、人生諸大問題,追求大智慧的,都屬于哲學的范疇。關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尊嚴與價值、人的安身立命之道等,都是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此看來,在自先秦到近代的數(shù)千年的中國“思想史”上所閃爍的的確是哲學的光芒無疑?!罢軐W”應當作為全世

2、界人的“哲學”,作為一門追尋“大問題”、“反思構成思想”的學問在各個民族中的表現(xiàn)方式是不一樣的,是有差異的。在古希臘哲學中表現(xiàn)為“探究萬物最高的基本原理”;在印度哲學中則更多的帶有宗教色彩;而在中國哲學中則體現(xiàn)為對“天道”的追求。那么,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無論是西方哲學、印度哲學或是中國哲學都只是“哲學”這個大的概念框架之中的相互具有獨立性的概念框架體系。如此,在這里我們也就承認了“中國哲學”在哲學史上的獨特地位,而不僅僅是思想如此

3、簡單。二、中西哲學差異淺析自柏拉圖以來,在西方哲學中,一元外在的超越、純粹精神、不變實體是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而宇宙是不能夠自我生成的。反之,中國哲學家們卻幾乎一致認為宇宙是能夠自我生成、變化的,即中國哲學家們的宇宙論是生成論而不是構成論。中國哲學是氣的哲學而不是原子論的哲學。氣的哲學昭示的是連續(xù)性的存在,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變動不居、永恒運動。中國哲學家們對宇宙創(chuàng)化留衍的信念,實際上時對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確證。2在中世紀時期,西方哲學與神學合流,神變

4、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而人則是神的奴隸,在中國哲學中則是倡導以人為本,即使是神也得為人服務,否則,變不使其成為神?!拔鞣秸軐W通過理性思辨的方式來考察、探究形而上學的對象,如理念、實體、本體、自由、不滅的靈魂等,因此知識論發(fā)達,格外看重作為對象的外在世界與主體認識能力的研究,形式概念的分析,客觀的知識系統(tǒng)與理論的建構。中國哲人重視的則是對存在的體驗,是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著力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與實踐功夫的達成?!?三、中國哲學發(fā)展過程的四

5、大階段“中國哲學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大體上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或階段):第一時期是創(chuàng)立期,指先秦哲學;第二時期是擴大期,指漢至唐代的哲學;第三時期是融會期,指宋至清代的哲學;第四時期是潛藏期,指清末民初以來的哲學,我稱為現(xiàn)代哲學?!?這四個階段的文化背景各不一樣,所以其哲學的代表性思潮、流派、人物、成果各不相同,但是,不可否認,這四個階段的問題意識與哲學中心范疇既有延續(xù)性又有差異性,各有其重心與特色?!暗谝浑A段,孔子及其后的儒家繼承三代大傳統(tǒng)

6、的天、帝、上帝、天命、天道的終極信仰,以禮樂文明為背景,以‘天人性命’問題為樞紐,肯定天道、天命下貫為人之性,創(chuàng)立了凸顯人性尊嚴、人道自覺、人格獨立的‘仁’學系統(tǒng),側(cè)重解決天人之際中‘人是什么’的問題及人之所以為人的問題,主張通過人文建構、解決人事活動,特別是道德活動上達天德,把宗教、哲學、政治、道德密切地結(jié)合了起來。與之并行的是老子與道家。道家繼承上古與春秋思想家有關‘天’的叩問以及彌淪無涯的‘氣’的傳統(tǒng)與相對相關的‘陰陽’觀念,形成

7、連續(xù)性、整體性的宇宙觀及宇宙生成論。他們創(chuàng)立了凸1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1頁。2參見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6頁。3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7頁。4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9頁。把“陰陽之事”限定在自然世界。子產(chǎn)也指出:“天道遠,人道邇?!薄拔逍小狈懂犜谖淖稚弦娪凇渡袝返摹陡适摹泛汀?/p>

8、洪范》。在公元前12世紀中期武王克商后,箕子對武王講治國之道,“五行”被列為九條大法的第一條: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1春秋時人已經(jīng)明確認識到“和”是“生”,即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原則,認為差異性、多樣性、多元性才具有生命力、生機。人們在對自然界、社會政事和人自生的經(jīng)驗中,已有了差異統(tǒng)一、生態(tài)平衡的認識。世界不可能單一化、同質(zhì)化、以同裨同,以水濟水,那樣萬物不可能繁榮滋

9、長。因此,人世間需要各種力量的并存共處,以他平他,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相濟相生。2第二章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孔子少喪父,長大后做過乘田、委吏等小官。30歲開始興辦私學,六年后,恰逢斗雞之變,魯昭公逃齊,孔子也離開了魯國。從前501年開始,孔子陸續(xù)擔任了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職務,至前496年,孔子開始周游列國第一節(jié)天命論“天”關涉到人的類本質(zhì)和類特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鬃又v:“吾十有五而志于

10、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笨鬃油ㄟ^對生命活動的體驗以自身的實踐為中介來體悟天命與人的關系,從而把外在的“天命”同內(nèi)在的人聯(lián)系起來。孔子把對超越之天的敬畏與主體內(nèi)在的道德律令結(jié)合起來,把宗教性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道德性。一方面孔子延續(xù)三代時期的傳統(tǒng),認為“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奔粗鲝垖μ斓木次?、信仰;另一方面,他也講到人本著自己的天性,在道德實踐中可以符合主體內(nèi)在的道德律令。從而實現(xiàn)對“天”的敬畏和

11、主體內(nèi)在道德律的統(tǒng)一,亦即“天道”與“性”的統(tǒng)一??鬃訌娬{(diào)要在人事活動中,特別是到的活動中去體認天命,與此,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正因為生命有了這一超越的根據(jù),所以儒者才有了積極有為的擔當意識和超越生死的灑脫態(tài)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薄爸臼咳嗜?,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孔子的人性、天命、天道的思想有深刻的哲學形而上學與宗教的終極關懷的內(nèi)容。3在孔子那里,“天”有超越之天(宗

12、教意義的終極歸宿)、道德之天(道德意義的秩序與法則)、自然之天(自然變化的過程與規(guī)律)、偶然命運之天等不同的內(nèi)涵。他在肯定天的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時,又把天看作是自然的創(chuàng)化力量。但是,雖然天有創(chuàng)造精神,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之源,采取的確是默運的方式,而不是強行干預。4同時,天的這一品格也對象化給了人類,尤其是圣人。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思想中的“無為”之處。既然天都不能干預塵世的運作,那么那些統(tǒng)治者就更不能假借“天”的名字恣意妄為了。第二節(jié)“仁

13、”學意涵孔子重“禮”重“仁”,繼承了三代以降的文化成就,但是其超越前代思想家的地方在于他把作為“禮”的內(nèi)核“仁”,即人文價值理想確立起來并作了多層次、多維度的發(fā)揮?!叭省辈粌H僅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觀點,也是中國哲學的中心范疇之一。1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21—22頁。2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22—23頁。3參見郭齊勇:《中國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