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裂孔性視網膜脫離(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我國重要的復雜性致盲性眼病,歐美等發(fā)達地區(qū)調查顯示:RRD的平均年發(fā)病率為10.4~17.9/100,000,并且有增長趨勢,我國局部地區(qū)流行病學調查年發(fā)病率為11.3~17.9/100,000。在2000年對上海市60歲以上老年人眼病調查中,RRD是僅次于視網膜退行性和血管性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和角膜病的主要盲因之一,因此,RRD是目前我
2、國重要而復雜的致盲性眼病,治療RRD引起的盲已成為了國內眼科學界的重要課題。 手術是公認的目前治療RRD的唯一方法,其主要可分為鞏膜外加壓術(Scleral Buckling,SB,又稱為外路手術)眼內氣體填充術(Pneumatic Retinaopexy)以及玻璃體手術等,自從20世紀60年代Lincoff等將鞏膜加壓術與間接檢眼鏡下鞏膜冷凝術相結合治療視網膜脫離手術以來,由于間接檢眼鏡觀察范圍大,相對不受屈光間質混濁的影響,
3、成像清晰,這種視網膜脫離外路手術方式已被國內外視網膜脫離手術醫(yī)師廣泛采用,成為傳統(tǒng)的視網膜脫離外路手術方式?,F在隨著眼底檢查的完善,手術技術和經驗的進步,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可通過接受鞏膜外加壓術的治療而治愈。 目前已經有許多針對間接檢眼鏡下鞏膜外加壓術失敗原因的研究,根據國外報道,第一次手術后視網膜復位率為82%~90%,只有約10%~18%的患者第一次手術后不能復位或者視網膜再脫離,造成視網膜不能復位或者再脫離的原因主要有P
4、VR(Proliferative Vitroretinopathy,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加重、新裂孔的形成、原裂孔封閉不良等。 而自從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問世以來,也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醫(yī)師選擇來治療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所謂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完成全部鞏膜加壓手術步驟的技術。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在手術原理上和傳統(tǒng)鞏膜加壓手術相同,是在現有的間接檢眼鏡下外路手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而且與常規(guī)間接檢眼鏡下視網膜脫
5、離手術具有相同的手術效果。但是,由于術中觀察眼底的方式不同決定了手術設計、技巧和步驟的不同,那么,造成手術后視網膜未復位或者再脫離的原因是否也有不同?外路顯微手術作為一種新的手術技術,由于出現時間相對較短,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外路顯微手術后視網膜不復位或者再脫離原因進行相關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找出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后視網膜再脫離的主要原因,并為預防和處理這種并發(fā)癥提供理論基礎。 目的: 1.回顧性分析簡單
6、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后視網膜再脫離的主要原因。 2.探討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后視網膜再脫離的預防和處理。 方法: 1.本次研究病例來自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間因原發(fā)性簡單裂孔性視網膜脫離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二區(qū)住院治療,由劉文醫(yī)師主刀,行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的患者共435例445只眼中,手術后視網膜未復位或再脫離病例共33例33只眼,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 2
7、.記錄患者情況,包括性別、年齡、病因、手術史等。所有病例每次術前及術后均詳細檢查視力,屈光狀態(tài),使用非接觸眼壓計(XPERT NCT PLUS)測量眼壓,并利用裂隙燈進行眼科系統(tǒng)檢查,詳細記錄角膜、前房、晶體等情況,并詳細記錄與病例上。 3.利用裂隙燈配合前置鏡(Volk super field NC lens)、三面鏡詳細檢查玻璃體以及視網膜情況。詳細記錄裂孔大小、形態(tài)、位置(包括鐘點及與角膜緣距離)、數量,以及變形區(qū)的位置、
8、范圍,PVR分級等。術后檢查除以上所述外,還重點檢查裂孔位置與硅膠墊壓的關系,以及視網膜復位情況等,并對視網膜未復位和再次脫離患者,檢查失敗原因。詳細繪制眼底病變圖,設計手術方案。 4.視網膜再脫離裂孔分類按照:新裂孔:不在原裂孔位置出現的裂孔,并記錄裂孔的形態(tài)和大??;原裂孔:原來裂孔沒有封住,繼續(xù)或再次開放漏水;遺漏裂孔:術前就存在,但術中沒有處理引起手術失敗。 5.復發(fā)分類按照:視網膜下液完全吸收為視網膜復位。術后手
9、術嵴后,嵴前或嵴頂任意部位存在視網膜下液為未愈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完全復位至少3天后再出現視網膜脫離,稱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以6周為界,分為早期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和晚期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 結果: 1.第一次手術后視網膜再脫離病例共33例33只眼,占全部445只眼的7.4%,一次手術成功率為92.6%。 2.33只眼中,未愈性視網膜脫離為16眼(48.5%),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17眼(51.5%),其中早期復發(fā)性視網膜脫
10、離5眼(15.1%),晚期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12眼(36.4%)。 3.視網膜再脫離原因:(1)、出現新裂孔17只眼(51.5%),其中由于變性區(qū)未壓于手術嵴前5只,玻璃體牽拉產生裂孔4只,硅壓邊界出現裂孔4只,環(huán)扎帶取出后手術嵴消失1只,變性區(qū)未冷凝1只,不明原因裂孔3只。(2)原裂孔封閉不良9只眼(27.3%),其中手術嵴消失后裂孔重新開放2只,硅壓位置異常2只,考慮PVR形成4只,眼內填充氣體推開裂孔蓋導致裂孔未閉1只。(3
11、)、遺漏裂孔4只眼(12.1%),其中1只眼術后發(fā)現睫狀體平部撕脫,2只漏掉鋸齒緣裂孔,1只眼為周邊部帶蓋小裂孔。(4)、醫(yī)源性視網膜裂孔1只眼(3.0%),是由于鞏膜預置縫線時縫穿鞏膜導致。(5)、脈絡膜脫離1只眼(3.0%)。(6)、滲出性視網膜脫離1只眼(3.0%)。 4.再次手術病人中,除1例病人放棄手術(3.0%)外,所有32只眼(97.0%)中,再次行外路顯微手術后視網膜復位19例(59.4%),其中1例行兩次外路手
12、術;全玻璃體切除聯合眼內填充術后視網膜復位12例(37.5%),其中1例行兩次玻璃體手術,1例第二次外路手術后再脫離需行玻璃體切除聯合眼內填充術;局部視網膜光凝術后視網膜復位1例(3.1%)。 結論: 術后視網膜再脫離原因主要為新裂孔形成,原裂孔封閉不良,PVR形成,遺漏裂孔等。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后PVR形成較少,與顯微鏡下冷凝時觀察細致,程度適中有關。接受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患者術后應長期隨診,發(fā)現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視網膜脫離顯微外路手術與傳統(tǒng)外路手術的臨床比較.pdf
- 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手術療效的臨床研究.pdf
- 鞏膜扣帶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術后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的臨床分析.pdf
- 視網膜脫離術后出院指導
- 高度近視眼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手術療效的臨床分析.pdf
- 前瞻性、隨機對比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和間接檢眼鏡下手術.pdf
- 視網膜脫離學習
- 視網膜脫離課件
- 202例視網膜脫離臨床分析.pdf
- 視網膜脫離病人術前術后護理
- 兒童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臨床分析.pdf
- 青少年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外路術后視網膜結構與視功能恢復的相關性分析.pdf
- 視網膜脫離的診治
- 什么是視網膜脫離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診治
- 陳舊性視網膜脫離的臨床特點及手術療效.pdf
- 康網靈對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后殘留視網膜下液的臨床研究.pdf
- 硅油填充術后復發(fā)性視網膜脫離的臨床分析.pdf
-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外路術后黃斑下積液的OCT觀察及相關因素分析.pdf
- 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前后的多焦視網膜電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