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三年級數學教材分析,義務教育教科書,奔牛實驗小學 陳莉,2,3,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4,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5,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2、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6,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教材修訂后把數的認識(即千以內的數的認識和 萬以內的數的認識)這兩部分內容也進行了整合。,教材作這樣的整合更體現了知識結構的流暢性、 完整性。,7,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2、增設了從“條件出發(fā)解決問題”的策

3、略。,8,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9,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2、增設了從“條件出發(fā)解決問題”的策略。,3、增設了“探索規(guī)律”專題活動。,10,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

4、24時計時法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11,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2、增設了從“條件出發(fā)解決問題”的策略。,3、增設了“探索規(guī)律”專題活動。,4、提前安排了“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12,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

5、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13,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2、增設了從“條件出發(fā)解決問題”的策略。,3、增設了“探索規(guī)律”專題活動。,4、提前安排了“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5、后移“24時記時法”、“觀察物體”和 “可能性”等內容。,14,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6、長

6、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15,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2、增設了從“條件出發(fā)解決問題”的策略。,3、增設了“探索規(guī)律”專題活動。,4、提前安排了“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5、后移“24時記時法”、“觀察物體”和 “可能性”等內容。,6、原來的第四單元《加和減》以及第二單元 《萬以內的數的認識》這兩個單元都遷移

7、了。,16,整冊教材的調整與變化,1、除法 2、認數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 5、24時計時法 6、長方形和正方形 7、乘法 8、觀察物體 9、統(tǒng)計與可能性10、認識分數11、整理與復習,,,17,第一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第一段:例1到例4,主要教學口算幾十乘幾, 幾百乘幾,以及關于倍的問題。,第二段: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18,,19,估算三要素:,現實

8、背景,突出單位的選擇,突出上下界的把握,,20,,21,,22,,23,,24,1、教材突出了倍數關系也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2、在初步接觸倍的含義時,要突出份數之間的關系,淡化數量之間的關系。,3、建立好“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個問題與“算法”之間的聯系。,25,,26,第二段: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5 教學不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6 教學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7 還是教學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8、例

9、9 教學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例10 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總結出基本的計算法則,利用基本法則解決特殊例子,27,一、不要試圖讓學生去記憶。,二、讓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幫助學生適當的點撥點撥, 適當的去抓住要害進行總結。,1、乘的順序,2、定位方法,3、進位的方法,計算法則教學的一些建議:,28,一、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二、熟練口算,促進筆算。,計算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29,,30,一、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二、熟練口

10、算,促進筆算。,三、計算練習常抓不懈。,四、要注意培養(yǎng)計算的靈活性。,計算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31,,32,穿插在計算教學中的實際問題:,1、關于倍的實際問題,2、關于估算的實際問題。,3、比較簡單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33,,,34,,乘加,35,,乘減,36,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學內容安排:,例1 認識千克,例2 認識克,例3 教學1千克=1000克,37,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

11、激發(fā)學習熱情。,38,39,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1、關于教具的一點說明。,2、逐層遞進,安排各種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體會1千克。,感知1千克。,40,41,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

12、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1、關于教具的一點說明。,2、逐層遞進,安排各種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體會1千克。,感知1千克。,感知大約1千克。,42,43,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1、關于教具的一點說明。,2、逐層遞進,安排各種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體會1千克。,感知1千克。,

13、感知大約1千克。,感知幾千克。,44,45,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1、關于教具的一點說明。,2、逐層遞進,安排各種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體會1千克。,感知1千克。,感知大約1千克。,感知幾千克。,3、聯系生活經驗,體會千克。,46,,47,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

14、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把1克和若干克進行比較。,48,49,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把1克和

15、若干克進行比較。,由10克黃豆類推出1克黃豆。,50,51,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把1克和若干克進行比較。,由10克黃豆類推出1克黃豆。,通過幾百克來感知1克。,52,53,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

16、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把1克和若干克進行比較。,由10克黃豆類推出1克黃豆。,通過幾百克來感知1克。,,從側面感知1克,54,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

17、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四、通過簡單的實驗,得出千克與克的進率。,55,,56,第二單元:千克和克,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熱情。,二、設計多項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體會1千克有多重, 初步形成1千克的概念。,三、聯系身邊的小物體認識克,體驗1克有多重。,四、通過簡單的實驗,得出千克與克的進率。,五、解決有關物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 計量物重的經驗。,57,

18、,58,59,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內容安排:,例1 長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例2 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例3 計算長方形周長、正方形周長的方法,60,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1、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取教學內容。,61,,62,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19、的主要特征。,1、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取教學內容。,2、安排操作活動,鼓勵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63,,64,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1、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取教學內容。,2、安排操作活動,鼓勵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3、組織學生交流,從邊和角兩方面分別整理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65,,66,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

20、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1、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取教學內容。,2、安排操作活動,鼓勵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3、組織學生交流,從邊和角兩方面分別整理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4、回顧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特點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67,,68,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1、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取教學內容

21、。,2、安排操作活動,鼓勵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3、組織學生交流,從邊和角兩方面分別整理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4、回顧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特點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5、動手做出長方形或正方形,強化對圖形特點的認識。,69,,,70,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二、聯系實例教學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讓學生初 步建立周長概念

22、。,1、從實物表面到平面圖形,教學周長的含義。,71,72,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二、聯系實例教學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讓學生初 步建立周長概念。,1、從實物表面到平面圖形,教學周長的含義。,2、聯系更多的實際事例,加強對周長的體驗。,73,74,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

23、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二、聯系實例教學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讓學生初 步建立周長概念。,三、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初步具有解決與周長計算 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1、改變求周長的教學方式。,75,76,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發(fā)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的主要特征。,二、聯系實例教學平

24、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讓學生初 步建立周長概念。,三、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初步具有解決與周長計算 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1、改變求周長的教學方式。,2、改進練習題的編排。,77,(1)知道長、寬或邊長是求周長的基本條件。,(2)結合實際應用計算周長。,(3)根據正方形的周長,求邊長。,(4)在圖形變化中體會周長的變化。,幾個注意點:,78,動手做,79,第四

25、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內容安排:,80,教材編排的特點:,1、先教學口算,后教學筆算。,2、筆算教學的編排十分細致。,3、及時教學除法的驗算。,4、與計算相對應的實際問題。,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81,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82,,83,84,,85,,86,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

26、、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回憶除法豎式,重溫“商——乘——減”的計算過程。,2、把分小棒的步驟抽象成豎式計算的步驟。,87,88,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回憶除法豎式,重溫“商——乘——減”的計算過程。,2、把分小棒的步驟抽象

27、成豎式計算的步驟。,3、操作學具,探索被除數十位上的余數的處理辦法。,89,90,91,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回憶除法豎式,重溫“商——乘——減”的計算過程。,2、把分小棒的步驟抽象成豎式計算的步驟。,3、操作學具,探索被除數十位上的余數的處理辦法。,4、估計商比100小,體會有時要先除被除

28、數前兩位上的數。,92,93,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回憶除法豎式,重溫“商——乘——減”的計算過程。,2、把分小棒的步驟抽象成豎式計算的步驟。,3、操作學具,探索被除數十位上的余數的處理辦法。,4、估計商比100小,體會有時要先除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5、交流計算體會,整理筆算法則。,94,

29、“先除什么”,“商寫在哪里”,“被除數高位的余數如何處理”,抓住三個要點:,95,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96,97,98,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

30、,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不過于簡單,不過分草率。,99,,100,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

31、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不過于簡單,不過分草率。,2、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在遵循一般法則的基礎上適當簡化豎式。,101,,,102,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

32、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解答一步計算問題,要有意識地體會常見數量關系。,2、解答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要選擇比較方便的解法。,103,,104,,105,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

33、,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解答一步計算問題,要有意識地體會常見數量關系。,2、解答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要選擇比較方便的解法。

34、,3、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要給出恰當的答案。,106,每輛車裝4個輪子,45個輪子最多裝多少輛車?,進一法,去尾法,107,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

35、過程中積累經驗。,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解答一步計算問題,要有意識地體會常見數量關系。,2、解答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要選擇比較方便的解法。,3、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要給出恰當的答案。,4、鼓勵學生嘗試解決以前沒有見過的新問題。,108,,,109,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驗體會驗算方法

36、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六、單元復習與第一單元對稱著編排。,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復習計算知識,提高運算能力。,110,,,111,教學建議:,一、教學口算,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在交流中整理算理、掌握算法。,二、教學筆算,像“滾雪球”那樣,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計算法則。,三、教學除法的驗算,聯系生活經

37、驗體會驗算方法的合理性,進一 步感受除法中各部分的關系。,四、教學商里有0的除法,突出為什么商0,簡化豎式。,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六、單元復習與第一單元對稱著編排。,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復習計算知識,提高運算能力。,2、培養(yǎng)數感,滲透運算規(guī)律。,112,,,,113,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內容安排:,例1 引導學生關注已知條件,從關鍵條件突破,向問題推理。,例2 應用從條件向

38、問題推理的思想方法,探索實際問題的解法。,114,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啟發(fā)引導,,感受體會,直接應用,逐漸深化,,,完整理解題意,抓住條件思考,,分析數量關系,形成解答計劃,實施解答方案,選擇解題方式,回顧解答過程,積累解題經驗,,,全單元整體設計,每題的教學設計,115,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1、例1引導學生從條件想起,初步獲得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體會。,116,117,118,第五

39、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材安排及教學建議:,1、例1引導學生從條件想起,初步獲得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體會。,2、例2進一步加強從條件向問題推理的思路,培養(yǎng)自覺地像這樣分析數量關系的意識與習慣。,119,,120,,,121,122,123,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學內容安排:,例1 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象,例2 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例3 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現象,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例4 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124,第六單元:平移、旋

40、轉和軸對稱,教材編寫特點及建議:,一、選擇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感受物體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1、觀察實例,初步感知物體的平移或旋轉。,125,126,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寫特點及建議:,一、選擇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感受物體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1、觀察實例,初步感知物體的平移或旋轉。,2、手勢比劃,表達對平移現象、旋轉現象的體驗。,127,128,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寫特點及建議:,一、選擇常見的物體運動

41、現象,感受物體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1、觀察實例,初步感知物體的平移或旋轉。,2、手勢比劃,表達對平移現象、旋轉現象的體驗。,3、意義接受“平移”、“旋轉”等數學術語,建立有關表象。,4、通過操作,繼續(xù)體驗平移運動和旋轉運動。,129,130,,,131,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寫特點及建議:,一、選擇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感受物體是怎樣平移和旋轉的。,二、從對稱的物體到軸對稱圖形,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引導學生制作簡單的

42、軸對稱圖形,深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1、從物體的對稱現象引出軸對稱圖形,具體形象地描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132,常見的對稱物體,,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線索,133,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寫特點及建議:,一、選擇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感受物體是怎樣平移和旋轉的。,二、從對稱的物體到軸對稱圖形,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引導學生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深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1、從物體的對稱現象引出軸對稱圖形,

43、具體形象地描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2、畫畫、剪剪,做出軸對稱圖形,深入體驗“軸對稱”的含義。,134,示范剪,,隨便剪,,剪出指定圖案,,,135,136,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一),教學內容安排:,例1 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一,例2 比較兩個幾分之一的大小,例3 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幾,例4 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例5 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137,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44、,引發(fā)認知需求。,1、平均分東西,得不到整數結果,需要使用分數。,138,139,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1、平均分東西,得不到整數結果,需要使用分數。,2、通過大小比較的情境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140,141,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1、平均分東西,得不到整數結果,需要使用分數。,2、通過大小比較的情境豐富對

45、幾分之一的認識。,3、折紙涂色,引出幾分之幾。,142,143,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二、重點突破,提高認數效率。,1、重點突破,集中力量教學1/2的意義。,144,145,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二、重點突破,提高認數效率。,1、重點突破,集中力量教學1/2的意義。,2、教學幾分之幾,突出它與幾分之一的關系,細

46、講一個分數的含義,逐步向其他的幾分之幾擴展。,146,147,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二、重點突破,提高認數效率。,三、預留出許多可以比較的空間,幫助學生體會分數的意義。,148,,,149,第六單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材編排及教學建議:,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認知需求。,二、重點突破,提高認數效率。,三、預留出許多可以比較的空間,幫助學生體會分數的意義。,四、在體驗分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