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傳統(tǒng)法治中的依法治國思想(楊立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論中國傳統(tǒng)法治中的依法治國思想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上傳時間:200745皇權高于法律法律屈從于皇權是中國傳統(tǒng)法治最基本的特征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法治的糟粕之處。去其糟粕我們也會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法治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依法治國思想。這些思想對于我們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一、法大于權的法律至上思想眾所周知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典型的君主專制、皇權至上的國家?;实郾环顬椤罢婷熳印毖猿龇S口含天憲。盡管如此我國古代還是有一些政治家、思

2、想家及一些明智的執(zhí)政者大膽提出了法律高于權力、大于權力要求一切執(zhí)政者都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思想。他們認為:第一法比權大?!豆茏尤畏ā防镎f:“君臣上下貴同皆從法此謂大治”。君民包括君主在內的一切人都遵從法這才叫大治的社會?!豆茏泳忌稀愤€說:“有道之君道善明設法而不以私妨者也。而無道之君既已設法則含法而行私者也”。韓非提出:“明言之道一法而不求智”。(韓非子五蠹》)即賢明君主的治國辦法一貫依法治國而不依賴個人才智。宋代葉適提出:“人主之

3、所恃者法也固不任已而任法以法御天下”(《水心別集君德一》)強調應把法律置于權力之上。第二法治重于禮治、人治。早在先秦時儒法兩派的沖突就由禮法之爭、刑德之辯最終形成“治人”與“治法”的尖銳對立。儒家崇尚教化主張以禮治國認為“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禮記仲民燕居》)他們所尊崇的禮主要是政治行為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類倫理綱紀。統(tǒng)治者按禮所強調的道德人格去做就能“人正則國治”這就必然導致人治而非法治即“有治

4、人無治法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荀子君道》)百姓按禮的約束去做就決不會犯上做亂。法家的主張與此相反。他們絕不相信僅憑道德說教和示范作用就可以治理好國家。如商鞅認為:“以法治者強以治政者”。(《商君書去強》)韓非也指出:“釋法術而任心治堯不正一國”??傊螄教煜虏荒懿灰揽繃覐娭屏α坎荒軣o視法律的強制手段。第三在實踐中反對以權代法以人代法。權大還是法大人治還是法治這不僅僅是理論問題更主要是個實踐問題。盡管一些思想家積極主張依法治國但

5、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是不容易實現的。隋文帝時有市井二人違法使用“惡錢”依法應處以杖刑而文帝卻要法外殺人將其問斬。宋太宗時期賣藥人陳利用以幻術迷惑太宗成為寵臣并橫行霸道擾亂朝政。這樣的人本該治重罪而太宗百般庇佑竟判流放原籍且蠻橫地說:“豈有萬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隋文帝和宋太宗這種違法侵權的行為由于宰相的堅決抵制而未能實現。漢廷尉張釋之秉公執(zhí)法之所以可敬魏武帝曹操割發(fā)代道之所以可敬宋丞相包拯鐵面無私之所以可贊全在尊重法律嚴于執(zhí)法。而歷來對明君賢

6、相的歌頌歸根到底都是對封建特權的人治制度的否定。因此盡管封建的執(zhí)政者以亂法者居多真正的法治也絕不可能在封建社會實現但歷史遺留下來的法大于權的法律至上思想還是極為寶貴的。二、法大于情的執(zhí)法原則“人情大于王法“是封建社會的痼疾。正因為如此有識之士才提出法大于情。這在封建宗法觀念且以家庭為本位的中國古代無疑是一反動。但盡管沖破“親親尊尊父父子3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所造成的。要削弱中央集權需采用地方分制的方式。他提出:中國歷史上分封制的弊端在

7、于天下以強凌弱強國吞并弱國而中央政教不能通達于地方實行郡縣制的弊端是天下爭閥不息。要克服二者的弊端只有采取“地方分制”的方法。即給地方相對的經濟、軍事自主權:“一方之財自供一方”、“一方之兵自供一方”。(《明夷待訪錄方鎮(zhèn)》)這樣中央過分集權便會受到限制君權從而削弱。這種地方分治的形式與近代聯(lián)邦制有相同之處。第二強化監(jiān)察以官監(jiān)官。古代監(jiān)察制度發(fā)端于先秦。周公之時就創(chuàng)立了“以官制官”的監(jiān)察制度。選拔優(yōu)秀的官吏專習律令糾彈百官審錄冤案肅正朝綱

8、典正法度察貪懲逆——為周公制禮安邦起到了重要作用。秦漢之際監(jiān)察制度更加受到重視并進一步發(fā)展、完善。這一時期監(jiān)察官員享有特殊的地位與職權。他們秩輕而任重官卑而位尊在朝會禮儀等方面有特殊的尊榮監(jiān)察御史地位可與宰相并列獎賞豐厚、升遷迅速而且監(jiān)察權、彈劾權、考課權、舉薦權、司法權并兼其權威性可想而知。而且從中央到地方監(jiān)察機構縝密、完備。中央有御史府官員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詔書侍御史、侍御史御史丞相司直等守方有刺史代中央對地方官員行使監(jiān)察職責。應該

9、說這一時期的監(jiān)察制度是比較完善、嚴密且富有權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御史臺開始獨立于少府之外成為直接受命于后帝的重要機關。御史中丞、司吏校尉與尚書令合稱“三獨坐”享有超越百官的待遇和無官不監(jiān)、無職不察的巨大權力。王公貴戚軍政大臣皆為之敬畏。監(jiān)察立法也愈加系統(tǒng)完整并體現出察舉并重、獎懲并重以及官法與政績并察的特點。隋唐時監(jiān)察機構日益嚴密立法和監(jiān)察手段更加周密細致選擇監(jiān)察官員嚴肅審慎出現了大批剛正不阿、忠于職守的監(jiān)察官員。明清之際地方官的監(jiān)察權

10、劃入朝官系統(tǒng)而且實行地方分區(qū)監(jiān)察和中央依系統(tǒng)監(jiān)察相結合并倡導官員相互糾舉強化了監(jiān)察機構職能。正如唐睿宗所說:“彰善惡激濁氣魄清御史之職也。政之理亂實由此焉?!?《唐大詔令集》卷一百)第三廣開言路以民監(jiān)官。對權力加強監(jiān)督與制約除了分權制衡、以官監(jiān)官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增強政治公開性形成廣泛的社會監(jiān)督。即給人民以充分的民主權利和言論自由通過廣開言路參政議政達到維護法治原則、建設法治社會的目的。民情民意是一種強大的監(jiān)督力量它不僅應該左右國家的政

11、治決策和法律的制定使執(zhí)政者依法行事而且公民意志形成法律后更是公民自身自由和安全的保障。因此是否尊重和體現民意是衡量是否依法行政的主要標志。中國古代雖然沒有作為國家制度形態(tài)的民主但思想理論中的民主要素并不缺乏并在制約國家權力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相傳在堯舜時代執(zhí)政者為了接受民眾的監(jiān)督就實行過“君臣論政”。他們在堂前設立了“敢諫之鼓”和“誹謗之木”。誰對國家政治和官員有意見和建議敲鼓擊木便可得到召見。此時民眾暢所欲言政治清明。確實是“元首明

12、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史記夏本紀》)春秋后期鄭國普遍設立鄉(xiāng)校。它既是貴族子弟讀書的地方也是鄉(xiāng)人聚會議事的公共場所。鄉(xiāng)人在勞作之余可以在這里議論政事。執(zhí)政子產(相當于后來的宰相)非常支持這種做法還批評了要毀掉鄉(xiāng)校的大夫然明。他說:“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他還認為靠強權毀掉鄉(xiāng)校固然可以立刻終止議論可效果無異于堵塞河水。水積日久一旦決口便無可挽救。莫如讓人們暢所欲言然后擇善從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