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論語》各課課文核心內容第一課《為政以德》德政主張均貧富含義第二課《克己復禮》禮治主張禮仁關系第四課《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如責任感、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等)第五課《仁者愛人》孔子的人生價值觀仁愛的基本含義第六課《君子之風》君子道德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義利觀第八課《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第十一課《誨人不倦》教育原則與方法如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注重身教等,及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第十二課《高山仰止》孔子與弟子的
2、師生關系第十三課《沂水春風》曾皙的理想(禮樂治國思想或孔子晚年出世退隱之念頭和心境)第十四課《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哲理《論語》課后解讀參考答案《論語》課后解讀參考答案第一課《為政以德》第一課《為政以德》1、兩者沒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國思想的兩層意思。他主張德政,“富之”“足民”,說明他重視滿足百姓基本生活需求,這是物質基礎;他又主張禮治,重視教化百姓。從“均無貧”“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等言論看,孔子是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的,“去食
3、”一說,是在特定語境下對“教民”思想的強調,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張就否認他的足民思想。當然,總體看來,孔子對禮教強調得多。民信是立國之本。2“均無貧”與“均貧富”含義不同?!熬鶡o貧”是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貧富”實際含義在劫富濟貧,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因此,朱熹對“均無貧”這個“均”字的理解應該是符合孔子原意
4、的?!熬痹凇墩f文解字》中解釋為“平”,這是它在詞典中的意義,是抽象的概括的語言義。而到了“均無貧”與“均貧富”這兩個句子中,就變?yōu)榱司唧w的個別的語境義。3、政與刑是用法令規(guī)定人們不能做什么,主要實施手段是懲罰。德與禮是從精神上鼓勵人們應該做什么,主要實施手段是教育熏陶。第二課第二課《克己復禮》《克己復禮》1、在孔子看來,仁是禮的內核,禮并不只有鐘鼓玉帛等外在形式,還有決定支配這些形式的內核“仁”(17.113.3)。另一方面,孔子又認
5、為禮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現(xiàn)(12.1)。而孝悌把仁和禮統(tǒng)一起來(1.2)。所謂孝悌就是尊尊親親,是在宗法制度下的親情,又反過來為鞏固宗法制度服務??鬃拥摹岸Y”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禮,不但講制度、講規(guī)范,還要講帶著仁愛之心去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2.817.21);孔子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仁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2、(1)孔子說“克已復禮”指的是約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之符合社會規(guī)范即禮制。
6、宋儒將“克己”解為“滅人欲”,“復禮”解為“明天理”,把“克己復禮”歸結為道德克制私欲的問題,深入一層卻更狹隘,使理成為人無所遁逃的必然守則。(2)“君君臣臣”強調君要像君,臣要像臣,不但對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對君主和父輩也有制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故孔子講君臣父子關系時是講了兩面,當然,從維護周禮著眼,強調的是臣下和子女的義務一面。而宋儒將君臣父子的關系片面化了,把君權和父權絕對化,強調臣子對君父的絕對服從,只講臣子的義務,
7、不講君父的責任。3、倒裝句改變常規(guī)語序,語義上突出前置部分。突出程度之“甚”和時間之“久”,體現(xiàn)孔子的感嘆之深,反映出孔子在年老體衰和四處碰壁之后的悲涼心情,也反映孔子對西周政治的夢寐以求、無限思慕。第四課第四課《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1(1)“沐浴”即戒齋,說明孔子重視此事。(2)“不敢不告”一方面說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責任要求自己,因陳成子違禮,若魯國人效仿則魯君危,也說明孔子對周禮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對魯國君臣實
8、現(xiàn)自己的要求原本沒抱多大希望,孔子的舉動帶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意味,反復申說則體現(xiàn)了孔子無可奈何的心情。2“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和犧牲(獻身)精神,體現(xiàn)了孔子以天下為已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情懷。更具體而言,這是孔子“替天行道”的社會責任感和衛(wèi)道精神,是一種從政的強烈自信,也是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這種精神對后世有深遠影響,成為一種民族精神(浩然正氣、理想不滅等)和仁人志士的價值準則。但對
9、這種精神要辯證分析。一方面,要看行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動,還是為了正義事業(yè)和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從斗爭策略講,要重視保存和積蓄力量,不做無謂的犧牲。33第八課《周而不比》第八課《周而不比》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事君數(shù),斯辱焉:朋友數(shù),斯疏矣”講的都是在與人交往重要保持適當距離,不可過分密切,否則就可能自取其辱,關系也不能持久。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見,能使別人長時間保持對自己的敬意,是一個人善于交往
10、的表現(xiàn),其中包含著交往方法技巧的問題。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為尊敬別人,就成了交往態(tài)度問題,原文中的“善”字就沒了著落。2、參看“相關鏈接”,例如:能與大多數(shù)人友好相處,與大多數(shù)人聯(lián)合,為了正義,為了公共利益,為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團結一致;誠信交往;交往適度;顧全大局,而恥于和少數(shù)人拉幫結派、相互勾結等。第十一課第十一課《誨人不倦》《誨人不倦》1“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
11、映論、實踐論的觀點;“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驗論、天才論的觀點??鬃又匾暯逃?,主張因材施教,在實踐中基本傾向于前一種觀點。2“因材施教”是指根據(jù)不同人的不同基礎、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首先,孔子對學生的特點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如一課14.5,六課6.11,七課5.8、6.12,十二課11.13、7.11、5.7,等等。再是孔子能夠根據(jù)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品德和學業(yè)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11.2
12、2章問同答異,是在個人品行修養(yǎng)方面的因材施教;11.3章是在個人發(fā)展方向的因材施教的結果。3所謂“述”,指的是對古代禮樂制度、典籍進行整理、闡釋和傳授,“作”指的是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鬃拥恼蝺A向比教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張與這種政治態(tài)度恰恰相應。對述而不作的主張可以從幾方面評析:一方面,在述與作的關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領域內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社會生產生活的不斷進步。因此,從總體上來說,述而不
13、作的主張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如果光有繼承,沒有創(chuàng)新,這種文化趨向僵化,就不適應時代,因此我們倡導既要“述”,更要“作”。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礎。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對前人的成果的學習和吸收,離開這一點,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不可能獲得成功。再者,述不是對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動,而是根據(jù)時代要求和后來的認識對原有文化進行新的整理,在對資料的選擇處理中滲透著整理者的觀點和傾向。就此而言,述也是一種形式的作。4、《論
14、語》稱謂情況:《論語》稱謂情況:①孔子對弟子稱名(一課16.1)。②弟子前自稱名(一課16.1)。③弟子對孔子多稱夫子(不論面稱還是背稱),少數(shù)時候稱字(十二課19.24“仲尼不可毀也”)。④弟子在孔子前自稱名(十一課11.22)。⑤弟子在孔子面前稱呼其他弟子時稱名(十一課11.22、十一課5.9、十三課11.26)。⑥弟子相互之間稱字,自稱稱名(十五課12.5)。⑦《論語》編纂者(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對孔子弟子通常稱字,個別稱子(二
15、課1.2“有子”、六課8.7“曾子”),后一種情況為特例,故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論語》的最后編撰者為有若和曾參的學生。老師稱呼學生,稱其名,或稱其字,表示教師或威嚴、或親切,如孔子直呼“求(冉有)”、“點(曾皙)”等;學生對老師稱“子”(您),一般人也稱“子”(如18?6章,桀溺對子路稱“子為誰”)。5、這是朱熹給朋友陳師中的一封信。從信中意思看,朱熹與陳師中、自明是朋友,又都信奉北宋“二程”的理學。陳師中之父陳俊卿曾當過宰相,陳俊卿
16、女兒(陳師中妹妹)嫁與自明。自明去世后,其妻子立志守節(jié)。此書信即贊揚、勸導此事。自明:陳師中的妹夫,已亡故。稱其為“渠”(他),說明朱熹視其為晚輩。令女弟:“令”對對方尊稱,“女弟”,妹妹;陳師中的妹妹,自明的寡妻。丞相:陳師的中父親,曾官至丞相,稱官職表示尊重。老兄昆仲:陳師中兄弟。陳陳師中為“老兄”,說明朱熹對陳的態(tài)度較為隨意,表面視其為平輩,實際陳的身份較朱熹低?!袄闲帧笔且环N不拘禮節(jié)的稱呼,可施于關系密切的同輩朋友之間,也可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數(shù)值分析課后答案(參考答案 )
- 教材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課后題參考答案匯總
- 課后習題及參考答案
- syb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 《文學概論》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c語言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flash cs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文學概論》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工程材料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軟件工程課后參考答案
- unit 9 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 《普通邏輯》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 現(xiàn)代漢語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工藝學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醫(yī)用化學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數(shù)值分析課后習題部分參考答案
- 創(chuàng)業(yè)管理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數(shù)據(jù)庫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