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六章 解表藥,2,概述,含義: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表藥。性能特點:多味辛,辛散輕揚; 多入肺、膀胱經,偏行肌表,能促進肌體發(fā)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從而達到治愈表證,即《黃帝內經》所謂:“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 此外,部分解表藥兼能利水消腫、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瘡等。,3,概述,適應證:主要用治外感表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或有汗不暢、脈
2、浮等。 部分解表藥尚可用于水腫、咳喘、麻疹、風疹、風濕痹痛、瘡瘍初起等兼有表證者。,4,概述,分類1、辛溫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主治風寒表證,發(fā)熱輕,惡寒重,頭身痛,無汗,流清涕,脈浮緊等。2、辛涼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主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見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流濁涕,舌尖紅,脈浮數等。,5,概述,選藥及配伍:1. 對外感風寒、風熱表邪不同,相應選擇發(fā)散風寒或風熱的藥物。2. 冬季多風寒,春季多風
3、熱,夏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兼燥邪,故應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的不同而恰當地配伍祛暑、化濕、潤燥藥。3.虛人外感,正虛邪實,難以祛散表邪者,又應根據體質不同,分別與益氣、助陽、養(yǎng)陰、補血藥配伍,以扶正祛邪。4.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除選用發(fā)散風熱藥物外,應同時配伍清熱解毒藥。,6,概述,【使用注意】1.發(fā)汗力較強的解表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發(fā)汗太過,耗傷陽氣,損及津液,造成“亡陽”、“傷陰”的弊端。又汗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虛自汗、陰虛盜汗以
4、及瘡瘍日久、淋證、失血患者,雖有表證,也應慎用解表藥。2. 注意因時因地而異,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藥用量宜輕;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藥用量宜重;北方嚴寒地區(qū)用藥宜重;南方炎熱地區(qū)用藥宜輕。3.且解表藥多為辛散輕揚之品,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而降低藥效。,7,教學要求,掌握解表藥的概念、功能、適應范圍、使用注意、分類及各類的性能特點;掌握麻黃、桂枝、紫蘇、香薷、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生姜、薄荷、牛蒡
5、子、桑葉、菊花、柴胡、升麻、葛根、蟬蛻等19味藥的功效、主治和主要臨床應用;麻黃、桂枝的使用注意桑葉與菊花,柴胡、升麻與葛根功效及主治的異同點。非常用解表藥的藥名及主要功效,8,第一節(jié) 辛溫解表藥,9,麻 黃 《本經》,[來源]為麻黃科(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木賊麻黃Ephedr
6、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質莖。,10,麻 黃,11,麻 黃,【功效】 發(fā)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藥性】 辛、微苦,溫。 歸肺、膀胱經。,12,麻 黃【適應證】,1.風寒表實證。 2.咳嗽氣喘實證。 3.風水水腫證。,13,麻 黃【臨床應用】,1.風寒表實證 味辛發(fā)散,性溫散寒,主入肺與膀胱經,善于宣肺氣、開腠理
7、、透毛竅而發(fā)汗解表,發(fā)汗力強,為發(fā)汗解表之要藥。 用于風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每與桂枝相須為用,以增強發(fā)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黃兼有平喘之功,故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麻黃湯(《傷寒論》)。,14,2.咳嗽氣喘 辛散苦泄,溫通宣暢,主入肺經,可外開皮毛之郁閉,以使肺氣宣暢;內降上逆之氣,以復肺司肅降之常,故善平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麻 黃【臨床應用】
8、,15,3.風水水腫 本品上宣肺氣、發(fā)汗解表,可使肌膚之水濕從毛竅外散,并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者,每與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黃湯(《金匱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術等發(fā)汗解表藥、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如《金匱要略》越婢加術湯。此外,取麻黃散寒通滯之功,也可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陰寒凝滯之證。,麻 黃【臨床應用】,16,【用法用量】 煎服,2~10g。發(fā)汗解表宜生用
9、,止咳平喘多炙用?!臼褂米⒁狻?本品發(fā)汗宣肺力強,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肺腎虛喘者均當慎用?!咎幏接妹?生麻黃、凈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 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 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功),麻 黃,17,1. 麻黃一藥,始載于《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后,后世醫(y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fā)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藥。2. 本品的作用以發(fā)散與宣肺為主,如
10、配桂枝則發(fā)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干姜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fā)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3. 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麻 黃【按語】,18,1.麻黃湯(《傷寒論》):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疼等表實者。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用于里
11、熱壅閉,癥見身熱煩渴、喘咳氣粗、鼻翼煽張者。,麻 黃【方劑舉例】,19,桂枝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20,桂枝,【功效】 發(fā)汗解肌 溫通經脈 助陽化氣【藥性】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21,桂枝【適應證】,1.風寒感冒。 2.寒凝血滯諸痛證。 3.痰
12、飲、蓄水證。 4.心悸。,22,桂枝 《名醫(yī)別錄》,1.風寒感冒。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wèi),其開腠發(fā)汗之力較麻黃溫和,而善于宣陽氣于衛(wèi)分,暢營血于肌表,故有助衛(wèi)實表,發(fā)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對于外感風寒,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均宜使用。(與麻黃鑒別)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fā)散風寒,如麻黃湯;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wèi),發(fā)汗解肌,如桂枝湯;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
13、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fā)散風寒,溫助陽氣。,23,桂枝 《名醫(yī)別錄》,2.寒凝血滯諸痛證。辛散溫通,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胸痹心痛——胸陽不振,心脈瘀阻,桂枝能溫通心陽,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溫中散寒止痛,每與白芍、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湯;寒凝血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腹痛?!鹬饶軠厣⒀兄?,又可宣導活血藥物,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風寒濕痹,肩臂疼
14、痛,可與附子同用,以祛風散寒、通痹止痛。,24,桂枝 《名醫(yī)別錄》,3.痰飲、蓄水證。甘溫,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濕痰飲之邪,為治療痰飲病、蓄水證的常用藥。脾陽不運,水濕內停----痰飲病眩暈、心悸、咳嗽者,常與茯苓、白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25,桂枝 《名醫(yī)別錄》,4.心悸。辛甘性溫,能助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心陽
15、不振,不能宣通血脈——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人參、麥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湯。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奔豚,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平沖降逆,26,【用法用量】 煎服,3~9g?!臼褂米⒁狻?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處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凈,曬干,切碎用)、嫩桂枝、桂枝木、桂枝尖、蜜桂枝,桂枝,27,1.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fā)汗,但麻黃辛
16、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fā)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fā)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癥,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fā)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癥、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wèi)、發(fā)表散寒。2.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癥時,不宜應用。,桂枝【按語】,28,桂枝湯(《傷寒論》): 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17、 治外感風寒、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口不渴等。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 治婦女月經不調,瘀血阻滯的腹痛,及胎死腹中。,桂枝【方劑舉例】,29,麻黃與桂枝之鑒別,相同點:二藥都能發(fā)汗解表,治療風寒表實無汗證,常相須為用。同中之異:其中麻黃發(fā)汗力強,桂枝發(fā)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補,又宜于風寒表虛有汗證。不同點:麻黃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風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風水水腫等,為桂枝所不俱
18、;桂枝又能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治寒凝血脈證、胸陽痹阻證,蓄水證等,為麻黃所不備。,30,紫蘇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莖、葉,其葉稱紫蘇葉,其莖稱紫蘇梗。,31,紫蘇葉,32,紫蘇梗,33,紫蘇,【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氣寬中 (安胎)【藥性】 辛,溫。歸肺、脾經。
19、,34,【適應證】,1.風寒感冒。辛散性溫,發(fā)汗解表散寒之力較為緩和,輕證可以單用,重證須與其他發(fā)散風寒藥合用。2.脾胃氣滯,胸悶嘔吐。 胎氣上逆,胸悶嘔吐,胎動不安者。梅核氣。 此外,紫蘇能解魚蟹毒,對于進食魚蟹中毒而致腹痛吐瀉者,能和中解毒。,,35,紫蘇,【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景凑Z】紫蘇既能發(fā)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郁止嘔,故對風寒表癥而兼見胸悶嘔吐癥狀的,使用本品,很是適宜;或無
20、表癥而有氣滯不暢癥狀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陳皮則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樸則解郁寬胸。【方劑舉例】香蘇散(《和局方劑》): 香附、紫蘇、陳皮、甘草 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頭痛無汗、胸膈滿悶、噫氣惡食。,36,香薷 《名醫(yī)別錄》,37,香薷 《名醫(yī)別錄》,,[來源] 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angru及石香薷Mosla chin
21、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38,香薷 《名醫(yī)別錄》,【藥性】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竟πА?發(fā)汗解表 化濕和中 利水消腫有夏月麻黃之稱,【應用】1.風寒感冒。2.水腫腳氣。,,39,香薷 《名醫(yī)別錄》,1.風寒感冒。辛溫發(fā)散,入肺經能發(fā)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濕和中而祛暑,多用于風寒感冒而兼脾胃濕困,(癥見惡寒,發(fā)熱,頭
22、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苔膩,或惡心嘔吐,腹瀉者,)可收外解風寒、內化濕濁之功。該證多見于暑天貪涼飲冷之人,故前人稱“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常配伍厚樸、扁豆,如香薷散。,40,香薷 《名醫(yī)別錄》,2.水腫腳氣。辛散溫通,外能發(fā)汗以散肌表之水濕,又能宣肺氣啟上源,通暢水道,以利尿退腫,多用于水腫而有表證者。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以及腳氣浮腫者,可單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術。,41,香薷,【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發(fā)表,量不宜過大,且
23、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須濃煎。【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發(fā)汗之力較強,表虛有汗及暑熱證當忌用?!咎幏接妹肯戕浮㈥愊戕?、香茹(洗凈,曬干,切碎用),42,香薷,【按語】 香薷既能發(fā)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fā)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癥,是一味常用的藥品。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于陰暑病癥,前人說:“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惫试谂R床用于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的癥候。
24、如屬暑濕兼有熱象的,可配黃連同用。至于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癥,就不是本品的適應范圍了?!痉絼┡e例】 香薷飲(《和劑局方》): 香薷、厚樸、白扁豆 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43,荊芥 《本經》,[來源]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44,荊芥 《本經》,【藥性】 辛,微溫。歸肺、肝經。【功效】 祛風解表
25、 透疹消瘡 止血,45,【適應證】,1.外感表證。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46,荊芥 《本經》,1.外感表證。辛散氣香,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為發(fā)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之品。對于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47,荊芥 《本經》,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質輕透散,祛風止癢,宣散疹毒。
26、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暢,常與蟬蛻、薄荷、紫草等藥同用;若配伍苦參、防風、白蒺藜等藥,又治風疹瘙癢。,48,荊芥 《本經》,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能祛風解表,透散邪氣,宣通壅結而達消瘡之功,故可用于瘡瘍初起而有表證者。偏于風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獨活等藥;偏于風熱者,每與銀花、連翹、柴胡等藥配伍。,49,荊芥 《本經》,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溫變?yōu)榭酀胶?,長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
27、證。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黃、白茅根、側柏葉等藥;治血熱便血、痔血,每與地榆、槐花、黃芩炭等藥同用;治婦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櫚炭、蓮房炭等固崩止血藥。,50,【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 【處方用名】 荊芥、荊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風解表) 炒荊芥(炒至微黃色,發(fā)表力緩和) 荊芥炭(炒至黑色為度,用于止血),荊芥 《本經》,51,【按語】1.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
28、則用于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2. 荊芥與紫蘇均能發(fā)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荊芥,52,【方劑舉例】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
29、 柴胡、枳殼、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瘡瘍寒熱。,荊芥,53,防風 《本經》,[來源] 為傘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防風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干燥根。藥材習稱“關防風”。,54,防風 《本經》,【藥性】 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竟πА?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 止痙。,55,【適應證
30、】,1.外感表證。 2.風疹瘙癢。 3.風濕痹痛。 4.破傷風證。(祛風的要藥,內風外風均可治療,為風中潤劑),,56,防風 《本經》,1.外感表證。辛溫發(fā)散,氣味俱升,以辛散祛風解表為主,雖不長于散寒,但又能勝濕、止痛,且甘緩微溫不峻烈,故外感風寒、風濕、風熱表證均可配伍使用。,57,防風 《本經》,風寒表證,頭痛身痛、惡風寒者,常配以荊芥、羌活、獨活等藥同用,如荊防敗毒散;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與羌活、藁本、
31、川芎等藥同用,如羌活勝濕湯;風熱表證,發(fā)熱惡風、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蟬蛻、連翹等辛涼解表藥。又因其發(fā)散作用溫和,對衛(wèi)氣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風邪者,本品與黃芪、白術等益衛(wèi)固表藥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傷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風散。,58,防風 《本經》,2.風疹瘙癢。辛溫發(fā)散,能祛風止癢,可以治療多種皮膚病,其中尤以風邪所致之癮疹瘙癢較為常用。本品以祛風見長,藥性平和,風寒、風熱所致之癮疹瘙癢皆可配伍使用。
32、,59,防風 《本經》,3.風濕痹痛。辛溫,功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為較常用之祛風濕、止痹痛藥。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筋脈攣急者,可配伍羌活、獨活、桂枝、姜黃等祛風濕、止痹痛藥,如蠲痹湯風寒濕邪郁而化熱,關節(jié)紅腫熱痛,成為熱痹者,可與地龍、薏苡仁、烏梢蛇等藥同用。,60,防風 《本經》,4.破傷風證。既能辛散外風,又能熄內風以止痙。用治風毒內侵,貫于經絡,引動內風而致肌肉痙攣,四肢抽搐,項背強急,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常與天麻、天南
33、星、白附子等祛風止痙藥同用,如玉真散。,61,防風 《本經》,此外,以其升清燥濕之性,亦可用于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所致的泄瀉,可與人參、黃芪、白術等藥配伍,如升陽益胃湯(《脾胃論》)。若用于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腹瀉而痛者,常與白術、白芍、陳皮同用,如痛瀉要方。,62,【用法用量】 煎服,5~10g?!臼褂米⒁狻?本品藥性偏溫,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處方用名】 防風、青防風(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風濕、解痙)
34、 炒防風(炒至焦黃色為度,解表力緩和,用于止瀉) 防風炭(炒至黑色為度,用于止血),防風 《本經》,63,【按語】1. 防風一藥,顧名思義,是治風止痛的藥物。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于風熱癰盛、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癥,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用。至于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本品只能作為輔助藥,不能獨任其功。2. 荊芥與防風常同用于祛風解表,有如
35、麻黃配桂枝以發(fā)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須的作用。但荊、防發(fā)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較為緩和。 3. 根據臨床體會,防風炒用可減緩它祛風的力量,卻有止瀉的功效,可用于腹瀉。4. 防風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見血色清淡者,與溫經止血的炮姜相比,則功用相似而力較遜。,防風 《本經》,64,【方劑舉例】防風湯(《證治準繩》): 防風、葛根、秦艽、桂枝、甘草、當歸、 杏仁、黃芩、赤茯苓、生姜
36、 治感冒頭痛。 玉真散(《醫(yī)宗金鑒》): 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 治破傷風。,防風 《本經》,65,荊芥與防風的比較,相同點:荊芥與防風均味辛性微溫,溫而不燥,長于發(fā)表散風,對于外感表證,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兩者均可使用。同時,兩者也都可用于風疹瘙癢。不同點:荊芥質輕透散,發(fā)汗之力較防風為強,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均常選用;又能透疹、消瘡、止血。防風質松而潤,祛風之力較
37、強,為“風藥之潤劑”、“治風之通用藥”,又能勝濕、止痛、止痙,又可用于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證。,66,羌活 《本經》,[來源]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莖和根。,67,羌活 《本經》,【藥性】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竟πА快铒L散寒
38、 勝濕止痛(氣味雄烈,升散),,68,,69,【適應證】,1.風寒感冒。 2.風寒濕痹。善于治療腰以上的風濕痹痛。,70,【用法用量】 煎服,3~10g?!臼褂米⒁狻?本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血虧虛者慎用。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處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凈,曬干,切片用),羌活 《本經》,71,【按語】羌活一藥,既能發(fā)汗解表,又可祛風差而止痛,但在作為發(fā)汗解表藥時,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
39、來,即在臨床上用于風寒表癥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jié)疼痛等癥,才考慮使用。至于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癥,都可應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癥,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后無再度發(fā)熱現象。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患者的胃部情況,掌握適當劑量。,羌活 《本經》,72,【方劑舉例】 九味羌活湯羌活、防風、白芷、生地、蒼朮、黃芩、細辛、甘草、川芎治外感風寒濕邪
40、,發(fā)熱惡寒,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羌活 《本經》,73,白芷 《本經》,,[來源]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ea (Fisch. 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74,75,【
41、藥性】,【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胃、大腸經。,76,【功效主治】,,77,白芷治療白癜風,無論內服或者外用,用藥后均需于日光下照射皮膚。這是因為白芷中含有光敏活性物質。當光敏活性物質進入機體后,一旦受到日光照射或紫外線照射,則受照白癜風病灶發(fā)生日光性皮炎、紅腫、色素加深等反應,從而發(fā)揮治療白癜風的作用。臨床報道,用杭白芷總香豆素制成0.5%的酊劑或軟膏外用,每日中午在患處涂藥后立即或者停10-20分鐘進行日光照射,時間5-
42、30分鐘。,白芷 治療白癜風,78,配荊芥、防風,能散風寒而止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竅而治鼻淵;配黃柏、蒼朮、椿根皮,可清熱燥濕而治濕熱帶下;配銀花、天花粉、當歸、甘草等,可消腫排膿而治瘡瘍腫痛;配桑枝、秦艽、獨活等,可祛風止痛而治風濕痹痛。,白芷 配伍應用,79,【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適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溫燥,陰虛血熱者忌服?!咎幏接妹堪总?、香白芷(洗凈,曬干,切片用),白芷 《本經》,80
43、,【方劑舉例】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wèi)生寶鑒方》:白芷、豆豉、蔥白、甘草、生姜、大棗治寒熱頭痛,眉棱骨痛。,白芷 《本經》,81,細辛 《本經》,[來源]為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北細辛 Asarum heterotroide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漢城細辛 Asarum 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 或華細辛 A
44、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82,藥性,【性味歸經】 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83,【功效主治】,,84,傳統(tǒng)有“辛不過錢”、“辛不過五”之戒,“多則氣悶塞而死”。動物實驗證明,過量細辛可使動物呼吸麻痹而死,與傳統(tǒng)之說吻合,應予注意。細辛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是其揮發(fā)油中的黃樟醚。在相同劑量下,細辛粉末中的揮發(fā)油含量相當于細辛全草煎煮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的4倍、12倍和15倍??梢?,應用
45、散劑入藥,不可任意加大用量。,細辛 之毒性與用量,85,【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劑每次服0.5~1g?!臼褂米⒁狻?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干咳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咎幏接妹?北細辛、細辛(喜凈,曬干,切碎用) 炙細辛(用蜂蜜拌炙,減少溫散之性),細辛 《本經》,86,在鎮(zhèn)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溫肺化痰,配五味子以開闔并施,配麻黃宣暢肺氣;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頭痛,配烏頭治痹痛。,細
46、辛 之配伍,87,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桂枝、細辛、芍藥、五味子、干姜、半夏、甘草治痰飲咳嗽氣喘。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治陽虛而兼外感,身發(fā)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減,神衰欲寐。,細辛方劑舉例,88,藁本 《本經》,[來源]為傘形科(Umbelliferae)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
47、ag.的干燥的根莖及根。,89,藁本,[來源]為傘形科(Umbelliferae)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干燥的根莖及根。,90,藁本,【藥性】 辛,溫。歸膀胱經。,,91,【功效主治】,,92,藁本之配伍,1.辛溫香燥,性味俱升,善達巔頂,以發(fā)散太陽經風寒濕邪見長,并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常與羌活、川芎、蒼術配
48、伍,用治太陽風寒,循經上犯,癥見頭痛、鼻塞、巔頂痛甚者。2.配羌活、蒼術、防風,治療風寒濕痹。,93,藁本與羌活比較,相同點:二藥同能散寒祛風、除濕止痛。同中之異:在發(fā)散表邪方面,羌活之力大于藁本;在治療頭痛方面,羌活長于之頭項強痛,藁本長于治療巔頂頭痛。在除濕方面,羌活優(yōu)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風濕痹痛。,94,【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香燥,凡陰血虧虛、肝陽上亢、火熱內盛之頭痛者忌服。,藁本,95,生
49、姜 《名醫(yī)別錄》,[來源] 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96,生姜 《名醫(yī)別錄》,【藥性】 辛,溫。歸肺、脾、胃經?!竟πА?解表散寒 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97,生姜 《名醫(yī)別錄》,【藥性】 辛,溫。歸肺、脾、胃經?!竟πА?解表散寒 溫中止嘔
50、 溫肺止咳,98,生姜【適應證】,1.風寒感冒。 2.脾胃寒證。 3.胃寒嘔吐。為止嘔圣藥。 4.肺寒咳嗽。 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99,生姜 《名醫(yī)別錄》,1.風寒感冒。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fā)汗解
51、表之力。,100,生姜 《名醫(yī)別錄》,2.脾胃寒證。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姜、胡椒等溫里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參、白術等補脾益氣藥同用。,101,生姜 《名醫(yī)別錄》,3.胃寒嘔吐。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圣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
52、,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止嘔藥用姜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102,生姜 《名醫(yī)別錄》,4.肺寒咳嗽。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風寒襲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
53、有一定的解毒作用。,103,【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搗汁服?!臼褂米⒁狻?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熱者忌服?!靖剿帯?. 生姜汁:將生姜洗凈后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2. 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3. 煨姜:將原支
54、鮮生姜洗凈,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于脾胃不和、惡心嘔吐等癥。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生姜 《名醫(yī)別錄》,104,蒼耳子 《本經》,[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蒼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105,藥性,【藥性】 辛、苦,溫; 有毒。 歸肺經。,10
55、6,【功效主治】,107,蒼耳子宣通鼻竅,為治療鼻淵的要藥,現今臨床將其用于治療慢性鼻炎多有療效。據報道,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加入芝麻油30g,用文火煎炸,至蒼耳子成焦黑色為止;去蒼耳子,待油冷卻,裝入干凈容器中,備用。使用時,用消毒棉簽蘸蒼耳油少許,涂于鼻腔內,1天2-3次,2周為一療程。,蒼耳子 治療慢性鼻炎,108,【用法用量】蒼耳子有毒,不宜大量使用;煎服,3~9g。或入丸散?!臼褂米⒁狻?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
56、量服用易致中毒?!救胨幉课弧?蒼耳子重在通鼻竅; 蒼耳葉功能祛風清熱解毒。 蒼耳蟲外用解毒消腫。,蒼耳子 《本經》,109,辛夷 《本經》,[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 Pamp.或玉蘭 Magnoliata Desr. 的干燥花蕾。,11
57、0,[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 Pamp.或玉蘭 Magnoliata Desr. 的干燥花蕾。,111,藥性,【藥性】 辛,溫。歸肺、胃經。,112,【功效主治】,,113,辛夷,【用法用量】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湯劑宜用紗布包煎?!咎幏矫?/p>
58、辛夷花、木筆花、毛辛夷。【配伍應用】治療鼻淵。 偏于寒者,與白芷、細辛、防風配伍; 偏于熱者,與薄荷、黃芩、蒼耳子同用。,,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藥,薄荷,114,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115,薄荷,【藥性】 辛,涼。歸肺、肝經?!竟πА?疏散風熱 清利頭目 利咽透疹
59、 疏肝解郁,薄荷,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具輕揚之性,且有一定發(fā)汗作用,是辛涼解表藥中最能宣散表邪者,為疏散風熱之上品。配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頭痛眩暈,目赤多淚,咽喉腫痛。輕揚上浮,芳香透竅。配川芎、石膏白芷、桑葉、菊花、蔓荊子,116,薄荷,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質輕宣散,有宣毒透疹、祛風止癢之功。麻疹,配蟬蛻、牛蒡子。風疹,配荊芥、防風、僵蠶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疏肝行氣,涼解肝郁。配柴胡、白芍、當歸,117,
60、118,【用法用量】煎服,3~6g。后下【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發(fā)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荷,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藥,牛蒡子,119,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實。,120,牛蒡子,【藥性】 辛,苦、寒。歸肺、胃經?!竟πА?疏散風熱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腫,牛蒡子,風熱感
61、冒,溫病初起。發(fā)散兼以清降,發(fā)散之力不如薄荷,但善于清利咽喉,宣肺祛痰(1)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發(fā)熱,咽喉腫痛等癥:銀翹散(2)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配伍宣肺化痰止咳桔梗、前胡等藥頭痛眩暈,目赤多淚,咽喉腫痛。輕揚上浮,芳香透竅。配川芎、石膏、白芷、桑葉、菊花、蔓荊子,121,牛蒡子,【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腸之性略減。【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122,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藥,桑葉,
62、123,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124,桑葉,【藥性】 甘,苦、寒。歸肺、肝經?!竟πА?疏散風熱 清肺潤燥 平抑肝陽 清肝明目,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藥,菊花,125,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126,菊花,【藥性】 辛, 甘,苦、微寒。歸肺、肝經?!竟πА?疏散風熱 平抑肝陽
63、 清肝明目 清熱解毒,127,桑葉VS菊花,【共性】:皆味甘苦、疏散風熱、平肝明目1.皆味甘苦、性寒涼,歸肺肝經,2.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咳嗽、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3.平肝明目: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風熱或肝火所致的目赤腫痛;肝腎不足,目暗昏花等證。,128,菊花,【個性】:1.兼辛味,性微寒;2.平肝明目力強;3.清熱
64、解毒,用治:瘡癰腫毒。,129,桑葉,【個性】:1.清肺潤燥,用治:肺熱燥咳及風熱咳嗽; 2.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之證。,柴 胡,類 別 植物原植物 傘形科植物柴胡、狹葉柴胡藥 材 根或全草,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功效應用 少陽證寒熱往來(小柴胡湯) ?。焙徒馔藷? 外感發(fā)熱(柴葛解肌湯
65、) ?。彩韪谓庥簟斡魵鉁?、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逍遙散) ?。成柵e陷——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下垂(補中益氣湯)用法用量 煎服,3-10g使用注意 肝陽上亢忌用 升陽發(fā)表 肝風內動忌用 陰虛火旺忌用 氣
66、機上逆忌用,,,柴胡,升 麻,類 別 植物原植物 毛莨科植物大三葉升麻、升麻藥 材 根莖,性味歸經 辛、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應用 1發(fā)表透疹——風熱頭痛,麻疹不透(升麻葛根湯) 2清熱解毒——多種熱毒證 陽明胃熱之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清胃散) 風熱上壅,咽喉腫痛(牛蒡子湯) 熱毒瘡腫(配金銀花、連翹等) 3升舉陽氣——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補中益氣湯
67、)用法用量 煎服,3-10g,,升麻,葛 根,類 別 植物原植物 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藥 材 根,處方用名 葛根、粉葛根、煨葛根性味歸經 辛、甘、涼。歸脾、胃經功效應用 風熱(柴葛解肌湯) ?。苯饧⊥藷帷?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
68、 風寒(葛根湯) ?。采蛑箍省?熱病口渴及消渴證(玉泉丸) 濕熱瀉痢(葛根芩連湯) ?。成栔篂a 脾虛泄瀉(白術七味散),,,4透疹——麻疹初起,透發(fā)不暢(升麻葛根湯)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69、附藥 葛花 解酒醒脾——飲酒過度,頭昏頭痛,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證,蟬 蛻,類 別 動物原植物 蟬科昆蟲黑蚱藥 材 蛻殼,處方用名 蟲退、蟬殼、蟬衣、蟬蛻 性味歸經 甘、寒。歸肺、肝經 功效應用 1疏散風熱 外感風熱(配薄荷連翹等) 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