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設計</b></p><p><b> ?。?0_ _屆)</b></p><p> 象山港電廠附近泥灘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海洋生
2、物資源與環(huán)境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b>&
3、lt;/p><p><b> 1 引言1</b></p><p><b> 2 材料與方法1</b></p><p> 2.1采樣時間及地點1</p><p> 2.2 采集方法1</p><p> 2.3 實驗室處理1</p><p>
4、; 2.4 數(shù)據(jù)分析1</p><p><b> 3 結果與分析2</b></p><p> 3.1小型底棲動物的類群2</p><p> 3.2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的變化3</p><p> 3.2.1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季節(jié)變化3</p><p> 3.2.2小型
5、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垂直變化4</p><p> 3.2.3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季節(jié)垂直變化6</p><p><b> 3.3粒值8</b></p><p> 3.4小型底棲動物各季節(jié)多樣性及優(yōu)勢度9</p><p> 3.5線蟲與橈足類數(shù)量之比N/C9</p><p>&
6、lt;b> 致 謝10</b></p><p><b> 參考文獻11</b></p><p><b> 附錄13</b></p><p> 摘要:本次實驗選取2008年6月份至2009年3月份四個季度,分別在寧波象山港強蛟鎮(zhèn)的國華發(fā)電廠排水口外每季度分A、B、C斷面采集兩重復樣品,共
7、計六個。研究了該海域小型底棲動物的種類組成和分布,以及豐度和生物量。在所采集象山港四個季度樣品中,共有十種生物類群,分別是線蟲、橈足類、介形類、多毛類、寡毛類、渦蟲等。從樣品分析來看,線蟲在豐度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達到78.20%,其次是橈足類,達到15.14%,介形類、渦蟲、寡毛類也占有一定比例。從具體數(shù)值上來看,全年小型底棲動物豐度最高是在春季2606.06 ind/10cm2,最低是在秋季524.24 ind/10cm2。通過垂直分布
8、比較,全年所有物種豐度最高在0cm-2cm層為3486.36 ind/10cm2,最低在5cm-10cm層為704.55 ind/10cm2;從生物量看,全年小型底棲動物生物量最高值在春季(6078 ug/10cm2),最低值在秋季(522 ug/10cm2)。從垂直分布比較,0cm-2cm層含有生物量最高,達到5001.74ug/10cm2,其次是2cm-5cm層,達到4232.42ug/10cm2,最后是5c</p>
9、<p> 關鍵詞: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 </p><p> Abstract:Four investigations from Guohua electric power plant in Qiangjiao Town on meiofauna were made at six stations of Xiangshan Bay from June 2008 to March 2009. T
10、h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density and biomass of meiofauna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a total of 10 meiofauna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Nematoda, Copepoda, Ostracoda, Polychaeta, Oli
11、gochaeta and Turbellaria. The analysis of the sample shows: The most numerous taxonomic groups were nematodes, wi</p><p> Keywords:Meiofauna; abundance; biomass; </p><p><b> 1 引言</b&g
12、t;</p><p> 1891年,德國Haeckel首先提出“底棲生物”( ben-thos)這個名詞。目前對海洋底棲生物(marine ben-thos或 marine benthon)的定義為:指那些生活于海洋沉積物底內、底表以及以水中物體(包括生物體和非生物體)為依托而棲息的生物生態(tài)類群[1]。小型底棲動物類群和物種極其多樣,數(shù)量大且分布廣,加之特有的生殖對策(繁殖快,生活史短,無浮游幼蟲期等),由此,
13、作為底棲生態(tài)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指示生物正日益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2][3]。本次采樣地點象山港作為國家級中心漁港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應用于小型底棲生物的生態(tài)學研究仍屬于剛剛起步階段。 </p><p> 象山港位于寧波市東南部,穿山半島與象山半島之間,東臨太平洋,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深入內陸的狹長型半封閉型海灣,理想的深水避風港,象山港以漁業(yè)養(yǎng)殖為主,近年來受能源緊缺影響又增加國華、
14、寧海兩家大型電廠,綜合效應使得象山港局部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很大影響,底泥富營養(yǎng)化嚴重,赤潮時有發(fā)生,天然漁業(yè)資源減少。</p><p> 本文主要針對本次試驗結果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為象山港環(huán)境保護及保持穩(wěn)定的自然生物生態(tài)類群提供一個基本的參考依據(jù)。</p><p><b> 2 材料與方法</b></p><p> 2.1 采樣時間及地點&l
15、t;/p><p> 實驗選取2008年6月份至2009年3月份四個季度,在寧波象山港頂部強蛟鎮(zhèn)的國華發(fā)電廠排水口間隔500m分別設置3斷面六位點采集研究樣品。1500m內每隔500m設置斷面,分別A、B、C點,在每斷面分中潮位和低潮位兩站點,每站點分別取樣兩重復。</p><p><b> 2.2 采集方法</b></p><p> 采樣所用
16、器具系用塑料注射器改制成的直徑2.9cm的取樣管,在未受擾動的情況下取樣[4][5]。芯樣長10cm,取出后立即按0cm~2cm、2cm~5cm、5cm~10cm三層,分層裝保鮮袋保存,用5%福爾馬林固定,并在保鮮袋外標注采樣站點代號、采樣日期、層次等內容。并在記錄本上記錄當時的海水溫度、海水鹽度及泥溫[6]。</p><p><b> 2.3 實驗室處理</b></p>&
17、lt;p> 在樣品帶到實驗室后,將固定樣品分別用500um,250 um,125 um,63 um及31 um的套篩過濾,后四層網篩截留的即為小型底棲動物,用比重為1.15的LUDOX-TM 溶液懸浮離心,在 Wildd M5A型解剖鏡下,按類群分別挑選計數(shù)。</p><p><b> 2.4 數(shù)據(jù)分析</b></p><p> 類群優(yōu)勢度和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
18、[7]:</p><p> 類群優(yōu)勢度指數(shù)(C)(Simpson,1949)</p><p> ?。?Σ(ni/N)2</p><p> 式中,ni為類群的個體數(shù),N為總個體數(shù)。</p><p> 類群多樣性指數(shù)(d)(Margalef,1958)</p><p> d=(S-1)/log2N</p>
19、;<p> ?。ú捎肕argalef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p><p> S-樣品中的種類總數(shù) N-樣品中的生物總個體數(shù)</p><p><b> 3 結果與討論分析</b></p><p> 3.1 小型底棲動物的類群</p><p> 在本組象山港樣品中,共有十個生物類群,分別是線蟲、橈足
20、類、介形類、多毛類、寡毛類、渦蟲等。與孟翠萍、林霞在象山港桐照得出結論相同[8]。從圖1a中可以看出,線蟲在豐度百分比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達到78.20%,其次是橈足類,達到15.14%,介形類、渦蟲、寡毛類也占有一定比例。在生物量上,通過圖1b可以看出,介形類占絕對優(yōu)勢,達到50.34%,其次是線蟲和橈足類,分別為18.82%和16.95%。從已得數(shù)據(jù)及圖2中可以看出,在季節(jié)變化的過程中,春季小型底棲生物的生物類群最多,達到九種,而秋季最
21、少,僅為五種。在各個季節(jié)中,線蟲的豐度都是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9][10],秋季時線蟲在各種生物類群豐度上占有比例最高,達到92.20%,冬季時最低,有71.08%;橈足類在春季比例最高,有19.77%,其次是冬季、夏季、秋季;介形類在冬季比例最高,達到8.54%,其次是夏季、春季。</p><p> 圖1 全年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百分比和生物量百分比</p><p> Fig.1 The m
22、eiofaunal abundance and biomass for four seasons </p><p> 圖2 全年小型底棲動物數(shù)量百分比</p><p> Fig.2 The percentage of the meiofauna in the year</p><p> 3.2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的變化</p><p&
23、gt; 3.2.1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季節(jié)的變化</p><p> 對象山港國華電廠觀測的結果進行季節(jié)變化分析,以2008年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2009年1、2月為冬季;3、4、5月為春季。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全年小型底棲動物豐度變化在524.24 ind/10cm2-2606.06 ind/10cm2之間,最高發(fā)生在春季,最低發(fā)生在秋季。最優(yōu)勢種線蟲豐度變化在19
24、33.33 ind/10cm2-483.33 ind/10cm2,橈足類變化在515.15 ind/10cm2-24.24 ind/10cm2,介形類在最高為74.24 ind/10cm2,三物種均最高在春季,最低在秋季,四季由高到低排列為春>夏>冬>秋。</p><p> 對物種生物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最優(yōu)種變?yōu)榻樾晤?,其全年生物量變化?655 ug/10cm2-0 ug/10cm2之間;其次
25、為橈足類,變化范圍在958 ug/10cm2-45 ug/10cm2;第三位的線蟲為773 ug/10cm2-193 ug/10cm2;后面還有寡毛類、多毛類等;全年所有物種生物量變化在6078 ug/10cm2-522 ug/10cm2之間。以上所有情況均為最高值在春季,最低值在秋季,四季由高到低排列為春>夏>冬>秋 (見圖3) 。</p><p> 圖3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季節(jié)變化圖
26、</p><p> Fig.3 The changes of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the meiofauna with season’s changing</p><p> 對各類群四季度分斷面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到圖4,從中很清晰可知,以底棲動物豐度角度,春季整體豐度值較大,且在C斷面出豐度值尤其大,達到1406.06ind/10cm2;夏季以B斷面
27、最為突出,豐度值達到1192.42ind/10cm2;秋季整體豐度值最低(見圖4a)。以底棲動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春季各斷面整體生物量值較大,同樣以C斷面為最大值,達到1542.06 ug/10cm2;夏季以B斷面特別突出,甚至超過春季C斷面,達到1779.39 ug/10cm2;冬季A斷面生物量值最大,達到1168.03ug/10cm2;秋季各斷面整體生物量值比較低(見圖4b)。</p><p> 圖4 小型底
28、棲動物各類群四季分斷面豐度值、生物量值</p><p> Fig.4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each transect in all the four seasons</p><p> 3.2.2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垂直變化</p><p> 對觀測結果進行垂直分析,分別劃出離地表0cm-2cm、
29、2cm-5cm、5cm-10cm三類樣品,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并制成圖5可明顯發(fā)現(xiàn):全年所有物種豐度變化在3486.36 ind/10cm2-704.55 ind/10cm2之間,最高在0cm-2cm層,最低在5cm-10層;對單物種分析,優(yōu)勢種仍然為線蟲,變化范圍在2831.82 ind/10cm2-554.55 ind/10cm2;橈足類615.15 ind/10cm2-90.91 ind/10cm2;介形類81.82 ind/10cm2
30、-39.39 ind/10cm2。線蟲、橈足類最高最低值分布與全物種分布層次相同,介形類最高值在2cm -5cm,最低值在0cm -2cm。</p><p> 圖5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垂直變化</p><p> Fig.5 Vertical variation diagram of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p><p> 圖6 小型
31、底棲動物主要類群各斷面豐度垂直變化</p><p> Fig.6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in all transects</p><p> 通過圖6小型底棲動物主要類別在各斷面垂直方向上豐度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線蟲在A、B、C三斷面均占據(jù)最大豐度值,分別為710.61ind/10cm2,2037.88ind/10cm
32、2,1640.91ind/10cm2;其次為橈足類,其豐度值分別為151.52ind/10cm2,300.00ind/10cm2,306.06ind/10cm2;最后為介形類,其豐度值分別為51.52ind/10cm2,95.45ind/10cm2,33.33ind/10cm2。</p><p> 全年所有物種生物量變化在5001.74 ug/10cm2-2920.11 ug/10cm2,最高在0cm-2cm層
33、,最低在5cm-10cm層;優(yōu)勢種為介形類,變化范圍是3223.14 ug/10cm2-1551.88 ug/10cm2;其次為線蟲,變化在1716.25 ug/10cm2-336.09 ug/10cm2;橈足類1733.61 ug/10cm2-256.20 ug/10cm2。線蟲、橈足類最高最低分布與所有物種分布層次相同,介形類最高在2cm-5cm,最低在0cm-2cm。同時發(fā)現(xiàn)三個最優(yōu)勢種生物量數(shù)值在表層,也就是0cm-2cm層大體
34、相同。通過對圖7分析可知,線蟲、橈足類主要集中在2cm-5cm層,介形類主要分布在2cm-5cm層。 </p><p> 圖7 小型底棲動物生物量垂直變化</p><p> Fig.7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meiofaunal biomass</p><p> 通過分析小型底棲動物主要類群各斷面生物量垂直變化可得到如圖8,從中可
35、以看出介形類在A、B、C各斷面生物量值均為最大,分別為1339.39 ug/10cm2,2481.82 ug/10cm2,866.67 ug/10cm2;線蟲與橈足類在各斷面生物量值近似,其中線蟲分別為284.24 ug/10cm2,815.15 ug/10cm2,656.36 ug/10cm2;橈足類分別為281.82 ug/10cm2,558.00 ug/10cm2,569.27 ug/10cm2。</p><p
36、> 圖8 小型底棲動物主要類群各斷面生物量垂直變化</p><p> Fig.8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meiofaunal biomass in all transects</p><p> 3.2.3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垂直季節(jié)變化</p><p> 通過圖6,對總體豐度分析發(fā)現(xiàn),豐度值由高到低依次為春夏冬秋,且
37、各季節(jié)0cm-2cm層均為生物豐度最高層,以春季比例最高,達到76.84%,春夏兩季5cm-10cm為生物豐度最低層,冬季2cm-5cm與5cm-10cm層大體相當,秋季5cm-10cm層略高于2cm-5cm層。對總體生物量分析發(fā)現(xiàn),生物量值由高到低依次為春冬夏秋,且春秋兩季0cm-2cm層為生物量集中層次,分別分別占了49.08%和53.03%,夏季0cm-2cm與2cm-5cm大體相當,冬季2cm-5cm層為生物量集中層次。<
38、/p><p> 圖9 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p><p> Fig.9 Seasonal vertical variatation of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biomass</p><p> 如果從單個季節(jié)來看生物豐度變化的話,從圖10a可看出春季最優(yōu)勢種豐度差值最大,最高值為線蟲1933.33 ug/10cm2,最低
39、值為介形類63.64 ug/10cm2,差值達到1869.69 ug/10cm2;圖10e可看出秋季最優(yōu)勢種豐度差值最小,最高值為線蟲490.91 ug/10cm2,最低值趨近于0 ug/10cm2,差值接近為490.91 ug/10cm2。從物種生物量的變化來看,圖10h可反映出冬季最優(yōu)勢種生物量差值最大,最高值為介形類1930.30 ug/10cm2,最低值為橈足類245.18 ug/10cm2,差值為1685.12 ug/10cm
40、2;圖10f可反映出秋季最優(yōu)勢種生物量差值最小,最高值為線蟲196.36 ug/10cm2,最低值為介形類趨近于0 ug/10cm2,差值趨近于196.36 ug/10cm2。</p><p> 圖10 小型底棲動物四季度豐度和生物量垂直變化</p><p> Fig.10 Vertical variatation of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bio
41、mass in the year</p><p> 全年小型底棲動物豐度最高是在春季2606.06ind/10cm2,最低是在秋季524.24ind/10cm2。通過縱向比較全年所有物種豐度最高在0cm-2cm層的3486.36ind/10cm2,最低在5cm-10cm層的704.55 ind/10cm2。這與華爾、張志南、張艷在檢測了長江口及其沿岸,尤其是浙江省沿岸小型底棲生物豐度值相比較于全國其他類似地方仍
42、屬很高的結論相吻合。說明春季氣候及溫排水效應最有利于小型底棲動物的繁殖和發(fā)育[11],秋季最不利于小型底棲生物復制和發(fā)育,當然這里面也有橈足類在秋季很難繁殖與生長也有一定的關系。從分布深淺來看,0cm-2cm層最有利于小型底棲生物的繁殖和發(fā)育,5cm-10cm最不利于小型底棲動物的復制和生長,這可能與隨著泥層深度的增加泥層中含氧量逐漸減少有關系[12]。如果再將季節(jié)和底泥深淺層次分別分開比較,線蟲和橈足類在生物豐度上都是優(yōu)勢種前兩位,優(yōu)
43、勢度分別為65.53%和2.45%。其他在數(shù)量級豐度上較重要的物種還有介形類、多毛類、寡毛類。</p><p> 全年小型底棲動物生物量最高值在春季6078ug/10cm2,最低值在秋季,522ug/10cm2。從縱向比較,0cm-2cm層含有生物量最高,達到5001.74ug/10cm2,其次是2cm-5cm層,達到4232.42ug/10cm2,最后是5cm-10cm,有2920.11 ug/10cm2。0
44、cm-2cm、2cm-5cm、5cm-10cm分別占了總生物量的41.15%、34.82%和24.03%。這種現(xiàn)象可能也與泥層越深,含氧量越低有關[13]。從分類別來說,最優(yōu)種為介形類,其全年生物量變化在1930ug/10cm2-0ug/10cm2之間;其次為橈足類,變化范圍在958ug/10cm2-45ug/10cm2;第三位的線蟲為773ug/10cm2-193ug/10cm2;后面還有寡毛類、多毛類等。</p>&l
45、t;p><b> 3.3 粒值</b></p><p> 通過對已篩選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見圖11),在物種豐度方面,125um孔徑篩絹網量最多,達到3578.97 ind/10cm2,其次是250um孔徑篩絹網,為2488.52ind/10cm2,第三是61um孔徑篩絹網,1802.11ind/10cm2,最后是31um孔徑篩絹網,是291.51ind/10cm2。從生物量角度
46、考慮,250um孔徑篩絹網和125um孔徑篩絹網篩出生物量大致相同,為5130ug/10cm2左右,其次是61um孔徑篩絹網,為1672.96 ug/10cm2,31um孔徑篩絹網篩出生物量最少,僅為126.68ug/10cm2。</p><p> 圖11 全年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生物量粒級分布</p><p> Fig.11 Graded distribution plan of th
47、e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biomass</p><p> 從物種豐度來看,各孔徑篩絹網中,線蟲均為優(yōu)勢種(見圖12),31um孔徑篩絹網中,線蟲達到284.66 ind/10cm2,比例值最高達到97.64%,其次是61um孔徑篩絹網,達到1646.01 ind/10cm2,占91.34%,第三是125um孔徑篩絹網,2881.08 ind/10cm2,占80.50%,最后250u
48、m孔徑篩絹網,1786.04 ind/10cm2,達到71.77%。其次為橈足類,最后是介形類。如果從生物量角度分析,則最優(yōu)勢種順序正好相反,介形類最優(yōu)勢,其次是橈足類,最后是線蟲類,且在各孔徑篩絹網中,250um孔徑篩絹網介形類占比例最高,,3342.52 ug/10cm2,占65.04%,其次為125um孔徑篩絹網,達到2865.01 ug/10cm2,占55.85%,然后是61um孔徑篩絹網,達到775.94 ug/10cm2,占
49、46.38%。</p><p> 圖12 線蟲豐度、生物量粒級分布圖</p><p> Fig.12 Graded distribution plan of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Nematodas</p><p> 3.4 小型底棲動物各季節(jié)多樣性及優(yōu)勢度</p><p> 根據(jù)Simpson 1
50、949年類群優(yōu)勢度指數(shù)C=Σ(ni/N)2和Margalef 1958年類群多樣性指數(shù)d=(S-1)/log2N進行分析等到數(shù)據(jù)[14](見表1),象山港國華電廠溫排水口處生物多樣性度較低,在0.60-0.76之間,其中冬季多樣性最低;而優(yōu)勢度相對較高,在0.54-0.85之間,而夏季秋季更是超過0.7。從而可以看出溫排水口底泥小型底棲動物具有相對高優(yōu)勢度和低多樣性指數(shù)的特點[15]。</p><p> 表1
51、四個季度小型底棲動物多樣性指數(shù)及優(yōu)勢度</p><p> Table1. Meiofaunal diversity index and dominance index in all the four seasons</p><p> 象山港國華電廠溫排水口處生物多樣性度較低,在0.60-0.76之間,其中冬季生物多樣性程度最低;而優(yōu)勢度相對較高,在0.54-0.85之間,而夏季秋季更是
52、超過0.7,成為最優(yōu)勢季節(jié),從而可以看出溫排水口外底泥小型底棲生物具有相對高優(yōu)勢度和低多樣性指數(shù)的特點[16]。而這也和關于研究分析臺灣海峽小型底棲生物多樣性和優(yōu)勢度所得出的結論類似[17]。優(yōu)勢度是多樣性的鏡像反映,當多樣性很高時,優(yōu)勢度則很低,而當多樣性最小時,優(yōu)勢度接近達到最大值。物種多樣性受到種間競爭的變化、不是壓力的變化、生境結構的異質性變化和環(huán)境可測性變化等的影響[18][19],多樣性在演化過程中也在變化,但這些相似處也可
53、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水溫較高地區(qū)的小型底棲生物一般都存在具有相對高優(yōu)勢度和低多樣性指數(shù)的特點[20]。</p><p> 3.5 線蟲與橈足類數(shù)量之比N/C</p><p> 從Raffaelli和Mason 1981年提出線蟲與橈足類數(shù)量之比可作為環(huán)境污染評價指標以后,在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學等領域中得到了廣大研究工作人員的重視和廣泛應用[21]。雖然在實際應用中,這一比值也會隨著沉積物顆粒
54、的變小而增大,但其實際應用價值仍然不可忽略。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橈足類比線蟲類對污染物更加敏感,而且線蟲類本身就是一種耐污染生物[22][23],能在受污染環(huán)境中大量繁殖,所以一旦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xiàn)污染[24][25],線蟲與橈足類比之將會出現(xiàn)顯著增加,明顯高于未被污染環(huán)境中這一比值。</p><p> 從圖13中可以看出,全年線蟲總數(shù)與橈足類總數(shù)之比為5.17,線蟲與橈足類數(shù)量比值在各季度中分別是:春季3.75,夏季7.
55、6,秋季19.94,冬季4.69,均未超出Raffealli關于界定是否受到有機物質或生活污水污染的100這一比值[26]。在垂直方向我們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從全年角度來說,2cm -5cm層比之最高為7.04,其次是5cm -10cm層,比值為6.10,最后是0cm -2cm層,比值為4.6,仍然不足達到受污染狀態(tài)標準。如果從單個季節(jié)來看,春季0cm -2cm層為3.27,2cm -5cm層為7.3,5cm -10cm層為6.4;夏季0cm
56、 -2cm層為6.9,2cm -5cm層為9.79,5cm -10cm層為6.76;秋季總體比值較高,0cm -2cm層為37.6,2cm -5cm層為29.6,5cm -10cm層為8.56;冬季0cm -2cm層為6.67,2cm -5cm層為2.6,5cm -10cm層為4.58。</p><p> 圖13 線蟲與橈足類在各季度垂直方向N/C</p><p> Fig.13 Th
57、e vertical ratio of Nematoda and copepod in four seasons</p><p> 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全年線蟲總數(shù)與橈足類總數(shù)的比值為5.17,而各季度中除秋季意外其他季節(jié)均未超出10,說明從線蟲與橈足類數(shù)量之比這個角度來看即使應用Warwick基于小型底棲生物營養(yǎng)動力學分析得出的在細粒沉積物中比之達到40,粗粒沉積物中比值達到10,也不能說明象山
58、港國華電廠溫排水口外底泥未受到嚴重的有機物質或生活廢水污染,這可能和溫排水口外基本沒有網箱養(yǎng)殖作業(yè)有關,網箱養(yǎng)殖作業(yè)沒有,則因養(yǎng)殖而帶來的有機飼料、魚蝦類有機糞便沉積就會相應比較少,所以底質有機物含量保持在正常值[26]。而秋季時這一比例比較高達到19.94則可能是因為秋季橈足類大量減少的緣故[27][28]。</p><p><b> 參考文獻</b></p><p&
59、gt; [1] 蔡立哲. 海洋底棲生物生態(tài)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J]. 廈門大學學報, 0438-0479 (2006) S2-0083-07</p><p> [2] 黃勇, 張志南, 南黃海自由生活線蟲的分類學研究[J]. 聊城大學學報, 2007, 20 (2) : 14-18</p><p> [3] 黃勇, 吳秀芹, 王秀云. 東昌湖小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研究[J]. 聊城
60、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21(3): 68-78</p><p> [4] 張志南, 林巋旋, 周紅, 韓潔, 王睿照, 田勝艷. 東、黃海小型底棲生物豐度和生物量研究[J]. 生態(tài)學報, 2004, 24(5): 997-1005</p><p> [5] 張青田, 王新華, 房恩軍. 天津近海小型底棲動物豐度研究[J]. 海洋通報, 2009, 28(2): 57-6
61、4</p><p> [6] 華爾, 張志南, 張艷, 長江口及鄰近海域小型底棲生物豐度和生物量[J]. 生態(tài)學報, 2005, 25(9): 2236-2242</p><p> [7] 葛寶明, 鮑毅新, 程宏毅. 靈昆島東灘潮間帶大型底棲動物功能群及營養(yǎng)等級構成[J]. 生態(tài)學</p><p> [8] 孟翠萍, 林霞. 象山港桐照灘涂小型底棲動物豐度和
62、生物量的研究[J]. 水產科學, 2008, 27(12): 637-640</p><p> [9] 王延明, 方濤, 李道季. 長江口及毗鄰海域底棲生物豐度和生物量研究[J].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9, 28(4): 366-382</p><p> [10] S. Sajan1,T.V.Joydas*,R.Damodaran. Meiofauna of the western
63、continental shelf of India, Arabian Sea. 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86 (2010) 665–674</p><p> [11] 郭玉清, 蔡立哲. 廈門東西海域海洋線蟲群落種類組成及攝食類型的初步比較研究. 海洋湖沼通報, 2008, (3): 93-98</p><p> [12] 鄒朝中, 孫
64、冠英. 廈門島海灘海洋線蟲數(shù)量及其種類分布的初步研究[J]. 動物學雜志, 2002, 7(1): 30-33</p><p> [13] 張玉紅, 王彥國, 林榮澄. 廈門東海域和安海灣小型底棲動物的密度和生物量[J]. 臺灣海峽, 2009, 28(3): 386-391</p><p> [14] 張青田, 胡桂坤.小型底棲生物在海洋生態(tài)監(jiān)測中的應用.海洋信息, 2008, (4
65、): 28-29</p><p> [15] 鮑毅新, 胡知淵, 李歡歡. 靈昆東灘圍墾區(qū)內外大型底棲動物季節(jié)變化和功能群的比較. 動物學報2008, 54(3):416—427</p><p> [16] 張志南, 周紅. 自由生活海洋線蟲的系統(tǒng)分類學[J].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33(6): 76-85</p><p> [17]
66、 蔡立哲, 洪華生, 鄒朝中, 方少華, 呂小梅, 張躍平. 臺灣海峽中北部海洋線蟲群落的種類組成及分布[J]. 臺灣海峽, 2001, 17 (2): 95-102</p><p> [18] 吳昌文, 李志國, 夏武強. 小型底棲動物(Meiofauna)研究概況[J]. 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 2008, 23(3): 9-12</p><p> [19] 劉海濱, 張志南, 范士亮.
67、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的某些進展[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7, 37(5): 767-774.</p><p> [20] Simone Mirto a,b,Silvia Bianchelli a,Cristina Gambi a,Maja Krzelj a,c.Fish-farm impact on metazoan meiofauna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
68、alysis of regional vs. habitat effects.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9) xxx–xxx</p><p> [21] 李裕紅, 吳婷, 陳琳. 環(huán)境污染物對底棲動物的影響研究概述[J]. 海峽科學, 2007, (7): 28-30</p><p> [22] 何明海. 利用底棲生物檢測和評價海洋環(huán)境質量[
69、J].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1989, 8(4): 49-54</p><p> [23] 錢國珍, 倪錚, 曲云龍. 用海洋線蟲檢測潮間帶有機質污染的調查研究[J]. 海洋湖沼通報, 1992, 3: 48-55</p><p> [24] 張艷, 張志南, 南黃海冬季小型底棲生物豐度和生物量[J].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7, 18(2): 411-419</p><
70、;p> [25] 禹娜, 李云凱, 孫新瑾. 洋山深水港海域小型底棲動物豐度和生物量分布[J]. 華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版), 2008, (2): 22-29</p><p> [26] 郭玉清. 廈門潯江灣小型底棲生物數(shù)量分布及生態(tài)意義[J]. 臺灣海峽, 2009, 19(4): 474-477</p><p> [27] 范士亮, 劉海濱, 張志南. 青島太平灣砂質潮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象山港電廠附近泥灘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電廠附近泥灘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 熱電廠附近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畢業(yè)設計】
- 熱電廠附近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 熱電廠附近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電廠鄰近泥灘大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畢業(yè)設計】
- 舟山-北侖港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畢業(yè)設計】
- 電廠鄰近泥灘大型底棲動物的調查【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舟山-北侖港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電廠鄰近泥灘大型底棲動物的調查【開題報告】
- 舟山-北侖港泥灘環(huán)境因子與小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 寧波-舟山港大型底棲動物調查【畢業(yè)設計】
- 象山港小型底棲動物時空分布與底泥粒徑分析.pdf
- 寧波-舟山港大型底棲動物調查【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寧波—舟山港大型底棲動物調查【開題報告】
- 2783.象山港大型底棲動物功能群多樣性特征及底棲生境質量評價
- 29851.北黃海大型底棲動物的拖網調查研究
- 小型底棲動物研究概況【文獻綜述】
- 海南島西段潮間帶大型底棲動物調查研究.pdf
- 北部灣(廣西段)潮間帶大型底棲動物的調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