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英譯中的“神似”【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英語</b></p><p>  漢詩英譯中的“神似”</p><p>  前言部分(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概念,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爭論焦點)</p><p>  中國漢詩的深邃精妙世界聞名,卻也給英譯工作帶來了不少

2、困難之處。例如漢詩中會出現(xiàn)一些生僻的用詞,連本國的學者在理解上都有一定難度,更不必提把它轉為外語后仍能取得同樣效果的難度性了。</p><p>  “神似”是指翻譯時注意譯詩在神韻和意蘊方面保持和原作的高度相似,以重現(xiàn)原詩的精髓為目標的一個翻譯概念。它往往和“形似”一同提出,歷史上有關“形”與“神”關系的爭論一直存在,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茅盾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的《新文學研究者的責任與努力》一文,其中提出:“文

3、學作品最重要的藝術色就是該作品的神韻?!贝撕?,有茅盾、傅雷主張重神似不重形似,江楓主張形神兼?zhèn)?,而卞之琳則主張形似即神似等派別。奈達在與泰伯合著的《翻譯理論與實踐》一書中也說:“詩的格律、詩的離合特征、有意采用的頭韻形式等,都是不可翻譯的語言現(xiàn)象。在這一點上,不同語言之間就是沒有對應關系的,因此我們只好犧牲形式以保存內(nèi)容。”</p><p>  總結前輩們的閃光思想,現(xiàn)代詩歌翻譯中,較為推崇的說法是:翻譯首先追求

4、形神兼?zhèn)洌缛舨荒?,則先神似而后形似。因此,漢詩英譯中的“神似”問題,成為了翻譯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當然也是難點,既然”取得“神似”是譯者首要關注的,也是翻譯詩作的最終目的,故本文以漢詩英譯中的“神似”為中心,展開探討了其在翻譯中的地位、體現(xiàn)和獲取技巧。旨在研究“神似”于漢詩英譯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并望各界學者、譯者引以重視,將其作用發(fā)揮極致于我國詩歌的翻譯事業(yè)中。</p><p>  二、主題部分(闡明有關主題的歷

5、史背景、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p><p>  “形”與“神”的處理問題在詩歌翻譯方面向來廣受文人學者所關注,顯然,它們是一對重點。法國翻譯理論家喬治·穆南在他1963年出版的《翻譯的理論問題》一書中說道:“詩律是基于語言特征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同的語言,其語言特征各不相同。因此,詩律是不可移植的。從這一觀點出發(fā),他認為,如果人們認識到作品真正的內(nèi)容整體,認識了這內(nèi)容與某種形式的真正關

6、系,人們就可以運用另一種語言形式,表達同樣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同樣的或盡可能近似的效果”。而就像郭著章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在譯詩和評論詩歌英譯時所遵循的原則是:盡最大努力爭取英譯在意、形、音三方面都表現(xiàn)原詩之美,忠于原作,達到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所謂神似就是如實傳達原詩內(nèi)容和風格信息以及神情韻味……若三似無法兼顧,則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意、形之似無法得兼的情況下,則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決不做因韻害義等削足適履之類的事情?!保省?/p>

7、神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p>  對于“神似”的體現(xiàn)點和追求技巧,我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劉重德(1994)認為“忠實性乃是信達切三原則的概括,既要求譯者做到保全原文意義的信,又要求做到譯文通順易懂的達,更要力求與原作風格的切合性。譯者應遵循等效原則,做到對原詩意義忠實、功能對等,從譯詩實踐上確實不能苛求用詞完全對等。只要選詞靈活,傳神達意,亦可使譯文達到音美、形美、意美等境界,從而實現(xiàn)譯作與原作的“神似”

8、。許淵沖先生的“三美”說應該說是借鑒于魯迅。他曾提到“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自文學至文章》中說過:漢語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優(yōu)點?!庇谑撬殃P于漢語的這三美推及翻譯領域中。而從“三美”說的翻譯原則來看,許淵沖還主張應首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統(tǒng)一,即“best words in best order”。其實漢詩英譯的過程就是重現(xiàn)原詩“三美”的過程,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三美,詩歌還具有動靜美、流動美、別趣美、空

9、白美等等,正是這各種各樣的美才構成了詩歌的獨特魅力和神韻。而在英譯過程中,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即是全面理解并掌握原詩中的美,這是取得“神似”的必經(jīng)之路。</p><p>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一體化和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們可以看出今后的漢詩英譯領域不僅僅是譯者一個人單槍匹馬的戰(zhàn)地,而是學者們之間的多重交流。</p><p>  舉個例子:在漢語古詩翻譯中,龐德的《華夏集》在英美讀者中影響極

10、大,盡管我們國內(nèi)不少評論家批評其譯文的不忠實。但其所謂的“不忠實”,除了因為他不懂漢語這一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所遵循的詩學原則。作為西方意象派詩歌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龐德從中國古詩中所呈現(xiàn)的意象中找到了根據(jù),獲得了鼓舞。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翻譯之所以備受西方學者的推崇和英美讀者的贊賞,是因為他有明確的翻譯目的和讀者對象。其翻譯就是要推動自己發(fā)起的意象派運動;其讀者對象非常明確,就是不懂漢語的英語讀者。因而他所采取的譯詩策略是“凝縮、簡

11、練、含蓄,突出意象美,抓住寫詩時內(nèi)在沖動的節(jié)奏感”。他在翻譯時不是推敲詞句,而是使自己的感情進入原詩作者的角色,將原作中的思維方式和感情方式進行濃縮提煉,再傳達到英語中去。</p><p>  可見“神似”的重要性和取得會并一直作為翻譯的重心,只是思維方式和角度可能更加多樣化,只要有利于詩學的傳播和交流,均可考慮采納。</p><p>  三、總結部分(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

12、解并對進一步的發(fā)展方向做出預測)</p><p>  漢詩的翻譯不是那么容易,而對“神似”的把握更是要從多方面進行縝密的考慮和思量。我們衡量漢詩英譯作品質(zhì)量的好壞,不是完全以詩體或散體,或押韻、不押韻等來簡單地加以判斷,而應結合具體譯作是否掌握了原詩的神韻和精髓來看。本論文希望能給漢詩英譯中的“神似”研究提供一個綜述概括的整理,并且對加深了解詩歌翻譯中的美的具體表現(xiàn)和與之相關的一些掌握技巧具有一定的意義。而在漢詩

13、英譯時熟悉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個人的認知鑒別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p><p>  四、參考文獻(根據(jù)文中參閱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編排)</p><p>  AS Hornby.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p><p>  Nida, Eugene A,

14、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p><p>  毛華奮.漢語古詩英譯比讀與研究[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p><p>  顧正陽.古詩詞曲英譯美學研究[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p>&

15、lt;p>  許淵沖.唐宋詩一百五十首許淵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p><p>  任鶯.從“三美論”看古詩意境美的英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7,6:135~137</p><p>  許均.“形”與“神”辯[J],外國語,2003,2:57~66</p><p>  王建平.漢詩英譯中的格式塔藝術空白處理[J],外語學刊,2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