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課程設計--礦井開拓設計方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前 言</b></p><p>  采礦課程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yè)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它是繼我們學過《井巷工程》、《采礦學》等課程,以及通過生產實習之后進行的,其目的是鞏固和擴大我們所學理論知識并使之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我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我們計算,繪圖,查閱資料的基本技能,為畢業(yè)設計奠定基礎。</p><p>  依照老師

2、精心設計的題目,按照大綱的要求進行,要求我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計算,繪圖及編寫說明書等全部工作。</p><p>  礦井開拓設計方案是煤炭開采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礦井開拓設計根據煤層賦存條件的不同有很大差異。礦井開拓設計不對會造成煤炭的極大浪費,甚至會造成傷亡事故的發(fā)生,造成設計費用浪費。在21世紀,能源極為重要的時代,要適應蓬勃發(fā)展的社會經濟,就必須優(yōu)化礦井開拓設計,體現綠色開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而合理的礦井開拓

3、設計則能有效減少煤炭損失,將賦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滿足祖國經濟建設對能源的需求。</p><p>  設計中要求嚴格遵守和認真貫徹《煤炭工業(yè)設計政策》、《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礦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以及國家制定的其它有關煤炭工業(yè)的方針政策,設計力爭做到分析論證清楚,論據確鑿,并積極采用切實可行的先進技術,力爭使自己的設計達到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老師指正。</

4、p><p><b>  目 錄</b></p><p>  第一章 井田概況1</p><p>  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1</p><p>  1.1、礦區(qū)概述1</p><p>  1.1.1、交通位置1</p><p>  1.1.2、地形地貌1<

5、/p><p>  1.1.3、氣象及地震1</p><p>  1.1.4、地表水文情況1</p><p>  1.1.5、水源及電源2</p><p>  1.2、井田地質特征2</p><p>  1.2.1、井田地質構造2</p><p>  1.2.2、煤系地層及其層組劃分4&l

6、t;/p><p>  1.2.3 水文地質7</p><p>  1.2.4 其它有益礦物8</p><p>  1.2.5地質勘探程度8</p><p><b>  1.3煤層特征8</b></p><p>  1.3.1煤層的結構、厚度和一般特征8</p><p>

7、;  1.3.2可采煤層及局部可采煤層穩(wěn)定性9</p><p>  1.3.3煤層對比10</p><p>  1.3.4煤質11</p><p>  1.3.5瓦斯13</p><p>  1.3.6、煤塵及煤的自然發(fā)火13</p><p>  第二章 儲量計算14</p><p>

8、;  1、礦井地質資源量14</p><p>  2、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14</p><p>  3、可采儲量計算15</p><p>  第三章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19</p><p>  第四章 開拓方案及技術比較20</p><p><b>  1、井筒布置20</b>&

9、lt;/p><p>  2、階段劃分和開采水平設置20</p><p>  3、階段和開采水平參數20</p><p><b>  4、大巷布置21</b></p><p>  5、上、下山布置22</p><p>  6、開拓延深方案22</p><p>  第五章

10、 開拓方案詳細經濟比較26</p><p>  參考文獻 ………………………………………………………………………………………... 27</p><p><b>  第一章 井田概況</b></p><p>  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p><p><b>  1.1、礦區(qū)概述</b>&l

11、t;/p><p>  1.1.1、交通位置</p><p>  007煤礦礦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007煤礦鎮(zhèn),地理坐標為北緯39°33′、東經118°28′。礦區(qū)內有鐵路與京山線古冶車站和林西礦業(yè)有限公司接軌,鐵路交通方便有公路干線通過井田,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屬京、津、唐三角區(qū),距北京、天津均為100km。見圖1-1。</p><p>  1.1.

12、2、地形地貌</p><p>  本地區(qū)地勢平坦,井田范圍內全被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地勢低平,東北高,而西南低,標高介于7~26m之間,地形坡度1/1000。東部于新古河道兩側有高度1~3m呈北東—南西向排列的小型沙丘。</p><p>  1.1.3、氣象及地震</p><p>  礦區(qū)為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東風和西風交替出現,氣候干燥少雨;夏、秋兩季東南和南風常

13、由海面帶來潮濕空氣,使礦區(qū)多雨;冬季因受西伯利亞蒙古一帶冷氣壓影響多西北風,氣候寒冷干燥。礦區(qū)內由11月至翌年3月為凍結期,凍結深度為1.0至1.5m,最高氣溫在零上27°至37°,最低氣溫在-29°至-34°,全年氣溫平均為零上2.0°,年降水量為370mm至631mm,全年主導風向多為西北、東南,風力3至4級。根據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1991年5月31日提供的《007煤礦礦區(qū)地震基本

14、烈度評定報告》,007煤礦礦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七度。</p><p>  1.1.4、地表水文情況</p><p>  井田內有沙河、老牛河。沙河發(fā)源于遷安城西好樹屯,匯集清涼山東麓一帶山地之水向南流去,過巍峰山—鳳凰山間的山谷,進入開平煤田。蜿蜒于唐家莊礦業(yè)有限公司,流經呂家坨礦業(yè)公司與范各莊礦業(yè)之間,回折而向西南,穿過007煤礦、宋家營、小集鎮(zhèn),而泄入葦泊洼地內。</p>

15、<p>  井田范圍內有沙河自井田北部流向西南,流向與地層走向大致一致,河面開闊,水力坡度較小,僅為1%~2%。冬春河水近于干涸,只排泄礦井水。夏秋流量顯著增大,汛期有時泛濫,流量隨上游北部山區(qū)降雨量而變化。最高水位為1.9m。</p><p>  圖1-1 交通位置圖</p><p>  1.1.5、水源及電源</p><p>  工業(yè)用水和生活用水主

16、要取自第四系沖積層水和礦井井下分流的清水,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集中供水系統(tǒng),礦區(qū)水資源比較豐富,可滿足工業(yè)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p><p>  進入本礦區(qū)中央變電站的電源線共計四趟,其中2趟電網是呂家坨變電站35KV輸電線,接礦中央變電站饋送至一水平,另外2趟是開灤林西電廠35KV輸電線,經過中央變電站饋送至一水平。</p><p>  1.2、井田地質特征</p><

17、;p>  1.2.1、井田地質構造</p><p>  1.2.1.1、井田大中型構造特征</p><p><b>  1、區(qū)域構造概況</b></p><p>  007煤礦井田位于開平煤田之開平向斜的東南翼,開平煤田位于燕山南麓,受新華夏系構造的控制,是一個北東向的大型復式含煤向斜構造。它包括了開平向斜、車軸山向斜、荊各莊向斜和西缸窯

18、向斜四個含煤構造。開平向斜為一大型不對稱向斜構造,軸向在南部為北東40°,到北部古冶以東逐漸轉成近東西向,其西北翼地層陡立至倒轉,東南翼地層平緩而多褶曲,自北而南有杜軍莊背斜、呂家坨背斜、范各莊向斜、畢各莊向斜、南陽莊背斜、高各莊向斜、李辛莊向斜、劉唐保背斜和深港向斜等褶曲,它們的軸向都與主向斜斜交,構成了“邊幕式”褶曲。</p><p>  2、井田大中型構造特征</p><p&g

19、t;  1)007煤礦井田東端為畢各莊向斜西翼和小張各莊向斜西翼,向西依次為南陽莊背斜、高各莊向斜,再向西逐漸過渡到井田中部的單斜區(qū),此單斜構造向西南延展約12公里,又開始出現褶曲,自東向西依次為李辛莊向斜、劉唐保背斜。井田西端為深港向斜東翼。</p><p>  2)井田內褶曲線性排列明顯,如南陽莊背斜,延展長度達7公里,長寬比為3:1。各褶曲軸向都與主向斜軸(開平向斜)斜交。褶曲多呈不對稱狀:背斜東南翼傾角較

20、大,一般20°左右;西北翼傾角平緩,一般10°左右;向斜則相反,東南翼傾角緩,西北翼傾角大。</p><p>  3)井田構造以褶曲為主,斷裂為輔,斷層以傾向或斜交為主,且大中型斷層多伴生在褶曲軸部和褶曲區(qū)與單斜區(qū)過渡帶。</p><p>  1.2.1.2、井田主要構造描述</p><p><b>  1、南陽莊背斜</b>

21、;</p><p>  1)特征:長軸狀背斜,軸向在南陽莊附近呈近南北向,到嶺上莊附近急劇轉成近東西向,呈向東北方向凸出的弧形,兩翼不對稱,西翼傾角10°左右,東翼傾角20°左右。往深部褶曲幅度變小,于煤12的-1100m底板等高線附近趨于消失。褶曲淺部發(fā)現有F4、DF4A、DF4B三條大型逆斷層。</p><p>  2)控制程度:延展長度達7公里,褶曲淺部煤12的-

22、700底板等高線以淺有16個地面鉆孔,井下鉆探、巷探和二維地震、瞬變電磁等物探方法進行綜合探測控制,背斜形態(tài)得到了較好的控制,而深部僅有錢46、錢101、錢85三個地面孔控制,背斜形態(tài)控制不嚴密,有大中型斷層伴生的可能,影響工作面的布置甚至影響采區(qū)的合理劃分,有待進一步探測控制。</p><p><b>  2、高各莊向斜</b></p><p>  1)特征:井田中

23、深部構造,軸向北80°西,南翼傾角10°左右,北翼13°左右,軸部伴生有F11逆斷層和F17正斷層。</p><p>  2)控制程度:延展長度約3.5公里。錢77、錢81、錢45、錢9、錢40和錢水19共6個地面鉆孔控制,向斜深部控制較差。</p><p><b>  3、李辛莊向斜</b></p><p>  

24、軸向北40°西,兩翼不對稱,東北翼傾角12°左右,西南翼20°左右。延展長度超過4公里,錢78、錢86、錢88共3個鉆孔控制,向斜形態(tài)控制不嚴密,其中錢78孔揭露向斜軸部有F3斷層(落差31m),當然還有其它大中型斷層伴生的可能,嚴重影響著采區(qū)的正常劃分,采區(qū)設計前必須進一步及時勘探查明。</p><p><b>  4、劉唐保背斜</b></p>

25、<p>  軸向北75°西,東北翼傾角20°左右,西南翼傾角13°左右,此背斜褶幅比兩側向斜大,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可見呈“舌狀”向主向斜內拱出。與李辛莊向斜相似,東南部較緊閉,而向深部較寬緩。其西部為深港向斜。延展長度超過15公里,僅褶曲深部有錢93、錢94、錢95和錢96共4個孔控制,背斜控制極不嚴密,且有大中型斷層伴生的可能,采區(qū)設計前必須進一步勘探控制。</p><

26、p><b>  5、主要斷層</b></p><p>  到1998年年底井田內共有187個地面鉆孔,查出斷層26條,其中落差50~30m的斷層4條,30~10m的斷層10條,10m以下的斷層11條,落差不明者1條,詳見表1和附表一。</p><p>  007煤礦井田斷層概況表</p><p>  表 1 <

27、;/p><p>  1.2.1.3、對井田內大中型構造的認識</p><p>  勘探及采掘實踐表明:井田內主要褶曲都伴生有大中型斷層,尤其褶曲軸部和褶曲區(qū)與單斜區(qū)過渡帶斷層密集,斷層落差較大,遠離這些區(qū)域斷層規(guī)模和密度較小。以南陽莊背斜淺部為例,其軸部伴生有F4、DF4A、DF4B三條逆斷層(落差依次為32m、18m、12m),同時在大中型斷層兩側還有較寬的斷層影響帶,中小型斷裂發(fā)育,煤層頂

28、板穩(wěn)定性極差,如F4逆斷層僅下盤影響帶寬約100~200m,不僅影響了采區(qū)工作面的合理布置,而且極大影響了工作面高產高效采掘。</p><p>  1.2.1.4、礦井地質構造復雜程度評定</p><p>  以上論述表明,007煤礦井田大中型斷層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地層產狀變化不大,有少量寬緩褶皺,大中型構造復雜程度應屬Ⅱ類。</p><p>  1.2.2、

29、煤系地層及其層組劃分</p><p>  007煤礦井田位于開平煤田東南翼的西南段,煤系地層的時代屬于石炭系上統(tǒng)和二迭系下統(tǒng)?;P地層為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石灰?guī)r。煤系地層總厚度約為500m。含煤十幾層,煤層總厚達19.79m,含煤系數3.96%,地層特征與開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現由老至新,從煤系的基盤~奧陶系中統(tǒng)描述如下:</p><p>  1、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O2):</p

30、><p>  本組為巖性單調、質純的碳酸鹽相沉積。以厚層狀,灰褐~淡玖瑰色豹皮狀灰?guī)r為主,夾白云巖和薄層狀白云質灰?guī)r。后者多賦存在本組地層的上部。井田內共四個鉆孔揭露了該層,最厚達95.53m。根據巖芯觀察其頂部大約40m以淺部分屬古風化殼,最頂部約20m風化程度甚強,常具黃褐色斑狀雜色,向下逐漸減弱。裂隙中見有淺灰雜色鋁土巖充填,系屬石炭系中統(tǒng)G層鋁土巖沿裂隙填入的堆積物。本組厚度約300m。</p>

31、<p><b>  2、石炭系(C):</b></p><p>  分上、中兩統(tǒng),下統(tǒng)缺失。下界為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石灰?guī)r頂面,兩者呈假整合接觸。上界為煤11頂板一含海相動物化石之細粉砂巖頂面。與上復的二迭系呈整合接觸。總厚一般約200m。</p><p>  (1)石炭系中統(tǒng)一唐山組(C2):</p><p>  直接復于奧陶系灰

32、巖之上。上界為唐山石灰?guī)r(K3)頂面。一般約60m。</p><p>  本統(tǒng)地層以紫、綠灰色的粘土巖和淺灰色粉砂巖為主,僅上部可見細砂巖。</p><p>  本統(tǒng)下部厚約26m為濱海環(huán)境的湖泊相碎屑巖沉積。向上逐漸過渡到海相薄層碳酸鹽和過渡相的交替沉積。形成一個逐漸遞進的相序。本統(tǒng)標志性巖層自下而上有G層鋁土巖和三個薄層灰?guī)r。</p><p>  (2)石炭系上

33、統(tǒng)(C3):</p><p>  分上下兩組。下組稱開平組,上組稱007煤礦組。上組是重要的含煤地層。本統(tǒng)一般厚約135m。</p><p>  3、二迭系下統(tǒng)(P1):</p><p>  下界以煤11頂板之粉砂巖頂面,與007煤礦組呈整合接觸。上界A層鋁土質粘土巖頂面,部分地區(qū)有沖刷面。本統(tǒng)地層一般厚約300m,分上下兩組。下組稱大苗莊組;上組稱唐家莊組。其大苗

34、莊組是主要含煤地層。</p><p>  (1)大苗莊組(P11 ):</p><p>  上界為煤5頂板的中、細粒砂巖底面。此間為一古河床的沖刷面,常使煤5遭受剝蝕的跡象。如林88孔煤5厚度為0m,錢34厚0.11m。本組厚約70m。本組地層為過渡相粘土巖和陸相碎屑巖的交替沉積。大陸沖積相己開始出現。含煤六層,即煤9、煤8、煤7、煤 、煤6和煤5。其中煤7和煤9厚度較大,為層位穩(wěn)定的主要

35、可采煤層。標志層:煤6頂板粉砂巖:深灰一黑灰色。致密,質地均一。具海百合莖及腕足類化石。含黃鐵礦散晶及褐灰色泥質或菱鐵質結核。層位穩(wěn)定。</p><p>  (2)唐家莊組(P11 ):</p><p>  下界為煤5頂部的中、細砂巖底面,與下伏大苗莊組呈沖刷接觸,上界為A層鋁土質粘土巖頂面。一般厚度220m左右。井田內局部受剝蝕。本組地層屬陸相堆積,河流活動極為活躍,除了在河流期交替的短

36、暫時期有一些滯水盆地湖相的粉砂質和泥質沉積物外,很少見有典型湖泊相的沉積物。巖性以粗碎屑砂質巖類占絕對優(yōu)勢。由于地殼逐漸趨向隆起,河流活躍,遷徙頻繁,已不利于煤層堆積。本組地層大致可分三段。每一巖段由河床相粗碎屑物起到滯水盆地(湖)細碎屑物止,反映了三次河流活動的大周期。</p><p>  4、二迭系上統(tǒng)(P2):</p><p>  分上下兩組。下組稱古冶組,上組稱洼里組。本統(tǒng)厚度大于

37、722m。</p><p>  (1)古冶組( ):</p><p>  下界為A層鋁土巖頂面,呈沖刷接觸。上界為淡黃色底礫巖底面。亦是沖刷接觸。一般厚約430m。本組屬純陸相沉積。巖性以灰白、紫灰色中粗粒砂巖為主,間夾紫色粉砂巖和粘土巖。砂巖成份單一。泥~硅質或硅質膠結。粉砂巖或粘土巖多呈團塊狀構造。有時含褐鐵礦結核。本組中部含一層鐵質粘土巖(A 層),是全區(qū)主要標志層之一。該層下約40

38、~50m處粗砂巖中有同心環(huán)狀層理(稱李澤崗格同心環(huán))。再下是厚層的硅質中、粗砂巖。分選性甚好。質地堅硬,俗稱“磨石砂巖”。厚度一般在10m以上。本組下部的粉砂巖中,常含羊齒及苛達樹等化石。</p><p>  (2)洼里組( ):</p><p><b>  煤層柱狀圖</b></p><p><b>  表2</b>&l

39、t;/p><p>  下界為底礫巖底面,上界不清,厚度大于500m。井田內錢12孔所見287m。與古冶組呈沖刷接觸。本組地層巖性主要為紫色、紫紅色粉砂巖間夾細砂巖,有時夾中砂巖和粘土巖。組成細帶狀構造。底部為暗紫色或灰綠雜色礫巖,有時相變?yōu)橹小稚皫r。以石英為主,次為燧石、紫色巖屑。分選不良。泥~硅質膠結。本組屬陸相沉積。顯示由河床相粗碎屑物~湖濱波浪帶或淺湖相細碎屑沉積特征。</p><p>

40、;  5、新生界復蓋層(第三、第四):</p><p>  本界地層不整合于各時代地層之上。厚度由北部錢47孔的82m往西南逐漸增厚,至錢84孔達800m,平均每公里厚度遞增42m。等厚線大致呈東西方向伸展。</p><p>  井田西南部大致以錢73~錢88~錢98諸孔聯線為界,此線以南,復蓋層厚度均超過600m,經部分取芯鑒定,下部似有第三系沉積物,其巖性為灰綠~黃綠色半固結狀的砂巖,

41、粉砂巖和粘土巖。曾送樣于省公司化驗室鑒定,巖樣為細砂巖故未發(fā)現孢粉,無法確定其時代,暫劃入新生界復蓋層。本界地層由各種粒級的砂、卵石,礫石及粘土和亞粘土組成。</p><p>  1.2.3 水文地質</p><p><b>  1、大氣降水</b></p><p>  礦區(qū)年降水量在350-800mm之間,由于巨厚沖積層的存在,阻隔了大氣降水

42、與礦坑涌水之間的聯系,礦井涌水量基本不受季節(jié)影響。</p><p><b>  2、地表水系</b></p><p>  礦區(qū)地表水系主要包括沙河、老牛河、幸福河、礦井采動塌陷積水坑以及一些人工排水灌溉溝渠。礦井采動塌陷坑積水量隨開采面積的擴大而增加,到1997年末最大積水量為3344971m3。所有地表水體均直接補給潛水 層,但與煤系含水層均無直接水力聯系。根據礦井

43、開采以來涌水量觀測數據分析,地表水與礦井涌水量無聯系。</p><p>  3、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及其主要特征。</p><p>  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包括第Ⅲ含水層(煤12底至煤14頂砂巖裂隙含水層)、第Ⅳ含水層(煤5底至煤12頂砂巖裂隙含水層)、第Ⅴ含水層(煤5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p><p><b>  (1) 第Ⅲ含水層</b>&

44、lt;/p><p>  煤12至煤14砂巖裂隙含水層,含水性中等,局部較強,是礦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該含水層主要參數為:單位涌水量0.0197-0.0566 l/s.m,滲透系數0.150~10.707m/d,目前井田內觀測到的最低水位為-480m(錢水24),其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鈉型或硫酸鈉鈣型,礦井揭露該含水層長時間涌水后沉淀黃褐色膠狀物質。</p><p><b>  (2) 第

45、Ⅳ含水層</b></p><p>  煤5底至煤12頂砂巖裂隙含水層,含水性弱,工作面揭露時只出現局部滴、淋水現象,單位涌水量為0.016~0.0584 l/s.m,滲透系數為0.154~1.742m/d,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鈉型。</p><p><b>  (3) 第Ⅴ含水層</b></p><p>  煤5頂至A層砂巖裂隙含水層,

46、從煤5向上依次分為三段(VA、VB、VC),含水性中等,局部較強,是礦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已采工作面中最大涌水量達2.1m3/min(1375東工作面),該含水層主要參數為:VA段單位涌水量為0.0603~0.228 l/s.m,滲透系數為4.526m/d。第Ⅴ含水層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鈉型或硫酸重碳酸鎂鈉型,工作面揭露該含水層涌水后沉淀乳白色膠狀物質。</p><p>  4、礦井間接充水含水層及其主要特征<

47、/p><p>  礦井間接充水含水層包括第Ⅰ含水層(奧陶系灰?guī)r巖溶含水層)、第Ⅱ含水層(煤14到K3含水層)、第Ⅵ含水層(A層至基巖頂界面含水層)、第Ⅶ含水層(沖積層含水層)。</p><p><b>  (1) 第Ⅰ含水層</b></p><p>  奧陶系灰?guī)r巖溶含水層,該含水層含水豐富,單位涌水量為2.146 l/s.m,滲透系數為182.7

48、14m/d,其水質類型為硫酸重碳酸鈣鎂型。在井田范圍內,奧陶系灰?guī)r距煤12-1在140~180m左右,此范圍地層由粘土巖、薄層灰?guī)r、砂巖互層組成,正常情況下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水對采掘開工程不構成直接威脅。</p><p><b>  (2) 第Ⅱ含水層</b></p><p>  煤14至K3(唐山灰?guī)r)含水層,含水性弱,單位涌水量為0.0455 l/s.m,滲透系數0

49、.261 m/d,水質類型為硫酸鈣鎂型。</p><p><b>  (3) 第Ⅵ含水層</b></p><p>  A層至基巖頂界面砂巖裂隙含水層,含水性弱,單位涌水量為0.04~0.0196 l/s.m,滲透系數為0.0248~0.211m/d,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鈉鈣型或重碳酸鈉型。</p><p><b>  (4) 第Ⅶ含水層&

50、lt;/b></p><p>  第四系沖積層孔隙含水層,在井田范圍內沖積層厚度由東北部80余米向西南變厚至800余米,由砂、粘土、卵礫石互層組成,由上往下共分五個含水層組,其中第四承壓含水層(ⅦE)與煤系地層直接接觸,其厚度變化為0~130m,西南部最厚達270m,含水性較強,單位涌水量為1.016~1.385 l/s.m,滲透系數為8.301~20.626 m/d,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鈣型或重碳酸鈣鎂型,受

51、礦井開采影響,其水位由建井前的+10m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0余米(最深達-60余米)。</p><p>  1.2.4 其它有益礦物</p><p>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石灰石、耐火粘土等。</p><p>  1.2.5地質勘探程度</p><p>  007煤礦礦井田面積35.6km2,補勘14個地面孔,工程量6551.2

52、2m;井下地質孔7724.2m;井田內的主要構造形態(tài)和煤層情況已基本清楚,礦井各個區(qū)域的勘探程度均屬于精查,可以滿足礦井開采的要求。</p><p><b>  1.3煤層特征</b></p><p>  1.3.1煤層的結構、厚度和一般特征</p><p>  井田內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層共8層,計有煤5、煤6-1/2、煤7、煤8、煤9、煤11、

53、煤12-1、煤12-2。其中主要可采煤層為煤7、煤9、煤12-1,均屬復結構的中厚~厚煤層。詳見表1-1。</p><p>  007煤礦井田可采煤層沉積特征表</p><p><b>  表1-1 </b></p><p>  1.3.2可采煤層及局部可采煤層穩(wěn)定性</p><p>  建井至今我礦一水平回采煤層集中

54、于煤5、煤7、煤9、煤12-1。煤8僅局部可采,且煤厚變化較大、煤層灰分較高,偽頂發(fā)育。煤11絕大部分不可采,均屬極不穩(wěn)定煤層。已采工作面穩(wěn)定性評價指標如下:</p><p>  表1-2 工作面煤層穩(wěn)定性評價表</p><p>  對井田煤層穩(wěn)定性結合一水平采掘情況和精查勘探結論評價如下:井田內煤7為穩(wěn)定煤層,煤9、煤12-1為較穩(wěn)定煤層,煤5、煤8為不穩(wěn)定煤層,煤11屬極不穩(wěn)定煤層。

55、</p><p>  井田內穩(wěn)定和較穩(wěn)定煤層儲量占全井田儲量的77.2%。礦井地質規(guī)程規(guī)定穩(wěn)定和比較穩(wěn)定煤層儲量占全礦井儲量的60~80%,則煤層穩(wěn)定程度屬Ⅱ類,據此007煤礦井田煤層穩(wěn)定程度屬Ⅱ類。</p><p><b>  1.3.3煤層對比</b></p><p>  007煤礦井田煤系地層的時代屬于石炭系上統(tǒng)和二迭系下統(tǒng),基底地層為中

56、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石灰?guī)r,煤系地層總厚度約為500m,含煤十幾層,煤層總厚達19.79m,含煤系數3.96%,地層特征與開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p><p><b>  1、標志層:</b></p><p>  (1) G層鋁土巖:沉積在奧陶系灰?guī)r的古風化殼上。上部常為淺灰色,下部時為淺灰、灰白和紫色。巖性致密,細膩有滑感。具分布不均勻的菱鐵質鮞粒。含黃鐵礦結核及散

57、晶體。全區(qū)穩(wěn)定,總厚平均5m。</p><p>  (2) K1 石灰?guī)r:灰─深灰色略具褐色,質地較純,富含海百合莖及腕足類等化石含黃鐵礦結核。層位穩(wěn)定,厚度平均 1.50m。下距奧陶系頂面約30m。</p><p>  (3) K2 石灰?guī)r:深灰─黑灰色,有時微發(fā)褐色,致密,質地較純。層面有時附瀝青質。含海百合莖及腕足類化石。層位較穩(wěn)定,厚度平均約1.15m,下距K1約15m。</

58、p><p>  (4) K3 石灰?guī)r(唐山石灰?guī)r):淺灰褐色,中厚層狀,質純堅硬。含大量筵科、珊瑚、海百合莖和腕足類等化石。并含豆狀黃鐵礦結核及瀝清質膜。厚度較大,層位穩(wěn)定,是煤系地層中沉積幅度較大的一次灰?guī)r沉積,厚度平均 3.58m。下距K2約15m。</p><p>  (5) K4 石灰?guī)r:褐灰色,致密,堅硬,質不純。富含海白合莖及腕足類及筵科化石。偶見黃鐵礦散晶。層位不穩(wěn)定,常相變?yōu)闇\

59、海相粉砂巖。厚度平均1.39m。下距K3約20m。</p><p>  (6) K5 石灰?guī)r:灰─深灰色,含泥質的生物碎屑石灰?guī)r,時而相變?yōu)殁}質粉砂巖。本層灰?guī)r常為煤14-1直接頂板或間接頂板。厚度度平均為1.15m。下距K4石灰?guī)r約30m。</p><p>  (7) K6 石灰?guī)r(007煤礦石灰?guī)r):深灰色,質不純、含硅質,富含海白合莖及腕足類化石。裂隙多被方解石脈充填,并可見黃鐵礦散

60、晶,厚度平均為1.00m。有時被上部三角洲相沖刷,下距K5石灰?guī)r約15m 。</p><p>  (8) 煤12-1頂板腐泥質粘土巖:灰黑色,條痕褐色。巖性極細,均一,油脂光澤,具貝殼狀斷口,含黃鐵礦薄膜。海相動物化石富集于該層頂部粉砂巖中。其上部為含鈣質的粉砂巖,僅井田中部及西南部明顯。層位較穩(wěn)定,本水平西部不具腐泥質。</p><p>  (9) 煤11頂板腐泥質粘土巖:黑色,條痕棕褐

61、色。質純而均一,油脂光澤,平坦狀及貝殼狀斷口,本水平東部發(fā)育,西部相變?yōu)檎惩翈r。</p><p>  (10) 煤6 頂板粉砂巖:深灰─灰黑色,致密,質地均一,具海白莖及腕足類化石。含黃鐵礦散晶及褐灰色泥質或菱鐵質結核。層位穩(wěn)定。</p><p>  (11) A層鋁土巖:淡青、淺灰和紫紅色為主。巖性致密,性脆,細膩,具鮞狀均造。常夾粉砂巖薄層,層位較穩(wěn)定,但厚度變化大,一般3 ~10m,

62、局部被頂板河床相砂巖所沖刷。</p><p><b>  2、物性特征</b></p><p>  007煤礦井田各煤層均屬腐植質煤,通過肉眼鑒定,顏色一般為黑色;條痕褐灰色;呈眼球狀斷口;呈條帶狀粒狀及片狀結構,少數為粉狀。煤巖組分以亮煤為主,鏡煤及絲炭少見,煤巖類型一般為光亮型,次為半暗型。</p><p>  007煤礦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層

63、物理特征一覽表 </p><p><b>  表1-3</b></p><p><b>  1.3.4煤質</b></p><p>  煤層中有害成分(見表1-4)</p><p>  007煤礦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層工業(yè)指標一覽表</p><p><b>  表1-

64、4 </b></p><p><b>  1) 灰分</b></p><p>  原煤: 煤5、煤11分別為10.79%,10.31%屬于低灰;煤7、煤8、煤9、煤12-1分別為23.51%,20.77%,18.34%,16.58%,屬于中灰。</p><p>  精煤:煤5、煤8、煤9、煤11、煤12-1在10%以內,為5.03

65、~7.94%,煤7為12.62%。</p><p><b>  2) 硫分</b></p><p>  原煤:煤11為2.71%屬富硫煤,其它煤層為0.61~1.39%屬低硫煤。</p><p>  精煤:經洗選后煤7,煤8比原煤略有升高,其它煤層除煤11降幅較大外略有降低,含量為0.66~1.45%,屬低硫煤。</p><

66、p><b>  3) 形態(tài)硫</b></p><p>  煤11,煤12-1以黃鐵礦為主,其余煤層以有機硫為主。</p><p><b>  4) 磷</b></p><p>  勘探中化驗成果多為單孔單樣,僅供參考。煤7、8略高,分別為0.071%、0.034%,其它煤層為0.007~0.021%。洗選后各煤層平均

67、值低于0.015%。</p><p>  2、煤層發(fā)熱量、粘結性指數等,見表8。</p><p><b>  3、煤種分布</b></p><p>  井田以肥煤為主,氣煤次之,焦煤甚少。</p><p>  井田煤種分布特征具明顯的分帶規(guī)律。由淺部向深部,煤的變質程度逐漸增高,其排列依次為氣煤、肥煤至焦煤。條帶大致呈北

68、50°~60°東向延展。其中以肥煤條帶最寬,延展最長,所占面積最大,為井田的主要煤種。氣肥、肥氣煤及氣煤分布于井田的南及西南邊緣淺部。</p><p>  第15號剖面以西至井田邊界,因精查取芯鉆孔較少,煤種確定尚需進一步做工作。另外,目前各采動煤層化驗結果表明,煤種多為1/3焦,見表9,今后補勘應加強煤質化驗工作。</p><p><b>  4、煤質變化&

69、lt;/b></p><p>  井田內煤的物理性質、煤質及煤巖等特征沿走向及傾向變化均不大,但井田西部(錢5、錢19、錢23、錢補13、錢補17及錢水27孔一帶)局部因受火成巖影響,煤層變成天然焦。</p><p>  近期007煤礦采動煤層煤質化驗情況一覽表</p><p><b>  表1-5 </b></p><

70、;p><b>  1.3.5瓦斯</b></p><p>  精查中對礦井瓦斯等級沒能做出確切評價,只是據鄰礦資料進行了預測:-700以淺二級沼氣,二級CO2礦井;-700以深屬三級沼氣礦井。目前-600水平隨采掘深度增加,發(fā)現瓦斯經常超限,二水平采掘前,應及時對礦井瓦斯等級做出確切評價,為采掘風量合理設計提供依據。</p><p>  1.3.6、煤塵及煤的自

71、然發(fā)火</p><p>  1、依據煤層取樣,經實驗室大管狀煤塵爆炸性鑒定儀鑒定,本礦井煤塵爆炸指數為5.21~9.81%,煤塵無爆炸危險性。</p><p>  2、煤的自然發(fā)火情況</p><p>  經測定煤9和煤12-1有自燃發(fā)火傾向,投產后曾在一采煤12-1巷道發(fā)生煤層自燃現象。</p><p><b>  3、地溫<

72、;/b></p><p>  井田內共有38個鉆孔進行了地溫測量,其中-600水平有17個,-850水平4個,-1050水平11個,-1050水平以深6個。</p><p><b>  1) -550水平</b></p><p>  溫度變化在16.6~30.6℃之間,一般為20~26.7℃。地溫梯度在0.55~3.5℃/100m,一般在

73、1.4~2.9℃/100m。</p><p><b>  2) -850水平</b></p><p>  溫度變化在18.5~34℃之間,平均22.5℃,西翼深部鉆孔錢56~錢59~錢65一帶為地溫高梯度區(qū)(近2℃/100m),呈條帶狀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錢59和錢60鉆孔一帶地溫高達30℃,向深部地溫增加,向淺部地溫減小。地溫等值線自西向東,由北東向到7號剖面以東彎

74、轉成近南北向。</p><p><b>  第二章 儲量計算</b></p><p><b>  1、礦井地質資源量</b></p><p>  由圖2-1計算各塊段煤層傾斜面積分別為:SA=5.95km2、SB=52.11km2 。 </p><p>  Zz= S×M×γ/

75、COSa </p><p>  式中: Zg—礦井的工業(yè)儲量;</p><p>  S—井田的傾斜面積;</p><p><b>  M—煤層的厚度;</b></p><p>  γ—煤的容重,本礦井為1.32 t/m3;</p><p>  α—煤層的平均傾角,A塊段傾角90,B

76、塊段傾角100。</p><p>  A塊段:Zz1=5.95×(5.2+2.2+2.99)×1.32=81.6(Mt)</p><p>  B塊段:Zz2=52.11×(5.2+2.2+2.99)×1.32=725.7(Mt)</p><p>  Zz= Zz1+ Zz2=808.3(Mt)</p><p

77、>  圖2-1地質塊段劃分圖</p><p>  2、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p><p>  根據鉆孔布置,在礦井地質資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斷的。</p><p>  根據煤層厚度和煤質,在探明和控制的資源量中,%的是經濟的基礎儲量,%的是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則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由式(2-1)計算:</p><

78、p><b> ?。?-1)</b></p><p>  式中 Zg—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p><p>  Z111b—探明的資源量中經濟的基礎儲量;</p><p>  Z122b—控制的資源量中經濟的基礎儲量;</p><p>  Z2M11—探明的資源量中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p>

79、<p>  Z2M22—控制的資源量綜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p><p>  Z333—推斷的資源量;</p><p>  k—可信度系數,取0.7~0.9,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穩(wěn)定取0.9;地質構造復雜、煤層賦存不穩(wěn)定取0.7。</p><p>  Z111b=808.3×60%×70%=339.48(Mt)</p>

80、<p>  Z122b=808.3×30%×70%=169.74(Mt)</p><p>  Z2M11=808.3×60%×30%=145.494(Mt)</p><p>  Z2M22=808.3×30%×30%=72.747(Mt)</p><p>  由于地址條件復雜,k取0.7。&l

81、t;/p><p>  Z333k=808.3×10%×0.7=56.581(Mt)</p><p>  Zg=339.48+169.74+145.494+72.747+56.581=784.042(Mt)</p><p><b>  3、可采儲量計算</b></p><p>  3.1、安全煤柱留設原則&

82、lt;/p><p>  1、 工業(yè)場地、井筒留保護煤柱,對較大的村莊留設保護煤柱,對零星分布的村莊不留設保護煤柱;</p><p>  2、 各類保護煤柱按垂直斷面法或垂直法確定。用巖層移動角確定工業(yè)場地、村莊煤柱,巖層移動角為75o,表土層移動角為45o;</p><p>  3、維護采寬度:風井場地20 m,村莊10 m,其他15 m;</p><

83、;p>  4、根據經驗井田邊界保護煤柱留50m,斷層保護煤柱的留設按落差大于50m時,斷層兩側各留40m,落差小于50m時,兩側各留30m。本礦井井田內的幾條大斷層的落差均大于50m,因此在兩側各留40m 的保護煤柱;</p><p>  5、 井田境界煤柱寬度為20 m;</p><p>  6、 工業(yè)場地占地面積,根據《煤礦設計規(guī)范中若干條文件修改決定的說明》中第十五條,工業(yè)場地

84、占地面積見表2-1。</p><p>  表2-1 工業(yè)場地占地面積指標表 </p><p>  注:1.占地指標中包括圍墻內鐵路站線的占地面積;</p><p>  2.井型小的取大值,井型大的取小值;</p><p>  3. 在山區(qū),占

85、地指標可適當增加;</p><p>  4. 附近礦井有選煤廠時,增加的數值為同類礦井占地面積的30~40%;</p><p>  5. 占地指標單位中的10 Mt指礦井的年產量。</p><p>  工業(yè)場地的布置應結合地形、地物、工程地質條件及工藝要求,做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jié)約用電。根據上述規(guī)定,本井田工業(yè)場地占地面積S取值如下: </p>&

86、lt;p>  S=1.20×150/10=18.0公頃=18000 m²</p><p>  本井田中永久煤柱損失主要有: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井田境界煤柱損失,斷層保護煤柱等。</p><p>  根據周圍礦井實際經驗和依據《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之相關條款規(guī)定,部分煤柱的留設方法如下,見表2-2。</p><p>

87、  表2-2煤柱留設方法 </p><p>  3.2、 礦井永久保護煤柱損失量</p><p>  各類永久煤柱包括井田邊界保護煤柱、斷層保護煤柱、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風井保護煤柱,具體留設如下:</p><p>  1. 井田邊界保護煤柱</p><p>  井田邊界保護煤柱留設20 m寬。

88、</p><p><b>  (2-2)</b></p><p>  式中:P—井田邊界保護煤柱煤量,Mt;</p><p>  l—邊界長度,取l = 34.23km;</p><p>  b—邊界寬度,b=20 m;</p><p>  M—三層煤層厚度,煤層平均厚度為10.3m;</p

89、><p>  γ—煤的平均容重,為1.32 t/m3;</p><p>  α—煤層平均傾角,取10o。</p><p><b>  則,</b></p><p>  井田邊界保護煤柱損失量: P2 =9.45(Mt)</p><p><b>  2. 斷層保護煤柱</b><

90、;/p><p>  按照斷層保護煤柱留設的原則本井田的所有斷層留設20 m寬保護煤柱。斷層保護煤柱留設20 m寬。</p><p><b>  (2-3)</b></p><p><b>  式中: </b></p><p>  P——井田邊界保護煤柱煤量,Mt;</p><p>

91、;  l——邊界長度,取l=5.441km;</p><p>  b——邊界寬度,b=20 m;</p><p>  M——煤層厚度,煤層厚度為10.3 m;</p><p>  γ——煤的平均容重,為1.32 t/m3;</p><p>  則,P2=5.441×40×10.3×1.32=2.96(Mt)<

92、;/p><p><b>  3. 井筒保護煤柱</b></p><p>  主、副、風井筒保護煤柱在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范圍內,故井筒保護煤柱損失量為0。</p><p><b>  4. 其他保護煤柱</b></p><p>  其他煤柱損失如:大巷保護煤柱損失,采區(qū)保護煤柱損失等,按工業(yè)儲量的2%計算。

93、</p><p>  Z4=Zg×1%=808.3×2%=16.1(Mt)</p><p>  3.3、 工業(yè)場地保護煤柱</p><p>  工業(yè)場地按II級保護留設維護采寬度20 m,工業(yè)場地面積由表2.1確定,取15km。工業(yè)場地的布置應結合地形、地物、工程地質條件及工藝要求,做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jié)約用電。</p><

94、;p>  本礦井工業(yè)場地的面積為18000 m2,由于長方形便于布置地面建筑,所以初步設定工業(yè)廣場為長方形,邊為300 m,600m,本礦井地質條件及沖擊層和基巖移動角見表3-3。</p><p>  表2-3 地質條件和基巖移動角值 </p><p>  用作圖法求出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量

95、,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留設見圖3-1。</p><p>  圖2-2 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留設圖</p><p>  由此根據上述已知條件,畫出如圖2-2所示的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的尺寸,并由圖可得出保護煤柱的尺寸為:</p><p>  Si=梯形面積=(上寬+下寬)×高/(2×cos10 o)</p><p>  S2=( 563

96、.45+ 614.87)×583.37/(2×cos10 o)= 1.019km2</p><p>  則,工業(yè)廣場的煤柱量為: </p><p><b> ?。?-4)</b></p><p>  式中: Zi——工業(yè)廣場煤柱量,Mt;</p><p>

97、  S——工業(yè)廣場面積,1.019km2;</p><p>  M——煤層厚度,10.3m;</p><p>  γ——煤的容重,為1.32 t/m3。</p><p>  α——煤層平均傾角,取10o。</p><p>  則,Z2= 1019000×1.32×10.3= 13.85(Mt)</p><

98、;p>  則工業(yè)場地保護煤柱損失量為Z= 13.85(Mt)。</p><p>  各種保護煤柱損失量見表2.4。 </p><p>  3.4、礦井可采儲量</p><p>  礦井可采儲量是礦井設計的可以采出的儲量,可以按下式計算:</p><p><b> ?。?-5)</b></p><

99、;p>  式中: Zk——礦井可采儲量,Mt;</p><p>  Zg——礦井工業(yè)儲量,Mt;</p><p>  P——永久煤柱損失煤量,Mt;</p><p>  C——采區(qū)采出率,厚煤層不小于0.75;中厚煤層不小于0.8;薄煤層不小于0.85。</p><p>  則,礦井的設計可采儲量為ZK=(784.02-42.36)&#

100、215;0.85=632.97Mt</p><p>  表2.4 保護煤柱損失量 </p><p>  礦井儲量匯總見表2.5所示。</p><p>  表2-5 礦井儲量匯總表儲量總表

101、 </p><p>  根據《礦井設計指南》中關于礦井井型與礦井設計的高級儲量比例之規(guī)定,本礦井的儲量符合煤炭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p><p>  第三章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p><p>  參照大型礦井服務年限的下限(大于50a)要求,T取100a,儲量備用系數k取1.4,則礦井設

102、計生產能力A為:</p><p>  根據煤層賦存情況和礦井設計可采儲量,按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將礦井設計生產能力A確定為500萬t/a,再計算礦井服務年限:</p><p>  礦井服務年限必須與井型相適應。</p><p>  礦井可采儲量Zk、設計生產能力A礦井服務年限T三者之間的關系為:</p><p>  T=Zk /(A&#

103、215;K) (3-1)</p><p>  式中: T——礦井服務年限,a;</p><p>  Zk——礦井可采儲量,萬t;</p><p>  A——設計生產能力,萬t;</p><p>  K——礦井儲量備用系數,取1.4。</p><p>  確定井型時需要考慮備用系數的原因是,礦井

104、各生產環(huán)節(jié)有一定的儲備能力,礦井投產后,產量迅速提高;局部地質條件變化,使儲量減少;有的礦井由于技術原因,使采出率降低,從而減少了儲量。</p><p>  則,礦井服務年限為:</p><p>  T =632970000/(5000000×1.4)=90a </p><p>  符合《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要求。</p><p&

105、gt;  在計算礦井服務年限時,考慮礦井投產后,可能由于地質損失增大,采出率降低和礦井增產的原因,使礦井服務年限縮短,設置了備用儲量Zb,備用量:</p><p>  Zb= Zk/1.4×0.4=180.84(Mt)</p><p>  在備用儲量中,估計約有50%為采出率過低和受未知損失的儲量,礦井開拓設計時認定的實際采出的儲量約為:</p><p>

106、  632.97-(180.84×0.5)=542.55(Mt)</p><p>  第四章 開拓方案及技術比較</p><p><b>  1、井筒布置</b></p><p>  1、井田地勢平坦,不存在平硐開拓條件。井田范圍內全被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地勢低平,東北高,而西南低,標高介于7~26m之間,地形坡度1/1000,斜井施

107、工困難,所以采用立井開拓(主井裝備箕斗)。</p><p>  2、 井筒位置的確定</p><p>  井筒位置的確定原則:</p><p>  有利于第一水平的開采,并兼顧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車場和主要運輸大巷的布置,石門工程量少;有利于首采區(qū)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階段,首采區(qū)少遷村或不遷村;井田兩翼儲量基本平衡;井筒不宜穿過厚表土層、厚含水層、斷層破碎采、煤與瓦

108、斯突出煤層或軟弱巖層;工業(yè)廣場應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且避開高山、低洼和采空區(qū),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威脅。</p><p>  工業(yè)廣場宜少占耕地,少壓煤;距水源、電源較近,礦井鐵路專用線短,道路布置合理。</p><p>  由于井田中央距公路,港口很近,故為便于地面運輸及工業(yè)廣場的布置,主井井筒位置布置方案可以選擇在井田接近中央的地方。經后面方案確定主、副井筒位置均布置在井

109、田中央附近。</p><p>  2、階段劃分和開采水平設置</p><p>  根據井田條件和《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井田走向長為11845m,傾斜長度為2875m,本井田劃分為2~3階段,設置1~3個開采水平。</p><p>  階段內采用采區(qū)式準備方式,每個階段走向劃分為7個走向長為1700m的采區(qū)。采區(qū)劃分為若干區(qū)段。在井田每翼布置一個生產采區(qū)

110、,為了減少初期工程量,縮短建井時間,采區(qū)間采用前進式開采順序。</p><p>  階段內斜長較大,傾角為100左右,涌水量小,采用上下山開采。</p><p>  這樣,階段劃分和開采水平設置形成兩個方案,一個井田劃分為兩個階段,設置兩個開采水平;二是井田劃分為三個階段,設置三個水平。</p><p>  3、階段和開采水平參數</p><p&

111、gt;<b>  (1)、水平垂高</b></p><p>  兩階段、兩水平:1438×sin100=249.7m;</p><p>  三階段、三水平:1300×sin100=225.74m;</p><p>  787.5×sin100=136.75m;</p><p>  (2)、開

112、采水平實際出煤量</p><p>  兩階段、兩水平方案:</p><p>  第一、第二階段:542.55/2=271.275(Mt);</p><p>  三階段、三水平方案:</p><p>  第一階段:(542/2875)×1300=245.326(Mt);</p><p>  第二、第三階段(54

113、2.55/2875)×787.5=148.6115(Mt)</p><p> ?。?)、開采水平服務年限</p><p>  兩階段、兩水平方案:</p><p>  第一、第二水平:90/2=45a;</p><p>  三階段、三水平方案:</p><p>  第一水平:(90/2875) ×1

114、438=45;</p><p>  第二、第三水平:(90/2875)×787.5=24.6a;</p><p> ?。?)、采區(qū)服務年限</p><p>  開采水平內每翼一個采區(qū)生產,礦井由兩個采區(qū)同采保證產量,考慮1a的產量遞增和遞減期。</p><p>  兩階段、兩水平方案中的采區(qū)服務年限:(45/3.5)+1=(12.8

115、6+1)a;</p><p>  三階段、三水平方案中的采區(qū)服務年限:</p><p>  一水平采區(qū):(45/3.5)+1=(12.86+1)a;</p><p>  二、三水平采區(qū):(24.6/3.5)+1=(7.028+1)a;</p><p> ?。?)、區(qū)段數目及區(qū)段斜長</p><p>  兩階段、兩水平方

116、案:每個階段劃分為7個區(qū)段,區(qū)段斜長為:2875/7=205.4m;</p><p>  三階段、三水平方案:一水平劃分為7個區(qū)段,區(qū)段斜長為:1300/7=185.7m;</p><p>  二、三水平劃分為4個區(qū)段,區(qū)段斜長為:787.5/4=196.8m。</p><p> ?。?)、區(qū)段采出煤量</p><p>  兩階段、兩水平方案

117、:</p><p>  每個水平劃分為7個采區(qū),每個采區(qū)7個區(qū)段,每個區(qū)段出煤量:271.275/7/7=5.536(Mt);</p><p>  三階段、三水平方案:</p><p>  一水平7個采區(qū)、每個采區(qū)7個區(qū)段,每個區(qū)段出煤量:245.326/7/7= 5.006(Mt);</p><p>  二水平7個采區(qū),每個采區(qū)4個區(qū)段,每

118、個區(qū)段出煤量:148.6115/7/4=5.308(Mt)。</p><p>  井田內所劃定的主要參數如表4-1</p><p><b>  階段主要參數</b></p><p><b>  表4-1</b></p><p><b>  4、大巷布置</b></p>

119、;<p>  各煤層間距較小,采用集中大巷布置,為減少煤柱損失和保證大巷維護條件,大巷布置在7號煤層下方為30m的厚層砂巖層內,上階段運輸大巷作為下階段回風大巷。</p><p><b>  5、上、下山布置</b></p><p>  采區(qū)采用集中巖石上山聯合準備,井田一翼的中央采區(qū)上山布置在距7號煤層30m以下的砂巖層中,并在采后加以維護,留作下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