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爬桿機器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b></p><p><b>  設計說明書</b></p><p>  設計題目:爬桿機器人</p><p>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014班</p><p><b>  目錄</b></p><

2、p>  1.設計題目……………………………………………1</p><p>  1.1設計目的………………………………………………1</p><p>  1.2設計題目簡介…………………………………………1</p><p>  1.3設計條件及設計要求…………………………………1</p><p>  2.運動方案設計……………………………

3、………2</p><p>  2.1機械預期的功能要求…………………………………2</p><p>  2.2功能原理設計…………………………………………2</p><p>  2.3運動規(guī)律設計…………………………………………3</p><p>  2.3.1工藝動作分解……………………………………………3</p><p

4、>  2.3.2運動方案選擇……………………………………………5</p><p>  2.3.3執(zhí)行機構形式設計………………………………………6</p><p>  2.3.4運動和動力分析…………………………………………7</p><p>  2.3.5執(zhí)行系統(tǒng)運動簡圖………………………………………8</p><p>  3.計算內容

5、……………………………………………8</p><p>  4.應用前景……………………………………………10</p><p>  5.個人小結……………………………………………11</p><p>  6.參考資料……………………………………………12</p><p>  附錄………………………………………………………13</p>

6、<p><b> ?。?設計題目</b></p><p><b> ?。?1設計目的</b></p><p>  機械設計是根據(jù)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以及潤滑方式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并將其轉化為制造依據(jù)的工作過程。</p><p>  機械設

7、計是機械產品生產的第一步,是決定機械產品性能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蘊涵著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p><p>  為了綜合運用機械原理課程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與本課程有關的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我們參加了此次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p><p><b> ?。?2設計題目簡介</b></p><p>  我們此次做的課程設計名為爬桿機

8、器人。</p><p>  該機器人模仿蟲蠕動的形式向上爬行,其爬行運用簡單的曲柄滑塊機構。其中電機與曲柄固接,驅動裝置運動。曲柄與連桿鉸接,其另一端分別鉸接一自鎖套(即上下兩個自鎖套),它們是實現(xiàn)上爬的關鍵結構。當自鎖套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時,由力的傳遞傳到自鎖套,球、錐管與圓桿之間形成可靠的自鎖,阻止構件向下運動,而使其運動的方向始終向上(運動示意見右圖)。</p><p> ?。?3設計

9、條件及設計要求</p><p>  首先確定機器人運動的機構原理及所爬行管道的有關數(shù)據(jù),制定多套運動方案。再查閱相關資料,通過精確的計算和運用相關應用軟件(例如CAXA,Solidworks,ADAMS等造型、分析軟件)進行運動模擬,對設計題目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和運動仿真,最后在多方面的考慮下確定一套方案并完成整套課程設計說明書及相關的軟件分析圖表和文件并由三維動畫模擬出該機器人的運動。</p><

10、p><b> ?。?運動方案設計</b></p><p>  該機器人模仿的動作是沿桿向上爬行,整個機構為曲柄滑塊機構,而且我們目前所設計機器人爬行的桿是圓桿。</p><p> ?。?1機械預期的功能要求</p><p>  通過電機的驅動和減速,給予曲柄一個繞定軸旋轉的主動力,在該力的驅使下帶動連桿及相應的自鎖裝置,由兩個自鎖套的先后

11、自鎖和曲柄連桿機構帶動機器人向上爬行。</p><p><b> ?。?2功能原理設計</b></p><p>  通常情況下,一部的機器需要通過電機帶動一系列復雜的機構使其正常運轉,這其中涉及到很多簡單且基本的機械機構。當然,也可以直接通過電機帶動整部機器的運轉,這完全取決于機器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設計該機器時所面臨的種種實際情況。</p><p&

12、gt;  針對該爬桿機器人,我們小組通過討論提出了兩套設計方案,分別是:由曲柄滑塊機構帶動和由氣壓元件直接驅動。</p><p>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曲柄滑塊機構是如何工作的。</p><p>  在平面連桿機構中,能繞定軸或定點作整周回轉的構件被稱為曲柄。而通過改變平面四桿機構中構件的形狀和運動尺寸能將其演化為不同的機構形式,就曲柄滑塊機構而言,它是通過增加鉸鏈四桿機構中搖桿的長度至

13、無窮大而演變過來的。改機構實際上是由一曲柄一端鉸接在機架上,另一端鉸接一連桿,連桿的另一端聯(lián)結一滑塊,在曲柄為主動件運動時帶動連桿,連桿又帶動滑塊,使其在平面某一范圍內做直線往復運動(圖1)。</p><p><b>  其次是氣動的原理。</b></p><p>  該運動原理與上述的曲柄滑塊機構相比,在保留兩滑塊作為自鎖裝置的前提下,省略了聯(lián)結兩滑塊的傳動裝置,轉

14、而用兩個汽缸直接帶動兩個滑塊的上下移動。這樣的設計更直接也更簡潔,至于兩者到底哪個更合理呢?</p><p><b>  2.3運動規(guī)律設計</b></p><p> ?。?3.1工藝動作分解</p><p>  首先,我們基于曲柄滑塊機構的啟示,想到了在曲柄與連桿的兩端分別鉸接上兩個滑塊(即作為自鎖套),使兩個滑塊分別作為機架交替上升,從而實

15、現(xiàn)爬桿動作。其中上滑塊與曲柄相連,相應的連桿接下滑塊。當機構具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時,下自鎖套因受到自鎖機構的限制而固定不動,把其受到的向下的力轉化為向上的動力,推動機構反而向上運動。</p><p>  于是,我們就把電機與曲柄固接作為驅動裝,連桿作為傳動,兩滑塊作為自鎖裝置。該爬桿機器人的設計裝配圖如圖2:</p><p>  那上下自鎖套又是怎樣自鎖的呢?</p><

16、p>  我們做成了如圖3所示的形狀(主視、俯視):</p><p>  我們設計了兩個如圖3所示的構件,兩者用鉸鏈鉸接,能使其自如地打開或收攏,再在它們套住圓桿之后用銷釘在鉸支端對邊銷住,這樣方便裝配和安裝到圓桿上,也方便我們在調試過程中不斷調整內部結構的具體尺寸。</p><p>  可這僅僅只是一個滑塊,那要怎樣才能實現(xiàn)它所要起到的自鎖作用呢?其實很簡單,想想為什么當初要把一個原

17、本簡簡單單的矩形滑塊做成如我們上圖示的這樣的形狀:套住圓桿的兩端多出了兩個梯形狀的“耳朵”,而且這“耳朵”還是中空的。玄機就在于此,我們在這中空的空間里分別放置兩個小球,此小球的直徑小于梯形底邊而大于梯形頂邊(l梯頂<d球<l梯底)。言外之意,此小球是能夠卡在這梯形的空間里的。這樣也就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鎖。</p><p>  若電機固接的曲柄是逆時針轉動。</p><p>

18、  1)曲柄在底端轉至頂端的過程中,經(jīng)力的分析,下自鎖套受到向上的拉力,自鎖套內的兩小球因重力掉至梯形底部,d球<l梯底,它將無阻礙地由連桿往上拉;與此同時,上自鎖套受的卻是往下的拉力,與上面的相反,其具有向下運動的趨勢,內部的小球脫離自鎖套的底部,又因d球>l梯頂,那么小球就被卡在了梯形空間中,此時由于小球的被固定而使整個自鎖套看作是一個機架鉸接曲柄一般。(見左下圖)</p><p>  2)曲柄由

19、頂端向底端逆時針轉動時,上下滑塊的受力情況恰與第一種情況相反,下自鎖套因受力自鎖而被固定,此時上自鎖套仍向上運動,在曲柄過最底端時又出現(xiàn)了第一種情況。于是,兩滑塊周而復始交替向上爬。(見中下圖)</p><p>  在氣動方面,由于沒有聯(lián)結用的傳動機構,因而直接由氣動元件帶動兩自鎖套往上移動。我們選用兩個汽缸作為主要的氣動元件,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由其帶動上下兩個自鎖套分別自鎖,達到機器人爬桿的最終目的。

20、(見右上圖)</p><p> ?。?3.2運動方案選擇</p><p>  上面所設計的爬桿過程都是在理想的情況下,很多實際因素都沒有考慮進去:如摩擦力的大?。垂鼙谂c小球接觸面的摩擦系數(shù)),在曲柄過上下兩滑塊極限位置時,自鎖套內由于小球在內部運動的關系,自鎖套所要進行的向下運動的位移,以及上下自鎖套、曲柄和連桿的質量,還有電機的功率、轉動速度,汽缸的推程大小、自重,所需氣包的容量及連接

21、方式等等。</p><p>  現(xiàn)在我們結合兩者的利弊,著重分析一下各自的優(yōu)缺點。</p><p>  就采用汽缸驅動而言,它形式簡單、結構簡便,從機械設計角度而言講究盡量采用基本機構,設計的機構要簡單、可靠。而汽缸則融會了上述的優(yōu)點,它由驅動機構直接帶動兩個自鎖滑塊,避免了兩者間的連接機構,精簡了構件之間的連接。此外,該機構具有環(huán)保等特點,它利用空氣作為動力源,無污染、運動時無噪音,而且

22、運行速度快,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機器人爬到桿的頂端,它還能夠隨身攜帶氣包作為動力源,可以做到無線操作。</p><p>  就采用曲柄滑塊結構而言,它屬于平面連桿機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運動副為低副,能承受較大載荷;但平衡困難,不易用于高速。我們設計的機構是由電機經(jīng)減速直接驅動的,和利用氣動原理相比它多了一套傳動和連接機構,但該機構運用的原理簡單,設計合理,而且它不僅能在自桿上爬行,更能在彎曲的管道外爬行,具體

23、的示意圖見下。</p><p>  綜上所述,我們小組經(jīng)討論決定:選取“曲柄滑塊機構”作為該爬桿機器人的最終運動方案。</p><p>  2.3.3執(zhí)行機構形式設計</p><p>  針對上述的種種實際情況,我們小組在設計此爬桿機器人的時候就全面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從而確定各構件的尺寸與制造構件的材料。祥見下表</p><p>  上述構

24、件全部采用鈑金造型,然后由焊接連接,使其加工制造簡單,易保證較高配合精度。</p><p>  可是這樣一個爬桿機構是一個封閉的機構,那怎樣才能把機器人安裝到所要爬的管壁上呢?由此,我們設計的自鎖套就多了一個連接裝置,我們在兩個形狀對稱的錐管對接處裝上鉸鏈,就像在ADAMS里給兩構件用一個鉸鏈連接,然后在屏幕上顯示的那種鉸鏈裝置一樣,這樣自鎖套就能開合,自如地包攏住爬桿,然后在自鎖零件的對面接口處插上一個聯(lián)結銷,

25、完整的一個自鎖套就套在了圓桿上。聯(lián)結銷的形狀見圖4。</p><p>  對于此類機構,一定的摩擦力也是保證自鎖發(fā)生作用的關鍵。因此對各構件的材料也是有相當?shù)囊?。?jīng)過篩選,我們決定曲柄、連桿與錐管用鋁板來制造,小球的材料則用橡膠。橡膠的表面比較粗糙,且彈性性能較好,那么小球在自鎖套作用時能卡得比較牢靠,不會發(fā)生自轉等打滑現(xiàn)象,使整個機構下滑而影響上爬的效果。在自鎖套需解鎖時,由于橡膠具有很高的韌性,它能立刻恢復

26、原來的形狀,不會因無法恢復形變而使下一步上爬動作失效。</p><p>  2.3.4運動和動力分析</p><p>  在我們設定了曲柄與連桿的長度后,每一步機構各構件的上升位移便也能自然而然地計算出來了。</p><p>  當曲柄逆時針由最底端轉至最頂端時,下滑塊上升2倍曲柄的長度位移,即120mm。同樣,曲柄逆時針由最頂端轉動到底端時,上滑塊也走過120mm

27、(自鎖套在自鎖時的下滑距離不計)。</p><p>  下面我們就該機構運動一周的情況列表作一下分析(此時曲柄處于頂端):</p><p>  當然,這樣的機構絕非完美無缺的。首先,我們設計的自鎖套的形狀還無法適應此機構爬各種桿。若所要爬的桿直徑大小稍有變化,隨著它的變動自鎖套也必須相應地改變它外伸包攏桿部分的形狀大小。但是,我們設計的自鎖套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換取不同大小、材質的小球。<

28、;/p><p>  上文中我們還提到了軟件的運用,特別是ADAMS運動分析軟件。我們使用該軟件對爬桿機器人進行造型,并在連接處添加了一定的轉動副和移動副,并固定了機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使用軟件中的各種插件對我們的爬桿機器人進行了運動模擬和運動分析。</p><p>  下面就是我們所截取各構件的速度位移圖。</p><p>  圖5——曲柄位移速度圖</p>

29、;<p>  圖6——連桿位移速度圖</p><p>  圖7——錐管(上)位移速度圖</p><p> ?。?3.5執(zhí)行系統(tǒng)運動簡圖</p><p><b>  自由度F的計算:</b></p><p>  n=3 Pl=4 Ph=0</p><p>  F=3n-(2Pl+Ph)

30、=3×3-(2×4-0)=1</p><p><b>  3.計算內容</b></p><p>  解析法設計鉸鏈四桿機構:</p><p>  實現(xiàn)兩連架桿對應位置的鉸鏈四桿機構設計:</p><p>  a×cos(φ0+φ)+b×cosδ=d+c×cos(Ψ0+Ψ

31、)</p><p>  a×sin(φ0+φ)+b×cosδ=d+c×sin(Ψ0+Ψ)</p><p>  將上式移項后平方相加,消去δ得:</p><p>  -b2+d2+c2+a2+2cd×cos(Ψ0+Ψ)-2ad×cos(φ0+φ)=2ac×cos[(φ0+φ)-(Ψ0+Ψ)]</p>

32、;<p>  令R1=(a2-b2+c2+d2)/2ac R2=d/c R3=d/c 則:</p><p>  R1+R2 cos(Ψ0+Ψ)-R3 cos(φ0+φ)=cos[(φ0+φ)-(Ψ0+Ψ)]</p><p>  將給定的五個對應位置代入:</p><p>  R1+R2 cosΨ0-R3 cosφ0=cos[φ0-Ψ0]</

33、p><p>  R1+R2 cos(Ψ0+Ψ1)-R3 cos(φ0+φ1)=cos[(φ0+φ1)-(Ψ0+Ψ1)]</p><p>  R1+R2 cos(Ψ0+Ψ2)-R3 cos(φ0+φ2)=cos[(φ0+φ2)-(Ψ0+Ψ2)]</p><p>  R1+R2 cos(Ψ0+Ψ3)-R3 cos(φ0+φ3)=cos[(φ0+φ3)-(Ψ0+Ψ3)]<

34、;/p><p>  R1+R2 cos(Ψ0+Ψ4)-R3 cos(φ0+φ4)=cos[(φ0+φ4)-(Ψ0+Ψ4)]</p><p>  求出R1、R2、R3、Ψ0、φ0</p><p>  若已知Ψ0、φ0,則只需三對對應位置。</p><p>  一般,先取d=1,然后根據(jù)R1、R2、R3、求出在d=1情況下各構件相對d的長度a、b、c

35、,至于各構件的實際長度,可根據(jù)機構的使用條件按比例放大后得到所需值。</p><p>  若將圖1中搖桿的長度增至無窮大,則B點的曲線導軌將變成直線導軌,鉸鏈四桿機構就演化成我們這爬桿機器人所運用的曲柄滑塊機構(如圖3)。</p><p>  對于曲柄滑塊的解析式來說,相較于它的“前身”——鉸鏈四桿機構的要簡單許多:</p><p>  滑塊的行程B1B2為曲柄半徑

36、r2的兩倍,兩端點B1和B2稱為滑塊的極限位置,它是以O2為中心而分別以長度r3-r2和r3+r2為半徑作圓弧求得的。</p><p>  我們這個爬桿機器人,由于它還運用了自鎖原理,故當曲柄轉到與桿成一直線時,運動的滑塊就將相應地換一次,若電機為逆時針轉動(即曲柄為逆時針,見圖4):</p><p>  a)當A→B時,下滑塊向上滑動位移是2r2,即等于曲柄長度的2倍,為120mm,(S

37、1=2r2=2×60=120mm)</p><p>  b)當B→A時,上滑塊向上滑動的位移也是2r2,即S2=2r2=2×60=120mm。</p><p>  這樣:當電機轉過一周時上下兩滑塊相互配合地走過S=S1+S2=120+120=240mm。</p><p><b> ?。?應用前景</b></p>

38、<p>  該機器人運用了簡單的曲柄滑塊機構,原動力采用電機作為驅動,兩者在選材上都很方便,而且我們在設計時選用了材質較為輕盈的鋁材作為結構材料,減輕了該機器人的重量,使其更大效率的發(fā)揮電機的功率,提高了機器人的爬行速度。</p><p>  此外,該爬桿機器人的設計方便了操作人員安裝到圓桿上和調試,對于在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做出及時、相應的修改。而且,我們設計的機器人不僅能在直桿

39、外爬行,更能適應不同彎曲度的圓桿對我們機器人的挑戰(zhàn),正是由于曲柄滑塊機構的合理應用,我們的機器人才可以在提高機械運動效率的前提下克服不同彎曲度的圓桿,使其像爬直桿一樣爬行過彎曲的管道。</p><p><b> ?。?個人小結</b></p><p>  這次課程設計,我們組拿到的題目是爬桿機器人。其實所謂的爬桿就是運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過的曲柄滑塊與自鎖原理,使整個機

40、構在豎直平面煙y軸向上運動。</p><p>  平日里,我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的知識是比較理論化的,通過這些理論我了解了一些機構的運動方案與運動軌跡,至于這些構件、這些機構真正要派些什么用場,在我腦中的概念還是挺模糊的,但是在這次為完成課程設計的任務當中,我開始對傳授機械原理這門課的真正意義所在有了初步了解。換句話說,因這次課程設計我把理論與實踐運用結合了起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p><

41、;p>  也因這次設計的要求,我開始學習運動ADAMS軟件來繪制機構圖,并且用它來實現(xiàn)機構虛擬運動演示。</p><p>  以前,我從未接觸過ADAMS,一開始用它時我只能一點點摸索著做,由于菜單中很多工具我都不太清楚,所以在畫機構時總覺得與自己所要求的效果相距甚遠,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畫下去,為的就是想看看自己所畫的機構能否能動。果然,我繪制的無規(guī)無矩的機構演示時它動了,而且是有了順著圓桿向上爬的雛形。看著

42、自己用起始對它一無所知的ADAMS繪出的機構能演示了,這使我的信心大增。我想接下來的就是要用它來繪出盡量與我們設計的構件相一致的圖形,而且還要達到上下兩滑塊在上爬時能交替自鎖的目的。于是我請教了老師與同學之后,我知道了例如菜單中如何平移構件、構件的聯(lián)結與分離,還有視圖角度的變換和幅面的擴大縮小等功能。知道了更多的繪制方法,那么我就能更好地做有自己組風格的機構圖形了。那時曲柄與連桿竟能穿過圓桿與滑塊做圓周運動,就好象兩把刀在切香腸一樣,對

43、圓桿插進插出,好似桿根本不存在,但實際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的,在知曉了上述工具運動后,這個難住我很久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p><p>  光讓機構像我們設計的外形是不行的,要讓它動,還要讓它按照所設計的方案動。我們似乎無法讓爬行機器人的兩滑塊具有自鎖功能地運動,想了許久,只能用給滑塊加向上力的方法來使它看上去似乎運動時滑塊一塊動,另一塊則是相對圓桿靜止的。結果請教老師后,才知道按照我們目前這些天內學習的皮毛功

44、夫也只能這樣去做,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作弊”的假方法。</p><p>  在為課程設計寫說明書時,為了讓說明書內容更充實,使自己的書面語言更趨向于專業(yè)化,我們組到圖書館去借了相關的書籍來翻閱。在查找資料、閱讀資料的同時,我還知道了更多以前課本上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尤其在為“計算公式”找資料時)。不僅把曲柄滑塊機構的有關知識復習了一遍,還把最基本的四連桿機構普遍方程,四連桿機構的位置確定等通看了一次。這次我們所要用到

45、的是無偏心的曲柄滑塊機構,是特較特殊的,那么在知道此機構的運動方案時,還必須了解一下普通也就是偏心曲柄滑塊,因此也知道了它所包含的更多的方面,就像改變偏心距e的大小可以獲得某種特定的效果,有偏心距滑塊的行程就要比原先的大(大于曲柄半徑的兩倍),同時,進行程與回程的速度也不一樣(課本知識)等等。</p><p>  通過這次大作業(yè),我知道其實要做一項課程設計并不簡單,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從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面其

46、實是很狹隘的。在理論知識的貫穿上和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也亟待提高,可以說這次的設計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不足之處。但也因此而小小地鍛煉了一下自己,為大四的畢業(yè)設計做了一個準備。</p><p><b> ?。?參考資料</b></p><p> ?。?]羅洪量主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