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壞死磁共振表現的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實驗研究探討脂肪壞死的MR表現、演變規(guī)律及其病理基礎,進一步提高影像醫(yī)師對脂肪壞死的診斷水平,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避免誤診誤治。
  材料與方法:實驗用豬(約克夏,由醫(yī)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5頭,豬齡56~62天,體重15~19Kg,均為雌性。在豬項背部不同部位淺表脂肪層內進行射頻消融(穿刺深度1.5cm,射頻能量5W,時間60s),成功制作脂肪壞死模型22個(以病理檢查結果為依據)。采用飛利浦公司Achieva3.0T

2、TX超導型磁共振于造模后一周開始,在不同時間點(7天~6個月)對脂肪壞死區(qū)域進行MR掃描。MR成像序列包括:T1WI、T2WI、T2STIR、DWI、灌注成像及常規(guī)T1WI增強掃描。DWI掃描采用單次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EPI)技術,采用4個不同的b值分別掃描,b值分別為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分次隨機取病灶行病理學檢查。在MR圖像上觀察病灶形態(tài)、大小、境界

3、、邊緣、信號特征(以周圍正常脂肪組織為參照)、強化程度(分為輕度強化、中度強化、明顯強化)、強化類型(均勻強化,不均勻強化,環(huán)形強化)、灌注曲線類型(TIC時間信號曲線)及鄰近組織結構的改變,并與病理結果對照。使用SPSS13.0軟件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依據病灶在不同時期的病理特征,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為炎癥反應期(28天以前,取14天作為代表),以吞噬細

4、胞及混合性炎性細胞浸潤為主;中期為脂質囊腫期(28-74天,取45天作為代表),病灶邊緣肉芽組織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囊壁,病灶中心殘留較多皂泡樣壞死脂肪組織;后期為纖維肉芽腫期(75-180天,取180天為代表),纖維組織明顯增生,形成界限清晰的結節(jié)狀或星狀的瘢痕組織,吞噬細胞及皂泡樣脂滴基本消失。
  (1)5只豬共成功制作出22個脂肪壞死病灶模型,早期呈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欠清晰、邊緣較光整;中后期,病灶形態(tài)逐漸變化,多呈楔形及不

5、規(guī)則形,部分病灶邊緣出現毛刺。病灶大小隨時間延長逐漸縮小,早期改變較迅速,中后期變化相對緩慢。
  (2)早期所有病灶在T1WI及T2WI均呈不均勻稍低信號,邊緣可見環(huán)形低信號。隨時間推移,病灶T1WI及T2WI信號均逐漸減低,部分病灶內T1WI可見點片狀高信號。所有時間點,T2STIR病灶均呈明顯高信號,信號強度隨時間推移略有降低。
  (3)早期大多數病灶在DWI上呈環(huán)形高信號,部分病灶中心見片狀更高信號。中后期,病灶信

6、號逐漸均勻,呈不同程度高信號。中后期病灶ADC值較早期顯著升高(P<0.05);隨b值增大,病灶的信號強度逐漸減低(P<0.05)。
  (4)灌注曲線表現為逐漸上升型及平臺型兩種,早期以平臺型為主,晚期以逐漸上升型為主。
  (5)強化特點早期以環(huán)形強化為主,中后期以不均勻輕度強化為主。早期、中期及后期病灶的最大強化程度平均值分別為2380.01%、2056.06%、1167.36%,相對強化程度平均值分別為225.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