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標志物定量及其與E抗原血清學轉換關系.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1965年,美國科學家Blumberg首次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血清中發(fā)現“澳大利亞抗原”。其隨后被確定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后最早出現于患者血清中的HBV標志物。若HBsAg在患者血清中持續(xù)時間超過6個月,即可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ronic hepatitis B,CHB)。據世

2、界衛(wèi)生組織WHO報道,全世界有3.5億左右慢性HBV感染者,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HBV感染引起的并發(fā)癥而死亡。如肝硬化(Cirrosis)、肝衰竭(Liver faliure)和原發(fā)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與治療是個艱巨而意義重大的任務。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與HBsAg同時或稍晚出現于感染者血

3、清中,是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的標志之一。在慢乙肝患者管理與治療過程中,若出現HBsAg或HBeAg消失,并產生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或E抗體(Hepatitis B eantibody, HBeAb),即發(fā)生血清學轉換(Seroconversion)。通常意味著體內乙肝病毒復制活性降低,病情好轉,是常用的評估病情和治療效果的指標,是重要的臨床治療終點。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fā)現,

4、治療前血清HBsAg和HBeAg低水平與其高血清學轉換率密切相關。
   隨著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定量檢測HBsAg和HBeAg水平已成為可能。這為我們深入探討HBsAg和HBeAg水平及其變化模式評估HBV抗病毒療效提供了新手段。
   因此,我們需要能準確定量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的檢測方法。目前,有兩種試劑可以定量檢測血清HBsAg水平,分別是美國雅培公司和德國羅氏公司的HBsAg檢測方法。其中最為廣泛使用的是

5、雅培表面抗原檢測方法。而羅氏表面抗原檢測方法可以通過簡單的稀釋步驟和轉換實現HBsAg定量檢測。Karsten Wursthorn和Milan J.Sonneveld等研究團隊已經對兩種檢測方法進行比較,發(fā)現二者之間的結果具有很高的相關性。但是其研究病例基因型分布以A型和D型為主,而我國分布主要是C型和B型,故本研究第一部分比較雅培和羅氏HBsAg檢測方法定量檢測基因型B和C患者血清HBsAg水平的相關性和差異性。
   目前國

6、際上尚無HBeAg定量檢測試劑,但是雅培和羅氏HBeAg檢測方法都可以通過PEIU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然后實現定量檢測血清HBeAg水平。雅培E抗原試劑每次更換批號時,需要重新制作標準曲線;而羅氏HBeAg試劑可以直接使用由公司提供的定量轉換公式,不受試劑批號影響。第二部分主要比較雅培和羅氏HBeAg檢測方法定量檢測結果的一致性。
   乙肝病毒C基因區(qū)高度易變,常見變異位點G1896A變異和A1762T/G1764A雙變異。

7、前者可使HBeAg翻譯提前終止,而A1762T/G1764A雙變異可明顯降低血清HBeAg水平。而血清HBeAg低水平者易于發(fā)生血清學轉換。但是臨床實踐中,我們亦觀察到部分病例持續(xù)維持低水平E抗原,而不發(fā)生E抗原血清學轉換。我們推測,是否造成HBeAg定量降低的原因的差異,導致其結果的不同。因此,第三部分研究主要著重結合BCP/PC變異,觀察E抗原定量水平對血清學轉換發(fā)生率的影響,從而提高HBeAg定量水平對抗病毒治療療效的評估預測能力

8、。
   研究目的:
   1.結合基因型及抗病毒治療狀態(tài),比較羅氏與雅培試劑定量檢測乙肝E抗原陽性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的相關性與差異性。
   2.結合BCP/PC變異,觀察血清HBeAg定量水平對HBeAg血清學轉換發(fā)生率的影響,從而提高HBeAg定量水平對抗病毒治療療效的評估預測能力。
   研究方法:
   1.比較雅培和羅氏試劑檢測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的相關性與差

9、異性
   1.1、研究樣本來源
   共收集1308例乙肝患者病例血清,均來自廣州市南方醫(yī)院肝病中心。所有血清均同時接受雅培和羅氏兩種表面抗原和E抗原方法檢測,其中16份血清未納入定量分析比較,因兩種或一種方法檢測其E抗原為陰性。所有血清檢測前均被分裝為成兩份,保存于-30℃冰箱。
   1.2、雅培和羅氏檢驗方法
   1.2.1、HBsAg檢測方法
   雅培HBsAg方法是化學發(fā)光微粒法,

10、羅氏方法是電子化學發(fā)光微粒法。前者是直接定量檢測方法,而羅氏HBsAg方法需要通過簡單的稀釋步驟和轉換實現定量檢測血清HBsAg水平。
   1.2.2、HBeAg檢測方法
   雅培和羅氏HBeAg方法都是定性檢測方法,但是通過PEIU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來定量檢測血清HBeAg水平。
   1.3、基因型測定
   對與乙肝病毒聚合酶逆轉錄區(qū)B\C亞區(qū)部分重疊的表面抗原編碼區(qū)進行直接測序,然后進行系統(tǒng)樹

11、構建分型。
   1.4、統(tǒng)計分析
   所有結果在分析前均取10為底的對數值,兩種方法的相關性比較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連續(xù)變量的分組比較采用非參數方法Mann-Whitney;兩種方法差異性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5.0軟件Bland-Altmanplot進行描述。所有分析均采用雙側檢驗,若P<0.05,則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HBeAg定量與BCP/PC

12、變異及其血清學轉換關系研究
   2.1、病例來源
   患者來自南方醫(yī)院肝病中心參加“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EFFORT臨床研究的受試者共83例。
   2.2、基因變異分析
   用DNA抽提試劑盒(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提取血清HBV DNA,巢氏PCR擴增C基因區(qū)并將第二輪產物送英駿公司進行直接測序。序列峰圖用Chromas軟件分析,變異判斷用Mutation surv

13、eyor軟件3.0分析。
   2.3、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分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Mann-Whituey方法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率的比較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所有結果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BV DNA和HBeAg在分析前取10為底的對數值。
   研究結果:
   1.比較雅培和羅氏試劑

14、檢測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的相關性與差異性
   1.1、基因型分布與治療狀態(tài)
   根據直接測序及種系發(fā)生分析,血清總體基因型分布為:B基因型組:514例(39.78%);C基因型組776例(60.06%),D基因型2例(0.16%)。核苷初治組基因型分布為:B基因型442例(39.46%);C基因型676例(60.36%),D基因型2例(0.18%)。根據治療狀態(tài),分別有1120(86.69%)份未治療患者血

15、清納入初治組,172(13.31%)血清納入治療組。
   1.2、治療前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與基因分布關系
   治療前表面抗原分布因基因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基因型B組表面抗原定量高于基因型C組(中位數B(∶)c:4.53 vs4.08 log10 IU/mL,P=0.000,Z=-10.845);治療前樣本不同基因型E抗原定量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中位數B(∶)c:2.96 vs2.88log10 PEI U

16、/mL,P=0.203,Z=-1.274)。
   1.3、系統(tǒng)性比較
   雅培和羅氏HBsAg方法系統(tǒng)性比較,其相關系數是0.939(95% CI:0.932~0.945),P=0.000。而其差異性為:log10 IU/mL[羅氏]- log10 IU/mL[雅培]=0.075±0.241 log10 IU/mL。而兩種檢測方法定量檢測HBeAg水平系統(tǒng)性比較,其相關系數是0.987(95% CI:0.985~0.

17、988),P=0.000。而其差異性為:log10 PEIU/ml[羅氏]-log10PE IU/ml[雅培])=-0.149±0.165 log10 PE IU/ml。
   1.4、基因型分組比較
   根據基因型分成基因型B組和C組,兩種HBsAg檢測方法相關系數分別為0.942(95% CI:0.932~0.951)和0.948(95%CI:0.940~0.955),P=0.000。而其差異性(比率(羅氏/雅培)

18、)分別為0.993和1.037。兩種HBeAg檢測方法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88(95% CI:0.985~0.990)和0.986(95% CI:0.984~0.988),P=0.000。而其差異性(比率(羅氏/雅培))分別為0.815和0.957。
   1.5、治療狀態(tài)分組比較
   根據治療狀態(tài),各基因型組分別被分為兩組,B基因型組治療前HBsAg相關性為0.919(95% CI:0.903~0.932),治療后

19、相關性為0.979(95% CI:0.967~0.987),P=0.000。而C基因型組治療前HBsAg相關性為0.945(95% CI:0.936~0.952);治療后相關性0.956(95% CI:0.935~0.970), P=0.000。B基因型組治療前HBeAg相關性為0.985(95% CI:0.981~0.987;治療后HBeAg相關性為0.980(95% CI:0.968~0.988, P=0.000。而C基因型組治療前

20、HBeAg相關性為0.984(95% CI:0.981~0.986);治療后HBeAg相關性0.982(95% CI:0.973~0.988), P=0.000。
   2.HBeAg定量與BCP/PC變異及其血清學轉換關系研究
   2.1、治療52周累積HBeAg血清學轉換率與基線期HBeAg定量關系
   根據HBeAg水平是否大于2.44 log10PEIU/ml,分為HBeAg低定量組和HBeAg高定量

21、組,其隨訪12周、24周、36周、52周時HBeAg血清學轉換率為23.53% VS0%(P=0.003),35.29% VS1.92%( P=0.001),41.18% VS5.77%(P=0.001),52.94% VS17.31%(P=0.009)。
   2.2、BCP/PC變異與基線期E抗原定量關系研究
   變異組與野生株組E抗原定量水平有區(qū)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位數變異組:野生組:2.69 VS3.12 lo

22、g10PEI U/ml,P=0.032);以HBV DNA校正后,同樣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3)。1762A/1764T純合變異者E抗原定量中位數為2.11 log10 PEIU/ml,雜合變異者E抗原定量中位數為3.10 log10PEI U/ml,野生株E抗原定量中位數為3.08 log10 PEI U/ml,三組之間E抗原定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別(P=0.002)。而雜合變異組與野生組之間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93)。以HB

23、V DNA水平作為校正因素,比較三組間區(qū)別,同樣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而雜合變異組與野生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73)。
   2.3、BCP/PC變異與治療各期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關系研究
   變異組與野生組隨訪12周、24周、36周、52周時HBeAg血清學轉換率為9.5% VS0.0%(P=0.150),9.5% VS11.1%(P=1.00),9.5% VS22.2%(P=0.173),23.8%

24、 VS29.6%(P=0.589)。
   研究結論:
   1.雅培與羅氏HBsAg方法和HBeAg方法定量檢測結果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和低差異性,且不受治療狀態(tài)和基因型影響。兩種檢測方法均可用于臨床與科研定量檢測HBsAg和HBeAg水平。
   2.G1896A和/或A1762T/G1764A變異可明顯降低血清HBeAg水平。
   3.血清HBeAg低定量水平時,發(fā)生HBeAg血清學轉換的概率更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