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與目前國內(nèi)外其他學者研究思路相反,本論文采用單一主催化劑與2 種不同的烷基鋁助催化劑作用,分別形成乙烯齊聚和乙烯—α-烯烴共聚活性中心,“多米諾”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制備支化聚乙烯。對于這樣的思路構成的催化體系國內(nèi)外尚未見他人相關文獻報道。 本文合成了非茂主催化劑β-二酮類配合物,即乙酰丙酮二氯化鋯((acac)2ZrCl2)、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鋯((dbm)2ZrCl2)、(1-苯基-4, 4, 4-三氟-丁二酮)二氯化鋯((bf
2、a)2ZrCl2)和乙酰丙酮二氯化鈦((acac)2TiCl2),分別考察了一氯二乙基鋁(AlEt2Cl)、三乙基鋁(AlEt3)、三異丁基鋁(Al(I-Bu)3)與其作用催化乙烯齊聚性能;考察了甲基鋁氧烷(MAO)、AlEt3、Al(I-Bu)3與其作用催化乙烯與特定鏈長的α-烯烴共聚性能;并考察了單一主催化劑β-二酮鋯配合物與兩種不同助催化劑“多米諾”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Β-二酮類配合物催化乙烯齊聚反應中,不同助催化劑對乙烯
3、齊聚有很大影響;同時,增強β-二酮配體的吸電性可提高齊聚活性;對齊聚產(chǎn)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以AlEt2Cl 為助催化劑時,β-二酮鋯催化乙烯聚合產(chǎn)物主要為α-烯烴,β-二酮鈦主要形成了烷烴;而助催化劑Al(I-Bu)3 和AlEt3 對乙烯齊聚生成α-烯烴的性能較差;β-二酮類配合物催化乙烯與特定鏈長的α-烯烴共聚結果表明,β-二酮類配合物與助催化劑MAO、AlEt3、Al(I-Bu)3 作用,形成了共聚活性中心,13C-NMR 證實聚合
4、產(chǎn)物為乙烯與α-烯烴的共聚物。 在乙烯原位共聚催化體系中,以β-二酮鋯為單一主催化劑,以AlEt2Cl 為齊聚助催化劑,共聚助催化劑則分別采用了MAO、AlEt3、Al(I-Bu)3。13C-NMR 表征得到聚合產(chǎn)物為含有一定支鏈長度分布的支化聚乙烯。同時由于支化結構的存在,原位共聚產(chǎn)物的熔點和結晶度下降。由此證實了采用一種主催化劑與兩種不同助催化劑作用可以形成2 種不同功能的催化活性中心,從而也能實現(xiàn)乙烯原位共聚制備支化聚乙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茂金屬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pdf
- 可用于兩種聚乙烯工藝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研究.pdf
- 茂金屬催化劑合成乙烯-丙烯共聚物.pdf
- 助催化劑和外給電子體對負載型鈦系催化劑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的調(diào)節(jié)作用.pdf
- PEMFC鉑基催化劑的助催化劑及載體研究.pdf
- 面向可見光催化的半導體催化劑及非貴金屬助催化劑研究.pdf
- 助催化劑對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反應的影響.pdf
- 催化劑的論文催化劑類論文
- 茂鋯催化劑催化烯烴齊聚研究.pdf
- 負載茂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催化乙烯聚合.pdf
- 聚乙烯國產(chǎn)催化劑替代進口催化劑的工業(yè)應用.pdf
- 鎳金屬催化劑催化乙烯齊聚.pdf
- 新型苯氧基亞胺非茂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及其與丙烯腈共聚合的研究.pdf
- 氯化鎂負載非茂單活性中心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研究.pdf
- 丙酮作助溶劑非均相催化劑催化制備生物柴油.pdf
- 38529.改性zieglernatta催化劑催化乙烯α烯烴共聚合的研究
- 茂金屬催化劑合成乙烯與1--辛烯共聚物的研究.pdf
- 助催化劑對鐵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的影響及具有寬峰-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的制備.pdf
- 催化劑再生
- 新型聚苯乙烯負載茂鋯催化劑催化烯烴聚合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