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的“怨恨”情感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怨恨”一詞來源于法語,尼采將其作為哲學術語引入到德語當中。德國天主教哲學家馬克思·舍勒(MaxScheler,1874~1928)則運用情感現象學的方法,著眼于資本主義時代人的精神氣質,對該時代道德建構中的怨恨現象予以討論,從而把對怨恨情感的研究推向一個廣闊的理論空間。舍勒運用現象學的方法對道德建構中的怨恨進行討論,使怨恨一詞獨具倫理魅力,舍勒立足于對人的界定,以現象學還原方法深入愛恨秩序,探討怨恨的根源及途徑,把怨恨界定為資本主義時

2、代人的精神氣質,它導致現代價值體驗結構的轉型和價值位移,是人類情感中價值顛倒或價值崩潰的根源。
  第一部分,對于“怨恨”情感的探究,經過追根溯源的歷史探究,從詞源的表述和怨恨的生成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于怨恨的由來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同時,從怨恨的心理結構和倫理結構中的怨恨這兩個方面更具體的對怨恨進行了說明。第二部分,現代的道德是由無數的怨恨構成的,是人類情感中出現的價值顛倒和價值崩潰的根源。怨恨作為現代性精神品質,實用價

3、值與生命價值的結構性位置已發(fā)生根本轉換,表現出工商精神氣質取代了形而上學的精神氣質。怨恨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道德判斷的根源,在于它事關道德評價的構成能力,它導致現代價值體驗結構的轉型和價值位移。第三部分,怨恨情感與現代倫理道德建構,如今社會道德混亂,根源于道德主體的精神氣質中充滿怨恨,人們以怨恨心態(tài)的產生和怨恨類型的形成作為價值判斷的基礎,使怨恨的產生與道德的墮落密切相關。我們通過提升自我修養(yǎng),構建現代德性觀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