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本文首先回顧了文人畫逸格理論產生、發(fā)展和成熟的歷史過程,并嘗試運用歷代的逸格標準,從海內外見于著錄的宋元明清的絹本和紙本繪畫中斟選出符合這一標準的具體畫作。在此基礎上,運用美術考古的類型排比法,將逸格繪畫按照內容題材將其分成山水、動植物花鳥、人物三個大類。爾后運用美術考古的藝術分析法,通過對一部分典型逸格繪畫的分析、引證、比較和評判,較為深入地研究了歷代逸格繪畫的具體筆墨技法和藝術面貌。并以此為突破口,比較系統(tǒng)地考察和總結了歷代逸格
2、繪畫的時代藝術內涵(包括構圖藝術特征、筆墨風格和形神關系三個方面),也比較清楚地揭示和復原了逸格繪畫中原初的技法形態(tài)、審美意識和美學價值。
本文還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新觀點。如逸格理論的三個標準(人倫品識、筆墨技法、形神關系),“逸”與“神”的沖突問題,魏晉至宋初的繪畫藝術所擔負的雙重歷史任務問題等。其中“逸”與“神”的沖突問題是逸格理論不可回避的一個關鍵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中國藝術精神的本質。本文認為“逸”與
3、“神”的沖突只有當“不拘常法”、“教外別傳”的禪宗美學在宋代取得審美意識領域的支配地位,并逐漸滲透、轉化為文化心理的穩(wěn)定結構和藝術心理的共同機制時,才能真正獲得解決。
本文認為禪宗美學對宋代以后的逸格理論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嬗變作用。這個嬗變作用一方面體現(xiàn)為禪宗對繪畫本體論范疇——“意”的深化,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形神論方面以“不求形似”或“不似之似”傳“主體之意”取代晉唐以來以“形似”傳“客體之神”。這種取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緩慢、
4、漸進、曲折的,原因在于魏晉至唐宋繪畫藝術所擔負的雙重歷史重任即傳真實之“神“和表現(xiàn)佛教禪宗的妙悟之“意”,前者體現(xiàn)為中國本土繪畫藝術按照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藝術符號象征系統(tǒng)從具有時空互滲特征的原始思維中解放出來而形成的藝術現(xiàn)實化、真實化、客觀化進程,注重以“形似”傳達審美對象之“神”;后者體現(xiàn)為魏晉時代佛教傳入所引發(fā)的“萬法盡在自心”、講求“妙悟”的藝術“意境”化、主觀化進程,注重以“不求形似”表現(xiàn)或傳達主體之“意”。這兩個進程所造成的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逸格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
- 倪瓚“逸筆逸氣”與黃休復“逸格”比較研究
- 倪瓚“逸筆逸氣”與黃休復“逸格”比較研究_2175.pdf
- 倪瓚山水畫逸格研究.pdf
- 徐熙野逸兼論落墨成格.pdf
- 世俗與逸格——兩宋人物畫置景探微.pdf
- 元代繪畫“逸”的維度研究.pdf
- 江南逸格水墨于新浙派人物畫成熟的意義.pdf
- 逸搏及逸搏心律
- 論“逸格”境層在倪瓚山水畫圖式中的建構
- 弘仁荒疏冷逸的繪畫風格研究.pdf
- 房室交接區(qū)逸搏和逸搏心律(房室交接處逸搏和逸搏心律,房室交接區(qū)性逸搏和交接區(qū)性逸搏心律,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 論“逸格”境層在倪瓚山水畫圖式中的建構_23523.pdf
-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
- 逸之“情逸”——論“逸品”的內涵及審美追求.pdf
- 梁楷的“減”與“逸”.pdf
- 由明代畫論中的“元四家”列名之變看文人畫逸格的主導傾向.pdf
- 格化拓撲與概念格.pdf
- 《逸周書》副詞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