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雜邊禾dss-1突變體光合生理特性及基因定位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株高是其重要的農(nóng)藝性狀之一,研究水稻株高對水稻的穩(wěn)產(chǎn)及高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鑒定和創(chuàng)制水稻新的矮稈突變體,對進一步揭示水稻株高生長發(fā)育的分子調(diào)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化學誘變劑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ate, EMS)處理貴州地方稻種黎平雜邊禾后獲得一份小粒矮稈突變體(暫命名為dwarf small seed-1,dss-1),對其表觀性狀、光合生理特性、節(jié)間細胞結構、對外源赤

2、霉素(Gibberellin, GA)及油菜素內(nèi)酯(Brassinosteroid, BR)敏感性及BR相關基因表達進行了分析,并構建雜交群體對dss-1突變體進行遺傳分析,以明確dss-1突變體矮化性狀的遺傳特性,還對該突變基因進行了初定位研究,結果如下:
  1突變體農(nóng)藝性狀及細胞形態(tài)
  突變體表現(xiàn)出植株矮化、株型直立、葉色深綠、第二節(jié)間長度極度縮短、劍葉短窄、籽粒小而圓、穗長及倒1節(jié)長度增加等性狀。成熟期dss-1突

3、變體株高98cm,高度為野生型(205.18 cm)的48%。對苗齡2周的突變體及野生型植株第二葉葉鞘及葉片表皮細胞觀察發(fā)現(xiàn),突變體的表皮細胞長度明顯較野生型縮短。對dss-1突變體各節(jié)間細胞進行縱切觀察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細胞相比,dss-1突變體倒1、3、4節(jié)間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差異,細胞長度變化不大;倒2節(jié)細胞長度變短且圓,說明dss-1突變體第2節(jié)間縮短是由于細胞長度變短所致。
  2突變體對外源GA及BR的響應
  外源GA

4、3處理該突變體無胚乳部分種子發(fā)現(xiàn),其能誘導該突變體產(chǎn)生α-淀粉酶,表明dss-1突變基因與GA信號轉(zhuǎn)導途徑無關;經(jīng)過外源GA3處理突變體苗期后,發(fā)現(xiàn)dss-1突變體第二葉鞘長度未恢復至野生型長度,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突變體對外源GA3不敏感,推測該突變體矮化性狀與活性GA生物合成途徑無關。在暗培養(yǎng)條件下,dss-1的中胚軸不伸長,暗形態(tài)建成受到影響。而dss-1突變體對外源表油菜素內(nèi)酯BL敏感,推測該突變體可能與BR生物合成途徑有關。

5、>  3突變體光合生理特性
  為探討突變體dss-1生理生化變化,我們測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三種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并以LI-6400XT光合系統(tǒng)進行了光合生理特性分析。結果表明, dss-1突變體SOD、POD和CAT酶活性分別為8.12

6、 U/mg(prot)、28.60 U/mg(prot)、23.77 U/mg(prot),均比野生型[SOD為7.75 U/mg(prot)、POD為27.23 U/mg(prot)及CAT為21.76 U/mg(prot)]略高,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該突變基因與抗氧化酶不相關。MDA含量為0.90 nmol·mg?1(FW),比野生型[0.57 nmol·mg?1(FW)]增加58%,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該突變體成熟期的光合速

7、率(8.9μmol·m-2·s-1)和葉綠素含量(4.8 mg·g-1·FW)比野生型(光合速率為6.7μmol·m-2·s-1,葉綠素含量為3.0 mg·g-1·FW)高24.72%和37.5%;分蘗期突變體光合速率(18.7μmol·m-2·s-1)和葉綠素含量(5.7 mg·g-1·FW)比野生型(光合速率是16.8μmol·m-2·s-1和葉綠素含量是4.5 mg·g-1·FW)增加了10.16%、21.05%。突變體dss-1

8、的初始熒光產(chǎn)量(Fo)是175.1,最大光合效率(Fv/Fm)為0.79,比野生型(Fo為141.01,F(xiàn)v/Fm為0.78)高19.50%和1.3%,電子傳遞速率(ETR)、PSII的光化學效率(ΦPSII)和光化學淬滅(qP)分別是96.73、0.16、0.71,均低于野生型(ETR是106.13、ΦPSII是0.20及qP是0.75)。說明dss-1突變基因與該突變體光合生理特性和表型特征具有一定相關性。
  4 dss-1

9、突變對BR合成及信號轉(zhuǎn)導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利用real-time PCR檢測dss-1突變體和野生型幼苗期中BR生物合成和信號傳導相關基因的表達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相比, BR合成途徑相關基因DWARF4、DWARF、D11、DWARF2及信號轉(zhuǎn)導途徑相關基因BRI1、MDP1、RAG1、BZR1的表達量均上調(diào),其中合成途徑相關基因DWARF上調(diào)最明顯,是野生型的7.8倍;信號轉(zhuǎn)導途徑相關基因BRI1的表達上升幅度是野生型的5.3

10、倍左右。除了DWARF4、RGA1、MDP1外,其他基因表達量上調(diào)均高于2倍,說明dss-1基因不是BR生物合成中DWARF4、DWARF、D11、DWARF2任何一個,也不是BR信號通路中BRI1、 MDP1、 RAG1、BZR1的其中一個,是一個與BR生物合成相關的基因。
  5突變體矮稈性狀的遺傳特性及基因初定位
  本研究構建了dss-1與9311、銀桂粘及貴州黎平雜邊禾野生型3組雜交組合,研究突變體矮化性狀遺傳特性

11、,將dss-1與9311雜交組合F2群體作為dss-1突變基因的定位群體。研究發(fā)現(xiàn),dss-1突變體與9311、銀桂粘及黎平雜邊禾野生型等材料的雜交F1代植株均表現(xiàn)為高稈性狀,未出現(xiàn)矮化植株。dss-1與9311、野生型及銀桂粘等雜交組合的F2代群體中,高稈植株與矮化植株分離比例為3:1。說明dss-1突變體的矮化性狀是由于單基因隱性突變所致,初步命名為Dss-1基因。利用在兩親本間篩選出具有多態(tài)性的引物對突變基因池和正常基因池進行擴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