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化是全球變化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城市生態(tài)已成為生態(tài)學研究的熱點。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受人類活動影響,極大地改變了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和功能。城市中的樹木生長和固碳研究近年來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關于城市生境對樹木生長的影響還缺乏共識。目前主要存在兩種相反的觀點:一方面,因為城市大部分地面硬化,致密的土壤限制根植物根系生長,阻礙水滲透,生境極端破碎化并經常受到人類活動的直接和間接干擾,這抑制了植物生長;另一方面,人工管理,如施肥、除蟲和修剪
2、及熱島效應和相對低的臭氧濃度等,都可使城市植被快速生長,提高樹木固碳速率。然而城市內景觀類型上影響因子不明確,在城市范圍內進一步對不同景觀類型的研究仍然很少,因此對城市不同景觀類型上樹木生長和固碳速率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以中國城市化速度最快的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重要歷史名城杭州作為典型案例,選取杭州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樹種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為研究對象,實
3、地調查并測量了880株樹木的胸徑、株高、株距和冠幅,測量了353株樹木近十年的平均年輪面積增量,對城市不同景觀類型上不同樹種的碳儲存和碳吸收速率進行了估算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
1.在商業(yè)用地、居住區(qū)用地及政府機關用地三種景觀類型上,香樟的生長速率與植株冠幅呈明顯的線性正相關(r2=0.53,n=80,P<0.05),在城市不同景觀類型中生長無明顯差異。懸鈴木生長速率和冠幅在各景觀類型上均無顯著相關(r2=0.05,n=120
4、,P>0.05),其生長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
2.香樟生長速率與年齡在各景觀類型上都呈線性正相關(r2=0.36,n=80,P<0.05)。而懸鈴木生長速率與年齡的相關性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上各不相同,在政府機關用地上年均輪寬面積增量與年齡呈負相關(r2=0.49,n=17,P<0.05),可能與樣木平均年齡大有關;住宅區(qū)則呈正相關(r2=0.44,n=17,P<0.05),此景觀樹木在三個景觀中年齡最??;而在商業(yè)區(qū)無顯著相
5、關(r2=0.03,n=21,P>0.05)。
3.香樟在政府機關用地上單株碳吸收最大(6 kg a-1),其次為商業(yè)區(qū)(5 kg a-1)和住宅區(qū)(4 kg a-1),均遠高于郊區(qū)(3.9 kg a-1)和而野外常綠闊葉林(2.2 kg a-1)。懸鈴木在政府機關用地和商業(yè)區(qū)碳吸收速率相近,分別為10.27 kg a-1和10.18 kga-1,但住宅區(qū)高達14.4 kg a-1,這與該類型上幼年樹木多,生長迅速有關。<
6、br> 4.三種景觀類型上香樟碳儲量,以政府機關用地最高,達到82.02 kg C m-2,因其樹木年齡較大。商業(yè)區(qū)綠化更新快,香樟樹齡最低,碳儲量僅為33.59 kg Cm-2,是政府機關用的上樹木碳儲量的1/2。而住宅區(qū)碳儲量為34.01 kg C m-2。懸鈴木在各景觀的碳儲量格局與香樟相似,政府機關用地最高,達111.78 kg Cm-2,商業(yè)區(qū)和住宅區(qū)的碳儲量分別為101.49 kg C m-2和94 kg C 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亞熱帶不同地質背景水庫碳轉移過程的研究.pdf
- 亞熱帶不同林分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結構特征研究.pdf
- 亞熱帶稻田土壤有機碳氮循環(huán).pdf
- 亞熱帶區(qū)域城市廣場生態(tài)設計初探.pdf
- 中亞熱帶不同退化程度林地土壤有機碳分解特征.pdf
- 南亞熱帶不同樹種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氮特征研究.pdf
-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碳儲量和地下碳平衡.pdf
- 亞熱帶重要森林類型土壤植硅體碳的研究.pdf
- 亞熱帶甜櫧天然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研究.pdf
- 亞熱帶典型森林冠層參數(shù)及碳儲量定量估算研究.pdf
- 南亞熱帶五種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的研究.pdf
- 熱帶、亞熱帶與溫帶玉米種質的利用研究.pdf
- 中國亞熱帶四種森林類型凋落葉分解過程中不同形態(tài)碳和植硅體碳演變規(guī)律研究.pdf
- 亞熱帶森林轉換及火燒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和黑碳的影響.pdf
- 我國亞熱帶土壤碳氮轉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pdf
- 中亞熱帶紅壤丘陵區(qū)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觀位置對活性有機碳的影響研究.pdf
- 亞熱帶木荷生長過程及其年輪氣候學研究.pdf
- 熱帶、亞熱帶典型森林-土壤系統(tǒng)植硅體碳變化規(guī)律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pdf
- 3個熱帶、亞熱帶玉米群體在溫帶的利用研究.pdf
- 我國亞熱帶和溫帶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變化及InTEC模型的驗證.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