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杉木和紅錐都是我國亞熱帶重要的速生、珍貴樹種,其中杉木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紅錐是近幾十年來南方大力發(fā)展的新興樹種。本研究在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yè)實驗中心伏波實驗場選擇立地條件相同的杉木、紅錐人工近熟林為對象,對兩種人工林的生物量、生產力、碳儲量等進行了對比研究,結論如下:
(1)采用收獲法測定標準木的生物量,按照Wi=aDb數(shù)學模型建立了杉木、紅錐胸徑與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對生長方程,經統(tǒng)計檢驗,各器官生物量回歸方程的擬
2、合度較高,均達到了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可適用于各林分的生物量估算。
(2)杉木、紅錐人工林喬木層生物量存在顯著的差異。杉木林單株生物量為172.49±32.23kg/株,顯著高于紅錐林單株生物量(152.84±3.80kg/株)。杉木人工林喬木層總生物量(147.99±3.07t/hm2)亦顯著高于紅錐林(107.75±13.75t/hm2)。
(3)杉木、紅錐人工林喬木層各組分生物量分配規(guī)律相同,各組分生物量占總生物
3、量比例均表現(xiàn)為干>根>枝>皮>葉。杉木林樹干生物量占比(56.69%)大于紅錐林(54.99%),但紅錐林樹枝生物量占比(11.21%)大于杉木林(8.27%)。
(4)杉木林灌木層生物量(1.507±0.512t/hm2)、草本層生物量(0.990±0.457t/hm2)均顯著高于紅錐林(灌木層:1.093±0.358t/hm2;草本層0.089±0.080t/hm2)。紅錐林枯落物層生物量(1.387±0.089t/hm2
4、)顯著高于杉木林(0.814±0.919t/hm2)。
(5)杉木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總生物量為151.30±2.79t/hm2,顯著高于紅錐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總生物量(110.32±13.78t/hm2)。
(6)杉木、紅錐人工林喬木層生產力存在顯著差異。杉木林喬木層總生產力(6.37±0.14t/hm2·a)比紅錐林(4.68±0.60t/hm2·a)高30.36%,杉木林樹干生產力(3.83±0.08t/hm2·a)比紅錐林
5、(2.45±0.31t/hm2·a)高35.99%。紅錐林地上部分生產力在總生產力中的占比高于杉木林。
(7)杉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與紅錐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差異不顯著。杉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分配格局為:土壤層(66.37%)>喬木層(32.93%)>灌木層(0.32%)>草本層(0.19%)>枯落物層(0.14%);紅錐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分配格局從大到小相應為:土壤層(72.81%)>喬木層(26.59%)>枯落物層(0.35%)>灌
6、木層(0.24%)>草本層(0.02%)。兩種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以土壤碳儲量占優(yōu)勢,生物量碳儲量居次要地位。杉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儲量(217.56±17.29t·C/hm2)略高于紅錐林(195.05±17.85t·C/hm2),但差異不顯著。土壤碳儲量分別為144.55±14.54t·C/hm2、142.04±14.51t·C/hm2,差異不顯著。杉木人工林喬木層碳儲量(71.48±2.74t·C/hm2)、林下植被層碳儲量(1.1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亞熱帶五種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的研究.pdf
- 亞熱帶甜櫧天然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研究.pdf
- 亞熱帶杉木人工林樹干呼吸研究.pdf
- 南亞熱帶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對林分生物量及物種多樣性的影響.pdf
- 亞熱帶杉木人工林細根壽命研究.pdf
-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研究.pdf
- 南亞熱帶典型鄉(xiāng)土闊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氮及活性有機碳研究.pdf
- 南亞熱帶不同樹種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氮特征研究.pdf
- 不同經營周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儲量.pdf
- 不同林齡興安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估算.pdf
- 西南樺人工林生物量、養(yǎng)分含量和碳氮儲量的研究.pdf
- 南亞熱帶桉樹人工林不同經營模式土壤碳動態(tài)變化及其調控機制.pdf
- 黑荊人工林不同家系類型生物量及碳儲量研究.pdf
- 北亞熱帶東部天然次生林與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的比較.pdf
- 南亞熱帶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樣性研究.pdf
- 南亞熱帶四種人工林土壤碳固持及其主要相關過程研究.pdf
-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碳儲量和地下碳平衡.pdf
- 南亞熱帶人工林土壤有機碳庫、紅外光譜及營養(yǎng)元素特征分析.pdf
- 南亞熱帶典型人工林可燃物空間分布及潛在火行為研究.pdf
- 北亞熱帶次生櫟林與火炬松人工林土壤碳動態(tài)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