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下頜第三磨牙的萌出及處理一直以來都是臨床醫(yī)師產生興趣的爭論熱點。第三磨牙是人類口腔中萌出最晚的牙齒,隨著人類生活質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肌肉、頜骨等咀嚼器官出現不平衡退化,容易導致其阻生。阻生第三磨牙在成人中最為常見,其生長發(fā)育、位置形態(tài)具不確定性。與其他牙齒相比,其阻生率差異可達9.5%~39%,下頜高于上頜,安氏Ⅱ類錯牙合高于安氏Ⅲ類錯牙合。基于此,臨床醫(yī)師難以預測其能否順利萌出。在不同人群中,第三磨牙的萌出情況
2、差異很大,尤其在骨量、牙量不一致的正畸患者中,第三磨牙阻生率相對較高。通常認為第三磨牙高阻生率歸因于磨牙后間隙不足與初始傾斜角度不利。阻生第三磨牙對鄰近第二磨牙產生重大影響,如牙周韌帶撕裂、牙根吸收、齲齒、影響牙弓擁擠度及菌斑感染等。因此,預防性拔除第三磨牙被眾多臨床醫(yī)師所推薦。安氏Ⅱ類錯牙合是臨床上常見的錯牙合畸形。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主訴、上下頜骨不調及顳下頜關節(jié)穩(wěn)定性等的情況,對于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的治療包括正畸正頜聯合手術和
3、拔牙掩飾性治療以代償骨骼與面部外形不調。若牙列擁擠嚴重和缺乏足夠的牙弓長度,則更傾向于拔牙掩飾性治療。若上頜結節(jié)發(fā)育良好、牙列擁擠程度不高,則可采取非拔牙矯治使上牙弓后移,下牙弓前移。不同的拔牙模式矯治機制具有差異,對下頜第三磨牙萌出產生一定的影響。相比于非拔牙矯治,拔牙矯治后下頜磨牙近中移動,可為促進第三磨牙萌出而增加磨牙后間隙。安氏Ⅰ類錯牙合患者為中性磨牙關系,在治療過程中上下頜磨牙位置相對穩(wěn)定,但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因上下頜磨牙為遠
4、中關系,下頜磨牙需前移以糾正磨牙關系,而不同矯治模式對該類成人患者下頜第三磨牙萌出的影響尚少見報道。本課題對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經不同矯治模式治療后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及磨牙后間隙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以預測下頜第三磨牙萌出情況。開展正畸矯治對下頜第三磨牙萌出影響的相關研究,有助于人們更深入了解第三磨牙的阻生因素,從而為正畸醫(yī)師對下頜第三磨牙保留與否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研究目的:
對比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在不同矯治模
5、式下治療前后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及磨牙后間隙差異,探討不同治療方法對下頜第三磨牙萌出的影響差異,進一步預測第三磨牙的萌出情況,以期為正畸醫(yī)師處理阻生的下頜第三磨牙提供理論依據及方法指導。
方法:
本課題組收集2006~2016年就診于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口腔科并結束治療的患者共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共170顆下頜第三磨牙,所有患者已過生長發(fā)育高峰期(CVS4~6),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72
6、±1.93歲,平均矯治周期2.04±0.37年。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安氏Ⅱ類錯牙合,雙側磨牙為遠中關系,均角型(MP-FH=31.1±5.6),均采用MTB直絲弓矯治系統(tǒng),兩步法關閉拔牙間隙,無附加控制支抗裝置,治療結束時拔牙間隙完全關閉?;颊叱C治前后均于我院口腔放射科拍攝曲面體層片。按矯治模式不同分為3組:非拔牙組(30例,58顆),拔除第一前磨牙組(30例,58顆),拔除第二前磨牙組(30例,54顆)。所有曲面體層片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
7、醫(yī)師在同一設備上拍攝。將獲得的曲面體層片導入 Winceph8.0軟件進行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和磨牙后間隙測量,所有項目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在3周內測量完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各組矯治前后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及磨牙后間隙差異,分析各組間差異大小,應用“Olive-Basford”預測法比較矯治前后下頜第三磨牙萌出幾率差異。
結果:
1.矯治前各組間男女性別比例及平均年齡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8、 2.矯治前各組左右兩側測量指標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下頜第一磨牙矯治前后傾斜角度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組矯治后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變化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非拔牙組各測量值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下頜第一磨牙矯治前后角度變化在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矯治前后各組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變化在3組間有顯著差
9、異(P<0.001);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組M3-MP差值(矯治前-矯治后)小于非拔牙組,2組其余測量指標矯治前后差值均大于非拔牙組。
5.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組矯治后下頜磨牙后間隙均增大,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01);非拔牙組矯治后下頜磨牙后間隙略有減少,但變化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治療前后下頜第三磨牙牙冠近遠中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矯治前后各組下頜磨牙
10、后間隙變化在3組間有明顯差異(P<0.001);非拔牙組下頜磨牙后間隙矯治前后差值大于拔除第一前磨牙組,而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大于拔除第二前磨牙組。下頜第三磨牙牙冠近遠中徑矯治前后差值在3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各組通過“Olive-Basford”預測法(AB/CD)評估矯治前后萌出幾率變化,非拔牙組矯治前后萌出幾率改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組矯治后萌出幾率明顯增加(P<0
11、.001);3組間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非拔牙組矯治前后差值大于拔除第一前磨牙組,而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大于拔除第二前磨牙組。
結論:
1.下頜第一磨牙傾斜角度在正畸矯治前后無顯著變化,位置相對穩(wěn)定。
2.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下頜第三磨牙在非拔牙矯治后略向近中傾斜,但傾斜角度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拔除第一前磨牙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組矯治后下頜第三磨牙更加直立,拔牙組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改善較非拔牙組明
12、顯,但在拔牙組間無顯著差異。
3.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拔牙矯治后下頜磨牙后間隙顯著增加,而非拔牙矯治后略有減少,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下頜磨牙后間隙改變量最多為拔除第二前磨牙組,其次是拔除第一前磨牙組,最后是非拔牙組。
4.拔牙矯治后,成人安氏Ⅱ類錯牙合患者第三磨牙萌出幾率顯著增加,其中拔除第二前磨牙較拔除第一前磨牙提升更明顯,而非拔牙矯治前后無差異。但在矯治結束時,仍有相當一部分拔牙矯治患者下頜第三磨牙未能完全萌出或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氏Ⅲ類錯合下頜第三磨牙萌出間隙和傾斜角度的研究.pdf
- 拔除第一磨牙矯治后第三磨牙萌出及后牙(牙合)變化的初步研究.pdf
- 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牙合)矯治對髁突和下頜位置的影響研究.pdf
- 安氏Ⅱ1類錯(牙合)不同矯治方法的對比研究.pdf
- 安氏III類錯(牙合)畸形的矯治.pdf
- 不同拔牙模式對高角型青少年下頜第三磨牙萌出趨勢影響的研究.pdf
- 安氏Ⅲ類錯(牙合)伴后牙反(牙合)病例的矯治.pdf
- Forsus矯治恒牙期安氏Ⅱ類錯(牙合)下頜后縮的臨床研究.pdf
- 安氏Ⅰ類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頜第三磨牙傾斜角度及磨牙后間隙的研究.pdf
- 安氏Ⅱ類錯(牙合)伴第二磨牙近中阻生的臨床矯治.pdf
- 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伴阻生牙的臨床矯治.pdf
- 單側下頜第三磨牙伸長患者牙合接觸特征的研究.pdf
- 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錯(牙合)患者面部垂直向距離影響的研究.pdf
- 前方牽引矯治替牙期安氏Ⅲ類錯(牙合)的長期療效觀察.pdf
- 成人安氏Ⅰ類錯(牙合)畸形的非常規(guī)拔牙矯治.pdf
- 上下頜聯合擴弓矯治青少年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的臨床研究.pdf
- 舌側磨牙遠移器矯治安氏Ⅱ類錯(牙合)的臨床研究.pdf
- 遺傳性安氏Ⅲ類錯(牙合)下頜骨形態(tài)特征研究.pdf
- 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的不對稱拔牙矯治.pdf
- 正畸治療中拔除第二恒磨牙對第三磨牙萌出位置影響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