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數學史角度看丁小平的微從數學史角度看丁小平的微積分研究分研究從丁小平先生在第四屆世界數學科學大會發(fā)表《淺談現行微積分原理的錯誤》和《新微積分原理簡介》算起,至今已有九年。這九年中,丁小平先生一直通過發(fā)表論文和講學等方式揭示現行微積分原理的錯誤,同時,講授他的新微積分原理,到目前為止,不了解他的學術結論的數學家已經寥寥無幾,但公開支持他學術結論的不多,試圖駁倒他的一個都沒有成功,而私下支持他學術結論的卻比比皆是。筆者試從科學史角度談談自
2、己對丁小平研究工作的淺見。丁小平先生回母校清華大學參加校慶時與同學合影微積分的分的歷程牛頓和萊布尼茲,分別在1665年和1673年獨自創(chuàng)建微積分方法體系并建立各自的微積分原理,其結果是:微積分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微積分原理始終不能自圓其說。在牛頓的微積分原理中,由于構造流數(即導數)的需要,牛頓人為地引入小量,可是,當流數構造出之后,牛頓又覺得流數后的小量或的組合項是個麻煩,于是,牛頓又人為地將它舍棄。邏輯學告知世人,如果一個量無論多
3、小都得引入,那它就不可以忽視如果一個量小得可以忽視,那它就不必引入。據此,基督教北愛爾蘭大主教貝克萊嘲笑牛頓的“”是幽靈。在萊布尼茲的微積分原理中,萊布尼茲定義兩個要多近就可以多近的變量的差為微分,微分的逐點累加就是積分(將積分區(qū)分為不定積分與定積分是多余的),積分的微化就是微分,導數就是因變量與自變量的微分之比。萊布尼茲微積分原理的不足在于說不清“要多近就可以多近”究竟是多近。1821年至1823年,法國數學家柯西分別出版了他的《分析
4、教程》和《無限小計算教程概論》,以此為標志,人類建立起第一個微積分原理。后來,又經過黎曼、維爾斯特拉斯和達布等數學家的完善,我們現行的微積分原理宣布大功告成??挛飨档奈⒎e分原理本質上就是用極限論處理掉項的牛頓系的微積分原理,但在解釋不了豐富多彩的微積分方法為什么行之有效時又只好把萊布尼茲的微分拼湊進去。首先,丁小平先生指出現行微積分原理中微分概念引入的錯誤,以及由此引發(fā)微積分原理的系統性錯誤,并以重新定義微分的方式反襯這一錯誤。不知是否
5、可以這樣認為,丁小平指出的現行微積分原理中微分的錯誤恰好是微積分發(fā)展史中極限思想與微分思想相抵觸的產物。極限論自然有它自己的數學意義,但是,用極限論建立微積分原理并不見得可取。其次,丁小平先生指出現行微積分原理整體結構的扭曲,并重新設定結構,這種結構與萊布尼茲的思想是一致的。又次,丁小平先生建立的新數形模型,糾正了傳統模型的惡無限缺陷,實現了數模型與形模型的統一,為蓄積多年的數學革命的發(fā)生提供了條件。這其中,有兩個重要方面:第一,建立了
6、Werden(發(fā)生)概念,糾正了傳統數模型的一會兒是動態(tài)的一會兒是靜態(tài)的自相矛盾性,形成了靜中有動新模型,使得數學得以實現動態(tài)描述第二,指出代數數和超越數都承擔不了測度,測度只能由Werden承擔。再次,丁小平先生的新微積分原理用事實證明萊布尼茲思路的微積分原理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認為這使數學史上爭議了246年的問題終于畫上了句號。最后,丁小平的新微積分原理實現了數學上的逐點描述,比如微分的數學承擔者、導數的瞬時比形式、積分逐點累加等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