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三學生談歷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探索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探索內容提要內容提要:本文試圖以歷史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為切入點,探討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條件,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歷史研究性學習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進而著重探討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模式。通過研究,筆者認為,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它應該是人性化的,網(wǎng)絡也不能只充當一種工具,它也是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為歷史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一

2、個虛實融合的學習情境,為開展研究提供了參考模式和技術平臺。關鍵詞:關鍵詞:信息技術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教育總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重大變遷而面臨自身的變革與發(fā)展,尤其是在世界全球化趨勢下,對人與社會的發(fā)展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2000年國家教育部制訂的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課程,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這是我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其目的是要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

3、的科研方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歷史重任賦予了教育以全新的挑戰(zhàn)。目前各校、各地區(qū)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探索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適

4、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業(yè)已拉開帷幕。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的整合已成為廣大歷史教師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尤其是在實踐操作層面上的研究更為迫切。一、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條件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條件(一)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理論基礎(一)信息技術與歷史研究性學習整合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

5、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對此我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與研究性學習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在研時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各種收索工具使學生很容易找到所需的資料。這都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效率。3、遠程教學與虛擬學校,使研究性學習超越時空并更具有開放性。遠程教學與虛擬學校,使研究性學習超越時空并更具有開放性。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

6、網(wǎng)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遠程教學和虛擬學校已初露端倪,并在迅速發(fā)展。遠程教學系統(tǒng)突破了師生必須在同一個空間里才能進行交流的狀況,使教與學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學生可以在網(wǎng)上自由地選擇教師,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可以圍繞同一課題組成小組進行探討和研究,位于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幾位教師可以協(xié)同授課,隨時把多種信息資源帶入虛擬課堂。二、歷史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歷史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1、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

7、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被動的知識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R蚨跉v史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中學生是最關鍵的因素,學生不僅要掌握社會生活必備的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也是支持學生終生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條件。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培養(yǎng)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素養(yǎng):(1)信息獲取的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

8、有目的地去發(fā)現(xiàn)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報紙、電視等,或通過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的能力。能將獲取到豐富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并且能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合、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3)信息創(chuàng)新的能力)信息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

9、、聯(lián)想等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guī)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xiàn)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到創(chuàng)新的信息。(4)信息利用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觀察、分析、解決各種歷史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5)協(xié)作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和信息交流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能夠通過校園網(wǎng)等平臺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及時把獲取的信息與他人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并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lián)系與協(xié)作。2、教師觀念和職能的轉變、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