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設計--汽車機械基礎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課程設計說明書 </b></p><p>  課 程 名 稱:汽車機械基礎課程設計 </p><p>  課 程 代 碼: </p><p>  題 目: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設計

2、 </p><p>  學 生 姓 名: </p><p>  學 號: </p><p>  年級/專業(yè)/班: </p><p>  學院(直屬系) : </p

3、><p>  指 導 教 師: </p><p><b>  摘要</b></p><p>  減速器原理減速器是指原動機與工作機之間獨立封閉式傳動裝置。此外,減速器也是一種動力傳達機構,利用齒輪的速度轉換器,將馬達的問轉數(shù)減速到所要的回轉數(shù),并得到較大轉矩的機構。降速同時提高輸出扭矩,扭矩輸出比例按電機

4、輸出乘減速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減速器額定扭矩。</p><p>  減速器的作用減速器的作用就是減速增矩,這個功能完全靠齒輪與齒輪之間的嚙合完成,比較容易理解。</p><p>  減速器的種類很多,按照傳動類型可分為齒輪減速器、蝸桿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以及它們互相組合起來的減速器;按照傳動的級數(shù)可分為單級和多級減速器;按照齒輪形狀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器、圓錐齒輪減速器和圓錐一圓柱齒輪減速器;

5、按照傳動的布置形式又可分為展開式、分流式和同軸式減速器。</p><p>  齒輪減速器應用范圍廣泛,例如,內平動齒輪傳動與定軸齒輪傳動和行星齒輪傳動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點,能夠適用于機械、冶金、礦山、建筑、輕工、國防等眾多領域的大功率、大傳動比場合,能夠完全取代這些領域中的圓柱齒輪傳動和蝸輪蝸桿傳動,因此,內平動齒輪減速器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錄</p><p>  1.傳動方案擬定1<

6、/p><p><b>  2.電動機選擇1</b></p><p>  2.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1</p><p>  2.2電動機容量的選擇1</p><p>  2.3電動機功率選擇1</p><p>  2.4確定電動機轉速2</p><p>  2.5確定電動機

7、型號2</p><p>  2.6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2</p><p>  3.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2</p><p>  3.1計算各軸轉速2</p><p>  3.2計算各軸的功率3</p><p>  3.3計算各軸扭矩3</p><p>  4.傳動零件

8、的設計計算4</p><p>  4.1選取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4</p><p>  4.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4</p><p>  5. 軸的結構設計及強度計算8</p><p>  5.1從動軸的計算8</p><p>  5.2主動軸的計算10</p><p>  

9、6.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校核計算13</p><p>  6.1計算輸入軸承13</p><p>  6.2計算輸出軸承14</p><p>  7.鍵的選擇及校核14</p><p>  8聯(lián)軸器的選擇15</p><p>  9. 箱體主要結構設計計算16</p><p><

10、b>  結論17</b></p><p><b>  致謝19</b></p><p><b>  參考文獻19</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b>  1.傳動方案擬定</b></p><

11、p>  設計題目:帶式運輸機的減速傳動裝置</p><p>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p><p>  工作條件:使用年限5年,雙班工作制,單向傳動,載荷有輕微振動,用于運送煤鹽、砂、礦石等松散物品。</p><p><b>  原始數(shù)據:</b></p><p>  運輸帶線速度

12、V=6.78(m/s)</p><p>  運動帶牽引力 F=630(N)</p><p>  驅動滾筒直徑D=540(mm)</p><p>  電機→聯(lián)軸器→減速器→聯(lián)軸器→帶式運輸機</p><p>  (從減少占地空間,簡化結構考慮)</p><p><b>  2.電動機選擇</b>&l

13、t;/p><p>  2.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p><p>  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Y系列)。</p><p>  原因: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維護方便,適用于不易燃、不易爆、無腐蝕性氣體和無特殊要求的機械上,它的起動性能較好。</p><p>  2.2電動機容量的選擇</p><p>  額定功率Ped應

14、稍大于所需電動機的工作功率Pd,即Ped > Pd</p><p>  2.3電動機功率選擇</p><p>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p><p><b>  結果</b></p><p>  V=6.78(m/s)</p><p><b>  F=630(N)</b

15、></p><p><b>  D=540(mm)</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2) 電動機工作功率為:</p><p>  2.4確定電動機轉速</p><p><b>  計算滾筒工作轉速:</b></p>

16、;<p>  表1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取圓柱齒輪傳動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1=3~6。則總傳動比理時范圍為i‘a=3~6。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p><p>  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1000r/min。</p><p>  根據容量和轉速,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P145表1查出有三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

17、動比,則選n=1000r/min 。</p><p>  2.5確定電動機型號</p><p>  根據以上選用的電動機類型,所需的額定功率及同步轉速,選定型號為Y132M2-6的三相異步電動機。</p><p><b>  其主要性能如下表:</b></p><p>  電機安裝尺寸見下表:</p>

18、;<p>  2.6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p><p><b>  總傳動比:</b></p><p>  3.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p><p><b>  3.1計算各軸轉速</b></p><p><b>  結果</b></p&

19、gt;<p>  =960 r/min</p><p>  nⅡ=240 r/min</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3.2計算各軸的功率</p><p><b>  輸入功率:</b></p><p> ?、褫S:=×=4.58×

20、;0.99=4.53kw</p><p>  Ⅱ軸:PⅡ=××=4.53×0.99×0.97=4.35kw</p><p><b>  輸出功率:</b></p><p>  ’=×=4.53×0.99=4.48 kw</p><p>  PⅡ’= PⅡ

21、5;=4.35×0.99=4.31 kw</p><p><b>  3.3計算各軸扭矩</b></p><p>  電動機軸的輸出轉矩:</p><p>  =9550 =9550×4.58/960=45.56N·m</p><p><b>  輸入轉矩:</b>&l

22、t;/p><p> ?。?#215;=45.56×0.99=45.10N·m</p><p> ?。?#215;××=45.10×4.0×0.99×0.97=173.26N·m</p><p><b>  輸出轉矩: </b></p><p> 

23、?。?#215;0.99=45.10×0.99=44.65N·m</p><p> ?。?#215;0.99=173.26×0.99=171.53 N·m</p><p>  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計算結果整理于下表:</p><p><b>  結果</b></p><p><b&

24、gt;  PⅠ=4.53kw</b></p><p><b>  PⅡ=4.35kw</b></p><p>  PⅠ’=4.48 kw</p><p>  PⅡ’=4.31 kw</p><p>  Td=45.56N·m</p><p>  計 算 及 說 明&l

25、t;/p><p>  4.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p><p>  4.1選取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p><p>  (1)根據設計要求,選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p><p>  (2)齒輪材料選擇:</p><p>  小齒輪用45剛調質,齒面硬度為240HBS,接觸疲勞強度σHlim 1=550MPa,彎曲疲

26、勞強度σFE 1=450 MPa。</p><p>  大齒輪用45鋼正火處理,齒面硬度為180HBS,接觸疲勞強度σHlim 2=450 MPa,彎曲疲勞強度σFE 2=360MPa。</p><p>  4.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p><p>  由設計計算公式(10-9a)進行計算,即</p><p>  確定公式內各計算數(shù)值。&l

27、t;/p><p>  1)試選載荷系數(shù)Kt=1.3。</p><p>  2)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軸。</p><p>  3)由表10-7選取齒寬系數(shù)ød=1.4</p><p>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影響系數(shù)ZE=189.8MPa1/2</p><p>  5)由圖10-21d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接觸疲

28、勞強度極限σHlim 1=550MPa,大齒輪接觸疲勞強度σHlim 2=450 MPa。</p><p>  6)由式10-13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p><p>  7)由圖10-19取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KHN1=0.92, KHN1=0.95。</p><p>  8)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p><p>  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

29、數(shù)S=1,由式(10-12)得</p><p><b>  計算</b></p><p>  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d1t,帶入[σH]中較小的值。</p><p><b>  結果</b></p><p>  σHlim 1=550MPa</p><p>  σFE 1=

30、450 MPa</p><p>  σHlim 2=450MPa</p><p>  σFE 2=360MPa</p><p><b>  Z1=24</b></p><p><b>  Z2=96</b></p><p><b>  KHN1=0.92</b

31、></p><p><b>  KHN1=0.95</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2)計算圓周速度ν。</p><p><b>  3)計算齒寬b。</b></p><p>  4)計算齒寬與齒高之比。</p>

32、<p><b>  5)計算載荷系數(shù)。</b></p><p>  根據ν=2.54m/s,8級精度,由圖10-8查得動載系數(shù)Kv=1.15;</p><p>  直齒輪KHa=KFa=1;</p><p>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數(shù)KA=1.25;</p><p>  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8級精度、小

33、齒輪相對支承對稱布置,KHβ=1.347</p><p>  由 , KHβ=1.347查圖10-13得 KFβ=1.29;故載荷系數(shù)K為</p><p>  6)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圓直徑,由式(10-10a)得</p><p><b>  7)計算模數(shù)m。</b></p><p>  3、按齒根彎曲強度

34、設計</p><p>  由式(10-5)得彎曲強度設計公式為</p><p>  確定公式內各計算數(shù)值</p><p>  由圖10-20c查得小齒輪彎曲疲勞強度極限σFE1=450MPa,大齒輪彎曲疲勞強度極限σFE2=360MPa。</p><p>  由圖10-18取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KFN1=0.85, KFN2=0.88。</

35、p><p><b>  結果</b></p><p>  σFE1=450MPa</p><p>  σFE2=360MPa</p><p><b>  KFN1=0.85</b></p><p><b>  KFN2=0.88</b></p>

36、<p>  計 算 及 說 明</p><p>  3)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p><p>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S=1.4,由式(10-12)得</p><p>  4)計算載荷系數(shù)K。</p><p><b>  5)查取齒形系數(shù)。</b></p><p>  由表10

37、-5查得YFa1=2.65;YFa2=2.226。</p><p><b>  6)查取校正系數(shù)。</b></p><p>  由表10-5查得YSa1=1.58;YSa2=1.764。</p><p>  7)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p><p><b>  大齒輪數(shù)值大。</b><

38、/p><p><b>  設計計算</b></p><p>  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模數(shù)m大于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模數(shù),由于齒輪模數(shù)m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彎曲強度所決定的承載能力,而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所決定的承載能力,僅與齒輪直徑(即模數(shù)與齒數(shù)的乘積)有關,可取由彎曲疲勞強度算得的模數(shù)1.73并就近圓整為標準值m=2.0mm,按接觸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d1

39、=64.476 mm,算出小齒輪齒數(shù)</p><p>  這樣計算出齒輪傳動,既滿足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又滿足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并做到結構緊湊,避免浪費。</p><p><b>  結果</b></p><p><b>  YFa1=2.65</b></p><p>  YFa2=2.226<

40、/p><p><b>  YSa1=1.58</b></p><p>  YSa2=1.764</p><p>  計 算 及 說 明</p><p><b>  4、幾何尺寸計算</b></p><p>  (1)計算分度圓直徑</p><p>

41、<b> ?。?)計算中心距</b></p><p><b>  計算齒輪寬度</b></p><p>  計算得兩個齒輪的詳細參數(shù)為:</p><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5.

42、軸的結構設計及強度計算</p><p><b>  5.1從動軸的計算</b></p><p>  1.因已知分度圓直徑為,</p><p><b>  2.初算最小軸徑</b></p><p>  先按15-2式,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p><p>  選取軸材料為45

43、鋼,調質處理。根據表15-3取得A=112,</p><p><b>  可求得最小直徑為</b></p><p>  輸出軸的最小直徑是安裝聯(lián)軸器處軸的直徑,為了使所選軸直徑與聯(lián)軸器孔徑相適應,故需要同時選取聯(lián)軸器型號。</p><p><b>  計算聯(lián)軸器轉矩</b></p><p>  按照

44、計算轉矩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查國標GB5014-85,選用LH3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為630N.m。半聯(lián)軸器孔徑d2=32mm,故選取軸段Ⅰ直徑dⅠ-Ⅱ=32mm,半聯(lián)軸器長度L=82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60mm。</p><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45、;<b>  3.軸的結構設計</b></p><p>  為滿足聯(lián)軸器軸向定位要求,Ⅰ-Ⅱ軸段右端需要制出軸肩,取直徑dⅡ-Ⅲ=40mm,左端用軸端擋圈定位,取擋圈直徑D=43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60mm。為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軸的端面上,取LⅠ-Ⅱ=58mm。</p><p>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只受徑向力作用,故選深溝球軸承。參照要求,選

46、擇聯(lián)軸器6009,其尺寸為d×D×B=45×75×16,故dⅢ-Ⅳ= dⅥ-Ⅶ=45mm,LⅥ-Ⅶ=16mm。</p><p>  初選用6008型深溝球軸承,其內徑為d=40mm,寬度為B=15mm。</p><p>  取安裝齒輪的軸段dⅣ-Ⅴ=50mm,齒輪左端與軸承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寬度L=82mm,為使套筒端面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齒

47、輪寬度,故取LⅣ-Ⅴ=78mm。齒輪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為h>0.07d,故取h=5mm。則軸環(huán)處直徑dⅤ-Ⅵ=60mm,軸環(huán)寬度>1.4h,取LⅤ-Ⅵ=12mm。</p><p>  軸承端蓋的寬度為20mm,根據軸承端蓋的拆裝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與聯(lián)軸器距離L=30mm,故取LⅡ-Ⅲ=50mm。</p><p>  取齒輪距箱體內壁距離a=12mm,考

48、慮到箱體的鑄造誤差,在確定滾動軸承位置時應距箱體內壁一段距離s,s=8mm,已知滾動軸承寬度B=16mm,大齒輪寬度L=82mm,則</p><p><b>  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b></p><p>  齒輪、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聯(lián)接。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117頁表可查,平鍵截面b×h=12mm×8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

49、,長度為60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聯(lián)接,選用10mm×8mm。</p><p>  4.軸的支點距離和作用點的確定</p><p>  根據軸上零件的位置,定出軸的支點距離和軸上零件的力作用位置。根據以上各段長度可計算出軸支承跨度為L=136mm。</p><p><b>  5.軸承的強度校核</b></p><p

50、> ?。?)按彎扭復合強度計算</p><p><b>  ∵兩軸承對稱</b></p><p>  ∴LA=LB= 68 mm</p><p>  求支反力FAX、FBY、FAZ、FBZ</p><p>  由兩邊對稱,截面C的彎矩也對稱截面C在垂直面彎矩為</p><p><b&g

51、t;  結果</b></p><p><b>  dⅠ-Ⅱ=32mm</b></p><p><b>  LⅠ-Ⅱ=58mm</b></p><p><b>  dⅡ-Ⅲ=40mm</b></p><p><b>  LⅡ-Ⅲ=50mm</b>

52、</p><p><b>  dⅢ-Ⅳ=45mm</b></p><p><b>  dⅣ-Ⅴ=50mm</b></p><p><b>  LⅣ-Ⅴ=78mm</b></p><p><b>  dⅥ-Ⅶ=45mm</b></p><

53、p><b>  LⅥ-Ⅶ=16mm</b></p><p><b>  dⅤ-Ⅵ=60mm</b></p><p><b>  LⅤ-Ⅵ=12mm</b></p><p><b>  L=136mm</b></p><p>  LA=LB= 68 m

54、m</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截面C在水平面彎矩為</p><p><b>  計算合成彎矩</b></p><p><b>  計算當量彎矩:</b></p><p>  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p><p>

55、;<b>  ∴此軸強度足夠</b></p><p><b>  5.2主動軸的計算</b></p><p><b>  1.按扭矩初算軸徑</b></p><p>  選用45調質,硬度217~255HBS,根據課本《機械設計基礎》P245(14-2)式,并查表14-2,取C=112,則</p

56、><p>  考慮有鍵槽,將直徑增大5%,則</p><p>  d=18.79×(1+5%)mm=19.72。查國標GB5014-85,選用LH3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軸孔直徑d1=30mm,半聯(lián)軸器長度L=82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60mm。</p><p><b>  結果</b></p><p>

57、;  LA=LB= 68 mm</p><p>  計 算 及 說 明</p><p><b>  2.軸的結構設計</b></p><p> ?。?)軸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裝配</p><p>  單級減速器中可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由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固定,聯(lián)接以平鍵作過渡配

58、合固定,兩軸承分別以軸肩和大筒定位,則采用過渡配合固定</p><p> ?。?)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p><p>  Ⅰ段:d1=30mm 長度取L1=58mm</p><p>  ∵h=2c c=1.5mm</p><p>  II段:d2=d1+2h=30+2×2×1.5=36mm</p>

59、<p><b>  ∴d2=36mm</b></p><p>  初選用6008型深溝球軸承,其內徑為d=40mm,寬度為B=15mm。</p><p>  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和箱體內壁應有一定距離。取套筒長為20mm,通過密封蓋軸段長應根據密封蓋的寬度,并考慮聯(lián)軸器和箱體外壁應有一定距離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拆裝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

60、取端蓋與聯(lián)軸器距離L=30mm,故取L2=50mm。</p><p>  III段直徑d3=40mm,長度略長于軸承寬度,取L3=15mm。</p><p> ?、舳沃睆絛4=48mm,</p><p>  由手冊得:c=1.5 h=2c=2×1.5=3mm</p><p>  d4=d3+2h=42+2×3=48mm

61、</p><p>  長度與套筒長度相同,即L4=14mm,但此段左面的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考慮,應便于軸承的拆卸,應按標準查取由手冊得安裝尺寸h=3.該段直徑應取:(40+3×2)=46mm因此將Ⅳ段設計成階梯形,左段直徑為42mm。</p><p> ?、醵危阂蛐↓X輪寬度B=88mm,分度圓直徑d5=58mm。 長度L5=88mm。</p><p>  

62、Ⅵ段:直徑和長度與Ⅳ段相同,d6=48mm,L6=14mm。</p><p>  Ⅶ段:直徑和長度與Ⅲ段相同,d7=40mm,L7=15mm。</p><p>  3.軸的支點距離和作用點的確定</p><p>  根據軸上零件的位置,定出軸的支點距離和軸上零件的力作用位置。</p><p>  根據以上各段長度可計算出軸支承跨度為L=137

63、mm。</p><p>  4. 軸承的強度校核</p><p>  (1)按彎矩復合強度計算</p><p>  ①求分度圓直徑:已知d1=58mm</p><p> ?、谇筠D矩:已知T1=45.10N·m </p><p><b> ?、矍髨A周力:Ft</b></p&g

64、t;<p>  根據課本《機械設計基礎》P168(11-1)式得</p><p><b>  ④求徑向力Fr</b></p><p>  根據課本《機械設計基礎》P168(11-2)式得</p><p> ?、菀驗樵撦S兩軸承對稱,所以:LA=LB=68.5mm</p><p><b>  結果&l

65、t;/b></p><p><b>  d1=30mm</b></p><p><b>  L1=58mm</b></p><p><b>  d2=36mm</b></p><p><b>  L2=50mm</b></p><

66、p><b>  d3=40mm</b></p><p><b>  L3=15mm</b></p><p><b>  d4=48mm</b></p><p><b>  L4=14mm</b></p><p><b>  d5=58mm&

67、lt;/b></p><p><b>  L5=88mm</b></p><p><b>  d6=48mm</b></p><p><b>  L6=14mm</b></p><p><b>  d7=40mm</b></p><

68、;p><b>  L7=15mm</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1)繪制軸受力簡圖,如圖a</p><p>  (2)繪制垂直面彎矩圖,軸承支反力:</p><p>  由兩邊對稱,知截面C的彎矩也對稱。截面C在垂直面彎矩為</p><p> 

69、 (3)繪制水平面彎矩圖,截面C在水平面上彎矩為:</p><p><b>  (4)繪制合彎矩圖</b></p><p>  (5)繪制扭矩圖,轉矩:</p><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6)繪制當

70、量彎矩圖,轉矩產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脈動循環(huán)變化,取α=0.8,截面C處的當量彎矩:</p><p>  (7)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由式(6-3)</p><p><b>  ∴該軸強度足夠。</b></p><p>  6.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校核計算</p><p>  根據條件,軸承預計壽命: 8×2&

71、#215;300×5=24000小時。</p><p><b>  6.1計算輸入軸承</b></p><p> ?。?)已知nⅠ=960r/min</p><p>  考慮軸受力小且主要是徑向力,故選用深溝球軸承,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120頁表,選取6008深溝球軸承一對GB/T276-94</p><p

72、>  壽命計劃:壽命5年兩班制 軸承的預期壽命L預=5×300×8×2=24000h</p><p>  兩軸承受純徑向載荷,查得 </p><p>  基本容量定動載荷 </p><p>  由書96頁表15.14 由球軸承ε=3</p><p>  由 故軸承壽命合格</p

73、><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b>  6.2計算輸出軸承</b></p><p>  選擇6009深溝球軸承一對GB/T276-1993</p><p>  X=1 Y=0</p>&

74、lt;p>  基本額定動載荷 </p><p>  由書P296表15.14 由球軸承ε=3</p><p>  由 故軸承壽命合格</p><p><b>  7.鍵的選擇及校核</b></p><p> ?。?)主動軸外伸端d=30mm,考慮鍵在軸中部安裝輪轂長L=60mm,故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

75、導書》117頁查得:</p><p> ?。╝)選擇鍵的型號和確定尺寸</p><p>  選A型普通鍵,材料45鋼,鍵寬,鍵高, 鍵長。 </p><p> ?。╞)校核鍵聯(lián)接強度</p><p>  由鍵,輪轂,軸材料都為45鋼,由表14.6得 </p><p>  =100~120Mpa,</p>

76、<p><b>  A型鍵工作長度 。</b></p><p><b>  由<,則強度足夠。</b></p><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從動軸外伸端考慮鍵在軸中部安裝,軸段長6

77、0mm。故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117頁查得:</p><p> ?。╝)選鍵的型號和確定尺寸</p><p>  選A型普通鍵,材料45鋼,鍵寬 ,鍵高,長度系列選鍵長。</p><p>  (b)校核鍵聯(lián)結強度</p><p><b>  由<,則強度足夠。</b></p><p>

78、;  (4)從動軸中部d=50mm 考慮鍵在軸中部安裝,軸段長78mm 故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117頁查得:</p><p>  (a)選鍵的型號和確定尺寸</p><p>  選A型普通鍵,材料45鋼,鍵寬b=14,鍵高h=9。 長度系列選鍵長L=70mm。</p><p> ?。╞)校核鍵聯(lián)結強度</p>

79、<p>  由鍵,輪轂,軸材料都為45鋼,由表14.6得</p><p>  =100~120Mpa</p><p>  A型鍵工作長度l=L-b=70-14=56mm。</p><p><b>  由<,則強度足夠。</b></p><p><b>  8聯(lián)軸器的選擇</b>&

80、lt;/p><p>  在選擇聯(lián)軸器時,首先應根據工作條件和使用要求確定聯(lián)軸器的類型,然后再根據聯(lián)軸器所傳遞的轉矩,轉速和被連接軸的直徑確定其結構尺寸。對于已經標準化或雖為標準化但有資料和手冊可查的聯(lián)軸器,可按標準或手冊中所列數(shù)據選定聯(lián)軸器的型號和尺寸。若使用場合較為特殊,無適當?shù)臉藴事?lián)軸器可供選用時,可按照實際需要自行設計。另外,選擇聯(lián)軸器時有些場合還需要對其中個別的關鍵零件做必要的驗算。</p>&

81、lt;p> ?。?)由于減速器有輕微振蕩,速度不高,無特殊要求,考慮裝拆方便及經濟問題,選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 由書P331表16.1得k=1.3</p><p>  按照計算轉矩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查國標GB5014-85,選用LH3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為630N.m。半聯(lián)軸器孔徑d2=30mm,故選取軸段Ⅰ直徑dⅠ-Ⅱ=30mm,半聯(lián)軸器長度L=82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60mm。&l

82、t;/p><p><b>  結果</b></p><p>  計 算 及 說 明</p><p>  (2)輸出軸轉矩為173.26N.m</p><p>  半聯(lián)軸器孔徑d2=30mm,故選取軸段Ⅰ直徑dⅠ-Ⅱ=32mm,半聯(lián)軸器長度L=82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60mm。</p>

83、<p>  9. 箱體主要結構設計計算</p><p><b>  結果</b></p><p><b>  結論</b></p><p>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信息、測控,機設以及其他多個專業(yè)都必須完成的大學課程設計之一。我是非機設專業(yè)學生,我很慶幸學院給我安排了這門課程。首先我個人有這方面的愛好,喜歡學習有

84、關機械之類的東西。另外,我認為學習這門課程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空間想象力,抽象思維能力。我感覺學習這門課程真的很有趣。本次課程設計實際上是對所學課程的總結和實際運用,是將所學知識再次重現(xiàn)和加深理解的過程。</p><p>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yè)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yè)工作前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扒Ю镏惺加谧阆隆保ㄟ^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

85、,學會腳踏實地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wěn)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p><p>  這次的課程設計對于我來說有著深刻的意義。這種意義不光是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了設計任務,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內使自己深刻感受到設計工作的那份艱難。而這份艱難不僅僅體現(xiàn)在設計內容與過程中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艱辛,更重要的是背負惡劣的天氣所付出的決心與毅力!</p><p>  回想這兩周,真

86、的很累。由于理論知識的缺乏,加上平時沒有什么經驗,一開始的時候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從何入手,不過后來通過和同學一起討論使得自己有了方向。可是當我看到辛苦一周的成果后覺得這一切 都是值得的,一種少有的成功的喜悅即刻使倦意消退。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耐心,細致。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那些相關的計算不免讓我心煩意亂。具體來說那些數(shù)據自己計算了四遍,改了又該,回想起自己一天又一天坐在設計室里,不禁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了。短

87、短兩周的時間,使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如此地缺乏,自己綜合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能力是如此地不足。</p><p>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不僅明白了知識對我們的重要作用,而且明白了與人交流的重要性。</p><p>  在這種相互協(xié)調合作的過程中,口角的斗爭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的處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和埋怨.這不僅僅是在類似于這樣的協(xié)調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這樣的處理能

88、力,面對分歧大家要消除誤解,相互理解,增進了解,達到諒解…..也許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畢竟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p><p>  這次課程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 在此次課程設計期間我感覺我問了老師很多問題,每天都有很多不懂得的知識,通過導師細心的講解,專業(yè)的回答,我學到了

89、不少東西。我學會了許多零件的設計方法和驗算方法,以及計算步驟;學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多向老師請教,多和同學討論。</p><p>  由于在設計方面我們沒有經驗,理論知識學的不牢固,在設計減速器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在選擇計算標準件是可能會出現(xiàn)誤差,如果是聯(lián)系緊密或者循序漸進的計算誤差會更大,在查表和計算上精度不夠準確。在設計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我綜合應用能力及理論知識和應用生產實際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

90、力,在這些過程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在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應用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更加努力。課設過程我查閱有關設計資料,有的資料數(shù)據有出入,所以在本次設計中,一些數(shù)據錯誤還是存在的;經過這次設計,真正懂得多動手的重要性,懂得很多細節(jié)問題要特別小心,否則一錯將會影響全局,有的錯誤將會影響到后面的計算;我的設計圖也存在一些問題,設計圖的繪制要很有耐心,而且需要的技術和技巧很多,需要多做,慢慢積累經驗。此次課設讓我對各種標準件有

91、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促進。</p><p>  本設計主要內容是完成一級圓柱直齒輪的設計計算。本次設計在計算中運用到了《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工程力學》等多門已學課程的知識。本次設計可分為計算和設計兩個部分,兩者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因此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鞏固,同時也通個設計和計算使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的學習能力、運用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充分提高。

92、通過這次訓練,使我們在眾多方面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p><p> ?。?)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了綜合運用機械設計課程和其他相關課程的基礎理論并結合生產實際進行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展了相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p><p> ?。?)通過對通用機械零件、常用機械傳動或簡單機械的設計,使我們掌握了一般機械設計的程序和方法,樹

93、立正確的工程設計思想,培養(yǎng)獨立、全面、科學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p><p>  (3)另外培養(yǎng)了我們查閱和使用標準、規(guī)范、手冊、圖冊及相關技術資料的能力以及計算、繪圖數(shù)據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的能力。</p><p> ?。?)一定意義上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p><p> ?。?)培養(yǎng)了我們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實

94、事求是的學習作風。</p><p><b>  致謝</b></p><p>  歷時兩周的課程設計現(xiàn)已接近尾聲了,到此時我已經圓滿完成了老師分配的任務。在此我首先要感謝cc老師,杜強老師此次課程設計的指導老師,說實話我們師生也是初次認識,初次合作。在此次課程設計期間我有很多專業(yè)的知識不懂,剛開始感覺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沒有頭緒,甚至我有時候連一些零件的算法都不清楚。

95、因此我每天都有很多問題要和老師交流。老師對我們一直都很耐心,盡管我們的基礎很薄弱,老師都很體諒我們。我們不懂的老師就耐心的給我們講,有些知識點我們總是找不到,老師就會耐心的給我們找到。老師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熱情耐心的工作作風深深的影響著我。</p><p>  另外,我要感謝和我一起做設計的同學們。剛開始因特殊原因,我們班的設計進度比其他班要慢一些,為了趕上進度,我就跟著其他的同學一起做,可是開始我什么都不懂,

96、什么都要問,班上的同學總是耐心的給我講解,幫我梳理知識點。后來,我逐漸了解了課程設計的做法,但是還是有很多疑問,班上的同學都盡力的為我解答,我非常感謝他們。</p><p><b>  參考文獻</b></p><p>  1.《機械設計(第八版)》.濮良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p>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西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