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模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我國學術界較多關注的是民事訴訟模式,相應的理論成果也是汗牛充棟;但是學術界對行政訴訟模式應當如何準確定位的問題卻鮮有人問津,相應的理論專著更是鳳毛麟角。一個國家行政訴訟模式的正確定位,無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行政訴訟模式的定位對行政訴訟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具體操作路徑,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萬一定位有所偏差,行政訴訟模式不僅會成為行政訴訟方式改革的絆腳石,甚至可能會挫傷行政訴訟方式改革的成果。
   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和大

2、陸法系職權主義很大程度上是為便于理論研究作出的劃分,很難表明某一訴訟程序的具體運行規(guī)則,但二者仍不失為學者和人們區(qū)分不同訴訟程序運作機理的理想范式。從理論上探討行政訴訟模式的類型、內(nèi)涵、理論背景、決定因素等內(nèi)容可以指導我國行政訴訟模式的正確改造,從而完善我國現(xiàn)有的行政訴訟模式,最終使得行政訴訟模式適合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消除現(xiàn)行審判模式和具體行政訴訟制度、行政訴訟法律規(guī)則的沖突。
   鑒于行政訴訟不同于民事訴訟的特殊性,行政訴

3、訟實行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的簡單融合是不切實際的。普通公民、組織作為行政管理對象與行政機關在利用訴訟資料、收集證據(jù)的技巧等方面常常屬于劣勢地位,在訴訟程序中掌握和收集訴訟資料能力和手段受到制約,因此應當允許法院擁有職權探知案件事實,以法院的職權調查矯正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地位的不對稱關系。但考慮到行政訴訟也具有訴訟的共通性,應當發(fā)揮訴訟雙方當事人的對抗作用,所以應當提高原告在行政訴訟中的訴訟主體地位,發(fā)揮原告的能動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