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資料)557-華氏中藏經(jīng)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氏中藏經(jīng)書名:華氏中藏經(jīng)作者:華佗朝代:東漢年份:公元25—220年序?qū)傩裕喝A氏中藏經(jīng)。見鄭樵通志藝文略。為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同云漢譙郡華陀元化撰。宋史藝文志。華氏作黃蓋誤。今世傳本有八卷。吳勉學刊在古今醫(yī)統(tǒng)中。余以乾隆丁未年入翰林。在都。見趙文敏手寫本。卷上。自第十篇性忌則脈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為一卷。卷下。自萬應丸藥方至末為一卷。失其中卷。審是真跡。后歸張?zhí)峰\芳。其弟錄稿贈余。又以嘉慶戊辰年。乞假南歸。在吳門見周氏所藏元人

2、寫本。亦稱趙書。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聲色形證決死法第四十九。兩篇。合前后二本。??泵鞅?。每篇脫落舛誤。凡有數(shù)百字。其方藥名件次序分量。俱經(jīng)后人改易?;蛴袆h去其方者。今以趙寫兩本為定。此書文義古奧。似是六朝人所撰。非后世所能假托。考隋書經(jīng)籍志。有華佗觀形察色。并三部脈經(jīng)一卷。疑即是中卷。論診雜病必死候以下二篇。故不在趙寫本中。未敢定之。鄭處中之名不見書傳。陳振孫亦云自言為華先生外孫。稱此書因夢得于石函。莫可考也

3、。序末稱甲寅秋九月序。古人亦無以干支紀歲。不著歲字者。疑其序偽作。至一卷三卷八卷分合之異。則后人所改。趙寫本。旁注有高宗孝宗廟諱。又稱有庫本。陸本異同。是根據(jù)宋本手錄。元代不避宋諱。而不更其字??梢姽湃藢徤麝I疑之意。此書四庫書既未錄存。又兩見趙寫善本。急宜刊刻以公同好。卷下萬應丸等。皆以丸散治疾。而無湯藥古人配合藥物分量。案五臟五味。配以五行生成之數(shù)。今俗醫(yī)任意增減。不識君臣佐使。是以古人有不服藥為中醫(yī)之嘆。要知外科丸散。率用古方分量。

4、故其效過于內(nèi)科。此即古方不可增減之明證。余所得宋本醫(yī)學書甚多。皆足證明人改亂古書之謬。惜無深通醫(yī)理者。與共證之。x嘉慶十三年太歲戊辰十月四日。孫星衍撰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館。x卷上人法于天地論第一屬性:人者上稟天。下委地。陽以輔之。陰以佐之。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痞。是以天地有四時五行。寒暄動靜。其變也喜為雨。怒為風。結(jié)為霜。張為虹,此天地之常也。人有四肢五臟。呼吸寤寐。精氣流散。行為榮。張為氣。發(fā)為聲。此人之常也。陽施于形。陰慎于

5、精。天地之同也。失其守。則蒸而熱發(fā)。痞而寒生。結(jié)作癭瘤。陷作癰疽。盛而為喘。減而為枯。彰于面部。見于形體。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緯盈虧。星辰差忒。日月交蝕。彗孛飛走。乃天地之災怪也。寒暄不時。則天地之蒸否也。土起石立。則天地之癰疽也。暴風疾雨。則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則天地之枯焦也。鑒者決之以藥。濟之以針?;缘?。佐之以事。故形體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災。人之危厄死生。稟于天地。陰之病也。來亦緩而去亦緩。陽之病也。來亦速而去亦速

6、。陽生于熱。熱而舒緩。陰生于寒。寒則拳急。寒邪中于下。熱邪中于上。飲食之邪中于中。人之動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驗于天。知天者必有驗于人。天合于人。人法于天。見天地逆從。則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變。皆天地陰陽逆從而生。茍能窮究乎此。如其神耳。厥之脈。舉指弱。按指大者生。舉按俱絕者死。一身悉冷。額汗自出者亦死。陰厥之病。過三日勿治。卷上陰陽痞格論第六屬性:陽氣上而不下曰痞。陰氣下而不上。亦曰痞。陽氣下而不上曰格。陰氣上而不下。亦

7、曰格。痞格者謂陰陽不相從也。陽奔于上則燔。脾肺生其疽也。其色黃赤。皆起于陽極也。陰走于下則冰。腎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發(fā)于陰極也。疽為黃疽也。厥為寒厥也。由陰陽痞格不通而生焉。陽燔則治以水。陰厥則助以火。乃陰陽相濟之道耳。卷上寒熱論第七屬性:人之寒熱往來者。其病何也。此乃陰陽相勝也。陽不足則先寒后熱。陰不足則先熱后寒。又上盛則發(fā)熱。下盛則發(fā)寒。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皮寒而寒者陰盛也。皮熱而熱者陽盛也。發(fā)熱于下。則陰中之陽

8、邪也。發(fā)熱于上。則陽中之陽邪也。寒起于上。則陽中之陰邪也。寒起于下。則陰中之陰邪也。寒而頰赤多言者。陽中之陰邪也。熱而面青多言者。陰中之陽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陰中之陰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陰中之陰中者。一生九死陽中之陽中者。九生一死。陰病難治。陽病易醫(yī)。診其脈候。數(shù)在上則陽中之陽也。數(shù)在下則陰中之陽也。遲在上則陽中之陰也。遲在下則陰中之陰也。數(shù)在中則中熱。遲在中則中寒。寒用熱取。熱以寒攻。逆順之法。從乎天地。本乎陰陽也。天地者人之

9、父母也。陰陽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從天地陰陽者也。從者生。逆者死。寒之又寒。熱之又熱者生。金匱大要論云。夜發(fā)寒者從。夜發(fā)熱者逆。晝發(fā)熱者從。晝發(fā)寒者逆。從逆之兆。亦在乎審明。卷上虛實大要論第八屬性:病有臟虛臟實。腑虛腑實。上虛上實。下虛下實。狀各不同。宜深消息。腸鳴氣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無時。皮毛憔悴。肌肉皺皴。耳目昏塞。語聲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臟之虛也。診其脈。舉指而活。按之而微。看任何部以斷其臟也。又按之沉、小、弱、

10、微、短、澀、軟、濡。俱為臟虛也。虛則補益。治之常情耳。飲食過多。大小便難。胸膈滿悶。肢節(jié)疼痛。身體沉重。頭目昏眩。唇腫脹。咽喉閉塞。腸中氣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熱。瘡疽并起。悲喜時來?;蜃责羧酢;蜃愿邚姟獠皇鏁?。血不流通。此臟之實也。診其脈。舉按俱盛者實也。又長、浮、數(shù)、疾、洪、緊、弦、大。俱曰實也。看在何經(jīng)而斷其臟也。頭疼目赤。皮熱骨寒。手足舒緩。血氣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腫痛。輕按之痛。重按之快。食飲如故。曰腑實也。診其脈。

11、浮而實大者是也。皮膚瘙癢。肌肉脹。食飲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診其脈。輕手按之得滑。重手按之得平。此乃腑虛也??丛诤谓?jīng)而正其時也。胸膈痞滿。頭目碎痛。飲食不下腦項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診其脈。左右寸口。沉結(jié)實大者上實也。頰赤心忪。舉動顫栗。語聲嘶嘎。唇焦口干。喘乏無力。面少顏色。頤頷腫滿。診其左右寸。脈弱而微者。上虛也。大小便難飲食如故。腰腳沉重臍腹疼痛。診其左右手脈尺中脈伏而澀者。下實也。大小便難。飲食進退。腰腳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