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NS服務面臨的安全隱患主要包括:DNS欺騙(DNSSpoffing)、拒絕服務(Denialofservice,DoS)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和緩沖區(qū)漏洞溢出攻擊(BufferOverflow)。1.DNS欺騙欺騙DNS欺騙即域名信息欺騙是最常見的DNS安全問題。當一個DNS服務器掉入陷阱,使用了來自一個惡意DNS服務器的錯誤信息,那么該DNS服務器就被欺騙了。DNS欺騙會使那些易受攻擊的DNS服務器產生許多安全問題,例如:將用戶引
2、導到錯誤的互聯網站點,或者發(fā)送一個電子郵件到一個未經授權的郵件服務器。網絡攻擊者通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DNS欺騙。(1)緩存感染黑客會熟練的使用DNS請求,將數據放入一個沒有設防的DNS服務器的緩存當中。這些緩存信息會在客戶進行DNS訪問時返回給客戶,從而將客戶引導到入侵者所設置的運行木馬的Web服務器或郵件服務器上,然后黑客從這些服務器上獲取用戶信息。(2)DNS信息劫持入侵者通過監(jiān)聽客戶端和DNS服務器的對話,通過猜測服務器響應給客戶
3、端的DNS查詢ID。每個DNS報文包括一個相關聯的16位ID號,DNS服務器根據這個ID號獲取請求源位置。黑客在DNS服務器之前將虛假的響應交給用戶,從而欺騙客戶端去訪問惡意的網站。(3)DNS重定向攻擊者能夠將DNS名稱查詢重定向到惡意DNS服務器。這樣攻擊者可以獲得DNS服務器的寫權限。2.拒絕服務攻擊拒絕服務攻擊黑客主要利用一些DNS軟件的漏洞,如在BIND9版本(版本9.2.0以前的9系列)如果有人向運行BIND的設備發(fā)送特定的
4、DNS數據包請求,BIND就會自動關閉。攻擊者只能使BIND關閉,而無法在服務器上執(zhí)行任意命令。如果得不到DNS服務,那么就會產生一場災難:由于網址不能解析為IP地址,用戶將無方訪問互聯網。這樣,DNS產生的問題就好像是互聯網本身所產生的問題,這將導致大量的混亂。3、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攻擊通過使用攻擊者控制的幾十臺或幾百臺計算機攻擊一臺主機,使得服務拒絕攻擊更難以防范:使服務拒絕攻擊更難以通過阻塞單一攻擊源主
5、機的數據流,來防范服務拒絕攻擊。SynFlood是針對DNS服務器最常見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SYNFlood攻擊利用的是IPv4中TCP協(xié)議的三次握手(ThreeWayHshake)過程進行的攻擊。大家知道協(xié)議規(guī)定,如果一端想向另一端發(fā)起TCP連接,它需要首先發(fā)送TCPSYN包到對方,對方收到后發(fā)送一個TCPSYNACK包回來,發(fā)起方再發(fā)送TCPACK包回去,這樣三次握手就結束了。我們把TCP連接的發(fā)起方叫作“TCP客戶機(TCPC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認證DNS的安全郵件服務的研究.pdf
- DNS安全與防護——DNS安全系統(tǒng)設計與實施.pdf
- dns服務器的配置
- 首選dns服務器
- dns服務器設置詳解
- 全國通用dns服務器
- dns服務器的部署與配
- 專題三_域名解析_dns服務
- 實驗六域名服務協(xié)議dns
- 配置與管理dns服務器
- 深圳電信dns服務器負載均衡及安全方案建議書
- DNS服務質量評價模型研究.pdf
- 基于SVM方法的DNS服務攻擊防范模型.pdf
- redhatlinux圖形界面下搭建dns服務
- dns、dhcp服務器配置與測試
- 全國各地dns服務器總匯
- DNS安全防護平臺的研究與實現.pdf
- rfc1611_dns服務器mib擴展
- 基于DNS活動的惡意服務檢測及其威脅評估.pdf
- 域名系統(tǒng)(DNS)安全檢測技術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