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心肌肥厚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進展 </p><p> 摘 要 目的: 綜述心肌肥厚 (CH) 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為CH類疾病的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以 “心肌肥厚” “動物模型” “Cardiac hypertrophy” “Model” 等組合作為關鍵詞, 在中國知網(wǎng)、 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相關文獻, 篩選2004-2014年有關CH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內容
2、, 綜述常用模型的基本原理、 制備方法及特點等。結果與結論: 共查閱到376條文獻, 其中有效文獻29條。目前常用的CH動物模型建立方法有物理法 (包括壓力超負荷法致CH、 容量負荷法致CH、 心肌梗死致CH、 運動誘導致CH) 、 化學法 (包括藥物誘導法致CH) 和生物法 (包括轉基因型CH、 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模型致CH) 等。其均可模擬CH, 而CH原理、 制備方法和模型特點各異。在CH動物模型中, 大鼠易飼養(yǎng)、 經濟、 抗感染力
3、強, 常作為首選造模動物, 常用鼠種為SD大鼠及小鼠, 雌雄均可。在現(xiàn)有成模方法中, 壓力超負荷法制作慢性CH模型, 手術操作簡單方便、 重復性好、 造價低廉, 最為常用; 轉基因動物模型對人類疾病的模擬程度更高, 但耗時長, 費用</p><p> 關鍵詞 心肌肥厚; 動物模型; 建模方法; 轉基因</p><p> 心肌肥厚 (CH) 是心肌細胞對多種病理刺激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在早
4、期, CH因心室壁增厚、 心肌收縮功能改善而被視為代償性過程 [1] ; 但在持久病理性應激情況下, CH伴隨間質纖維化、 收縮功能失調以及基因表達、 能量代謝和電生理特征異常, 最終導致失代償性心功能衰竭, 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目前認為, CH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 已被列為引起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和病死率顯著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 [2] 。其發(fā)生機制復雜, 至今仍未完全闡明, 而對CH的發(fā)生機制及治療方法等研究常用動物實驗進行, 因
5、此復制動物模型成為目前國內外從事CH研究的常用手段。本文擬以 “心肌肥厚” “動物模型” “Cardiac hypertrophy” “Model” 等組合作為關鍵詞, 在中國知網(wǎng)、 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相關文獻, 篩選2004-2014年有關CH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內容。結果共查閱到376條文獻, 其中有效文獻29條。現(xiàn)根據(jù)物理法、 化學法和生物法等基本造模方法, 對常用CH動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制備方法及特點等進行綜述, 為CH
6、類疾病的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參考。</p><p><b> 1 物理法</b></p><p> 物理法是指通過外界機械力、 氣壓、 溫度、 光和聲音等條件的改變, 誘發(fā)動物形成某一疾病的造模過程, 主要包括壓力超負荷法、 容量負荷法、 心肌梗死致CH和運動誘導致CH。其中, 前3種均采用手術方式復制CH模型, 具有成模時間短、 操作方便、 重復性好、 價格較低等
7、優(yōu)點, 但會給動物造成極大的痛苦; 后者通過有規(guī)律的運動復制CH模型, 能較好地模擬人類CH疾病發(fā)展過程, 但造模時間較長、 操作較煩瑣。</p><p> 1.1 壓力超負荷法致CH</p><p> 壓力超負荷法的機制為促使大鼠血壓升高或主動脈狹窄導致心臟后負荷增加, 心臟運作耗氧量增加, 心肌內交感神經末梢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高, 血管緊張素Ⅱ (AngⅡ) 等體液因素參與, 導致
8、其心肌代謝紊亂、 左心室重構, 最終產生CH [3] 。</p><p> 一般可選擇在大鼠升主動脈、 主動脈弓和腹主動脈處進行主動脈縮窄手術, 建立壓力超負荷疾病的動物模型。該法具有成模時間短、 操作方便、 重復性好、 價格較低等優(yōu)點, 已成為最常用的一種造模方法, 但大鼠術后早期死亡率較高 (約20%~30%) , 據(jù)認為與急性心功能不全有關 [4] 。</p><p> 1.1.
9、1 主動脈弓縮窄法 (TAC) 致CH TAC是采用微創(chuàng)方法,</p><p> 在小鼠無名動脈和左頸總動脈之間結扎主動脈弓, 通過構建不同程度的主動脈弓縮窄, 造成中度或重度左心室流出通路機械梗阻, 4周后可形成較明顯的左心室CH。采用該法構建不同程度的主動脈縮窄模型, 具有重復性好、 效果確切、 術后小鼠存活率高等特點, 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 [5] 。</p><p> 1.1.
10、2 升主動脈縮窄法致CH 該法系將SD大鼠麻醉后, 行氣管插管, 并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 [6] 。具體做法是: 取大鼠左胸前外切口, 于第2~3肋間無菌操作下開胸, 用開胸器撐開切口, 暴露升主動脈, 將主動脈結扎于8號針頭上, 隨后將針頭退出即可。造模10周后超聲心動圖檢測顯示, 大鼠左心室呈典型的向心性肥厚病理改變。該法逐漸增加的后負荷與臨床心力衰竭的演變過程更為接近, 因此適于CH-心力衰竭轉變機制的研究, 可為藥物干預逆轉CH
11、、 心力衰竭及基因治療提供理想的研究對象。</p><p> 1.1.3 腹主動脈縮窄法致CH 國外學者 [7-8] 采用SD大鼠, 在略高于右腎動脈處進行腹主動脈暴露及分離, 并結扎在8號針頭上, 結扎后退出針頭。術后飼養(yǎng), 經過超聲心動圖檢測, 發(fā)現(xiàn)在第4周末舒張期室壁厚度明顯增加, 表明造模成功。國內學者對大鼠腹主動脈狹窄高血壓CH模型進行了優(yōu)化, 對雄性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 在腹左側左肋弓下緣0
12、.5 cm、 脊柱前0.5 cm處行1.5~2.0 cm縱切口, 結扎在8號針頭上, 結扎后退出針頭。術后4周大鼠心臟系數(shù)和心肌肥大指數(shù)已增大, 病理切片顯示心肌細胞肥大。既往的腹正中切口術式, 手術切口長3~4 cm, 需撥開胃腸等內臟器官顯露后腹膜, 破壞后腹膜方能暴露腹主動脈, 術式創(chuàng)傷性較大, 易造成腹腔感染。而手術切口的優(yōu)化避免了傳統(tǒng)的正中切口或左側斜切口術式, 減少了動物的損傷, 使動物存活率提高,手術難度也減小 [9] 。
13、</p><p> 1.1.4 腎性高血壓大鼠致CH 黃幀檜等 [10] 選用雄性SD大鼠,</p><p> 以25%烏拉坦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 分離大鼠的左腎動脈, 放置內徑為0.2 mm的銀夾并固定, 術后4周經檢測造模成功。腎性高血壓大鼠造模是對大鼠腎動脈縮窄, 造成腎臟缺血, 使腎內產生腎素, 增加血內的AngⅡ含量, 致使高血壓形成、 長期刺激而產生CH。其優(yōu)點在
14、于和人類的病理模型相近, CH逐漸形成, 高血壓較穩(wěn)定, 形成CH模型也不太困難, 因此常被用作研究模型。腎性高血壓大鼠模型在腎動脈狹窄時應注意腎動脈狹窄的程度, 松緊度應適宜: 過松則血壓不會升高, 導致CH不能形成; 過緊則會造成腎臟壞死, 也不能形成CH。因此, 使血流量減少原水平的50%~70%較為合適。</p><p> 1.2 容量負荷法致CH</p><p> 容量負荷法
15、是持續(xù)增加動物心室內血容量, 容量超負荷一般出現(xiàn)在患有二尖瓣返流、 主動脈返流、 動靜脈畸形和其他一些先天性心臟病的動物體內。出現(xiàn)以上狀況時, 心臟須增大壓力將一定量的血液泵出和對抗血液的返流壓力。隨著前負荷的增加, 長時間刺激就會導致心臟舒張末期容量增加, 最終引發(fā)CH。</p><p> 1.2.1 動靜脈造瘺法 (ACF) 致CH ACF通過造成動物動靜</p><p> 脈短路
16、, 使回心血量增加, 導致血流動力學過載引起右心室肥大。此方法一般采用大鼠腹部正中切口后, 于腎動脈下分離出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 用血管夾分別夾在腎動脈起始部下方約2~3 mm和腹主動脈分叉處, 阻斷動、 靜脈血流。用9號靜脈注射針斜向上刺穿下腔靜脈壁, 繼續(xù)刺穿動靜脈聯(lián)合壁,鮮紅色血液流出。退針后, 用9~0無損傷縫線縫合靜脈壁創(chuàng)口。松開血管夾, 下腔靜脈變紅, 證明造瘺成功 [11] , 4~5周即形成CH模型。Cantor EJ等
17、 [12] 采用此模型進行了壓力超負荷與容量超負荷相關性比較, 結果表明壓力超負荷與容量超負荷都會對CH產生代償性的調節(jié)作用, 但其所引起的心臟結構與功能變化有所差異。</p><p> 1.2.2 二尖瓣返流 (MR) 致CH MR常用犬或羊作為實驗動物, 通過斷裂動物瓣膜上的腱索來破壞二尖瓣。腱索斷裂可采用胸內或開胸技術來完成。在胸內模型中, 需借助超聲定</p><p> 位,
18、用心肌活檢鉗鉗夾二尖瓣前葉緣上一條腱索, 并將其咬斷, 術后飼養(yǎng)待模型形成。在開胸模型中, 需將正中胸骨切開, 切除心包, 然后可通過切開心房或用金屬器械插入左心室心尖來破壞腱索使二尖瓣關閉不全。有報道稱, 選用雜種健康犬MR之后, 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體液分泌釋放到心肌細胞間液中, 4周后可觀察到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和收縮指數(shù)明顯增加 [13] 。MR造模成型時間較長、 成本較高,而且動物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較高 [14
19、] 。</p><p> 1.3 心肌梗死致CH</p><p> 心肌梗死致CH常采用冠狀動脈結扎、 堵塞冠狀動脈或促進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等方法阻斷冠狀動脈血流, 使相應供血部位心肌發(fā)生缺血壞死; 非缺血區(qū)心室肌由于心室內壓增高,心室壁牽張力增加, 同時心肌局部和循環(huán)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以及心臟交感張力提高等導致CH。冠狀動脈有利于定位、 定性、 定量, 有利于形態(tài)、 功能、 化學
20、等指標觀測動態(tài)研究, 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心肌梗死致CH模型研究方法。選取SD大鼠, 麻醉開胸后, 在其左心耳下2 mm處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 逐層關胸, 術后飼養(yǎng)。Henderson KK等 [15] 報道, 左前降支結扎后1周即可形成CH。該實驗關鍵在于要注意結扎的位置及梗死的程度, 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與熟練度。</p><p> 1.4 運動誘導致CH</p><p> 運動誘
21、導是通過使動物進行有規(guī)律的有氧訓練來增強其心臟功能并誘導CH。目前已運用的有跑臺訓練、 跑輪訓練和游泳訓練法。其均由長期運動、 全身血流需求增加、 心臟泵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心肌耗氧量增加、 代償性增大射血量、心肌增大以提高泵血能力, 最終導致CH。</p><p> 1.4.1 跑臺訓練致CH 研究表明,小鼠在跑臺上進行持續(xù)的強烈運動并不能形成明顯的CH,這可能是持續(xù)的強烈運動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提高,導致運
22、動訓練中壓力負荷減小的緣故 [16] 。</p><p> Kem OJ等 [17] 將小鼠放在跑臺上進行有氧間斷性訓練, 第4周即形成CH, 其左心室和右心室體積增加25%~35%, 7~13周后心肌直徑增加15%。</p><p> 1.4.2 跑輪訓練致CH 跑輪訓練是在跑輪上施加適量的阻力, 讓大鼠在跑輪上自主訓練, 無外界刺激與干擾。跑輪訓練在2~4周跑步距離達到高峰, 為1
23、0~15 km/d; 此后降低至<4km/d。依照此方法, 完全的CH可在3~4周被觀察到 [18] 。</p><p> 1.4.3 游泳訓練致CH 將大鼠放入水箱, 讓其負荷游泳, 游泳時間無固定標準。研究顯示, 進行每周5 d、 200 m/d、 共12周的訓練, 能觀察到明顯的CH現(xiàn)象 [19] 。國內學者 [20] 使用類似方法, 選用SD大鼠, 每日使其游泳2次、 1 h/次、 每周5 d、 共8周
24、,結果可見顯著的CH發(fā)生。</p><p> 運動誘導法是由耐力運動訓練誘導的生理性CH和重構,被認為對心功能是有益的 [21] 。在誘導CH中, 同樣伴隨心肌細胞體積的增大和新生肌小節(jié)的形成, 但很少出現(xiàn)心肌纖維化、細胞壞死和凋亡, 并不會失代償或轉變?yōu)樾牧λソ摺?lt;/p><p><b> 2 化學法</b></p><p> 化學法是
25、使用各種化學試劑或藥物對動物機體產生直接或間接 (通過代謝產物) 作用, 由此誘發(fā)動物疾病模型。化學法誘發(fā)CH主要為藥物誘導法, 具有操作簡單、 耗時少、 形成快、 心肌病變明顯、 動物死亡率低的優(yōu)勢, 并能模擬機體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導致CH的病理過程。</p><p> 具體來說, 藥物誘導主要通過注射給藥或植入滲透泵等方式, 持續(xù)性地給予某種藥物, 使受試動物在藥物的持續(xù)刺激下誘發(fā)CH。其機制是通過激活動物
26、腎上腺素促進信號轉導通路和多種神經內分泌激素的形成, 如去甲腎上腺素 (NE) 、 異丙腎上腺素 (ISO) 等兒茶酚胺類能激動α、 β受體, 刺激心肌細胞內調節(jié)蛋白DNA的合成, 促進蛋白合成、 膠原沉著、 心肌纖維化, 最后出現(xiàn)CH。</p><p> 白崇峰等 [22] 選用SD大鼠, 采取腹腔注射去甲腎上腺素1.5 mg/kg、 每日2次、 持續(xù)28 d形成CH模型; Chowdhury D等 [23]
27、以ISO皮下注射、 5 mg/kg、 1 次/d、 14 d得到SD大鼠CH模型;Takeshita D 等 [24] 利用皮下植入 ISO 滲透泵方式, 考察了 1.2mg/ (kg · d) 、 3 d和1.2 mg/ (kg · d) 、 7 d不同劑量的ISO對CH的影響, 結果顯示3 d和7 d不同ISO劑量誘導的CH形狀和功能無顯著性差異, 3 d的ISO劑量足以誘發(fā)CH。</p><
28、p><b> 3 生物法</b></p><p> 生物法主要指通過動物自身的遺傳因素和轉基因技術獲得某種疾病模型的方法。該法復制CH模型主要有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 (SHR) 模型和轉基因CH動物模型。</p><p><b> 3.1 SHR模型</b></p><p> SHR多由基因遺傳決定。SHR大鼠在
29、出生后, 血壓隨著鼠齡的增長而不斷升高, 4周齡時大鼠的心肌質量即開始增加, 3~4個月時血壓即已穩(wěn)定升高, CH亦加重, SHR CH以左心室肥厚為主, 但亦可能伴發(fā)肺動脈高壓及右心室肥厚。有研究表明, SHR大鼠至14周齡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左心室肥厚, 24周時進一步加劇, 但差異并不明顯 [25] 。Rysa J等 [26] 通過對SHR大鼠基因表達的觀察, 發(fā)現(xiàn)編碼細胞外基質蛋白基因表達的增加與CH的發(fā)展有一定聯(lián)系。</p&g
30、t;<p> 3.2 轉基因型CH</p><p> 轉基因動物維持著遺傳背景的高度真實, 故通過轉基因動物研究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實驗系統(tǒng)所不具備的真實性;同時, 轉基因動物也是新的治療方法研究體系和新的藥物篩選系統(tǒng)。轉基因型CH模型的建立為CH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更新、 更全面的舞臺。</p><p> 3.2.1 肌球蛋白突變模型 肌球蛋白由2條重鏈 (MHC)
31、 和2條輕鏈 (MLC) 組成, MHC分α、 β 2種亞型。小鼠α-MHC基因第403密碼子產生錯義突變, 即R403Q。小鼠模型表現(xiàn)為肌細胞排列紊亂、 纖維化、 心臟功能障礙, 且雌性的病理變化比雄性更顯著, CH局限于左心房。R403Q是首個發(fā)現(xiàn)的與家族性心肌病 (FHC) 相關的突變基因。Lowey S等 [27] 研究顯示, 在小鼠α-MHC和β-MHC中R403Q突變將對CH產生相反的作用:小鼠α-MHC中R403Q突變使小
32、鼠肌動蛋白絲滑行速度增加,而β-MHC中R403Q突變的小鼠肌動蛋白絲滑行速度下降。</p><p> 3.2.2 肌球蛋白結合蛋白C (MYBPC) 突變模型 MYBPC突變可導致CH, 突變類型為插入、 缺失或剪接位點突變, 導致肌球蛋白和肌聯(lián)蛋白結合位點缺少。Cheng Y等 [28] 通過基因敲除技術, 將小鼠心肌上MYBPC基因敲除, 導致肌小節(jié)收縮功能障礙和結構破壞, 從而影響小鼠心肌收縮與心室結構
33、改變,證實MYBPC基因敲除會影響心肌收縮和心室重構, 誘發(fā)代償性心肌肥大。</p><p> 3.2.3 肌鈣蛋白T突變模型 董偉等 [29] 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擴增人心肌肌鈣蛋白T (cTnT) 全長互補DNA (cDNA) , 用點突變方法使cDNA在275堿基產生G→A的突變, 編碼的氨基酸由精氨酸 (Arg) 突變?yōu)楣劝滨0?(Gln) , 將cTnT R92Q (cTnT基因第92密碼子產生錯義
34、突變, 即R92Q) 基因克隆入小鼠心臟特異表達的α-MHC的下游構建cTnT R92Q轉基因載體。然后, 用顯微注射法將線性化的轉基因載體注射到C57BL/6J (小鼠品系, 純系) 小鼠的受精卵中。待小鼠出生后9月齡cTnTR92Q轉基因小鼠的心臟進行病理解剖, 觀察到cTnT R92Q轉基因小鼠的心臟明顯大于同窩陰性小鼠, 表明CH造模成功。轉基因動物模型在分子、 細胞和整體水平上有機結合起來, 為研究人類疾病、 揭示各個基因的各
35、種功能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且, 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為人類疾病的深入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路, 有助于認識疾病的本質、 確定治療方案及藥物開發(fā)。但同時, 轉基因動物模型研究耗時較長、 費用昂貴, 因而受到了一定限制。</p><p><b> 4 結語</b></p><p> 近年來, 國內外學者采用物理、 化學、 生物等方法建立的各種CH動物模型, 均能較好地模擬人
36、類心肌疾病的發(fā)病過程, 并隨著研究不斷深入, 實驗的成功率、 仿真度等都在逐漸提高。在這些模型中, 目前使用最廣的是通過部分縮窄主動脈這一經典的造模方法, 是目前研究CH較為理想的模型。此外, 轉基因CH小鼠也逐漸參與到CH疾病研究的過程中來, 為研究CH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 并且在分子水平更深的層次上實現(xiàn)CH疾病模型的復制, 突破了傳統(tǒng)造模方式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轉基因CH小鼠模型的建立在其功能及與疾病關系的研究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筆
37、者相信, 隨著人類對轉基因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 轉基因動物模型可能將會成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p><p><b> 參考文獻</b></p><p> [ 1 ] Yang FY, Liu Z, Wang YJ, et al. Hydrogen sulfide endo-thelin-induc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in ra
38、ts and themechanism involved[J]. Cell Biochem Biophys, 2014, 70</p><p> ?。?) : 1 683.</p><p> [ 2 ] Zhang L, Mmagu O, Liu L, et 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can the noninvasive diagnostic t
39、esting identify high risk patients?[J]. World J Cardio, 2014, 6 (8) : 764.</p><p> [ 3 ] 李峰, 馮耀光.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概述[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 48 (32) : 6.</p><p> [ 4 ] Ezequiel JM, Jon P, Dipin G, et al. Novel
40、 experimentalmodel of pressure overload hypertrophy in rats[J]. J SurgiRes, 2009, 153 (2) : 287.</p><p> [ 5 ] 徐洪, 臧旺福.微創(chuàng)建立主動脈弓縮窄動物模型及超聲評價[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2, 28 (9) : 544.</p><p> [ 6 ] 周亞光,
41、 屠恩遠, 王照華, 等.大鼠胸主動脈縮窄誘導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08, 18 (12) :21.</p><p> [ 7 ] Kompa AR, Wang BH, Phrommintikul A, et al. Chronicur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 treatment does not alterhypertrophy or fibros
42、is in a rat model of pressure-over-load hypertrophy[J]. Peptides, 2010, 31 (8) : 1 523.</p><p> [ 8 ] Phrommintikul A, Tran L, Kompa A, et al. Effects of a Rho kinase inhibitor on pressure overload induced
43、cardiac hy-pertrophy and associated diastolic dysfunction[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8, 294 (4pt2) : H1 804.</p><p> [ 9 ] 王彥珍, 孫勝, 蔡莉蓉, 等.大鼠腹主動脈狹窄高血壓心肌肥厚模型的優(yōu)化[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 2004, 25 (3) :231.&l
44、t;/p><p> [10] 黃幀檜, 張培, 楊帆, 等.葛根素對腎性高血壓大鼠ape-lin-12、 AngⅡ及NO含量與血壓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1, 27 (12) : 2 323.</p><p> [11] Vélez JM, Chamorro GA, Calzada CC, et al. A study of prevention and regr
45、ess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 with a prolactin inhibitor in a biological model of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aused by aorto caval fistulae in rat[J]. Cardio-vasc Pathol, 2013, 22 (5) : 357.</p><p> [12] Cant
46、or EJ, Babick AP, Vasanji Z, et al. A comparative seri- al echocardiographic analysis of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rats subjected to pressure or volume overload [J]. J Mol Cell Cardiol, 2005, 38 (5) : 777.&l
47、t;/p><p> [13] Hankes GH, Ardell J, Wei CC, et al. Beta1-adrenoceptorblockade mitigates excessive norepinephrine release into cardiac interstitium in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dog[J].Ameri J Physiol, 2006, 291 (
48、1) : H147.</p><p> [14] Leroux AA, Moonen ML, Pierard LA, et al. Animal mod-els of mitral regurgitation induced by mitral valve chordate tendineae rupture[J]. J Heart Val Dis, 2012, 21 (4) : 416.</p>
49、<p> [15] Henderson KK, Danzi S, Paul JT, et al. Rhysiological re-placement of T3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myocardical infarction-induc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Circ Heart Fail
50、, 2009, 2 (3) : 243.</p><p> [16] Bellafiore M, Sivverini G, Palumbo D, et al. Increased cx43 and angiogenesis in exercised mouse hearts[J]. Int J Sports Med, 2007, 28 (9) : 749.</p><p> [17]
51、Kem OJ, Ceci M, Condorelli G, et al. Myocardial sarco- plasmic reticulum Ca 2 + ATPase function is increased by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J].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p><p> bil, 2008, 15 (2) : 145.<
52、/p><p> [18] Konhilas JP, Maass AH, Luckey SW, et al. Sex modifies exercise and cardiac adaptation in mice[J]. Am J Physiol,2004, 287 (6) : H2 768.</p><p> [19] Radovits T, OláhA, LuxA, et a
53、l. Rat model of exercise-in- 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hemo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using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volume analysis[J].Heart Circul Physiol, 2013, 305 (1) : H124.</p><p> [20] 余良主, 韓璐, 王柏軍,
54、 等.?;撬釋τ斡居柧氄T導大鼠心肌肥厚的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 27 (3) : 185.</p><p> [21] 徐同毅, 韓慶奇, 張本, 等.長期被動跑輪運動誘導建立大鼠生理性心肌肥厚模型[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4, 35(7) : 697.</p><p> [22] 白崇峰, 黎濤, 馬春山, 等. 5-HT2β受體阻斷劑在去甲腎上腺素誘導大
55、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 29 (2) : 149.</p><p> [23] Chowdhury D, Tangutur AD, Khatua TN, et al. A pro-teomic view of isoproterenol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 phy:prohibiti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biomark
56、er in rats[J]. J Transla Med, 2013, 11 (1) : 130.</p><p> [24] Takeshita D, Shimizu J, Kitagawa Y, et al. Isoproterenol-induced hypertrophied rat hearts: does short-term treat-ment correspond to long-term t
57、reatment?[J]. J Physioll Sci, 2008, 58 (3) : 179.</p><p> [25] 黃朝陽, 劉忠, 朱建華, 等.細胞外調節(jié)激酶的表達及活化在不同年齡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J].浙大學學報, 2005, 34 (6) : 542.</p><p> [26] Rysa J, Leskinen HM, Ruskoaho H, et
58、 al. Distinct up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genes in transition from hy-pertrophy to hypertensive heart failure[J]. Hypertension,2005, 45 (5) : 927.</p><p> [27] Lowey S, Lesko LM, Rovner AS, et al.
59、 Functional effects of th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R403Q mutation are different in an alphaor beta-myosin heavy chain backbone [J]. J Biol Chemis, 2008, 283 (29) : 20 579.</p><p> [28] Cheng Y, Wan
60、 X, McElfresh TA, et al. Impaired contrac-tile function due to decreased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content in the sarcomere[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13, 305 (1) : H52.</p><p> [29] 董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骨癌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 轉基因肺癌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 肝硬化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 骨質疏松癥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 骨關節(jié)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 老年性癡呆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 實驗動物心肌肥厚模型
- 大腸癌肝轉移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進及評價.pdf
- 肺炎動物模型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 SARS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pdf
- 兔氣管良性狹窄動物模型建立與方法對比.pdf
- 關于肺癌動物模型的建立的研究論文
- 心血管疾病動物模型模型建立
- 新型Alzheimer病動物模型的建立.pdf
- 肝臟血流控制優(yōu)化方法的動物模型建立與其機制.pdf
-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選擇及心電圖表現(xiàn)
- 慢性心肌缺血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血管新生的基礎研究.pdf
- 早產近視動物模型建立及發(fā)病機制研究.pdf
- 清開靈注射液動物過敏模型建立方法學考察.pdf
- 動物模型的制備及其應用的進展 (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