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p><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p><p> 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p> 針對磁流變液有易沉降,穩(wěn)定性差,顆粒易磨損等缺點,人們開發(fā)了新型磁控智能材料—磁流變彈性體(MRE)
2、。它是將微米級軟磁性顆粒如羰基鐵粉分散在橡膠或硅油中形成特定結構后固化制備而成的。</p><p> 磁流變彈性體力學、電學諸性能將隨所加磁場強度變化而變化。由于它兼有磁流變材料和彈性體的優(yōu)點,響應快,可逆性好,可控能力強等又克服了磁流變液沉降、穩(wěn)定性差等缺點,因而近年來成為磁流變材料研究的一個熱點。它可以廣泛應用于機械傳動,機器人和智能執(zhí)行機構,尤其是在減振方面的應用等領域,完成一些傳統(tǒng)機械結構難以實現(xiàn)的功能
3、。</p><p> 2 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2.1 磁流變彈性體材料特性及已有減振應用方法。</p><p> 2.2 建立磁流變彈性體減振系統(tǒng)理論模型。</p><p> 2.3 研究提出剪切工作模式下基于磁流變彈性體的減振結構設計方案。</p><p> 2.4 完成剪切
4、模式下減振結構的零件圖以及裝配圖的任務,并進行必要的設計計算。</p><p>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b> 如圖1所示</b></p><p> 4 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2010.12.05至2010.12.15 閱讀文獻,總結分析。</p><p&g
5、t; 2010.12.15至2010.12.25 查閱國內外文獻,分析總結磁流變彈性體減振結構設計方案,完成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p><p> 2010.12.25至2010.03.15研究剪切工作模式下基于磁流變彈性體的減振結構設計方案,并完成外文翻譯工作。</p><p> 2010.03.15至2010.04.15完成減振結構裝配圖及部分零件圖,并進行必要的設計計算。<
6、;/p><p> 2010.04.15至2010.05.01撰寫論文準備答辯。</p><p><b> 圖1</b></p><p><b> 參考文獻</b></p><p> Shiga, T., Okada, A., Kurauchi, T. Magnetro-viscoelastic
7、Behavior of Composite Gel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5, 58:787-792.</p><p> Jolly, M.R., Carlson, J.D., Munoz, B.C., et al. The Magneto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Elastomer Composites Consisting
8、of Ferrous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PolymeMatrix.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1996, 7: 613-622.</p><p> J.M.Ginder, M.E.Nichols, et al.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Properties a
9、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SPIE (1999), 3675. pp.131-138.</p><p> L.C.Davis. Model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5(6), 1999. pp.3348-3351.</p><p> Bossis,
10、 G.., Abbo, C. Electroactive and Electrostructured Elastom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1, 15(6&7):564-573.</p><p> Bednarek,S. The Giant Magnetostriction in Ferromagnetic Composite
11、s within an Elastomer. Applied Physics A, 1999, 68:63-67.</p><p> S.A.Demchuk, V.A.Kuz’min.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in</p><p> the Regime of Dynamic Deformatio
12、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Physics and Thermophysics, 75(2), 2002. pp.396-400.</p><p> Lokander, M., .Stenberg, B. Performance of isotropic magnetorheological rubber materials. Polymer Testing, 2003, (22): 2
13、45-251.</p><p> M.Lokander, B.Stenberg. Improving the Magnetorheological Effect in Isotropic Magnetorheoligcal Rubber Materials. Polymer Testing 22, 2003. pp.677-680.</p><p> Liliana Borcea ,
14、Oscar Bruno. On the Mgneto-elastic Poperties of Elastomer–ferromagnet Composite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49, 2001. pp.2877-2919.</p><p> Tetsu Mitsumata, Kenta Furukawa, Etienne Jul
15、iac, Kenji Iwakura, and Kiyohito Koyama,</p><p> Compressive Modulus of Ferrite Containning Polymer G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Vol. 16, Nos. 17 & 18 (2002)2419-2425</p><
16、p> Malcolm J.Wilson, Alan Fuchs, Faramarz Gordannejad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Polymer Gel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4,2733-2742 (2002)</p><p> 李劍鋒,龔興龍,張培強
17、等,硅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J].功能材料,2006,6(37):1005-1012.</p><p> 方生,龔興龍,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的測試與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4,34(4):456-463.</p><p> 王樺,周剛毅,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性能的動態(tài)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04,19(1):1-5.</p>&l
18、t;p> 龔興龍,李劍鋒,張先舟等,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測量系統(tǒng)的建立[J].功能材料,2006,5(37):733-735.</p><p> 鄧華夏,龔興龍,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調頻吸振器的研制[J].功能材料,2006,5(37):790-792.</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 機械
19、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p><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p><p><b> 1 緒論</b></p><p> 磁流變彈性材料是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以及人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作為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越來越多的引起學術界的關注。磁流變材料主要有液體(即磁流變液)及固體(即磁流變彈性體)兩種。本
20、文主要研究的是磁流變彈性體在剪切工作模式下的減振結構設計,減振的主要方法分為隔振與吸振兩種。</p><p><b> 2 磁流變材料 </b></p><p> 磁流變材料是一類智能材料的總稱。在磁流變家族中,人們關注最多的主要是它的液態(tài)(磁流變液)和固態(tài)(磁流變彈性體)兩種。磁流變液是由低磁導率的母液(硅油)、高磁導率的軟磁性微粒如鐵粉和一些起穩(wěn)定作用的添加劑
21、組成。當不加磁場時,這類流體與普通的牛頓流體性質相似,而一旦加磁場,流體性質會發(fā)生急劇變化,呈現(xiàn)出類固體的特征,具有剪切屈服強度,而且表觀粘度會增加若干個數(shù)量級,去除磁場后材料又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這種變化可以瞬間完成。然而磁流變液易沉降,穩(wěn)定性差,顆粒易磨損等缺點一直是磁流變液工作者的最大的挑戰(zhàn)。</p><p> 針對磁流變液易沉降等難題,人們開發(fā)了新型磁控智能材料—磁流變彈性體。它是將微米級軟磁性顆粒如羰
22、基鐵粉分散在橡膠或硅油中形成特定結構后固化制備而成的。由于顆粒固定在基體中,因而不存在顆粒沉降問題,因而與普通磁流變液相比磁流變彈性體不但具有可控性、可逆性以及響應迅速等高技術特征,還具有穩(wěn)定性好結構設計簡單制備成本低等獨特的優(yōu)點。由于磁流變彈性體兼有磁流變液與彈性體兩方面的諸多優(yōu)點,它的力學、電學、磁學諸性能可以由外加磁場來控制,因此作為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磁流變彈性體具有廣泛的工程應用前景。</p><p>
23、 3 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p><p> 磁流變彈性體最早出現(xiàn)在 1995 年,T.Shiga 等人[1]嘗試使用硅樹脂和鐵粉混合制備出具有磁控性能的材料,該材料當時被稱為具有磁致粘彈性的凝膠。隨后美國 Lord 公司的研究人員Jolly Carlson等人對磁流變彈性體的力學性能進行了初步測試和分析,Jolly使用硅橡膠作為基體制備出的磁流變彈性體外加磁場在0.8T 時磁流變彈性體的剪切模量比無
24、磁場時初始值增加約40%[2]。Ford公司研究組成員Ginder、Davis等人對基體為天然橡膠的磁流變彈性體進行了建模并對其粘彈性行為進行了研究[3,4],Davis理論計算發(fā)現(xiàn)顆粒的最佳體積比為27%,此時磁飽和后其剪切模量的相對改變量為50%。其中Ginder等人基于磁流變彈性體設計出了可控剛度的汽車軸襯(bushing)以及可調節(jié)的吸振器(tuned vibration absorber)并申請了專利[4]。</p>
25、;<p> 其它的研究包括:法國的Bossis對電磁流變彈性體的電學、磁學、光學等物理性質進行了初步的觀測[5],波蘭的Bednarek也對磁流變彈性體的磁致伸縮特性進行了較系統(tǒng)分析[6],白俄羅斯的Demchuk等人分別以明膠普通硅橡膠以及一種熱敏性硅橡膠作為基體材料制備出磁流變彈性體[7]。瑞典的Lokander等人在制備時,基體分別使用丁苯橡膠丁腈橡膠與丙烯腈的不同組合以及天然橡膠,同時發(fā)現(xiàn)即使固化時不加磁場選用形
26、狀不規(guī)則較大的純鐵顆粒的磁流變彈性體的效應也很明顯,在外加磁場為0.8T時剪切模量的相對增加量可達20%[8,9]。Rice大學的Borcea等人應用最小能量原理分析了磁場對各向同性的磁流變彈性體的拉伸壓縮性能的影響[10]。日本的Tetsu Mitsumata使用乙烯基聚乙烯醇戊二醛等一系列化學物質和工藝制備鋇鐵氧合物作為磁凝膠并用超聲波激勵的波速來測試其模量[11]。而美國的Malcolm J.Wilson等人用6微米羰基鐵粉顆粒聚
27、亞安酯添加一種烷烴和硅橡膠添加硅油作為基體,給出了不同配比下材料的液體-膠體-固體轉換曲線等基體配用準則[12]。</p><p> 目前在國內外文獻中出現(xiàn)的對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主要處于理論和實驗階段,磁流變彈性體的相關應用研究也更處于起步階段。國內主要有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佛山學院、寧波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院校開始了對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p><p>
28、; 國內對磁流變彈性體進行了比較深入研究的是中國科技大學。近年來中國科技大學的力學和機械工程系智能材料和振動控制實驗室在磁流變彈性體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在材料的研制,力學性能表征和應用器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以下方面:建立了用粘塑性體狀態(tài)和流體狀態(tài)研制磁流變彈性體的系統(tǒng),分別用硅橡膠和天然橡膠為基體制備出已達國際領先水平的磁流變彈性體[13];建立了一套評估磁流變彈性體力學和機械性能的測試系統(tǒng)。在測量磁流變彈性體的零場和磁致準靜
29、態(tài)模量方面,建立并初步完善了具備力磁耦合功能的電子拉力機,可以測試磁流變彈性體在不同磁場強度和應變率情況下的準靜態(tài)模量[14]。對于磁流變彈性體在零場和不同磁場強度下的動態(tài)復模量的測量,使用了經(jīng)過改造的,可以實現(xiàn)力磁耦合的動態(tài)測試系統(tǒng),能夠全面測試磁流變彈性體的磁致動態(tài)粘彈性性能,如不同頻率加載下的磁致儲能模量和損耗因子等[15]。此外利用傳統(tǒng)的橡膠測試手段,對磁流變彈性體的強度、硬度、抗磨耗性、抗疲勞性和回彈性等多項機械性能都建立了相
30、應的測量系統(tǒng)。這一系列測試系統(tǒng)的建立,為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測試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評估體系,為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突破和實用化研究打</p><p> 4 磁流變體今后的研究方向</p><p> 磁流變體的研究才剛剛開始,但是磁流變彈性體已顯示出它巨大的應用潛力。磁流變彈性體在汽車減振、減噪都能夠替代傳統(tǒng)的器件,如懸掛系統(tǒng)、發(fā)動機架、軸襯、吸振器等。本課題研究的就是磁流變彈性在剪切模式下的
31、減震結構設計,主要是利用磁流變體的獨特性質來達到隔振或吸振的作用。</p><p> 傳統(tǒng)的動力吸振一般由振子、彈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組成。由于它具有結構簡單,能有效抑制頻率范圍變化較小的結構與設備的振動的優(yōu)點,因此在工程實踐中得以廣泛的應用。實際的振源往往復雜而頻率變化較大,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振動環(huán)境及結構設備的振動特性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但傳統(tǒng)的被動式吸力吸振器的有效吸振帶寬較窄,一般只針對振動系統(tǒng)
32、的一個頻率,這就大大限制了動力吸振器的應用范圍。因此,研究新型吸振技術非常重要。</p><p> 近年來主動式動力吸振技術發(fā)展迅速,主動式吸振技術又分為全主動式和半主動式。全主動式是在傳統(tǒng)被動吸振器上引入主動元件提供主動力,直接作用于減振對象,能進行頻率跟蹤控制,減振頻帶寬,減振效果好,但需要的附加能量多。半主動式吸振器一般通過改變吸振器的剛度等參數(shù),使其有效吸振頻率跟蹤減振對象的外干擾力頻率,吸振效果接近全
33、主動式的吸振效果,而且需要控制能量小,易于實現(xiàn),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也將是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方向。</p><p><b> 參考文獻</b></p><p> Shiga, T., Okada, A., Kurauchi, T. Magnetro-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Gels. Journal of Applie
34、d Polymer Science, 1995, 58:787-792.</p><p> Jolly, M.R., Carlson, J.D., Munoz, B.C., et al. The Magneto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Elastomer Composites Consisting of Ferrous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PolymeMatr
35、ix.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1996, 7: 613-622.</p><p> J.M.Ginder, M.E.Nichols, et al.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SPIE (1999),
36、3675. pp.131-138.</p><p> L.C.Davis. Model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5(6), 1999. pp.3348-3351.</p><p> Bossis, G.., Abbo, C. Electroactive and Electrostruc
37、tured Elastom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1, 15(6&7):564-573.</p><p> Bednarek,S. The Giant Magnetostriction in Ferromagnetic Composites within an Elastomer. Applied Physics A, 199
38、9, 68:63-67.</p><p> S.A.Demchuk, V.A.Kuz’min.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in</p><p> the Regime of Dynamic Deform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Physics and Thermop
39、hysics, 75(2), 2002. pp.396-400.</p><p> Lokander, M., .Stenberg, B. Performance of isotropic magnetorheological rubber materials. Polymer Testing, 2003, (22): 245-251.</p><p> M.Lokander, B.S
40、tenberg. Improving the Magnetorheological Effect in Isotropic Magnetorheoligcal Rubber Materials. Polymer Testing 22, 2003. pp.677-680.</p><p> Liliana Borcea , Oscar Bruno. On the Mgneto-elastic Poperties
41、of Elastomer–ferromagnet Composite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49, 2001. pp.2877-2919.</p><p> Tetsu Mitsumata, Kenta Furukawa, Etienne Juliac, Kenji Iwakura, and Kiyohito Koyama,</
42、p><p> Compressive Modulus of Ferrite Containning Polymer G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Vol. 16, Nos. 17 & 18 (2002)2419-2425</p><p> Malcolm J.Wilson, Alan Fuchs, Faramarz
43、 Gordannejad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Polymer Gel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4,2733-2742 (2002)</p><p> 李劍鋒,龔興龍,張培強等,硅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J].功能材料,2006,6(37):1005-1012.
44、</p><p> 方生,龔興龍,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的測試與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4,34(4):456-463.</p><p> 王樺,周剛毅,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性能的動態(tài)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04,19(1):1-5.</p><p> 龔興龍,李劍鋒,張先舟等,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測量系統(tǒng)的建立[J].功能
45、材料,2006,5(37):733-735.</p><p> 鄧華夏,龔興龍,張培強等,磁流變彈性體調頻吸振器的研制[J].功能材料,2006,5(37):790-792.</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46、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p><p><b> 摘 要</b></p><p> 摘要: 磁流變彈性材料是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以及人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越來越多的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磁流變彈性體在剪切工作模式下的減振結構設計?;谶@點,本文首先介紹了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及其制備,接下來再考
47、察磁流變彈性體減振的基本原理。在磁流變減振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的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繪制出結構簡圖,分析結構的可行性、連接件的選擇、尺寸的制定等。確定整體方案后畫出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裝配圖以及一些重要零件圖。</p><p> 關鍵詞: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概念設計</p><p><b> Abstract</b>&
48、lt;/p><p> Abstract:Magnetic elastic material is a new type of smart materials. With the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uman life,a new material,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49、scholars. This thesis is the study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in shear mode of vibration under the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this,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a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first and
50、 then investigat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amping structure. Base on the basic pri</p><p> Key words: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shear mode;damping;conceptual design</p><p><b> 目 錄<
51、/b></p><p><b> 摘 要10</b></p><p> Abstract11</p><p><b> 目 錄13</b></p><p><b> 1引言15</b></p><p> 2磁流變彈性體的發(fā)展歷
52、史與研究現(xiàn)狀16</p><p> 2.1國外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16</p><p> 2.2國內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16</p><p> 2.3磁流變彈性體得發(fā)展趨勢17</p><p> 3磁流變彈性體18</p><p> 3.1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18</p><p&g
53、t; 3.1.1顆粒的研制19</p><p> 3.1.2顆粒在不同基體的分布19</p><p> 3.1.3添加劑對磁流變效應的影響20</p><p> 3.2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21</p><p> 3.2.1磁流變彈性體的磁流變效應21</p><p> 3.2.2磁流變彈
54、性體力學性能的理論表征22</p><p> 3.2.3磁流變彈性體的工作模式24</p><p> 4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結構設計25</p><p> 4.1動力吸振器25</p><p> 4.1.1機械式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25</p><p> 4.1.2磁流變彈性體自調諧式吸
55、振器及其優(yōu)化控制26</p><p> 4.2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自主設計27</p><p> 5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結構設計分析29</p><p> 5.1尺寸選擇29</p><p> 5.1.1底座和墊板的尺寸29</p><p> 5.1.2磁流變彈性體的尺寸
56、29</p><p> 5.1.3導磁骨架的尺寸30</p><p> 5.1.4減振對象的尺寸30</p><p> 5.2連接件選擇31</p><p> 5.2.1墊板與支撐桿的連接31</p><p> 5.2.2墊板與導磁骨架的連接31</p><p>
57、 5.3彈簧的選擇32</p><p> 6結論與展望35</p><p><b> 參考文獻36</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附錄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引言</b></p>
58、<p> 磁流變材料是智能材料的一種,在磁流變家族中,受到關注最多的主要分為它的液態(tài)(磁流變液)與固態(tài)(磁流變彈性體)兩種。磁流變液是一種由低磁導率的母液、軟磁性微粒以及添加劑組成的一種混合物。在不外加磁場的狀態(tài)下,它呈現(xiàn)與牛頓流體相近的性質。但是附加上磁場以后,流體會呈現(xiàn)完全不同的性質。簡單來說它會呈現(xiàn)固體屬性,具有剪切屈服強度,表現(xiàn)粘度會大大增加,可高達幾個數(shù)量級。當我們卸掉磁場之后,材料的性能也將隨之復原,它的反應時
59、間相當之短,可以在瞬間完成。然而磁流變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說穩(wěn)定性差、容易沉降、顆粒容易磨損等。</p><p> 對于上述所描述的缺點,經(jīng)過共同的研究開發(fā),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磁控智能材料,也就是我們課題研究的磁流變彈性體。它是將微米級軟磁性顆粒分散于橡膠或硅油等介質中,形成一定的固體結構后得到。</p><p> 磁流變彈性體的各種性能如電學以及力學性能會隨著磁場的變化而改變。它不僅
60、擁有磁流變彈性體的優(yōu)點,而且又克服了磁流變液的缺點,所以在最近的幾年成為研究的熱點,發(fā)展進度也很快。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運用于機械傳動方面的,尤其是減振方面。所以本文將對磁流變彈性體的制備和減振方面的應用等做一個大概論述,然后設計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下的減振結構,并完成裝配圖以及部分重要零件圖。</p><p> 磁流變彈性體的發(fā)展歷史與研究現(xiàn)狀</p><p><b> 國
61、外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b></p><p> 日本的T Shiga等[1]在1995年第一次提出了磁流變彈性體的概念,研究用鐵粉和硅樹脂來制備材料以及其磁致粘彈性問題。接下來美國Lord公司的Jolly等[2]制作了3 種鐵粉體積比分別為10%、20%和30%的磁流變彈性體,然后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彈性模量發(fā)生的最大改變量約為0.6,顆粒體積比為30%。</p><p> 福特汽車
62、公司的Ginder等[3-4]人根據(jù)天然橡膠磁流變彈性體的粘彈特性和應用研究,開發(fā)明出可調可控的減振器和可控剛度汽車軸襯。Davis[5] 等研究了磁流變彈性的剪切模量隨磁場的變化規(guī)律。法國的Bossis[6]對電磁流變彈性體的電磁學特性進行了研究。波蘭的Bednarek[7]研究了磁流變彈性體的磁致伸縮特性。瑞典Lokande等[8]研究了不同基體對磁流變彈性體特性的影響。加拿大的Y. Shen等[9]分別研究了天然橡膠和聚氨酯基體的
63、磁流變彈性體。此外,澳大利亞、奧地利、俄羅斯等[10-11]研究人員也開展了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p><p><b> 國內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b></p><p> 我國在磁流變材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fā)表的論文頗多。目前國內很多高校比如中國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寧波大學等開始了對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尤其以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最為突出。在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
64、研究方面,王樺、周剛毅等[12]對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性能進行動態(tài)實驗研究,主要利用實驗儀器自制勵磁機構、HP35665A頻譜分析儀、PCB錘和SHT-Ⅲ數(shù)字特斯拉計,測出MRE受到剪切激勵之后的自由衰減特性,再通過磁流變彈性體變形后恢復原態(tài)的過程建立理論模型。最后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間接得到MRE的剪切模量以及材料損耗因子。得出:MRE的剪切模量G隨著磁場的增加而增加;當顆粒進入磁飽和時,G受磁場影響甚微;其最大變化比例為0.6且發(fā)生在磁飽和階段
65、。方生、龔興龍等[13]基于單自由度基礎激勵,建立了磁流變彈性體磁致粘彈性的實驗測試系統(tǒng),結果顯示在磁感應強度為225時,磁場引起的附加剪切模量為0.3,而損耗因子變化很小。</p><p> 磁流變彈性體得發(fā)展趨勢</p><p> 磁流變體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它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磁流變彈性體在機械零部件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在汽車減振及減噪方面替代傳統(tǒng)的材料,從而達到
66、更好的效果。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磁流變彈性在剪切模式下的減振結構設計,主要是利用磁流變體的獨特性質來達到吸振或隔振的作用。</p><p> 傳統(tǒng)的吸振器一般結構比較簡單,由彈性元件、阻尼元件以及振子這三大部分組成。雖然它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但減振效果一般,局限性較大,只能抑制小范圍頻率的振動[14] 。在實際實踐中振源的頻率可能變化較大,而且隨著對于減振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動力減振系統(tǒng)已經(jīng)滿足不了人們的要求。
67、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研制出可以應用于頻率范圍波動較大場合下的吸振器,擴大吸振器的應用范圍,這對于今后的發(fā)展是很有意義的。</p><p> 今年來對于吸振器的研究很多,發(fā)展也很迅速,尤其是主動吸振器。主動吸振器又可以分為全主動式和半主動式[15]。全主動式使在傳統(tǒng)吸振器的基礎上,加入主動元件提供所需要的力,作用于減振對象,實現(xiàn)頻率的控制,減振效果非常好,缺點就是所需要的能量較多,能耗較大。半主動吸振器通常是
68、通過改變吸振器的參數(shù),使吸振器頻率跟蹤外力頻率,解除干擾從而達到吸振效果。它的減振效果雖然沒完全達到全主動吸振,但也比較接近,而且所需要的外加控制能量較小,能耗小,控制較為簡單,從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16]。下圖1所示為半主動吸振技術的原理圖。</p><p> 圖1 半主動吸振技術原理圖</p><p> 1吸振器,2減振對象,3A與3B加速度傳感器,4電荷放大器
69、,5控制系統(tǒng),6功率放大器。</p><p><b> 磁流變彈性體</b></p><p><b> 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b></p><p> 用不同的彈性體材料和工藝制備,以及生產(chǎn)方法的不同,磁流變彈性體的表現(xiàn)千差萬別。獲得了性能優(yōu)良的磁流變彈性體可有效地減少應用研究過程中不必要的干擾;結構優(yōu)良的磁流變彈性是
70、后續(xù)研究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p><p><b> 顆粒的研制</b></p><p> 顆粒的研制包括有制備顆粒、控制顆粒的形貌以及對顆粒進行改性。制備顆粒的主要有兩種方法,物理法制備和化學法制備。其中物理法制備主要是研磨、球磨等;化學制備法主要就是濕化學法和煅燒法等。</p><p> 對于控制顆粒形貌,主要方法是有加入表面改性劑
71、,通過接枝填料的表面以及對其表面進行包裹等,從而對粒子表面狀態(tài)、粒子孔隙等進行改變。</p><p> 顆粒在不同基體的分布</p><p> 按照顆粒在基體中的分布可以將磁流變彈性體分成兩種: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磁流變彈性體。</p><p> ?。?)預結構化制備磁流變彈性體:目前大部分學者研究所采用的磁流變彈性體都是用這種方法所研制的。它是在外部強磁場環(huán)境下
72、,將彈性體基體與軟磁性顆?;旌虾蠓胖迷谄渲校@樣一來里面的基體顆粒會形成一定的鏈狀結構,并能夠將這種特定形狀保留在固化后的基體中。一般稱這樣的材料為各向異性的磁流變彈性體材料。(圖a)</p><p> ?。?)非預結構化制備磁流變彈性體:這種方法制備磁流變彈性體最大的特點是在磁流變彈性體的固化過程中不施加磁場,因此用這種方法制備得到的彈性體中軟磁性顆粒在基體中沒有形成有序結構的,這種模式下制取的磁流變彈性體的磁
73、流變效應一般只有預結構化的磁流變彈性體的一半左右。(圖b)</p><p> 但是無論是非預結構化還是預結構化制備的磁流變彈性體,在施加外磁場后都會使得材料本身的性質發(fā)生改變,并且隨著磁場大小的不同這種改變發(fā)生的強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它們的力學、電學諸多性能可以由外加磁場來控制。</p><p> a. 有場下制備的磁流變彈性體 b. 無場下制備的磁流變彈性體 </p>
74、;<p> 圖2流變彈性體的截面電鏡照片</p><p> 添加劑對磁流變效應的影響</p><p> 磁流變彈性體的成分添加劑在磁流變彈性體的制備中起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不同的添加劑可以形成不同的磁流變彈性體,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質也大大不同。根據(jù)添加劑的作用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表面改性劑即改變表面性質的添加劑,防老化劑即防止磁流變彈性體老化的添加劑,增塑劑即增加磁流變彈
75、性體的塑性的添加劑等。</p><p> 表面改性劑也有很多種,常用的高級脂肪酸、不飽和有機酸、偶聯(lián)劑等。表面改性劑的表面活性分子一部分極性也就是親水部分,一部分非極性也就是親油部分[17]。它們分處在分子的兩端,形成不對稱結構。當充分接觸金屬時,極性親水部分會與金屬表面通過鍵作用聯(lián)合起來,形成弱化學作用,從而將金屬顆粒包裹起來。</p><p> 表面改性劑最為常用之一就是偶聯(lián)劑,它
76、可以分為有機鉻、鈦酸酯等類型。偶聯(lián)劑的改性作用方法主要有兩種,預處理法及整體摻和法。預處理是先處理后聚合,即先對粒子進行改性,然后加入聚合物中;整體摻和法是將加工工藝與改性工藝在同時進行,在通常情況下預處理法效果好一些[17]。</p><p> 增塑劑是一種低分子量的有機化合物,揮發(fā)性較差。它可以改變加工性能,均勻填充劑以及補強劑等,讓工藝流程更順暢容易的操作。增塑劑有很多功能,比如軟化基體,提升磁致模量,也
77、就是說增塑劑可以提升磁流變效應。增塑劑進入橡膠之后,加大分子間距,分子運動流暢,內部應力得到了中和,所以橡膠的強度變化并不大。同時,增塑劑將基體內部填充起來,增大了磁流變材料的流動性,其機械性能也不會出現(xiàn)大幅度改變[17]。增塑劑降低了顆粒分子間的作用力,使顆粒得到充分運動,大大提升了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p><p><b> 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b></p><
78、p> 磁流變彈性體的力學、電學等各種性能會隨著所加的磁場的強度變化而變化。對于不同的磁流變彈性體,即使是在相同磁場下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因此,我們就同一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進行分析,包括磁流變彈性體工作模式、力學性能等。</p><p> 磁流變彈性體的磁流變效應</p><p> 磁流變效應指的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磁流體的流變性能會發(fā)生顯著變化,但外加磁場消失時,這種變化的流變性
79、能會改變。通過施加磁場,極化粒子的表面形成磁偶極子產(chǎn)生的磁偶極矩。磁偶極子將形成沿磁場鏈結構,以克服熱運動及分子間力的作用。隨著外部磁場增強強度,一個相鄰顆粒鏈中的兩極分化也將增加引力,隨著外磁場強度的增加,這種鏈狀結構會繼續(xù)聚集,形成緊密的集群結構(如圖3) [17]。這種微觀結構上的變化導致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的變化。</p><p> H=0時,粒子無序分布</p><p> 外
80、加H,t=0,產(chǎn)生偶極子</p><p> t=0.1s,粒子成鏈</p><p> 增加H,t=1s,磁鏈增加</p><p> 去除外磁場,材料復原</p><p> 圖3 磁流變彈性體的成鏈過程</p><p> 磁流變彈性體的磁流變效應使其之具備以下特征::</p><p>
81、?。?)磁流變彈性體的表觀粘度在磁場的作用下可隨磁場強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某一磁場強度下達到停止流動或固化,但當磁場撤離后,磁流變彈性體又可恢復到原始的表現(xiàn)粘度;</p><p> (2)磁流變體表觀粘度隨磁場強度變化的過程是連續(xù)和無級的,磁場作用的響應十分敏感,一般其響應時間為毫秒級,并且能耗低;</p><p> ?。?)在磁場作用下磁流變彈性體的力學性能是可控的,就是通過一個強度可變
82、的磁場來控制。</p><p> 磁流變彈性體力學性能的理論表征</p><p> 磁流變彈性體的最重要的力學參數(shù)之一為其磁致模量,可以說是其力學特性的標志。所以,我們合理地利用模型來描述磁流變彈性體的力學特性。在先前的研究中,我們通常認為,磁致模量的改變是由于顆粒間的相互作用,并且磁流變彈性體在固化以后,顆粒根據(jù)外加磁場方向的不同呈鏈狀或者柱狀結構。</p><p
83、> 偶極子模型就是預結構化磁流變彈性體的一種很重要的物理模型。這種模型把磁化的每一個顆粒都當成磁偶極子來處理,磁偶極子模型的名字就是由來于此。通過計算顆粒間的相互作用能以及其能量密度,接下來對剪切應變求導,這樣就可以得到磁流變彈性體的磁致模量[15]。經(jīng)過進一步完善,在偶極子基礎上發(fā)展得到了多鏈模型。同時,如果考慮局部場效應,我們可以修正為局部模型。偶極子的多鏈模型將在下面著重介紹</p><p> 我
84、們知道鐵磁顆粒在磁場的作用下顆粒會被磁化,磁致剪切模量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以傳統(tǒng)的單鏈結構為基礎,對多鏈模型進行分析,對平行等間距鏈,在考慮周圍鏈的影響下進行建模。</p><p> 假設鏈與磁場方向保持一致,取鐵磁顆粒,并且顆粒大小相同,間距相等。兩個磁偶極矩假設為m1和m2,并且相距為r,它們之間作用能為</p><p><b> ?。?)</b></p&
85、gt;<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變形,鏈偏角為θ。磁流變彈性體顆粒分布均勻,鏈之間呈平行狀態(tài),顆粒等間距排列。假設鏈與磁場方向一致,相鄰鏈間隙為D0,鏈內顆粒間隙為d0,鐵磁顆粒半徑R、鏈與鏈之間的間距為D0,鏈內相鄰鐵磁顆粒之間的間距為d0,鐵磁顆粒半徑大小為R。任意取一鐵磁顆粒,建立三維直角坐標系,如下圖4所示。記空間任意位置處顆粒坐標為(x,y,z)。</p><p> 圖4 顆粒空
86、間坐標示意圖</p><p> 在磁場作用下,坐標原點顆粒與空間隨意顆粒之間都有作用力,對上面的公式進行求和可以坐標原點在周圍鐵磁顆粒的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能量和</p><p><b> (2)</b></p><p> 假設磁流變彈性體所占有的體積總和為V,顆粒的體積比濃度為φ。x=kD0,y=mD0,z=nd0,因為鏈與鏈之間是平行的,且
87、間距相等,所以k,m,n都是整數(shù)。令λ= D0/ d0, 即λ是相鄰鏈距離與顆粒之間距離的比值,對相互作用能進行計算求導可得磁致模量為:</p><p><b> ?。?)</b></p><p> 運用上述模型可以計算磁流變彈性體的磁流變效應。通過計算研究可以知道,單鏈模型在計算磁流變彈性體磁致剪切模量時結果是偏大的。我們如果想提高磁流變彈性體磁致剪切模量,可以從
88、磁相互作用能方面進行考慮。顆粒體積比濃度大與小時分別選擇鏈狀與柱狀結構。</p><p> 磁流變彈性體的工作模式</p><p> 我們按照磁流變彈性體的受力方向,外加磁場方向的不同,可以將磁流變彈性體分為不同的工作模式,如圖5所示為磁流變彈性體目前主要的兩種方式,這兩種工作模式的磁流變效應最為明顯。</p><p> a.擠壓工作模式
89、b. 剪切工作模式</p><p> 圖 5 磁流變彈性體工作模式</p><p> 圖5(a)為擠壓工作模式,磁場方向與成鏈方向一致,外加載荷也與成鏈方向一致,顆粒受到擠壓的作用,所以我們稱之為擠壓式。圖5(b)為剪切工作模式,這種工作模式磁場方向也與成鏈方向一致,但外加載荷與成鏈方向垂直,顆粒受到剪切的作用,所以我們稱之為剪切式。目前對磁流變彈性體的應用主要是使用剪切模式,這
90、是因為磁流變彈性體在剪切模式下可控變化范圍更大,剪切模量的相對變化率已高達188% 。因此本文設計的減振器將采用磁流變彈性體的剪切工作模式。</p><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結構設計</p><p><b> 動力吸振器</b></p><p> 吸振器運用的場合越來越廣,傳統(tǒng)的動力吸振器已經(jīng)不能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為傳統(tǒng)的吸
91、振器擁有固定的參數(shù),傳統(tǒng)吸振器減振效果會隨著振源振動頻率的偏移而性能大大降低。所以,人們開始關注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這種吸振器可以改變吸振器的參數(shù),也就是可以改變吸振器的固有頻率,從而實現(xiàn)跟蹤控制。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在變頻場合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并且擁有能耗少、控制簡單等優(yōu)點。目前有很多種類的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應用較多的有機械式和電磁式等。</p><p> 機械式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p>&l
92、t;p> 機械式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可調動力吸振器,它在吸振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如材料價格較低、控制成熟并且穩(wěn)定等,所以得到非常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為了達到良好的減振效果,通常減震器動靜比都取很大,阻尼取很小[15]。根據(jù)這個原則,設計出下圖所示的機械式頻率可調動力吸振器,該吸振器結構如圖6所示,圖6(a)是吸振器的三維結構,圖6(b)是吸振器的實物照片。</p><p> 圖6 吸振器的
93、示意圖</p><p> 圖6(a)中,動質量即透明部分采用的結構為封閉式,這樣能更加合理利用裝置的空間。動質量用的是合金材料,重3-5kg,它上面裝有直線滑桿,桿上又布置有直線滑塊,它們可以隨著滑桿橫向運動[16]。</p><p> 吸振器彈簧的設置分為兩種,一種為變剛度彈簧,另一種為螺旋彈簧。其中變剛度彈簧的組成為四片瓦片彈簧,每片都有兩端組成[16]。其中一端連接滑動螺母,另一
94、端連接直線滑桿。當螺桿發(fā)生轉動時,螺母垂向運動,因此彈簧開口的長度也發(fā)生了改變,彈簧的等效剛度也就發(fā)生了改變。</p><p> 與吸振器動質量相連的變剛度彈簧在吸振變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不承受裝置的整個質量,包括動質量與靜質量。靜質量作用于地板上的四根螺旋彈簧。這樣設計是為了在變剛度時,電機帶動的質量就會大大減小,負載減小,減小了能耗,提高了其穩(wěn)定性。直線導桿的放置是限制吸振器運動方向,使其振動方向只可以是
95、垂直的。</p><p> 這樣設計的吸振器尺寸較為合理,性能良好。吸振器的靜質量可以控制在1kg左右,因此動靜比很大,質量利用率很高。通過力學測試,我們還可以得到吸振器移頻范圍帶很寬,移頻曲線線性度很好。</p><p> 我們對吸振器特性進行了評估,得到的結論較好。在優(yōu)化安裝位置可調動力吸振器在較寬的頻率段內取得了很好的減振效果。</p><p> 磁流變
96、彈性體自調諧式吸振器及其優(yōu)化控制</p><p> 隨著研究的深入,主動吸振器的吸振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寬頻吸振方面,也加大了吸振器的應用范圍。接下來我們介紹自調式吸振器[17],這是一種將遺傳算法應用于吸振器,從而實現(xiàn)對減振性能優(yōu)化控制的減振器。</p><p> 圖7是磁流變彈性體自調吸振器結構示意圖,圖8是實物圖。圖7中安裝基上安裝有由線圈以及鐵芯等形成閉合磁路,這樣就
97、形成了吸振器的吸子[14]。吸振器的導桿安裝在基座上,確定了工作模式,即剪切工作模式。彈簧套在導桿外,支撐裝置整個動質量,分析得</p><p><b> ?。?)</b></p><p> 上式中f為吸振器的固有頻率;G是磁流變彈性體的剪切模量;A是磁流變彈性體發(fā)生剪切的有效面積;h是磁流變彈性體的厚度;m是振子的質量[13]。</p><p&
98、gt; 應用磁流變彈性體中的磁偶極子模型可知,鐵磁顆粒磁化,磁致模量相互作用力會發(fā)生改變,磁致模量也會相應地增加。由(4)式可得,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量還會隨著外加磁場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然后剪切剛度的改變還會引起吸振器固有頻率的改變。</p><p> 圖7 吸振器結構示意圖 圖8 吸振器實物圖</p><p> 1基座,2導桿組,3支撐彈簧,4線性軸承,5銅
99、制安裝基,6上軸線圈,7蓋板,8上軸鐵芯,9導磁側板,10側軸線圈,11側軸鐵芯,12剪切片,13磁流變彈性體</p><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自主設計</p><p> 參考上述等方案,自主設計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機構,結構的示意圖如圖9所示。1表示底座,2表示彈簧,3表示墊板,4表示螺栓,5表示線圈,6表示導磁骨架,7表示彈性體墊板,8表示磁流變彈性體,9
100、表示減振對象,10表示墊圈,11表示限位桿,12表示墊圈,13表示六角螺母,14表示軸套,15表示鉚釘。當振動作用于減振對象9時,兩邊的磁流變彈性體8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在磁場閉合回路里發(fā)揮磁流變彈性體的減振效果。限位桿11限制減振對象的極限位置,防止振動過于劇烈。彈簧2作用于兩板之間,起到緩沖的作用,在減振對象質量很大時,選用勁度系數(shù)k較大的彈簧,防止變形過大損壞彈簧。底座被打通,當減振對象作用時,鉚釘從底座孔中穿出,這樣可以使增大整個
101、裝置承受能力,可以用于質量較大的減振對象。</p><p> 圖9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結構示意圖</p><p> 1底座,2彈簧,3墊板,4螺栓,5線圈,6導磁骨架,7彈性體墊板,8示磁流變彈性體,9減振對象,10墊圈,11限位桿,12墊圈,13六角螺母,14軸套,15鉚釘</p><p>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式減振結構設計分析</p>
102、<p><b> 尺寸選擇</b></p><p><b> 底座和墊板的尺寸</b></p><p> 底座1和墊板3根據(jù)測量實驗室實際減振對象選用略大于減振對象尺寸,選用長寬各200mm。</p><p> 圖10 底座和墊板尺寸</p><p><b>
103、磁流變彈性體的尺寸</b></p><p> 經(jīng)過對實驗室制作磁流變彈性體的裝置進行測量,磁流變彈性體的長寬均取70mm,厚度為6mm.</p><p> 圖11 磁流變彈性體尺寸</p><p><b> 導磁骨架的尺寸</b></p><p> 在保證能夠容納線圈、磁流變彈性體墊板、磁流變彈
104、性體等裝置的情況下,導磁骨架要盡量緊湊,減少漏磁。尺寸如下:</p><p> 圖12 導磁骨架尺寸</p><p><b> 減振對象的尺寸</b></p><p> 上凸臺盡量大些使得能夠放置更大尺寸震源,凸臺長取90mm,寬取30mm;中間打一適合尺寸通孔用于放置限位桿,限位桿的尺寸取6mm,墊圈的厚度取1mm。尺寸如下:&
105、lt;/p><p> 圖13 減振對象尺寸</p><p><b> 連接件選擇</b></p><p> 墊板與底板之間的連接</p><p> 由于墊板的厚度較小,只有6mm,且當震源質量較大時,墊板承受的壓力較大,所以考慮使用彈簧和鉚釘鏈接。</p><p> 圖14 墊板
106、底板與彈簧之間的連接</p><p> 墊板與導磁骨架的連接</p><p> 導磁骨架在設計時要盡量緊湊,減少漏磁,因此在連接墊板與導磁骨架時也要盡量減小連接件的大小,我們這里用螺栓連接。</p><p> 圖15 墊板與導磁骨架的連接</p><p><b> 彈簧的選擇</b></p>
107、<p> 1. 本彈簧用于載荷較高條件下工作,可考慮使用Ⅱ類彈簧。選用碳素彈簧鋼絲D級。</p><p> 2. 選取旋繞比C=7,曲度系數(shù)K對于圓截面彈簧絲,K≈</p><p><b> =1.213</b></p><p> 3. 根據(jù)安裝空間初設彈簧中徑D=14mm,估算彈簧絲直徑d==2mm,許用應力[τ]==
108、0.4×1910=764N</p><p> 4. 最大載荷=200N,試算彈簧絲直接d',由d'≥=2.39mm</p><p> 改取d=2.5mm,=1760N, [τ]= =0.4×1760N=704N.取D=10mm,C=14/2.5=5.6,計算得K=1.273,于是</p><p> d'≥=2.28mm</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文獻綜述】
-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開題報告】
- 磁流變彈性體剪切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設計【畢業(yè)設計】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系統(tǒng)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有限元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設計】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系統(tǒng)分析【文獻綜述】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系統(tǒng)分析【畢業(yè)設計】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系統(tǒng)分析【開題報告】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有限元分析【文獻綜述】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有限元分析【開題報告】
- 磁流變彈性體擠壓工作模式減振結構的概念設計及有限元分析【畢業(yè)設計】
- 基于剪切-壓縮混合模式的磁流變彈性體隔振器.pdf
- 橫向磁流變彈性體隔振支座的設計與控制.pdf
- 磁流變彈性體對寬頻激勵平臺隔減振研究.pdf
- 機床半主動減振系統(tǒng)設計【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 磁流變彈性體調諧動力吸振器的優(yōu)化設計.pdf
- 精密機床半主動減振系統(tǒng)設計【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 磁流變彈性體艦船推進軸系縱振吸振器的設計與實驗.pdf
- 采用磁流變彈性體隔振器的結構振動半主動控制.pdf
- 磁流變彈性體半主動吸振技術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