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高層剪力墻結構設計探討及要點</p><p> 摘要:本文主要對高層剪力墻在結構布置、梁板布置、連續(xù)化方法計算聯(lián)肢剪力墻等三方面的設計及控制要點進行了分析。 </p><p> 關鍵詞: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 </p><p>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r high-rise shear wall
2、in 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beam and plate layout, continuous calculation method of shear wall linked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sig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 </p><p>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he
3、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 </p><p> 中圖分類號:TU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p><p> 一、結構布置設計要點 </p><p> 剪力墻的位置要遵循均勻、分散、對稱和周邊的原則,應沿房屋縱橫兩個方向布置。剪力墻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狀變化處、恒荷載較大處以及兩端樓(電)梯處,在結構中部盡量減少剪
4、力墻的布置量。在平面布置上盡可能均勻、對稱,以減小結構扭轉。不能對稱時,應使結構的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接近。沿高度均勻變化;在豎向布置上應貫通房屋全高,使結構上下剛度連續(xù)、均勻。多均勻長墻(增加抗側剛度和減少剪力墻數(shù)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墻(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單片形(不少于三道,長度不超過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少復雜形狀轉折。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墻端部或柱邊。 </p>&l
5、t;p> 為了保證樓(屋)蓋的側向剛度,避免水平荷載作用下樓蓋平面內彎曲變形,應控制剪力墻的最大間距。而剪力墻的厚度則由以下因素確定: </p><p> (1)通過結構分析,在滿足最大層間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項指標確定每層剪力墻的厚度; </p><p> ?。?)不同抗震等級的軸壓比的限制; </p><p> (3)構造性及穩(wěn)定性要求(而穩(wěn)定性
6、一般會滿足); </p><p> ?。?)對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區(qū),墻厚大多情況下是按穩(wěn)定性和 構造要求所控制的; </p><p> 首先剪力墻厚度應滿足《高規(guī)》7.2.1條7.7.2條規(guī)定(其實是高厚比要求),當不能滿足上面幾條的時候應按《高規(guī)》附錄D 計算墻體的穩(wěn)定,從大量工程實例看,按《高規(guī)》附錄D計算的墻厚比《高規(guī)》7.2.1條7.7.2條規(guī)定的小得多[1]。故穩(wěn)定
7、性一般會滿足;此時剪力墻墻厚主要由構造與施工要求控制。建筑物高度在百米以下時剪力墻厚度一般取200~300mm。 </p><p> 剪力墻墻肢長度不能太短,否則就短肢(4-8倍),不能太長(大于8m),受彎后產生的裂縫寬度會較大,墻體的配筋容易拉斷。故我們控制剪力墻的墻肢長度大于厚度的8倍一點點,比如200墻;取1650墻肢長度,300墻取2450墻肢長度就行,但整個剪力墻的墻肢長度一般不要超過4m,當墻的長
8、度很長時,可通過開設洞口將長墻分成兩段長度較小的墻段。用以分割墻段的洞口上可設置約束彎矩較小的弱連梁(其跨高比一般宜大于6)。墻肢旁邊為門垛時,門垛與墻肢合為整體。門窗邊離墻肢距離較近時(<200mm),墻肢作適當加長,做至門窗邊。墻肢翼緣尺寸宜≥500mm。 </p><p> 二、梁板布置設計控制要點 </p><p> 對高層住宅,荷載一般不大,樓板絕大多數(shù)均為構造配筋,板
9、厚就決定了樓板用鋼量的大小,所以樓板厚度一般按撓度、裂縫及板內設備穿管的最低要求取值,不必過厚。 </p><p> 客廳、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 </p><p> LO(短跨)≤2.9m,h=90mm;LO=2.9~3.9m,h=100mm;LO=4.0~4.4m,h=110㎜;LO=4.5~4.8m,h=120㎜;LO=4.9~5.2m,h=130㎜ </p><
10、;p><b> 陽臺:h=90 </b></p><p> 屋面板:h≥120㎜,屋面板負筋拉通筋應優(yōu)先用Φ10@200或Φ10@180(HRB335),板面通長鋼筋不足時,板支座處另設計附加鋼筋,施工圖中應注明貫通鋼筋與附加支座鋼筋應間隔錯開布置; </p><p> 樓層梁布置時,應保證梁具有簡單明確的傳力路徑,避免多重次梁、多次傳力的情況。剪力墻結構
11、中的梁經濟跨度一般在3.0~5.0m之間;若非剛度及連接一字形墻的需要,不宜設置高連梁;建筑的洞口頂可設置后澆過梁[2],再砌梁上填充墻;較小跨度(3.6m以內)的板上有隔墻或開有洞口時,墻位置或洞口邊可不設置梁,可在板內設置加強筋的方式予以解決。梁截面一般按如下規(guī)定取: </p><p> 外墻梁:200(250)×600 </p><p> 內墻框梁:200(250)
12、215;400~600 </p><p> 內墻小梁:200×300~400 </p><p> 陽臺挑梁和邊梁:200×400(受力較大處,不影響立面處可加大) </p><p> 100厚小隔墻下梁:150×300~350三、連續(xù)化方法計算聯(lián)肢剪力墻 </p><p> 對于聯(lián)肢墻,連續(xù)化方法是一種相
13、對比較精確的手算方法,而且通過連續(xù)化方法可以清楚地了解剪力墻受力和變形的一些規(guī)律。連續(xù)化方法把連梁看做分散在整個高度上的連續(xù)連桿。 </p><p><b> 基本假定 </b></p><p> ?。?)連梁的反彎點在跨中,連梁的作用可以用沿高度均勻分布的連續(xù)彈性薄片代替(連梁連續(xù)化假定); </p><p> a結構尺寸; b計算簡圖;
14、c基本體系 </p><p> (2)忽略連梁軸向變形,即假定兩墻肢水平位移完全相同,同一標高處,兩肢墻的轉角和曲率相等。 (3)層高h和慣性矩I1、I2、Ib及面積A1、A2、Ab等參數(shù),沿高度均為常數(shù)。2.方程的建立在連梁的反彎點處切開,雙肢墻變成兩個靜定的懸臂墻,切口處的軸力σ(x)和剪應力τ(x)是未知力,由切點處的相對位移為零的變形協(xié)調條件,可得沿剪應力τ(x)方向的變形連續(xù)條件的表達式: </
15、p><p> δ1(x)——由墻肢的彎曲和剪切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 </p><p> δ2(x)——由墻肢的軸向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 </p><p> δ3(x)——由連梁的彎曲和剪切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 </p><p> 在x處作截面截斷雙肢墻,由平衡條件有: </p><p> 3.聯(lián)肢墻的
16、內力計算 </p><p> 由以上兩式,可得連梁中點處的剪應力τ(x),計算j層連梁內力,用該連梁中點處的剪應力乘以層高得剪力(近似于層高范圍內積分),剪力乘連梁凈跨度的1/2得連梁根部的彎矩: </p><p> 墻肢的總彎矩和總剪力:式中,Mpj,Vpj——第j層由于外荷載產生的彎矩和剪力。ms——第s層(s≥i)的總約束彎矩: </p><p> 式中
17、, 是墻肢考慮剪切變形后的折算慣性矩:4.聯(lián)肢墻計算結果討論 </p><p><b> ?。?)整體系數(shù) </b></p><p> 式中,s——聯(lián)肢墻洞口列數(shù),s+1即為墻肢數(shù); ai,ci——2ai,2ci分別為第i個洞口的凈寬及相鄰墻肢重心到重心的距離; T——軸向變形影響參數(shù);——第i列連梁的慣性矩。 </p><p> α值小,
18、說明洞口很大,連梁的剛度相對很小,墻肢的剛度又相對較大,連梁的約束作用很弱,水平力作用下,雙肢墻轉化為由連梁鉸結的兩根懸臂墻。當洞口很小,連梁的剛度很大,墻肢的剛度又相對較小時,α值較大。連梁的約束作用很強,墻的整體性很好,雙肢墻轉化為整體懸臂墻。這時,墻肢中的軸力抵抗了水平荷載產生的彎矩的大部分,墻肢中的局部彎矩較小。當α值介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時[3],墻肢截面上的實際正應力,可以看作是由兩部分彎曲應力組成,其中一部分是作為整體懸臂墻
19、作用產生的彎曲正應力,另一部分是作用獨立懸臂墻作用產生的局部彎曲正應力。 (2)聯(lián)肢墻側移和內力分布 </p><p> 聯(lián)肢墻的側移曲線呈彎曲型,整體系數(shù)α越大,墻的抗側剛度越大,側移減小;整體系數(shù)α越大,墻肢彎矩越小。連梁最大剪力在中部某個高度,向上、下都逐漸減小。整體系數(shù)α越大,剪力增大,最大剪力位置越接近底截面。因為墻肢軸力是該截面上所有連梁剪力之和,整體系數(shù)α越大,墻肢軸力增大。 (3)墻肢剪切變形和
20、軸向變形的影響20層聯(lián)肢墻分以下三種情況按連續(xù)化方法計算得到的內力和位移比較圖。第一種考慮彎曲、軸向、剪切變形;第二種考慮彎曲、軸向變形;第三種僅考慮彎曲變形。第一種和第二種計算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不考慮剪切變形,誤差不大,不超過10%。從第一種和第三種計算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不考慮軸向變形的影響誤差較大。層數(shù)愈多,軸向變形的影響越大。《高規(guī)》:對50m以上或高寬比大于4的結構,宜考慮墻肢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軸向變形對內力和位移的影響。 </p
21、><p><b> 參考文獻: </b></p><p> [1] 李東升.高層剪力墻結構設計新規(guī)定探討[J].山西建筑,2011,37(1):36-37.DOI:10.3969/j.issn.1009-6825.2011.01.022. </p><p> [2] 殷偉鋒.淺談高層剪力墻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