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類聯(lián)考綜合(寫作)經(jīng)典文章36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管理類聯(lián)考綜合(寫作)經(jīng)典文章36篇</p><p>  管理類聯(lián)考綜合(寫作)經(jīng)典文章36篇</p><p>  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p><p>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2、。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p><p>  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p><p>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

3、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p><p>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p><p>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p

4、><p>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p><p>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

5、,那簡直是誣蔑。</p><p>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p><p>  2、最先與最后 魯迅</p><p>  《韓非子》說賽馬的妙法,在于“不為最先,不恥最后”。這雖是從我們這樣外行的人看起來,也覺得很有理。因為假若一開首便拚命奔馳,則馬力易

6、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適用于賽馬的,不幸中國人卻奉為人的處世金嫘了。</p><p>  中國人不但“不為戎首”,“不為禍始”,甚至于“不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驅(qū)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然而人性豈真能如道家所說的那樣恬淡;欲得的卻多。既然不敢徑取,就只好用陰謀和手段。以此,人們也就日見其卑怯了,既是“不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恥最后”,所以雖是一大堆群眾,略見危機,便“紛紛作鳥獸散”了。如果偶有幾個不

7、肯退轉(zhuǎn),因而受害的,公論家便異口同聲,稱之曰傻子。對于“鍥而不舍”的人們也一樣。</p><p>  我有時也偶爾去看看學校的運動會。這種競爭,本來不像兩敵國的開戰(zhàn),挾有仇隙的,然而也會因了競爭而罵,或者竟打起來。但這些事又作別論。競走的時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個人一到?jīng)Q勝點,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幾個還至于失了跑完豫定的圈數(shù)的勇氣,中途擠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為跌倒,使紅十字隊用擔架將他抬走。假若偶有雖然落后,卻盡跑

8、,盡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為他太不聰明,“不恥最后”的緣故罷。</p><p>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zhàn)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zhàn)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巴帘劳呓狻边@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p><p>  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

9、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p><p>  3、做一個戰(zhàn)士 巴金</p><p>  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問我:“應(yīng)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回答他:“做一個戰(zhàn)士?!?lt;/p><p>  另一個朋友問我:“怎樣對付

10、生活?”我仍舊答道,“做一個戰(zhàn)士。”</p><p>  《戰(zhàn)士頌》的作者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話:</p><p>  我激蕩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應(yīng)該追逐這洪流,而且追過它,自己去造更廣、更深的洪流。</p><p>  我如果是一盞燈,這燈的用處便是照徹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濤去洗滌海邊一切陳腐的積物。</p><

11、p>  這一段話很恰當?shù)貙懗隽藨?zhàn)士的心情。</p><p>  在這個時代,戰(zhàn)士是最需要的。但是這樣的戰(zhàn)士并不一定要持槍上戰(zhàn)場。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他并不一定要流仇敵的血,卻能更有把握地致敵人的死命。</p><p>  戰(zhàn)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驅(qū)散黑暗,這是戰(zhàn)士的

12、任務(wù)。他不躲避黑暗,卻要面對黑暗,跟躲藏在陰影里的魑魅、魍魎搏斗。他要消滅它們而取得光明。戰(zhàn)士是不知道妥協(xié)的。他得不到光明便不會停止戰(zhàn)斗。</p><p>  戰(zhàn)士是永遠年輕的。他不猶豫,不休息。他深入人叢中,找尋蒼蠅、毒蚊等等危害人類的東西。他不斷地攻擊它們,不肯與它們共同生存在一個天空下面。對于戰(zhàn)士,生活就是不停的戰(zhàn)斗。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帶著滿身傷疤而死去。在戰(zhàn)斗中力量只有增長,信仰只有加強。在戰(zhàn)斗中

13、給戰(zhàn)士指路的是“未來”,“未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戰(zhàn)士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p><p>  戰(zhàn)士是不知道灰心與絕望的。他甚至在失敗的廢墟上,還要堆起破碎的磚石重建九級寶塔。任何打擊都不能擊破戰(zhàn)士的意志。只有在死的時候他才閉上眼睛。</p><p>  戰(zhàn)士是不知道畏縮的。他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摔倒,沒有一種障礙能使他改變心思。假象絕不能迷住戰(zhàn)士的

14、眼睛,支配戰(zhàn)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除非他死,人不能使他放棄工作。</p><p>  這便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的戰(zhàn)士。這樣的戰(zhàn)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能力。他是一個平凡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做戰(zhàn)士,只要他有決心。所以我用“做一個戰(zhàn)士”的話來激勵那些在彷徨、苦悶中的年輕朋友。</p><p>  1938年7月16日在上海</p><p>

15、;  4、孔子的灑脫 周國平</p><p>  我喜歡讀閑書,即使是正經(jīng)書,也不妨當閑書讀。譬如說《論語》,林語堂把它當作孔子的閑談讀,讀出了許多幽默,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近來我也閑翻這部圣人之言,發(fā)現(xiàn)孔子乃是一個相當灑脫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實對于功利的態(tài)度頗為淡泊,對于倫理的態(tài)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

16、子不器”和“君子不仁”。</p><p>  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wěn)定的職業(yè)。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于說他沒出息,這是很忌諱的??鬃訁s坦然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所專長,他聽了自嘲說,那么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罷。其實,孔子對于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fā),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

17、術(shù)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一再強調(diào),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于“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復了四次?!  熬硬黄鳌边@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wù)勛约旱闹鞠颉F渲腥朔謩e表示想做軍事家、經(jīng)濟家和外交家。

18、唯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fā),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鬃勇犃T,喟然嘆曰:“我和曾點想的一樣。”</p><p>  圣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后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圣嘆”,以志紀念。人生在世,何必成個什么器,做個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閑自在,豈非勝似一切?學界大抵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眾說不一,但都不

19、出倫理道德的范圍??鬃又厝藗愂且粋€事實,不過他到底是一個聰明人,而一個人只要足夠聰明,就決不會看不透一切倫理規(guī)范的相對性質(zhì)。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這句話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備條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歸結(jié)為忠恕二字,其實孔子決不主張愚忠和濫恕。他總是區(qū)別對待“邦有道”和“邦無道”兩種情況,“邦無道”之時,能逃就逃(“乘桴浮于?!?,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言孫”),會裝傻更妙(“愚不可及”這個成語出自《論語

20、》,其本義不是形容愚蠢透頂,而是孔子夸獎某人裝傻裝得高明極頂?shù)脑?,相當于鄭板橋說的“難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樣,當你的左臉挨打時,要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有人問他該不該“以德報怨”,他反問:那么用什么來報德呢?然后說,應(yīng)該是用公正回報怨仇,用恩德回報恩德。</p><p>  孔子實在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他有常識,知分寸,絲毫沒有偏執(zhí)狂?!靶拧笔撬H自規(guī)定的“仁”的內(nèi)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說:“言必信,行必果”,

21、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徑(“然小人哉”)。要害是那兩個“必”字,毫無變通的余地,把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還反對遇事過分謹慎。我們常說“三思而后行”,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只是孔子并不贊成,他說再思就可以了。也許孔子還有不灑脫的地方,我舉的只是一面。有這一面畢竟是令人高興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認孔子是一位夠格的哲學家了,因為哲學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會一點不灑脫呢?</p><p>  ----- 摘自周國平《守

22、望的距離》</p><p>  5、流淚的滕王閣  潘碧秀</p><p>  江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聚攏的風……贛江上一覽無余,視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p><p>  我在滕王閣的一隅,獨想王勃。</p><p>  游人脆脆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站在清冷的滕五閣上,睜眼閉眼間全是王勃清瘦憂郁的神

23、情。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蕩漾。帝王君子猶不見,檻外長江空自流。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代才子王勃。</p><p>  閣的憂傷無聲息地讓我追隨。每一寸樓板、每一抹丹都在我的心弦上顫動。想為流淚的滕王閣續(xù)一首詩,詩里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流淚的滕王閣曰曰孤寂地走入我夢中,獨自徘徊復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詩句,無數(shù)醒

24、著的黑暗的夜里,楓著閣影到天明。</p><p>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于不同風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貶,然而層層不得意卻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貶到贛江邊任小刺史,他仍意興遄飛地要為自己建一座閣“拍檀板唱歌,舉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臨放歌。那個仲秋的曰子王勃的“獨角戲”正上演著。他望著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復沉

25、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卻在紙上無羈的飄灑,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紙背的全都是對生活的向往。有人說“厚積”是為了“厚發(fā)”,王勃客居劍南年,終有了其顛峰之作。滕王閣不過顯其顛峰昂然之勢的一種憑藉罷了。此時的長安,或許已將王勃忘得一干二凈。誰會在撫箏時,思緒在箏上游移間起起王勃?如今贛江畔的孤鶩年年此時都要背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的飛,托起無限秋水長的風情。</p><p>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閣上徘徊

26、留連,眺望閣外水云間,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闌干,淺云灰灰地襯著閣,如一雙飽蓄淚水的眼瞼。</p><p>  扁舟載問及此事一截悠悠的閣影,憂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層層間依稀可見當年王勃的風姿。這個自幼飽讀詩書貫通九經(jīng)的青年,彳亍于線裝書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縮在蜀地的鄉(xiāng)居里,不再想讀書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長安已遙遙又遙矣。無人識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縱文字:《蜀中九曰》、《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內(nèi)尺瞻”。人生有許多門,可其

27、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踞的門。王勃在劍南之地逍遙了三年,終究不敵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軍。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人生沉浮反復,王勃心冷了。</p><p>  一片閣/躲在云層下/疲憊和黃昏的鳥一樣/面對江慟哭。江水緩緩流,終有溫柔得叫人落淚的時候。一介書生咬文嚼字,終有讓人品錯味的時候。該張惶?迷惘?失落?還是憤懣?畢竟人生不是“數(shù)點扁舟向斜陽”那樣詩意、

28、簡單而直觀。——人無語,惟有惆悵地醉去。滕王閣不在出產(chǎn)帝王將相的長安,站在這玲瓏曲雅的閣上,贛江無限風情一覽無余,王勃的夢魂可以與閣相依偎至永遠了。</p><p>  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王勃在客居劍南的曰子里,也許模擬了曰后的種種可能,卻沒料到人生最絕望的一種可能就立水中候著。</p><p>  王勃如斷線的紙鳶一頭栽進江里去了,靈魂可依附在江中魚兒身上?想他經(jīng)行處會

29、不會開出一江的花來,讓魚兒也欣喜,魚兒也惆悵。</p><p>  斜陽已成余輝,閣上人去,鳥去,空留一片寂寥。</p><p>  6、天地蒼茫一根骨  龐進</p><p>  司馬遷的祠墓在陜西的韓城市。祠內(nèi)有他的塑像:束高發(fā),穿紅袍,長眉入鬢,雙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歷史煙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顯著的還有那一襲長及心胸的須髯,給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學者的

30、莊重。據(jù)說,人受過宮刑,胡須會隨之脫光,而這尊塑像,依然大須飄拂——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個血性須眉變成一個不男不女的“太監(jiān)”,可在我們老百姓的心目中,這個人依然是男子漢,頂天立地,氣吞山河的男子漢!</p><p>  仔細看,司馬遷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頭向北方偏著。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望北方的蘇武廟,因為這位在北國牧了十九年羊的漢朝使臣,和司馬遷是肝膽相照的僚友。另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

31、望李陵,這位大漢名將的被迫降敵,正是司馬遷罹禍的原因啊。我是傾向于后一種說法的,我甚至覺得“李陵之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是有某種必然性的。不錯,司馬遷是一個有骨氣有血性又才華橫溢抱負遠大的文人,這樣的文人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社會的良心。當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chuàng)十萬敵騎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漢武帝劉徹是笑瞇瞇的,公卿王侯們也紛紛“奉觴上壽”,好聽話說得長樂宮的麻雀都似乎要變成翩翩起舞的宮女。無料幾天后,李陵終因矢盡糧絕,

32、寡不敵眾而被俘降敵。消息傳來,全朝廷都啞巴了,劉徹更是“慘愴怛悼”,臉吊得像經(jīng)了霜的秋茄子。</p><p>  “ 你們還有什么話說?”朝堂上,劉徹目掃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覷,諾諾唯唯;或言李陵該千刀萬剮,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當劉徹對這樣的看法瞇目點頭的時候,我們的太史公站了出來。他說李陵平時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國士之風。此次出征,孤軍奮戰(zhàn),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敵是一時無奈,日后有機會,他還會報效漢朝的?!昂?/p>

33、你個司馬遷,”劉徹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賊說話,誰給你的膽量?”</p><p>  現(xiàn)在看來,司馬遷充其量不過是說了幾句公道話而己。然而,問題倒不在于公道話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來說公道話。社會良心和專制強權(quán)在這兒發(fā)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劉徹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馬狗,鞭子下馱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樣地站在我的對面說什么公道話的權(quán)利?</p><p>  對武帝

34、劉徹,司馬遷曾經(jīng)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異常勤奮,總想博得武帝的歡心。即使站出來為李陵辯護,也是見皇上滿臉的“慘愴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終于明白了:剛直不阿的書生和專橫殘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為了“草創(chuàng)未就”的《史記》,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業(yè),他咬牙吞血,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苦難,“就極刑而無慍色”。至此,司馬遷實現(xiàn)了一個轉(zhuǎn)變,一個御用

35、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zhuǎn)變。從此,一個書生走到了一個帝王,和這個帝王賴以存在的龐大體制的對立面。你可以摧殘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毀我的抱負;你可以奪取我的生命,你卻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譜寫一部世上從來沒有的大書,讓這個民族記住司馬遷,讓這個世界記住司馬遷!也讓你劉徹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膽。寒 凝春華發(fā),血沃勁草肥。煉獄淬火,司馬遷在提升精神的同時,成就了一根骨頭。</p><p>  好一根骨頭啊!即使

36、面對一百個漢武帝,一千次酷刑,一萬回磨難,這根骨頭也不會酥軟,絕不酥軟!</p><p>  7、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楊曉雷</p><p>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深圳來到遙遠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則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當天下午,穿過寬闊的伊犁河,我們來到這里的林則徐紀念館,只見門前冷冷清清,沒有一個前來參觀的人。走進展館,里面僅一間約兩百平米的展室,室內(nèi)布置簡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圖片及說

37、明也大多見過,遠不如虎門的氣派。</p><p>  家住深圳,我?guī)缀趺磕甓家セ㈤T。那里的林則徐紀念館與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建在一起,規(guī)模龐大,展館外還有林則徐銷煙池和虎門炮臺遺址。每次去,總見到參觀的人,絡(luò)繹不絕。故來伊犁前,對參觀的事不太在意。猶如看戲,高潮過了,后面的戲,則容易被忽略。</p><p>  然而,或許是身臨其境的緣故,當我越過千山萬水,從發(fā)達繁榮的廣東,來到偏僻遙遠的邊疆

38、伊犁,當我從林則徐虎門銷煙任兩廣總督的輝煌之地,來到他被革官免職、慘遭發(fā)配的流放地,再看這曾經(jīng)熟悉的圖片和文物,再去體驗和感受林則徐的風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的這段經(jīng)歷,靜觀他輝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戲”,心中的震憾和感動,卻是我在虎門所不曾有過的。</p><p>  林則徐是在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時,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輝煌,已成過眼云煙,從聲名赫赫的兩廣總督到被皇帝革官免

39、職,從威震四海的英雄到發(fā)配邊疆的“罪臣”。因大功獲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處罰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鈍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從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則徐先后被革職查辦,以“四品欽銜”遣戍伊犁,改遣開封協(xié)助王鼎治水,最終被流放伊犁,整個過程歷時一年半,前后跨三個年度,其結(jié)果,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傷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則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慣例應(yīng)可將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將林則徐發(fā)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當面苦諫,

40、不成,便自殺,成為一時震驚朝野的“尸諫”事件,然而,道光帝依舊無動于衷。林則徐身心俱損,國難當頭、報國無門的絕望,加上治水勞累、戍途奔波,他在西安大病了兩個多月,到1842年8月才從西安啟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的三年多時間里,林則徐強忍身體極度不適,拖著多病之軀,為新疆嘔心瀝血。他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吐魯番等地考察,行程二萬多里,所到之處興修水利,開荒屯田。他親自設(shè)計并率領(lǐng)民夫修筑龍口水段水渠</p>

41、;<p>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泵鎸Χ蜻\,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則徐沒有驚慌,沒有絕望,他鎮(zhèn)靜坦然,慷慨悲歌。這一著名詩句,正是林則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別妻子家人所作。</p><p>  林則徐的精彩之處,不僅在于他能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不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達、身居高位時,傾心盡力地為國效力;也不僅在于他廣東禁煙、虎門銷煙等的驚世之舉。還在于,或者說更

42、難能可貴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職流放的極端逆境中,即便在個人命運遭遇空前苦難和厄運時,人格和靈魂中依然保持固有的那份偉大與高貴。</p><p>  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濃墨重彩的亮點,成為林則徐青史留名的標記。但這并不足以體現(xiàn)林則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時勢造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除個人具備的英雄品質(zhì)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時勢環(huán)境的客觀影響。危難的時局,百姓的呼聲,肩負的職責,把林則徐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

43、,給他創(chuàng)造了成為英雄的歷史機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則徐遠離了時勢環(huán)境的客觀影響,如何生存,如何作為,堅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賴于他個人主觀的選擇,更多地取決于個人意志和品質(zhì),這對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質(zhì)恰恰是個嚴峻的考驗??嚯y和挫折是人生的標桿,往往更能測出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順境中順勢而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堅守慎獨難。</p><p>  人生如戲。如果把林則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戲的話,那戲的高潮,恰恰是他被

44、流放伊犁的這段經(jīng)歷。而以往的輝煌與顯赫,似乎都是為此所作的鋪墊和積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動人之處,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蕩,也非中間斷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斷崖處,那奮不顧身的縱身飛瀉。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悲壯的一躍,所作的鋪墊,所制造的落差,所積蓄的能量!</p><p>  8、寂寞的浯溪  王青偉</p><p>  走進浯溪,極有可能觸摸到了一種中國古代文人內(nèi)心的隱秘世界,這種隱秘世界可能

45、表達著一種政治和文化的雙重反叛。</p><p>  泰山的雄奇壯觀,暗含了中國帝皇的大一統(tǒng)思想,于是歷代帝皇為其立封受禪,頂禮膜拜,浸淫到文化領(lǐng)域,儒家思想一統(tǒng)數(shù)千年,漫延到文學領(lǐng)域,豪放派永遠占主導地位。公元七世紀中葉,一個政治失意,受到牽連的落魄文人元結(jié)被貶為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涼,心地愈來愈灰暗。突然,他先是聽見一聲清脆的水流聲,他本來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雙腳,但是他忽地

46、驚呆了:順著溪流望去,到處一片姹紫嫣紅、樹葉成陰、怪石嶙峋?;野档男木骋幌聻橹髁?,荒涼的景物倏忽為之絢麗。這個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頭也是被分割為小塊小塊的,就連奔流的湘江也遠沒有長江黃河那樣大氣。那一刻,元結(jié)一下子看見了一個大我。而面對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覺得自己也就像浯溪這個小盆景,在天地之間變得那么渺小。</p><p>  于是他把那條溪命名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來造個

47、字,并公然聲稱這塊山水是屬于我的,怕只有元結(jié)了,他當時的得意之情因這個“浯”字而情形畢現(xiàn),他盡管遠離了高官厚祿,車水馬龍,皇城大氣,但天地這么大,總有一塊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會我的心靈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氣觸摸不到的地方,我擁有這么一塊小小的無名之處!</p><p>  于是,浯溪成為元結(jié)另一種文化精神的觀照。他在這里感悟和尋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總感覺到浯溪碑林的詩書之中,就是這種半歸隱

48、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這塊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種尋求半歸隱境界的最佳場所。極度得意和極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蒼涼。得意時需要一個宏大的場所來抒發(fā)一下豪情,失意時則需要一個蒼涼的處所來哀嘆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夾在這兩者中間,成為一個狹窄的不可言喻的心靈通道,驅(qū)使著一幫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這樣一個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場所,自然也很難得產(chǎn)生驚天動地的詩篇。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連忘返的就是

49、元結(jié)當年彈琴的浯臺。那里是浯溪的最高點。每到月夜,元結(jié)總是執(zhí)一把琴,坐在那里對江而彈。琴聲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潤著他的琴聲,元結(jié)與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憂愁萬古功名順琴而去,隨水而流。在虛無中摻雜著沉重,在縹緲中偶爾跳出一聲嘆息,在歸途中時而回頭張望,在空靈中拍擊著一絲無奈。我站在那個地方,常常緬懷的只是一種漸去漸遠的影子,聽見的只是一縷似要消失而又沒有消失的古琴曲……</p><p><b> 

50、 9、江南蓑衣</b></p><p>  在故都的某個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來了。</p><p>  滿目彤云里,翻讀一本江南的畫冊,心情一派寧靜和暢。那連綿的蒼翠山巒,那層層疊疊的梯田,那高低錯落猶如穿著蓑衣的房舍,總給人以平和而安詳。滿谷煙云,繚繞著江南的煙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鄉(xiāng)村道上穿著蓑衣的趕著牛群的牧童,總把一管纏綿的委婉的笛聲傳入我的耳鼓。而

51、穿著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漢子,則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p><p>  我很少聽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鄉(xiāng)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籬笆修竹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西塞山就在我的記憶中與我隔岸相望。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屬于蓑衣的,這季節(jié)的一半還是屬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還有下雪的隆冬,獨釣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繪著悠遠的江南山水。在風景

52、中出沒的穿蓑衣的人,不僅僅是牧童,而且還有漁人,他們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風雨,一葉孤舟,一片蘭槳,一彎明月,順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瀟灑逍遙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稱之為隱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張開詩歌或者哲學的虛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靈一般幽黑而深邃。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極致,遠峰、孤舟、煙雨和蕭寺,只是絕妙的陪襯。江南的蓑衣飄揚在詩意中。一襲蓑衣穿行在時空,猶如達摩的一葦渡江,把無限的禪機融入空蕩和蒼茫之中。<

53、/p><p>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種極不起眼的家用物什,與鐮刀、鋤頭和竹笠一起靜默和諧地相處。在風雨中的勞作是艱辛的也是歡愉的,蓄滿微涼的憂郁。當踏歌的農(nóng)夫帶著一身泥水,從田里山間歸來,蓑衣和竹笠隨即被掛在墻上,農(nóng)夫歇息了,而它們則開始了默默的對話。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與主人一樣無法逃避命運的擺布,無法擺脫生活的清寒。它們的主人一直向往著遠方,但總無法走出這片山坳,他與他的老牛一起在這片小小的田地

54、間一圈一圈地跋涉著,總超越不了這歷史因襲的圓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著主人口鼻間升騰的氣息,如霧般的慨嘆著,幽幽地懷想著,難道主人真的沒有幸福的愿望,沒有絲毫改變命運的企圖?</p><p>  盡管如此,蓑衣一定與主人相依為命,樂享清貧的。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蓑衣和主人同樣的勞累和憔悴。歲月的風刀霜劍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們畢竟誕生或者寂滅在理想的記憶中,當它們在塵封的空間被人翻撿,被

55、人展示的時候,江南的蓑衣,是否還眷念著他主人日益蒼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顏?</p><p>  在更加蒼黃的時日,主人來不及與它打招呼,溶進城市街衢的喧囂。當他在難得的寂靜時分一個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了,在腦海的某個角落里難以拂去。在某個下著微雪的夜晚,在某個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燈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個茶室和酒吧間,他看見蓑衣還有他的竹笠高掛在髹漆得艷紅或者金黃的柱子和墻壁

56、上,落滿紅塵。那里不適合它們!主人想,此刻,它們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眾者,像引頸自戮的罪囚。它們的心里會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年地尋找,在遠遠的翹首遠望。它們想,城市里會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頭的焦渴。它們想,下雨了,主人會重新穿戴起它們,飄飄揚揚地瀟灑地走過雨巷。</p><p>  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p><p>

57、;  10、走失在納西文字中  作者 富遐</p><p>  與麗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時分,沐浴著夕陽的余暉走進古城,仿佛有精靈輕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會抖落一個故事,驚醒一段傳奇。</p><p>  從城門走進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搖,誘惑著你不知從哪條路開始起步。但擔心是多余的,隨便選一個路口進入,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為麗江的水是有靈性的,她完全充當了導游角色,潺潺地為

58、你導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p><p>  踏著斑駁的略有些傾斜的石板鋪就的老街,路邊小橋下的流水和著腳步的節(jié)拍輕吟淺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飾品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發(fā)著濃郁民族氣息的佛像銅鍋,藏刀手鐲和叮當作響的銀飾,令任何人都不會拒絕欣賞,而又忍不住停下腳步,用異地的民族文化充實自己的行囊。</p><p>  而我則是在一幅幅納西手藝人的字畫中漸漸迷失了方向,

59、模糊了時空概念的。瀏覽小街圖文并茂的納西版畫、燙畫、木刻畫的同時,我被名叫“納藝人”的刻印店所吸引。這個尚顯擁擠的店鋪里,擺滿了款式各異,大小不一的石頭家族,應(yīng)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經(jīng)典妙詞,感悟小語刻在石頭上,隨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寫給了納西藝人,并讓他寫出納西文字后予以圖解。他寫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鍋,鍋內(nèi)有米粒,還冒著熱氣,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則是一個意象的腦袋在思考,青煙繚繞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聯(lián)翩??逃H用了

60、一會兒,我卻在小店駐足了一小時之久。而后,我又讓藝人刻下了另一方“珍愛一生”的石印,納西的象形文字讓我看懂了所謂的“愛”字是手掌里放上一個眼睛。是啊,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把眼睛呵護在手心,足以說明愛之情深了。我把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懷里,仿佛擁有了一個永久的秘密。</p><p>  望著如此豐富而生動的納西文字,品味著素樸的東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經(jīng)意間遠離了人群,就暫且把自己弄丟一回吧,一個人在陌生的

61、古城,滄海桑田的老街中丟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陽升起的時候自然知道自己來自何方。賞心悅目中,我的眼神中盡是千姿百態(tài),裊娜起舞的納西象形文字,它們或倚或靠,或獨自成體,無不將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納西的東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納西家族也是多么幸運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書寫一筆一捺的漢字。納西文字的每一個字都可以隨想像派生出許多更形象的“字態(tài)”,甚至扯一片綠葉就可以表達愛情;剪一縷清風就可以風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

62、洗蕩靈魂……</p><p>  在納西文字的無限倘佯和貪婪對眸中,我似乎幻化為帶翅羽的文字,穿越時空,在遠古飛翔。納西文字的筆畫是粗獷的,猶如納西人的豪放性格;納西文字的姿態(tài)是柔美的,一如納西人豐滿而細膩的情感。納西人是熱情好客的,無論你行走到哪條街,哪個店鋪,迎面而來的都是淳樸的笑臉。麗江古城處處彌散著淡淡的溫馨的氣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戀的家園。</p><p>  漸行漸

63、遠時,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條街”等我。這時方才感到文字真是個好東西,無論你在天地間的任何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將丟失的靈魂輕易打撈上岸。趕到酒吧時,已是酒盞狼藉,即將散場了。友人又走在了一起,但卻不得不與麗江的夜色道別了。走出古街時,許多店鋪已放下了木板門,一輪朗月在頭頂照著,高跟鞋敲擊老街的聲音傳得很遠。我們終將是過客,我們帶走了對麗江和納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們也懂得了珍惜,無論行至何處,即使年華老去,也要唱吟過往

64、。</p><p><b>  11、軒  江堤</b></p><p><b>  建筑是很有趣的。</b></p><p>  12世紀的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建造一座擁有600多根石柱的廟堂的時候,岳麓書院的建筑學家早在10世紀就已經(jīng)修建了有數(shù)十根木柱支撐的百泉軒了,這種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類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達方式找

65、到了結(jié)構(gòu)上的統(tǒng)一。</p><p>  我不知道在西方建筑語匯中關(guān)于軒應(yīng)該如何定義,中式建筑中的軒,古書上有多種解釋:樓板、飛檐、有窗戶的長廊、窗戶、屋檐、堂前的平臺、房室,甚或可用指廁所。這里所指的軒是以敞朗為特點,而又臨水的建筑物。讀《紅樓夢》:“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近觀西北,結(jié)三間臨水之軒。”那種園林的氣息從玄妙的遠觀中已透出來,通過建筑語言象征系統(tǒng),便知那軒中主人的生活風貌。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種誘人

66、的新意。</p><p>  從建筑的詩性角度去打探這座庭院的軒舍,已經(jīng)精美絕倫。廊柱漫不經(jīng)心地排列,沉醉于自然的風華和文化的典雅之中,歷史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氅蓬,從來沒有脫去,文化的力度顯現(xiàn)出來,大氣之中透著平實。重疊的飛檐,即便在清淡的風雨中亦張開它暢想的羽翼,一副要往深壑中飛去的樣子。成排的門窗,雕鏤得如同一幅幅經(jīng)典的水墨,庭院的風景一年四季要借它照自己的裝束。軒前軒后的古樹,像一群思想的宿儒,有著典雅的造型

67、和神祗的魅力,軒內(nèi)軒外的古井和池沼風花雪月,光亮照人。</p><p>  從建筑歷史來說,百泉軒已經(jīng)跨越了兩個千年,設(shè)若做一種文物發(fā)掘,它的建筑堆積層足以構(gòu)成一個獨立的世界,高貴悠遠的情調(diào)在地層深處轉(zhuǎn)動,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內(nèi)心漫步,其歷史的氣韻,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品賞。</p><p>  百泉軒建筑的精彩語匯集中在格扇、檻窗上。臨水的一面為全開扇,高達數(shù)米,格心的欞條秀巧纖麗,花飾簡

68、約,裙板不作多余的裝飾,顯出淡泊的閑居情趣。</p><p>  百泉軒的精妙,在于環(huán)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環(huán)境,每一個建筑構(gòu)件的內(nèi)部都有自然在歌唱。</p><p>  軒前軒后的溪泉像夢一樣飄忽,萬千的聲響都是為這軒而鳴,而且,千年以來保持著堅貞如一的韌性,從不間斷。對于岳麓山來說,溪流就像用來拴寵物的鏈子,時時刻刻將這軒拴著,它知道這“寵物”跑不到哪里去,隨便將鏈子在樹木竹石間

69、繞兩繞,然后四處望望,到后面閑臥去了。沒有人知道溪泉帶著什么妙旨來到這里,有時候軒里的人似乎明白,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清楚的。而人又帶來什么使命駐扎在軒中,溪泉有時候明白,但大多數(shù)時候同樣不清楚。所以千年以來,無論是溪泉跟人,還是人跟溪泉都是一種若即若離、似懂難懂的關(guān)系。</p><p>  人、建筑、溪泉三者同處于一種朦朧狀態(tài)。詩歌中有朦朧詩,不知建筑能否說朦朧的建筑。</p><p>  在

70、歷史的某些時刻,文化人固守在這種朦朧里,將美麗的靈魂安放在溪泉竹石之間,為一些學理而窮其心力,體驗文化中流泉恬噪、藤葛依依、書巷深寂的情調(diào),灰墻青瓦、紅柱花窗在碧泉沼池中清麗得不留一點余地,那時候文化人的生存狀態(tài),溪泉一定是看得很透澈。文化人從經(jīng)過修茸的書窗下抬起頭來,隔著疏疏的花欄,也將流水看得清楚?!傲魅遄詾a,觸石短長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張栻《石瀨》)流水知這讀書人的用意,叼著一瓣書聲就到園中轉(zhuǎn)悠去了。至于那池塘,還睜

71、著大眼睛望著那個穿道袍的人,沉重的書本消解了他的詩意,好久才將一種古老的啟示悟出來:“半畝荒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有經(jīng)驗的讀書人一有詩句就記在紙上,這讀書人卻很癡傻,緘默著用樹枝寫在水上,池塘自然歡愉,800年以后,見到游人,還能聽到入池的流水朗誦這首詩歌。流水的精粹和文化人的迷醉在這樣的時候是合二為一的。</p><p>  在歷史的另一些時候,文化人已

72、遠離這里,短暫的生命已經(jīng)終結(jié),文化呈現(xiàn)斷層,歷史走到半途已窮困潦倒,寒風將四壁的溫暖吹散殆盡,溪泉在斷壁殘垣之間跟人作隔世之別,文化的風雅全被絞殺。這樣的時候,溪泉雖然仍在冷冷奔涌,但它們的內(nèi)心充滿憂郁,好像回到了悲劇狀態(tài)。冬季日久不去,曾經(jīng)繚繞不熄的歌聲因為冥頑的堅冰而變得抽搐,如同幢幢的鬼語在天地之間游走??蓱z軒舍與溪泉還在固執(zhí)地等待舊日的人歸來。</p><p>  在漫長的時空中,人的足跡就像一條麻石古道

73、,由一塊一塊的石板鏈接而成,什么地方的一塊石板碎裂了,殘缺便出現(xiàn)了,所以人類的歷史是殘缺的歷史。而溪泉卻不一樣,像時間的河流,不斷向前向前,風華不會被流水沖走,以它永動不息的脈搏來探測一座軒的文化史,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jié)果,以人類現(xiàn)有的能力,大概永遠也分析不出來。</p><p>  12、哭泣的圓明園  張曉惠</p><p>  一直以為,圓明園是哭泣的。八國聯(lián)軍蹂躪著她的肌體,摧毀著她

74、的骨骼,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臂斷垣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圓明園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p><p>  是十年前,去的圓明園。沒有人愿去,說是那么遠,又沒啥看的。我說我肯定要去。</p><p>  是陰凄凄的天,是冷颼颼的細雨,和著秋風如刀子一般刮在臉上。沿著浩淼的湖水,我走

75、啊走的,不見一個人影兒。最后,終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遺址——盡管多少次從圖片上,從教科書中見過這遺址的照片??僧斘伊⒃谏n蒼的天空下,真實地面對著這一片一地一曠野的玉白石塊時,仍感到那來自心底的震撼!依舊華美——我撫摸著那冰冰涼涼的玉石紋理;依舊精致——那歐式的曲線流暢又不羈;依舊貴族——斷碎的羅馬石柱在蒼天下筆直出一派偉岸和傲然。后來我就流淚了,好在周圍沒人,我沒帶相機,但那些石塊、石柱、石雕連同那灰蒼蒼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腦海,成為心房上一幅

76、永不磨滅的壁畫。</p><p>  十年后的今日,我說。再去圓明園。對我來說,去圓明園是一種憑吊,一種拜謁甚至是一種提醒。說出這些我不怕別人說我矯情,我就是這樣想的。</p><p>  進了圓明園,才發(fā)現(xiàn)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復存在,曾經(jīng)寂靜的圓明園是一片喧囂。柳紗桃紅藤紫,滿目春色也罷,昔日皇族的休閑園址,也該平常百姓流連賞目,門票從五角漲到二十五元也罷,這遺址這偌大的園子要人管理

77、也得養(yǎng)活自己。裝飾華麗的人力車左右纏著:去福海?去綺春園?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樓您哪!謝了您哪,我說,我就是想自個兒走走。</p><p>  往前,沿著湖邊再往前,穿過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遺址,大水法遺址。</p><p>  想不到的是西洋樓遺址這兒,竟也有這許多的人!一群系著紅領(lǐng)巾的孩子尖叫著互擲著石子;一群看來是高中生或是中專生的少男少女咬著冰棍兒在海宴堂遺址前高聲唱著“對面的女孩

78、走過來走過來”;幾位看上去似干部樣的人笑瞇瞇地擺好陣勢在鐫刻著“圓明園”字樣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著相機的說:笑!笑啊!這群人就腆著發(fā)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地遺址前,就是那小時在書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羅馬柱那兒,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p><p>  剎那,我有點不知所措。親吻示愛干嘛到這大水法遺址面前呢?在這樣殘破頹敗的亂石間,怎么笑得出來?要唱歌蠻好去那桃紅柳綠的綺春園、長春園或是泛舟

79、福海啊!看著這群在破碎的石塊遺址前歡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視那高高而破殘的羅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隱隱地疼起來。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p><p>  前些年,曾經(jīng)圍繞這圓明園需不需要重建有過爭論,結(jié)果是理智的人們理解了廢墟的價值,尊重了歷史留給我們殘酷的真實,這片廢墟留下了。當時,我是為留下拍案叫好??山袢找姷竭@么多在廢墟上在遺址前歡笑嬉鬧的人群,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經(jīng)過那么多歲月之后,眼前這般斷壁殘垣

80、,還能提醒人們對一個多世紀前那場噩夢的記憶,那場中華民族的災難與奇恥大辱?</p><p>  該是來圓明園,天就要陰的,一陣沙塵撲面而來,豆大的雨點砸了下來,劈頭劈臉。歡笑的人群直往外沖。剩下我一人,靜靜地,在潔白的石塊上坐下,對著這大水法遺址,對著這華美殘破的羅馬石柱,和蒼天,和這些斷壁殘垣一起落淚哭泣……</p><p>  13、干干凈凈的傅雷  劉水清</p>&l

81、t;p>  很難想象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是怎樣一個古怪的夜晚?也許那夜就像打翻一瓶墨水,整個一張稿紙沒有一點潔白的地方;也許那夜狂風大作,雷霆萬鈞,偌大的上海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也許那夜花好月圓,竹影搖窗,與從前的夜未來的夜別無二致。然而就在此晚,午夜已過,凌晨剛至,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馥攜手同肩,雙雙自縊身亡。</p><p>  傅雷夫婦走得干干凈凈,義無反顧,幾乎不留任何痕跡,就

82、像風吹皺一池春水,遂又了無纖痕。傅雷的一生長身玉立,氣度軒昂,就像一棵筆挺的秀竹,寧折不彎。他的夫人雍容靜肅,端莊憨厚,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纏繞秀竹的春藤,溫存有余。二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麗的光芒。一對恩愛夫妻,如膠似漆,舉案齊眉;但真正能夠做到攜手共赴正義,蹈死不顧,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數(shù)。貝多芬有句名言:“為了真理,給個國王都不換!”傅雷做到了,這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寫意。</p><

83、p>  傅雷走得干干凈凈,從從容容。傅雷和夫人臨走前的9月2日夜,曾給他的親人留下一封僅有千余字的最后家書。這封遺書是寫給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遺書寫得筆墨清晰,條分縷析,坦坦蕩蕩,磊磊落落,至今讀來都令人潸然淚下,振聾發(fā)聵。從遺書里看到,傅雷的反黨罪證無非是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小鏡子后有蔣介石的頭像,畫報上登有宋美齡的照片;而這兩件東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

84、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比欢鳛橐粋€書生,即使竭盡全力吶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覺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沒有向任何人申辯,只在遺書中發(fā)出一個知識分子痛切地自白:“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和偉大的毛主席領(lǐng)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jīng)死有余辜!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yīng)該自動

85、退出歷史舞臺了,“士可殺而不可辱”,這是一個多么干凈、徹底、從不茍且的傅雷。</p><p>  傅雷走得干干凈凈,清清白白。臨走前,他沒有忘記托付朱人秀上繳當月55.29元的房租,沒有忘記給保姆周菊綈留下一只女表,一個舊掛表,一張600元的存單作為她過渡時期的生活費,并說:“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愿她無故受累?!比绻f傅雷臨走前有什么遺憾的話,恐怕這就是惟一的遺憾,帶著深深同情的遺憾。要送人該還人的東西

86、,傅雷都如數(shù)家珍,一一道來,共13條。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給朱人秀作為他們的火葬費。至于圖書字畫聽候公家決定。一切均有安排,決不亂套;就像夫妻兩個要出門遠行,或到國外看兒子,沒有一絲一毫的慌亂和疏忽。一切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動聲色,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p><p>  傅雷一生脾氣暴躁,因而大大小小的折磨在所難免;可是每次都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這多虧他有一個賢惠善良的妻子。朱梅馥在家書里對傅聰說:

87、“我雖不智,天性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對他無形中或大或小多少有些幫助,這是我覺得可以驕傲的,可以安慰的。我們現(xiàn)在真是終身伴侶,缺一不可的?!闭驗椤叭币徊豢伞保缃翊蟮溑R頭、在劫難逃的傅雷,不免要帶上愛妻到天國走一遭了;而忠貞不渝的梅馥如影隨形,甘愿相濡以沫,愛河飲盡九泉下。這是中國文壇一則多么凄艷寒涼的千古佳話!</p><p>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凈凈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凈凈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絲不茍

88、,尤其珍惜自己的筆墨。當年翻譯法國文豪的名著《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時,寧愿精益求精,一譯再譯,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體無完膚,可是一經(jīng)定稿,就不許編者妄自改動一字一句了。傅雷把這種嚴謹?shù)臑槲闹L又用在教子上。他規(guī)定孩子應(yīng)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重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fā)出喪失禮貌的響聲。對孩子做到了無微不致,仁至義盡,把孩子

89、打造得璞玉渾金,天然所成;按他的話講“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遲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他不僅把巴爾扎克的系列小說翻譯給中國讀者享受,還把一個早得飲譽海外的音樂家的兒子傅聰獻給了全世界人民。</p><p>  傅雷干凈了一生,與人無求,與世無爭。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作兩粒晶瑩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臨大地,其璀璨的鋒芒一直照徹敬佩他的每一個文人。</p><p>  14、讀柳永  梁

90、衡</p><p>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過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來這根柳絲卻緊緊地系著我,倒不是為了他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也不為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jīng)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p><p>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沒有為我們留下太多的生平記載,以至于現(xiàn)在也不知道

91、他確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閩北去,我曾想打聽一下他的家世,找一點可憑吊的實物,但一川綠風,山水寂寂,沒有一點音訊。我們現(xiàn)在只知道他大約在30歲時便告別家鄉(xiāng),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總是把從政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其實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誰不想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光熱?</p><p>  有職才能有權(quán),才能施展抱負,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時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成就多元化,可以當企業(yè)家,

92、當作家,當歌星、球星,當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條路——去當官。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在從政大路上跋涉著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淵明那樣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蘇軾、白居易那樣政心不順而求文心;像王維那樣躲在終南山里而窺京城;像諸葛亮那樣雖說不求聞達,布衣躬耕,卻又暗暗積聚內(nèi)力,一遇明主就出來建功立業(yè)。柳永是另一類的人物,他先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政治,碰了釘子后沒有像大多數(shù)文人那樣轉(zhuǎn)向山水,而是轉(zhuǎn)向市井深處,扎到市民堆里,在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

93、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中一個僅有的類型,一個特殊的代表。</p><p>  柳永大約在公元10 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就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钡攘?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fā)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p><

94、;p>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p><p>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p><p>  他說我考不上官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樣被社會承認,我就是一個沒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虛名有什么用,還不如把它換來吃酒

95、唱歌。這本是一個在背處發(fā)的小牢騷,但是他也沒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詞來發(fā)牢騷呢,他這時或許還不知道自己歌詞的分量。它那美麗的詞句和優(yōu)美的音律已經(jīng)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蓋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間的歌舞晚會,“凡有井水處都唱柳詞”。這使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大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幫”,被逼寫檢查。但是他寫出去的檢查大字報,總是漿糊未干就被人偷去,這檢查總是交代不了。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

96、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被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lt;/p><p>  終日出入歌館妓樓,交了許多歌妓朋友,許多歌妓因他的詞而走紅。她們真誠地愛護他,給他吃,給他住,還給他發(fā)稿費。你想他一介窮書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來源?只有賣詞為生。這種生

97、活的壓力,生活的體味,還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從事民間創(chuàng)作。他是第一個到民間去的詞作家。這種扎根坊間的創(chuàng)作生活一直持續(xù)了17年,直到他終于在47歲那年才算通過考試,得了一個小官。歌館妓樓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樂,制造消沉,拉你墮落,教你揮霍,引人輕浮,教人浪蕩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這里也要消魂爍骨,化作一團爛泥。但是柳永沒有被化掉。他的才華在這里派上了用場。成語言:脫穎而出。錐子裝在衣袋里總要露出尖來。宋仁宗嫌柳永這把錐

98、子不好,“啪”的一聲從皇宮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層,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閃亮的錐尖,這真應(yīng)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焙岬囊路W光的才華。有才還得有志,多少人進了紅粉堆里也就把才漚了糞。也許我們可以責備柳永沒有大志,同為詞人不像辛棄疾那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不像陸游那樣:“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睍r勢不同,柳永所處的時代正當北宋</p><p>  柳

99、永于詞的貢獻,可以說如牛頓、愛因斯坦于物理學的貢獻一樣,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fā)展到百多字的長調(diào)。在內(nèi)容上把詞從官詞解放出來,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從而開創(chuàng)了市民所歌唱著的自己的詞。在藝術(shù)上他發(fā)展了鋪敘手法,基本上不用比興,硬是靠敘述的白描的功夫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聲波探測,就像電子顯微鏡掃描,你得佩服他的筆怎么能伸入到這么細微絕妙的層次。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diào)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

100、達到這個情景。比如這首已傳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聲甘州》:</p><p>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p><p>  一讀到這些句子,我就聯(lián)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溝山水中的感

101、覺,那時照相根本不用選景,隨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絕妙的山水圖?,F(xiàn)在你對著這詞,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無盡,美不勝收。這種功夫,古今詞壇能有幾人。</p><p>  藝術(shù)高峰的產(chǎn)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國文學史上會占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就像我們現(xiàn)在作為典范而臨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塊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頭,大部分連作者姓名也沒有。凡藝術(shù)成就都是陰差陽錯,各種條件

102、交匯而成一個特殊氣候,一粒藝術(shù)的種子就在這種氣候下自然地生根發(fā)芽了。柳永不是想當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懷著極不情愿的心情從考場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欄,但是他身上的文學才華與藝術(shù)天賦立即與這里喧鬧的生活氣息、優(yōu)美的絲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發(fā)生共鳴。他在這里沒有墮落。他跳進了一個消費的陷阱,卻成了一個創(chuàng)造的巨人。這再次證明成事成才的辯證道理。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只撥著算珠的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