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蠹蟲和真菌之間的共生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內一種普遍的生態(tài)學現(xiàn)象,是生物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在我國北方紅脂大小蠹發(fā)生區(qū),多種小蠹蟲和天牛廣泛存在并在部分地區(qū)造成明顯的危害。由于小蠹蟲與長喙殼類真菌伴生關系復雜多樣,相關真菌種類繁多,且隨小蠹蟲和伴生長喙殼類真菌種類及寄主樹木的差異而不同,同時目前對小蠹蟲及其伴生長喙殼類真菌的關系缺乏系統(tǒng)性的研究,所以小蠹蟲與其伴生的長喙殼類真菌對寄主植物的危害機制等都尚需更深層次的研究。
   本實驗

2、以小蠹蟲及其伴生長喙殼類真菌為研究對象,進行長喙殼類真菌的分離鑒定、生物學特性、致病力測定等研究。
   (1)小蠹蟲及天牛危害調查。從5個標準樣地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小蠹蟲危害最為嚴重的是安家莊林場,林木危害率最高達到了10-35%,小蠹蟲種類也最為豐富,共在安家莊林場采集到5種小蠹蟲,這可能與安家莊林紅脂大小蠹危害較為嚴重,且樹木采伐較為嚴重,林地樹勢整體較弱有關;靈空山林場和鐵橋林場的小蠹蟲危害程度中等,分別為7-21%和

3、8-20%;在野峪溝林場和順縣林場,小蠹蟲的危害率最低,分別是6-11%和3-10.5%,同時這2個地方的長喙殼類真菌的分離頻率也比較低。
   (2)小蠹蟲伴生長喙殼類真菌的分離與鑒定及致病性測定。從采集到的86個標本的344塊組織(韌皮部、邊材)或蟲體碎片共分離到103個菌株(strains),分離率約30%。根據菌株形態(tài)特征初步鑒定共得到超過5個屬的真菌種類。通過對其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及該菌ITS的序列測定,并與Genbank

4、中經Blast搜索獲得的部分菌株構建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樹。基于形態(tài)特征和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樹,最后確定4種長喙殼類真菌,他們分別是 Leptographium.sinoprocerum,Leptographium.truncatum,Leptographium.Koreanum和 Ophiostoma ips。將分離得到的菌株采用干部接種和蘸根接種兩種方法進行致病力測定實驗,結果表明其中Leptographium.truncatum和 Leptog

5、raphium.koreanum兩種長喙殼真菌具有較強致病性。
   (3)長喙殼類真菌在油松死亡中的可能作用分析及小蠹蟲防治對策建議。小蠹蟲伴生長喙殼真菌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致病性,結合小蠹蟲攻擊寄主行為習性的改變可能有利于增強這些伴生菌致病力的分析,小蠹蟲伴生菌在降低油松的抗性及其生長勢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伴生菌協(xié)同小蠹蟲,以及溫室效應、異常氣候條件的誘因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寄主油松樹勢衰退甚至死亡。針對小蠹蟲的猖撅危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