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化肥施用所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CO2、 CH4、 N2O)和氨氣(NH3)等的排放問題現(xiàn)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為減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溫室氣體排放、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各國科學家所推薦的諸如緩釋型肥料施用、肥料配施抑制劑等措施在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生產(chǎn)中效果明顯,但關于此類措施對棉田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棉花產(chǎn)量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見。棉花做為世界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巨大,2016年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世界棉花種植面積已達
2、3120萬公頃,棉花生產(chǎn)中化肥施用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問題不容忽視。另外農(nóng)業(yè)土壤作為全球重要的碳庫,其碳循環(huán)過程和碳平衡直接影響著全球CO2排放總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作物輪作制度、氮肥施用及綠肥作物種植等措施都能夠直接影響土壤有機碳輸入,并且通過影響土壤最基本結構—團聚體的形成、團聚體對有機碳的物理保護及有機碳的化學轉(zhuǎn)化從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的固定及溫室氣體排放。由于棉花的巨大經(jīng)濟價值,通常為提高棉花生產(chǎn)利潤率而采取棉花連作的種植制度,因此導致有關美
3、國南部傳統(tǒng)棉花產(chǎn)區(qū)作物輪作、綠肥種植和氮肥施用條件對于棉花產(chǎn)量及棉田土壤碳循環(huán)影響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選擇了兩處位于美國國土南部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傳統(tǒng)棉花生產(chǎn)區(qū)內(nèi)的棉花田地作為試驗研究對象,研究緩釋尿素、尿素配施脲酶抑制劑NBPT及硝化抑制劑DCD等五種不同施肥措施對于棉花種植中溫室氣體及NH3排放、棉花產(chǎn)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等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且研究了在長期試驗體系中作物輪作、冬季綠肥覆蓋及氮肥施用等農(nóng)業(yè)管理措施對于棉田土壤有機
4、碳含量、土壤團聚體、有機碳組分的化學轉(zhuǎn)化過程,揭示棉花種植過程中這些人為管理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固定的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為未來棉花產(chǎn)業(yè)選擇適宜的、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huán)境友好型肥料以及合理的、能夠提高土壤碳庫水平、增強土壤固碳效應的農(nóng)業(yè)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兩茬棉花種植季節(jié),對五種不同施肥處理條件下:空白對照(Check無施肥)、尿素(Urea)、緩釋尿素(Coated Urea,ESN)、尿素
5、與脲酶抑制劑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混施(Urea+NBPT)和尿素與硝化抑制劑雙氰胺(DCD)混施(Urea+DCD),利用靜態(tài)暗箱-氣相色譜法對棉田土壤CO2、CH4、 N2O排放進行監(jiān)測,并同時監(jiān)測NH3的排放并對棉花產(chǎn)量、全球增溫潛勢等進行統(tǒng)計,同時使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對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行了測定。主要結果如下:
1.不同施肥處理對于NH3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2013和2014兩個棉花
6、生長季中各施肥處理中的NH3和N2O排放規(guī)律相似,各施肥處理中主要的NH3和N2O排放高峰均出現(xiàn)在現(xiàn)施肥后的4天左右,并于40天后基本回落至背景值水平。N2O排放所損失的N含量顯著多于NH3排放所損失的N量,尿素、緩釋尿素、尿素與NBPT混施、尿素與DCD混施處理的平均NH3排放因子與平均N2O的排放因子分別為:1.9%、1.0%、0.2%、0.8%和8.3%、3.4%、3.9%、1.0%。與普通尿素處理相比,脲酶抑制劑NBPT抑制NH
7、3-N排放的作用最為顯著,在兩個生長季中其抑制效率分別達52%和62%;硝化抑制劑DCD抑制N2O-N排放作用最為明顯,兩年平均抑制效率達到75%;緩釋尿素和脲酶抑制劑NBPT對于N2O-N排放的抑制作用同樣很顯著,試驗期間平均抑制效率都達到了52%。不同施肥處理對于棉田土壤CO2-C排放總量并無顯著影響。關于棉田土壤CH4-C排放,除2014棉花生長季普通尿素處理相比空白處理顯著增加了3.4倍外,其他施肥處理的CH4-C排放均與空白處
8、理無明顯差異。
2.不同施肥處理對棉花產(chǎn)量、綜合增溫潛勢及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的影響
2013年緩釋型尿素(ESN)處理顯著提高棉花產(chǎn)量,與普通尿素處理相比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分別增加了15.4%和10%。但在2014年多雨氣候條件下,相比普通尿素處理,緩釋尿素處理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分別下降了18%和14%。與普通尿素處理相比,脲酶抑制劑NBPT與硝化抑制劑DCD的施用在2013和2014年棉花生長季均未對棉花產(chǎn)量產(chǎn)生促進作用,相
9、反兩年間這兩個處理的籽棉產(chǎn)量分別平均降低了8%和12%。對于2013年棉花生長季,與空白處理(Check)相比,普通尿素處理(Urea)、緩釋尿素處理(CoaedUrea)和施加脲酶抑制劑的處理(Urea+NBPT)中CH4和N2-的綜合增溫潛勢(GWP)分別增加了144倍、26.6倍和122倍,而施加硝化抑制劑的處理(Urea+DCD)與對照相比沒有顯著性的差異。但是對于2014年棉花生長季,處理Urea的綜合增溫潛勢相比空白處理顯著
10、增加了4.5倍,其他處理并無顯著性的差異(p<0.05)。2013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GHGI)呈現(xiàn)出處理Urea>Urea+NBPT>Coated Urea>Urea+DCD>處理Check的趨勢,相比空白處理,處理Urea、Coated Urea、Urea+NBPT和Urea+DCD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分別增加了76倍、31倍、71倍和9倍。2014年生長季中各處理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間差異并不顯著。
3.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中
11、微生物種群的影響
除處理Urea+NBPT外,其他施肥處理均能夠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相比空白對照處理,處理Urea、處理Coated Urea、處理Urea+DC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別增加了15.7%、14.9%和35.2%。與空白處理相比,處理Urea對于土壤中細菌種群數(shù)量的增加作用最為顯著,可達30.5%,而緩釋尿素、配施NBPT和配施DCD的處理中細菌種群數(shù)量分別只增加了16%、15.4%和17.9%。與對照處理
12、相比,除處理Urea+DCD之外其他處理中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比值(G+/G-)差異明顯。處理Urea和處理Urea+NBPT中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比值(G+/G-)均明顯小于對照處理,分別下降了17%和36.7%。各處理中只有處理Coated Urea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比值(G+/G-)比對照處理(Check)顯著增加了50%。各處理中只有處理Urea+NBPT對于土壤中真菌種群數(shù)量的增加有顯著作用,相比對照處理
13、增加了89%(p<0.05)。相比對照處理,處理Urea的細菌/真菌比值顯著增高,而處理Coated Urea和處理Urea+NBPT的細菌/真菌比均出現(xiàn)顯著降低,處理Urea+DCD中細菌/真菌比并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處理Coated Urea、處理Urea+NBPT和處理Urea+DCD中表征脅迫效應的環(huán)丙脂肪酸/前體物比值(cyc/precursor)均顯著低于對照處理和處理Urea,數(shù)值上分別比對照處理降低了35.3%、42.2%
14、和58.8%。各施肥處理對于土壤中放線菌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均不顯著。
在長期試驗體系中,本文研究了五種農(nóng)業(yè)管理措施:棉花連作+無氮肥施入(C)、棉花連作+冬季覆蓋作物+無氮肥施入(C+WL)、棉花連作+硝酸銨肥料(C+N)、棉花-玉米輪作+冬季覆蓋作物+無氮肥施入(C-C+WL)和棉花-玉米輪作+冬季覆蓋+氮肥施用(C-C+WL+N)對棉田土壤有機碳團聚體的物理保護、有機碳形態(tài)及有機碳分子結構轉(zhuǎn)化的影響,結果表明:
1.
15、長期農(nóng)田管理措施對棉田原狀土中不同形態(tài)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長期的作物輪作、冬季綠肥及氮肥施用措施對于棉田土壤有機碳(SOC)、土壤總氮(TN)和酸解性有機碳(HC)均有顯著促進作用。相比處理C,處理C+WL、處理C-C+WL、處理C-C+WL+N和處理C+N的SOC含量分別增加了83%、164%、149%和87%(P<0.01);這些處理的TN含量分別增加了120%、223%、199%和99%(P<0.01);各處理的HC含量增
16、加更加顯著,增加量分別達到了153%、315%、300%和146%(p<0.05)。而各處理中除了處理C+N的DOC含量與處理C相比顯著增加了37.2%外,其他處理的DOC含量均與處理C無顯著差異(p<0.05)。
2.長期農(nóng)田管理措施對棉田土壤團聚體分布及團聚體中各形態(tài)碳含量的影響
各處理對250-2000μm粒徑的大團聚體(M)組分的形成均有促進作用。相比處理C,其他處理對于大團聚體組分的增加分別達到了37.3%
17、、156%、86.8%和29%,而對于粒徑為53~250μm的微團聚體(m)的形成影響均不顯著;在粒徑<53μm的粉粘粒(S+C)級別,只有處理C+N的粉粘粒組分含量相比處理C有顯著的增加,達到68.2%。
與處理C相比,各處理在250-2000μm的大團聚體粒徑級別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差異最為顯著。在250-2000μm粒徑級別中,處理C-C+WL的有機碳含量相比處理C增加最為明顯,達到311%,而處理C+WL、處理C-C+W
18、L+N和處理C+N的SOC含量均分別增加了175%、298%和153%。而該粒徑級別下除處理C-C+WL的土壤全氮(TN)含量與處理C有顯著差異外(增加了133.4%),其他處理之間土壤全氮含量并無明顯差異。在53~250μm粒徑級別,只有處理C-C+WL和處理C-C+WL+N相比處理C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了2.95倍和2.36倍(p<0.05)。該粒徑級別下,除處理C-C+WL和處理C-C+WL+N的TN含量相比處理C顯著增加了2倍和
19、1.5倍外,其他處理的TN含量均與處理C無明顯差異(p<0.05)。在粒徑<53μm的粉粘粒級別下,各處理之間土壤有機碳含量差異并不顯著(p<0.05),對于土壤總氮含量,處理C-C+WL、處理C-C+WL+N和處理C的土壤總氮含量相比分別顯著增加了1.3倍和1.1倍,而處理C+WL和處理C+N的TN含量相比處理C并沒有顯著增加(p<0.05)。各處理的DOC含量在不同粒徑大小級別下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在250-2000μm和53-25
20、0μm粒徑級別中,處理C+WL、C-C+WL和C-C+WL+N均顯著增加了土壤HC含量。而在<53μm的粉粘粒級別中,相比處理C其他處理均顯著增加了土壤HC含量。
處理C有機碳含量分別在大團聚體級別、微團聚體級別和粉黏粒級別所占總有機碳含量的比例為15.6%、18.7%和65.4%。在250-2000μm粒徑級別,其他處理的有機碳含量比例相比處理C均顯著增加了87.8%、94%、84.6%和69.2%(p<0.05)。在53-
21、250μm的微團聚體m級別中,相比處理C中有機碳含量比例(18.7%),處理C+WL、處理C-C+WL和處理C-C+WL+N的SOC含量比例分別顯著增加了43.3%、86.6%和54.5%。而在粒徑小于53μm的粉粘粒(S+C)級別,各處理中有機碳含量比例均顯著小于處理C,各處理SOC占比均下降了21.3%-47%??梢娮魑镙喿髦贫取⒕G肥植物種植和氮肥施用措施均能影響土壤有機碳在不同粒徑級別土壤團聚體中的積累,這些措施主要增加了在大團聚
22、體(M)和微團聚體(m)中土壤有機碳的積累,而對于粉粘粒(S+C)中的有機碳積累并無促進作用
3.長期農(nóng)田管理措施對棉田土壤有機碳化學分子結構的影響
根據(jù)熱裂解氣相色譜質(zhì)譜分析(Py-GC/MS)得出結果,作物輪作、冬季綠肥覆蓋和氮肥等措施的施用直接改變了各裂解產(chǎn)物在原狀土壤中的分布。與處理C相比,氮肥施用向土壤中引入了以苯、甲苯、乙苯等6種芳香族化合物、以呋喃等為主的3種多糖類化合物、3種含氮化合物以及5種脂肪族化
23、合物,共14種不同化合物??梢姷适┯弥饕黾恿朔枷阕搴桶ǘ替溨咀寤衔锖烷L鏈脂肪族化合物的輸入,這些脂肪族化合物均來自于施肥導致的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冬季綠肥作物覆蓋則相比處理C增加了多達22種化合物,分別來源于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多糖類化合物、苯酚類化合物及木質(zhì)素類化合物。該處理中同時檢測出的吡啶和甲苯化合物能夠證實其來源于微生物源的輸入,即證明了豆科綠肥作物向土壤中引入了根瘤菌并促進了土壤中其他
24、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而長鏈脂肪族化合物的存在則證明了豆科植物通過固氮作用增加了植物生物量,進而增加了土壤中植物殘體的輸入。各處理中,處理C-C+WL和C-C+WL+N所檢測出的化合物種類最多達37種,但處理C-C+WL+N中的N肥施用并未向土壤中引入新的化合物。試驗中作物輪作制、冬季綠肥植物覆蓋和氮肥施用均能夠向土壤有機碳貢獻不同化合物,特別是高等植物源的有機物質(zhì)和微生物源的脂肪族化合物等均有助于促進土壤有機碳的積累并提高棉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固
25、碳效率。
綜上所述,在美國南部棉花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中,緩釋尿素、脲酶抑制劑NBPT及硝化抑制劑DCD等不同施肥方式均可有效的減少棉花種植過程中的氨氣和溫室氣體排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產(chǎn)量。而作物輪作制度、冬季綠肥種植和氮肥配施措施也被證實能夠有效改變土壤有機碳分子結構、促進土壤團聚體形成的,有助于增加棉田土壤碳固定。因此在棉花種植過程中,緩釋尿素、脲酶抑制劑NBPT及硝化抑制劑DCD的施用搭配長期的作物輪作制度與冬季綠肥種植等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pdf
- 稻田節(jié)水灌溉對稻-油輪作溫室氣體排放及土壤有機碳的影響機制.pdf
- 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有機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不同氮肥調(diào)控措施對麥田土壤氮素轉(zhuǎn)化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保護性耕作對稻麥系統(tǒng)土壤有機碳庫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不同氮肥類型和耕作方式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及土壤碳庫的影響.pdf
- 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機碳庫變化特征.pdf
- 不同管理措施下農(nóng)田土壤溫室氣體排放對降水的響應.pdf
- 不同農(nóng)作措施對旱地農(nóng)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模擬酸雨對不同土壤-作物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不同堆放方式下豬糞溫室氣體及氨氣排放特征.pdf
- 不同施肥措施對花椰菜和青花菜土壤性質(zhì)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華中地區(qū)旱地農(nóng)田管理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及固碳潛力的影響.pdf
- 不同粒級土壤團聚體添加秸稈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 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對綠洲棉田土壤有機碳組分特征影響.pdf
- 不同管理下稻田土壤有機碳及土壤胞外酶活性變化研究.pdf
- 土壤管理影響農(nóng)田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應研究.pdf
- 不同經(jīng)營措施下果園土壤有機碳庫特性及固碳潛力研究.pdf
- 長期定位不同施肥對土壤有機碳及水熱變化的影響.pdf
- 沼液施用對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