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 協(xié)同mimo-ofdm同步技術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 科 生 畢 業(yè) 論 文(設計)</p><p><b>  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b></p><p>  一、題目: 協(xié)同MIMO-OFDM同步技術研究 </p><p>  二、指導教師對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的具體內容要求:</p><p>  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要求:1、進行文獻查找和閱讀

2、,在IEL、萬方、維普等電子數(shù)據(jù)庫查找關于無線傳輸信道模型、特性,特別是分布式協(xié)同傳輸信道模型,OFMD、MIMO-OFDM及分布式MIMO載波、符號同步相關的原理論文,及《OFDM原理》等書籍,有針對性地閱讀文獻資料;2、重點針分布式MIMO-OFDM系統(tǒng)中的幀結構和訓練字、幀、載波頻率、相位、符號同步估計算法進行深入理解和閱讀,把1~2篇論文翻譯成中文;3、根據(jù)閱讀的內容,整理文獻綜述報告,要求說明畢設題目相關技術背景、發(fā)展歷史

3、,及技術現(xiàn)狀等;4、撰寫開題報告,說明分布式MIMO-OFDM的同步訓練字設計、同步估計關鍵算法方案,給出比較詳細可行的畢設執(zhí)行計劃。</p><p>  指導教師(簽名) </p><p>  年 月 日</p><p><b>  目 錄</b></p><p><b>  

4、文獻綜述1</b></p><p><b>  開題報告15</b></p><p><b>  文獻綜述</b></p><p><b>  1. 背景介紹</b></p><p><b>  1.1 研究背景</b></p>

5、<p>  100多年前,馬可尼利用無線電實現(xiàn)了英格蘭海峽行駛的船只之間的通信,從此,無線通信技術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最近幾十年來,無線通信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多種多樣的無線通信服務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以與我們關系最緊密的移動無線通信為例,在經(jīng)歷了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第二代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之后,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目前正緊鑼密

6、鼓地向全社會范圍推廣鋪開。3G的核心技術是CDMA,理論上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huán)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近幾年來WCDMA、TD-SCDMA、HSAP等各種系統(tǒng)已經(jīng)逐步在全球范圍大規(guī)模部署。然而這些還是遠遠無法滿足用戶對于高速率、高質量的多媒體服務的需求。而且對于更高速率的無線傳輸引起的多徑干擾,CDMA技術將無能為力。</p><p>  與此同時,3GPP又

7、啟動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HSPA+、LTE-Advanced等長期標準演進項目,完成3G到4G的一個過渡。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最關鍵的技術,OFDM和MIMO能夠極大地提高頻譜利用率,提升對抗多徑干擾的性能,實現(xiàn)高速率數(shù)據(jù)傳輸。以LTE為例,該標準采用OFMD、MIMO等先進的無線傳輸技術,目前已經(jīng)完成的R8 LTE系統(tǒng),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ps與上行86Mbps的峰值速率,頻譜效率

8、達到3GPP R6版本的3~5倍[1]。</p><p>  為了在單天線移動臺上利用MIMO技術,我們引入?yún)f(xié)作通信的概念。所謂協(xié)作通信,指的是在多用戶的環(huán)境中,具有單根天線的移動臺可以按照一定方式來共享其他用戶的天線形成一個虛擬MIMO系統(tǒng)。協(xié)同技術在WiMAX、LTE-Advanced等通信標準中都有一定的應用,而且適用于單天線、體積小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如在Ad hoc和傳感器網(wǎng)絡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9、p><p>  1.2 MIMO技術</p><p>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最早是馬可尼在1908年提出的。根據(jù)收發(fā)天線的數(shù)量,相對于普通的單發(fā)單收系統(tǒng)(我們稱之為SISO),MIMO還包括SIMO系統(tǒng)和MISO系統(tǒng)。</p><p>  MIMO技術的基本原理如圖1.1所示。對于單發(fā)單收系統(tǒng),信號通過無線信道傳

10、輸,將會經(jīng)歷不同路徑與時間,產(chǎn)生多徑干擾,這對于無線通信是致命的。傳統(tǒng)的做法是在接收端做信道估計,利用均衡器來補償多徑產(chǎn)生的影響。MIMO技術則反其道行之,將具有相同信息的信號通過不同天線發(fā)射,經(jīng)歷不同的路徑,從而在接收端獲得數(shù)據(jù)符號的多個獨立衰落的樣本,這樣就利用多徑特性,提高傳輸?shù)目煽啃浴?lt;/p><p>  MIMO技術有如下三種不同的應用[2]:</p><p> ?、倏臻g分集:通

11、過在不同天線上傳輸相同的信息流,可以降低誤碼率,實現(xiàn)分集增益。在這種應用中,發(fā)射端的數(shù)據(jù)需經(jīng)過一定的二維編碼(我們稱之為空時編碼),然后通過發(fā)送天線發(fā)出。在接收端,將不同天線信號的整合與解碼,就能夠實現(xiàn)分集增益。換個角度,在單天線系統(tǒng)中我們同樣可以將每個符號發(fā)送多次,從而降低誤碼率,但這樣做的代價是時間域上的冗余增加,也即傳輸速率的降低。而MIMO利用的是空間域上的冗余,因此在相同的誤碼率下,MIMO能夠提供的傳輸速率是單天線系統(tǒng)的倍,

12、即分集增益是。典型的空間分集技術有Alamouti的空時分組碼和Tarokh等人提出的空時格碼。</p><p> ?、诳臻g復用:在多個天線上同時發(fā)射不同的信息流(稱為層),從而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實現(xiàn)復用增益。由于不同層的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相互疊加,所以接收端會采用一些干擾抵消算法。對于如圖1.1所示的系統(tǒng),復用增益為。典型的空間復用方案有貝爾實驗室的分層空時(BLAST)編碼。</p><

13、;p>  圖1.1 MIMO基本示意圖</p><p>  ③智能天線:智能天線是利用多個天線產(chǎn)生空間定向波束,使天線主波束對準用戶信號到達方向,旁瓣或天線增益較小的對準干擾信號到達方向,從而充分高效地接收用戶信號,抑制干擾信號。所謂“智能”,指的是天線能夠根據(jù)基站與移動臺之間鏈路的方向性,自適應地調整波速的形狀。</p><p>  MIMO技術已經(jīng)成為無線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

14、。在無線寬帶移動通信系統(tǒng)方面,第3代移動通信合作計劃(3GPP)已經(jīng)在標準中加入了MIMO技術相關的內容,B3G和4G的系統(tǒng)中也將應用MIMO技術。在無線寬帶接入系統(tǒng)中,正在制訂中的802.16e、802.11n和802.20等標準也采用了MIMO技術。</p><p>  1.3 OFDM技術</p><p>  對于的單載波調制(如圖1.2(a)所示),若信道狀況不理想,具體而言,就是

15、當信號帶寬大于信道的相干帶寬時,會造成信號的嚴重失真和碼間干擾。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常的做法是在接收端用均衡器補償,而另一種可取的思路是采用多載波調制,即將信道分為一系列子信道。當子信道的帶寬足夠小,小于信道的相干帶寬時,每一子信道內可視為信道特性接近于理想,碼間干擾可以消除。</p><p>  傳統(tǒng)的多載波調制(如圖1.2(b)所示),需要留一定的保護帶寬來防止各子信道之間的串擾,顯然,這樣的頻譜利用率并不高。

16、而OFDM(如圖1.2(c)所示) 允許各子信道頻譜相互交疊,由圖可見,OFDM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多載波調制能夠至少能節(jié)省50%的頻譜資源。</p><p>  圖1.2 三種調制方式示意圖</p><p>  對于OFDM,為防止各子信道之間出現(xiàn)串擾,要求各子載波相互正交,經(jīng)簡單的推導可知,相鄰子載波的頻率間隔為OFDM的有效符號時間間隔T的倒數(shù)。由于需要保證子載波之間的正交性,OFDM對于

17、定時、頻率同步的要求非常嚴格。</p><p>  除了具有頻譜利用率高的優(yōu)勢之外,OFDM可以利用離散傅里葉變換(DFT)實現(xiàn),當子載波數(shù)目N較大時,可以用FFT結構實現(xiàn)OFDM調制與解調,相比于傳統(tǒng)多載波調制采用大量濾波器和振蕩器組,可以大大節(jié)約成本。此外OFDM的不同子帶可以采用不同的調制方式,如BPSK、QAM等,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子信道的信道環(huán)境,采用不同調制方式,甚至在某些惡劣子信道上不調制任何信息,這

18、樣也就實現(xiàn)了信息論中所謂的灌水法則。</p><p>  目前,OFDM已經(jīng)較為廣泛地應用于非對稱數(shù)字用戶環(huán)路(ADSL)、數(shù)字視頻廣播(DVB)、無線局域網(wǎng)(WLAN)等領域,并且開始應用于無線廣域網(wǎng)(WWAN)和第四代移動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IEEE的5GHz無線局域網(wǎng)標準802.11a和2-11GHz的標準802.16a均采用OFDM作為它的物理層標準。</p><p>  1.4 MI

19、MO-OFDM技術</p><p>  OFDM技術能夠有效地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并能提高頻譜利用率。舉例來說,在802.16a系統(tǒng)中,假設采用6MHz的帶寬,利用OFDM技術,可以達到4.20-22.91Mb/s的傳輸速度,折合成頻帶效率,約為0.7-3.82b/s/Hz[3],這相比于單載波調制和傳統(tǒng)的多載波調制要高的多,但是這個數(shù)值是受到系統(tǒng)容量的限制,無法突破。然而MIMO技術卻可以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大

20、幅度地提高系統(tǒng)容量和頻譜利用率,如802.11n可以將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的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峰值可高達500Mbps,有數(shù)據(jù)顯示,寬帶MIMO-OFDM系統(tǒng)可以輕松達到10b/s/Hz數(shù)量級的頻譜效率,這對于OFDM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引入MIMO技術不但提高了傳輸速率,也使得無線傳輸?shù)馁|量大大提升。時間、頻率、空間,三者在MIMO-OFDM下實現(xiàn)了完美的結合,最大程度地利用

21、了有限的無線頻譜資源。OFDM和MIMO的結合已成為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趨勢,也必將是未來移動通信標準(IMT-advanced)的最核心技術。</p><p>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性能的大幅提升同樣伴隨著許多技術難題亟待解決。首先,OFDM對子載波的正交性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定時和頻率同步,在引入MIMO技術之后,接收端每個天線的信號是發(fā)射端多個天線信號經(jīng)過不同路徑的疊加,這使得定時和頻率同步變得異常

22、困難,需要采用一定的多用戶檢測(MUD)技術予以解決。其次,MIMO技術要求不同天線經(jīng)歷的信道衰落相對獨立,這就要求天線間的距離至少在1/4信號波長以上,這在小型便攜式移動通信設備上不易實現(xiàn),一般只能在基站側使用。</p><p>  1.5 協(xié)同MIMO-OFDM技術</p><p>  實現(xiàn)MIMO-OFDM系統(tǒng)的一個瓶頸問題就是無法在小型的無線通訊設備上搭載多個天線,如果這一問題無法

23、得到妥善解決,那么MIMO-OFDM的推廣鋪開將會受到很大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協(xié)同MIMO-OFDM技術應運而生。協(xié)同通信的基本原理如圖1.3所示。假設用戶A需要與用戶B進行通信,用戶A首先與周圍若干個距離較近的用戶協(xié)調,組成一個虛擬天線陣列(VAA1)。同理用戶B也與周圍若干通信設備組成VAA2。用戶A先將需要發(fā)送的數(shù)據(jù)信息轉發(fā)給VAA1中的其他設備,通過一定的策略協(xié)調,幾個設備同時將相同的信息通過不同路徑轉發(fā),經(jīng)過一定的中繼路由,

24、最終被VAA2中的設備接收。VAA2所有設備接收到信息后再同步轉發(fā)給用戶B。在良好的定時與頻率同步的前提下,VAA能夠實現(xiàn)與多天線技術相同的功能,如實現(xiàn)分集增益,提高信道容量等。根據(jù)上述描述的特性,協(xié)同MIMO又稱為虛擬MIMO或分布式MIMO。</p><p>  目前協(xié)同MIMO-OFDM有許多研究熱點,比如協(xié)作機制、編碼方法、同步算法、中繼的選擇、應用前景等都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有很多關鍵技術未得到解決。比

25、如同步的問題,在集中式MIMO系統(tǒng)中,我們還可以假設同一設備上各個天線具有相同的中心頻率,而在分布式的MIMO中,同一VAA中的各個設備很難保持嚴格的頻率同步,此外定時同步也不能輕易滿足。很多人在做分布式空時碼時,都是假設理想同步,這一假設很不現(xiàn)實。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中的同步算法,是本研究的重點,在后面的研究過程中中,將梳理現(xiàn)有文獻中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更加優(yōu)化的方法。</p><p>  圖

26、1.3 協(xié)同通信示意圖</p><p>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p><p>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中的同步算法進行研究,前文已對MIMO、OFDM、協(xié)同通信有了一些概要性的了解,根據(jù)課題的特點,下面我們將分兩個方面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方面是介紹協(xié)同通信目前的研究進展,概述目前協(xié)同通信主要的幾個研究方向。第二方面是對同步算法的研究,這一塊分三個部分依次

27、深入地探討。首先是典型OFDM系統(tǒng)的同步算法研究,即單發(fā)單收的情況,這部分前人已經(jīng)給出了比較成熟的方法,并在大量的實際系統(tǒng)中得到實現(xiàn)。然后是集中式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算法研究,引入MIMO之后,多路信號疊加,定時與頻率同步難度加大,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技術予以解決。最后是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算法研究,這一塊國內外偶見文章探討,但真正能夠解決實質性的問題的方法鮮見,有一些瓶頸問題尚未攻克。我們將盡可能的羅列現(xiàn)有的幾種解決方

28、案,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在后面的研究過程中有所突破。</p><p>  2.1 協(xié)作通信的研究進展</p><p>  協(xié)作通信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中繼理論的提出,van der Meulen在發(fā)表的文章中首次介紹了基本的三節(jié)點通信模型,并研究了互信息的內容[4]。隨后在文獻[5]中,T.Cover分析了由源節(jié)點、中繼節(jié)點和目標節(jié)點所構成的系統(tǒng)容量問題,給出了信道容量的

29、上、下界。在文獻[6,7]中,Laneman等給出了幾種不同的協(xié)作通信協(xié)議并分析了它們的中斷性能,其中放大轉發(fā)(AF)和譯碼轉發(fā)(DF)的概念就是出自這兩篇文章。Sendonaris等在文獻[8,9]中提出了多用戶協(xié)作分集的概念,作者研究了CDMA系統(tǒng)下兩用戶的協(xié)作策略,相比于不協(xié)作的方法,該策略有顯著的性能增益。</p><p>  協(xié)作通信中一個關鍵點是中繼點如何處理來自源節(jié)點的信息。不同的處理方法對應了不同

30、的協(xié)作通信協(xié)議。協(xié)作通信協(xié)議一般可以分成固定中繼協(xié)議和自適應中繼協(xié)議[4]。在固定中繼協(xié)議中,源到中繼的信道資源是固定分配的。常用的固定中繼協(xié)議有固定放大轉發(fā)(AF)協(xié)議和固定譯碼轉發(fā)(DF)協(xié)議。前者中繼只是簡單的量化并放大接收到的信號,然后轉發(fā)給目的端;而后者則是將接收到的信號譯碼并重新編碼后再轉發(fā)。一般來說采用DF協(xié)議的系統(tǒng)性能要優(yōu)于采用AF協(xié)議。</p><p>  但是對于源到目的節(jié)點的信道不是很差時,

31、源發(fā)送的大部分信息可以被正確的接收,則中繼的轉發(fā)就浪費了。前面述及的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自適應中繼協(xié)議解決。常用的自適應中繼協(xié)議有選擇性DF中繼和增量中繼。在選擇性DF中繼方案中,如果中繼接收信號的信噪比超過了某個閾值,則中繼解碼接收信號并將重新編碼后轉發(fā)。反之,如果源和中繼之間的信道非常不理想,以至于接收信噪比低于設定的閾值,則中繼不進行任何操作。對于增量中繼,假設目的和中繼之間存在一個反饋信道,如果在第一個廣播階段,目的段能夠正確接收源

32、的信息,則向中繼發(fā)送一個確認信號,這樣中繼不再轉發(fā)??偟膩碚f,自適應中繼協(xié)議性能優(yōu)于固定中繼協(xié)議,但是代價是它需要額外的信息來完成協(xié)議,例如選擇中繼需要知道信噪比,而增量中繼需要來自目的端的反饋。</p><p>  目前關于協(xié)作通信的研究熱點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p><p>  協(xié)同系統(tǒng)容量的理論分析。最早是T.Cover在[5]中給出了高斯信道下的單中繼容量的上限。這一部分

33、的理論研究沉寂了近二十年,隨著協(xié)同通信的提出再次引發(fā)了研究熱潮。文章[10]給出了多中繼的退化高斯中繼信道的容量邊界。</p><p>  分布式空時碼的設計。在單天線系統(tǒng)中引入?yún)f(xié)同,就可以形成虛擬的MIMO系統(tǒng),從而可以使用空時碼,實現(xiàn)分集增益。如文章[6]從中斷概率的角度分析了系統(tǒng)的性能。此外還有許多文獻研究了如何將已有的空時編碼方案應用到分布式無線中繼網(wǎng)絡中。</p><p>  中

34、繼的選擇。由于存在多個中繼節(jié)點,因此需要研究節(jié)點之間如何協(xié)作,在什么條件下協(xié)作,與誰協(xié)作,是分布式控制還是集中式控制,這些問題都需要探討。文章[11]對上述部分問題給予了闡述。</p><p>  同步算法研究。這是本文的研究重點。與集中式MIMO系統(tǒng)相比,分布式MIMO系統(tǒng)更具有挑戰(zhàn)性。由于天線是分布的,不同天線的發(fā)送的信號載頻無法完全統(tǒng)一,就需要算法估計多個載波頻偏;而通過不同路徑到達目的端的信號將會有較大的

35、時延差,這又增加了定時同步的難度。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研究。</p><p>  2.2 同步技術研究進展</p><p>  2.2.1 OFDM的同步算法研究</p><p>  OFDM系統(tǒng)中的同步過程包括到達檢測、符號定時同步與載波同步。到達檢測是在突發(fā)數(shù)據(jù)傳輸模式中,用于檢測一個新的數(shù)據(jù)幀的到來,為后續(xù)的同步工作做準備。符號定時是用來確定

36、OFDM符號的起始和結束位置,確定FFT計算的窗口位置,使實際采樣點逼近最佳采樣點。定時誤差會引起鄰塊干擾(IBI),必須補償?shù)簦駝t會導致信噪比(SNR)下降。載波同步是估計接收端與發(fā)射端之間的載波頻率偏差,然后補償使得收發(fā)雙方的載波頻率相同。不準確的頻偏補償會破壞子載波之間的正交性,引起鄰信道干擾(ICI),同樣會使系統(tǒng)性能下降。此外,有些書上還提到一種采樣時鐘同步,指的是接收機和發(fā)射極的采樣時鐘頻率要保持一致,一般在實際系統(tǒng)中,采

37、樣時鐘頻率的誤差約為10-6-10-7數(shù)量級,幾乎可以忽略,而且長時間的采樣定時誤差可以通過符號定時同步來消除。</p><p>  關于OFDM同步算法的研究,前人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不乏許多經(jīng)典的算法。按照同步策略來劃分,大致可分為三類同步算法,下面將逐一介紹。</p><p>  2.2.1.1 基于導頻(pilot tone)的同步算法</p><p> 

38、 在前導序列或數(shù)據(jù)段部分插入導頻,可以實現(xiàn)同步與信道估計。文獻[12]采用了一種包含導頻的前導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比較接收的前導與原始前導的頻譜來估計載波頻偏(CFO)。這種方法在嚴重頻率選擇性衰落的信道環(huán)境下性能不佳,因為導頻插入的位置可能經(jīng)歷深衰落。文獻[13]給出一種性能較為穩(wěn)定的算法,能夠保證至少有兩個導頻信號不受信道衰落的影響。文中根據(jù)最大似然估計算法,推導了CFO與接收導頻信號周期圖的關系,并給出了CFO的一種次優(yōu)估計器,

39、仿真顯示其性能接近Cramer-Rao界。</p><p>  2.2.1.2 基于具有重復結構前導序列的同步算法</p><p>  這一種算法是采用專門設計的具有重復結構的訓練字,雖然需要額外的開銷,但是其獲得的同步性能較上述方法要好,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很多[14,15,16,17,18]。</p><p>  P. Moose 的文章[14]是載波頻偏同步的經(jīng)

40、典之作。在文章中,他假設定時同步已知,推導了載波頻偏的最大似然估計公式。方法的局限之處在于載波頻偏的估計范圍有限,只能達到的子載波間隔。由于子載波間隔為,因此Moose提出可以通過縮短訓練塊的長度來增加頻偏捕獲范圍,比如將訓練塊的長度縮短一半,則頻偏捕獲范圍可以擴大一倍。這種方法提升捕獲范圍能力有限,而且訓練塊的長度不能過短,一方面會導致估計參數(shù)中取平均的符號數(shù)過少,估計性能下降,另一方面,訓練塊也要足夠長,使得CP的長度比信道最大延時

41、長,才足以防止鄰塊干擾。</p><p>  Schmidl和Cox的方法[15](以下簡稱S&C)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只用了較少的開銷,就實現(xiàn)了到達檢測、定時同步與頻偏誤差估計,而且性能還不錯。S&C算法采用兩個訓練塊實現(xiàn)同步,其中第一塊是時域前后半相同,產(chǎn)生方法很簡單,只需頻域偶子載波上調制一個PN序列而奇子載波置零即可,第一塊的作用是完成符號定時同步和小數(shù)部分的載波頻率同步;第二塊產(chǎn)生的

42、方法是在頻域奇偶子載波上分別調制不同的PN序列,主要作用是估計整數(shù)部分的載波頻偏。</p><p>  但是S&C算法并非十全十美。定時同步方面,由于CP的存在,定時標尺達到最大值的點并非只有一點,而是有若干連續(xù)點,形成一個平臺,平臺的寬度約等于CP長度減去CIR的最大延時。文章[16]給出了解決方法,它將訓練塊設計成的形式。這種方法能夠消除S&C中的“平臺”效應,而且使峰值變得更為陡峭。文章[1

43、8]對此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文中指出訓練塊還可以等分成4份、8份、16份,分的越多,尖峰更加銳利,但是同樣計算復雜度也會成倍地增加。</p><p>  對于S&C算法的頻偏估計部分,同樣有可以改進之處。我們可以設想是不是可以只用一個訓練塊就實現(xiàn)S&C的頻偏估計效果呢?一種解決方法由Morelli和Mengali[17]給出。文中采用的訓練塊由個相同的部分組成。此算法的捕獲范圍為。只要頻偏的范

44、圍落在之內即可,那么相比于S&C算法,它可以節(jié)省50%的訓練塊開銷。</p><p>  2.2.1.3 基于盲估計的同步算法</p><p>  利用導頻符號或訓練序列進行同步在通信系統(tǒng)中很常見,但是需要額外的數(shù)據(jù)開銷,不適合一些信道環(huán)境良好而對頻帶利用率有高要求的應用。盲估計同步算法不需要額外的數(shù)據(jù)開銷,而是利用傳輸數(shù)據(jù)本身的特性來估計同步參數(shù),因此具有頻帶傳輸效率高的優(yōu)點,但

45、一般也具有計算復雜度高的缺點。常見的盲估計同步算法有利用循環(huán)前綴(CP)的聯(lián)合估計算法和利用虛擬子載波的同步算法。</p><p>  CP是OFDM系統(tǒng)中固有的數(shù)據(jù)冗余,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冗余部分的相關性來實現(xiàn)頻率與定時同步[19,20]。文獻[20]介紹了一種采用保護間隔進行頻率與定時同步的ML算法,適用定時同步的捕捉與載波頻偏的跟蹤。文獻[21]在[20]的基礎上引入了自適應權重和信噪比加權,從而改善了算法性

46、能?;贑P的同步算法具有簡單、運算量小、無需多余開銷的優(yōu)點,在AWGN信道條件下性能較好,但是其同步性能不理想,在高速移動多徑衰落中不易保證精確的定時同步。</p><p>  由于OFDM子載波之間具有正交性,所以數(shù)據(jù)子載波和虛擬子載波之間是正交的,可以將其類比為信號子空間和噪聲子空間,從而引出基于子空間的同步估方法。子空間方法中常用的算法有MUSIC算法和ESPRIT算法。需要說明的是,利用虛擬子載波不能完

47、成定時估計,因此在利用虛擬子載波做頻偏估計之前首先需要完成定時估計。在文章[22]中,Tureli提出了利用虛擬子載波的OFDM頻偏估計算法,但是缺點是計算復雜度比較高。目前研究計算復雜度低、同步性能好的盲同步算法是今后的努力方向。</p><p>  圖2.1 MIMO-OFDM系統(tǒng)框圖</p><p>  2.2.2 MIMO-OFDM的同步算法研究</p><p

48、>  將MIMO技術和OFDM技術相結合,既能獲得分集增益和提高系統(tǒng)容量,又能增加頻譜利用率和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兩種技術強強聯(lián)合使得MIMO-OFDM成為下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為許多標準所采用,例如WLAN的802.11n、WMAN的802.16e、以及3GPP LTE等。MIMO-OFDM系統(tǒng)框圖如圖2.1所示。</p><p>  在MIMO-OFDM系統(tǒng)中,由于發(fā)射天線的增加,導致發(fā)射信

49、號不但要受到與傳統(tǒng)單天線系統(tǒng)相同的各種干擾的影響,而且還存在天線間的干擾。因此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問題比單天線系統(tǒng)要困難得多,前面OFDM標量層次的推導已不適合,這里信號、噪聲相互關聯(lián)形成矩陣形式,相關的推導過稱更為復雜。這一部分我們著重分析現(xiàn)有文獻中給出幾種相關的同步方法。</p><p>  目前國際上對MIMO-OFDM同步技術的研究也有一段時間了,但遠沒有單天線OFDM研究的成熟,經(jīng)典方法并不多見

50、,而且大多有一些局限性。關于MIMO-OFDM系統(tǒng)及時間、頻率同步的文獻主要有[3、23~27]。</p><p>  文獻[23,24]是Mody等提出的時間和頻率同步算法,此算法的假設是所有發(fā)射天線到達所有接收天線的時間延遲相同、載波頻偏相同。Mody方法中用于同步的訓練序列由重復序列構成,其時間粗同步通過接收信號作延遲相關后取模實現(xiàn),細同步通過將接收信號與本地序列作相關完成;頻率粗同步通過接收信號做延遲相關

51、后取相位實現(xiàn),頻率細同步將接收訓練序列作FFT后與本地時域訓練序列FFT變換后序列作相關求最大值實現(xiàn)。前面假設的時間延遲相同指的是各天線的延時都落在CP之內,這個可以通過將CP設計的足夠長來實現(xiàn);而載波頻偏相同,由于是發(fā)射天線與接收天線分別是集中的,故一般能夠滿足。遺憾的是這樣該算法就只能局限于集中式的MIMO-OFDM系統(tǒng),而無法推廣到分布式MIMO-OFDM系統(tǒng)中。文獻[3]討論了寬帶MIMO-OFDM無線通信系統(tǒng),其中采用的同步方

52、法就是Mody提出的方法。</p><p>  文獻[25,26]是Schenk等提出的MIMO-OFMD同步算法,其假設的前提條件與Mody的方法相同。[25]中不同天線上采用的前導序列是同一時域重復結構的循環(huán)移位序列。文章[26]對[25]中的序列做了改進,其同步序列由多個OFDM符號構成,各個發(fā)射天線上的訓練序列在時域上相互錯開。幀同步通過接收信號延遲相關取模、累加來實現(xiàn);符號同步利用了發(fā)射分集和接收分集,

53、將接收信號與本地訓練序列相關取模來得到;頻率同步利用的是接收信號延遲相關所得結果的相位信息。</p><p>  前面幾篇文章假設的前提條件雖然一般能夠滿足,但是過于苛刻。Yao Yao在文獻[27]中提出一種MIMO系統(tǒng)時間延遲相同、頻率偏移不同的頻率同步算法。該方法中訓練序列有重復的相互正交的序列組成,這樣可以利用正交序列的良好相關特性減小天線間的干擾。其頻率同步通過接收信號與發(fā)射天線放置不同訓練序列與本地作

54、相關,所得結果再延遲相關,利用所得結果相位信息實現(xiàn)對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對之間的頻偏估計。</p><p>  2.2.3 協(xié)同MIMO-OFDM的同步算法研究</p><p>  相比于集中式的MIMO-OFDM系統(tǒng),協(xié)同MIMO-OFDM,或者稱為分布式MIMO-OFDM,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容量、提高覆蓋范圍、改善通信質量等優(yōu)點而引起業(yè)界廣泛關注。但由于通信天線的分布性特點,也帶來了多時

55、延、多頻偏的同步問題,即存在互時延ITD(Inter Transmitter Delay)和互頻偏ITFO(Inter Transmitter Frequency Offset)。目前國內外對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研究還不完善,而且大部分研究的是集中式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對于協(xié)同MIMO-OFDM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下面簡要介紹現(xiàn)有的一些研究成果。</p><p>  2.2.3.1 多時延情況下

56、的定時同步</p><p>  彭小勇等在文獻[28]中提出了一種在各發(fā)射天線的頻域分開放置訓練序列,從而區(qū)分不同發(fā)射天線的時延。但是該算法的問題在于ITD必須小于訓練序列循環(huán)前綴的長度,而且頻偏估計假設不存在ITFO。然后文章[29]提出一種在各發(fā)射天線采用不同等周期同步序列(UPSP),通過在接收端使用不同的相關長度實現(xiàn)各天線時延的檢測。由于采用四段重復結構,會導致相關峰值出現(xiàn)平原效應,定時性能惡化。龐恒麗[

57、33]在[29]的基礎上做了改進,用反相共軛結構代替重復結構,從而改善了性能。張建華等人在文獻[30,31]中提出了利用自相關性良好的等幅零相關碼(CAZAC)構造天線的訓練序列,在接受端采用對稱相關器確定天線的ITD,但問題是在接收端檢測到多個單峰后無法區(qū)分各天線的定時位置。</p><p>  2.2.3.2 多頻偏情況下的頻率同步</p><p>  對于多頻偏估計方面,前面提到的文

58、獻[27]在理想定時同步的假設下進行了多頻偏估計,但是該算法的缺點是在多徑衰落信道下估計性能不是很理想,而且頻偏估計范圍特別小。文獻[32]通過使用不同的Walsh碼或乘以偽隨機加權因子區(qū)分不同的發(fā)射天線,在本地采用互相關或加權自相關完成定時以及載波頻偏估計,但序列的正交性容易受頻偏影響。</p><p>  對于多頻偏補償算法,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而且以國內學者的研究為主。文獻[34]針對存在多個頻偏的分布

59、式STBC-OFDM系統(tǒng)提出一中線性均衡的方法,經(jīng)過簡單修改可以應用于分布式MIMO-OFDM系統(tǒng)中。鄧凱在他的博士論文[35]中討論了基于迫零的頻偏補償方法,提出一種采用兩次頻偏校正的信號檢測方法。杜健在他的碩士論文[36]中提出基于預編碼的分布式MIMO頻偏校正方法。以上幾種方法筆者尚未進行精細的推導和仿真,具體是否適合本研究尚未可知。不過文獻[37]中提到的OFDMA上行鏈路中用到的幾種多頻偏校正算法可以參考,只不過這樣就要采用頻

60、分系統(tǒng),會降低數(shù)據(jù)傳輸?shù)男省?lt;/p><p><b>  參考文獻</b></p><p>  [1]邵婉婷,MIMO-OFDM系統(tǒng)視頻域同步技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p><p>  [2]J.Mietzner,R.Schober,L.Lampe,W.H.Gerstacker,P.A.Hoeher,“Multiple-

61、antenna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urvey”</p><p>  [3]G.L.Stuber, J.R.Barry, S.W.Mclaughlin, Y.(G.)Li, M.A.Ingram,and T.G.Pratt, “Broadband MIMO-OFDM wireless communica

62、tions”</p><p>  [4]協(xié)作通信及網(wǎng)絡,[美]K.J.Ray Liu等 著,任品毅等 譯</p><p>  [5]T.Cover, and A.E.Gamal, “Capacity theorems for the relay channel”</p><p>  [6]J.N.Laneman, and G.W.Wornell, “Distribu

63、ted space-time coded protocols for exploit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p><p>  [7]J.N.Laneman, D.N.C.Tse, and G.W.Wornell,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cient protocols

64、and outage behavior”</p><p>  [8]A.Sendinaris, E.Erkip, and B.Aazhang,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Part I. System description”</p><p>  [9]A.Sendinaris, E.Erkip, and B.Aazhang, “User cooperatio

65、n diversity. Part II. Implementation aspect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p><p>  [10]A.Reznik, S.R.Kulkarni, and S.Verdu, “Degraded Gaussian multirelay channel: capacity and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p>

66、;<p>  [11]A.S.Ibrahim, A.K.Sadek, W.Su, and K.J.R.Liu,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with relay selection: when to cooperative and whom to cooperative ?”</p><p>  [12]H. Nogami and T. Nagashima, “A fre

67、quency and timing period acquisition technique for OFDM systems”</p><p>  [13]J. Lei and T. Ng, “A consistent OFDM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or based on distinctively spaced pilot tones”</p><

68、;p>  [14]P.H.Moose, “A technique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equency offset correction”</p><p>  [15]T. M. Schmidl and D. C. Cox, “Robust frequency an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for OFDM

69、”</p><p>  [16]H. Minn, M. Zeng, and V. K. Bhargava, “On timing offset estimation for OFDM systems”</p><p>  [17]M. Morelli and U. Mengali, “An improved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or for OFDM appli

70、cations”</p><p>  [18]H. Minn, V. K. Bhargava, and K. B. Letaief, “A robust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OFDM systems”</p><p>  [19]J.-J van de Beek, M. Sandel, and P. O. Borjesson,

71、“Low-complex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 OFDM systems”</p><p>  [20]J.-J.van de Beek, M. Sandell, and P. O. Börjesson, “ML estimation of time and frequency offset in OFDM systems”</p><p>  [21

72、]Donghoon Lee and Kyungwhoon Cheun, “Coarse symbol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s for OFDM systems in multipath channels”</p><p>  [22]U.Tureli, H.Lui, and M.Zoltowski, “OFDM bli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

73、ation”</p><p>  [23]A. N. Mody and G. L. Stuber, “Synchronization for MIMO OFDM systems”</p><p>  [24]A. N. Mody and G. L. Stuber, “Receiver implementation for a MIMO OFDM system” </p>&l

74、t;p>  [25]T. C. W. Schenk and A. van Zelst,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MIMO OFDM wireless LAN systems”</p><p>  [26]A. van Zelst and T. C. W. Schenk, “Implementation of a MIMO OFDM -Based Wireless LAN

75、 System”</p><p>  [27]Yao Yao and Tung-Sang Ng, “Correlation-based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in MIMO systems”</p><p>  [28]Xu He, Xiaoyong Peng, Yue Xiao, Shaoqian Li, “A novel time and freque

76、ncy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 for MIMO-OFDM system”</p><p>  [29] Feng Guo, Dong Li, Hongwei Yang, Liyu Cai, “A nove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IMO-OFDM system”</p><p>  [30

77、]Yanyan Zhang, Jianhua Zhang, Feifei Sun, Chong Feng, Ping Zhang, Minghua Xia, “A nove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IMO-OFDM systems in multi-path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p><p>  [31]Ch

78、ong Feng, Jianhua Zhang, Yanyan Zhang, Minghua Xia, “A nove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MIMO OFDM systems”</p><p>  [32]羅丹,鄺玉軍,劉艷,基于正交訓練序列的MIMO-OFDM系統(tǒng)頻率同步方法,重慶郵電大學學報 2007年第5期</p><p>  [33

79、]龐恒麗,LTE標準的MIMO-OFDM系統(tǒng)同步技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p><p>  [34]Z.Li,D.Qu,G.Zhu,“An equalization technique for distributed STBC-OFDM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s”</p><p>  [35]鄧凱,無

80、線通信MIMO中的頻率同步技術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電子科技大學</p><p>  [36]杜健,分布式MIMO系統(tǒng)頻率同步技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電子科技大學</p><p>  [37]M.Morelli, C.C.J.Kuo,and M.O.Pun,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

81、ultiple access(OFDMA):a tutorial review”</p><p><b>  開題報告</b></p><p><b>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b></p><p><b> ?、?背景介紹</b></p><p>  移動無線通信在經(jīng)歷了第一

82、代模擬移動通信、第二代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之后,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目前正緊鑼密鼓地向全社會范圍推廣鋪開。3G的核心技術是CDMA,該系統(tǒng)使用2000MHz左右的頻段,能夠提供高達2Mbps的業(yè)務速率。近幾年來WCDMA、TD-SCDMA、HSAP等各種3G系統(tǒng)及其演進已經(jīng)逐步在全球范圍大規(guī)模部署。然而這些還是遠遠無法滿足用戶對于高速率、高質量的多媒體服務的需求。而且對于更高帶寬高速率的無線傳輸引起的多徑干擾,CDMA技術將無能為力。

83、</p><p>  于是,IEEE 802組織為了實現(xiàn)“寬帶接入移動化”而開始了802.16e標準的制定,采用OFDMA作為空中接口技術,支持10MHz以上的帶寬,能夠提供幾十Mbps的高速數(shù)據(jù)業(yè)務。3GPP組織為對抗WiMAX技術啟動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HSPA+等長期標準演進項目。在3GPP R8規(guī)范中開展了兩項非常重要的演進,即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UMTS)技術的長期演進LT

84、E(Long Term Evolution)和系統(tǒng)架構演進SAE。為了獲得更高的系統(tǒng)性能,LTE將后向兼容性放在一個可以犧牲的位置,轉而采用被廣泛認可的4G關鍵技術—OFDM和MIMO技術。在目前已完成的R8 LTE系統(tǒng)中,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ps和上行86Mbps峰值速率,頻譜效率達到3GPP R6版本的3~5倍[1]。</p><p>  與此同時,2008年上半年,LTE R9提出了

85、IMT-Advanced,像全世界范圍征集候選技術方案,開始了IMT-Advanced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過程,包括上下行MIMO的擴展、協(xié)作的多點傳輸與接收、中繼轉發(fā)通信等主要研究課題。IMT-Advanced目標是實現(xiàn)下行1Gbps和上行500Mbps的高速無線接入,這樣的速度將與部分現(xiàn)有的有線接入技術相媲美。</p><p>  為滿足下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標準(IMT-Advanced)的高傳輸速率和高頻帶寬

86、覆蓋范圍的需求,業(yè)界將OFDM、MIMO和協(xié)同通信等視為未來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關鍵特征之一。協(xié)同MIMO-OFDM技術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許多技術尚處于研究階段,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問題是首要解決的。</p><p> ?、?本研究的意義和目的</p><p>  對于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同步是完成后續(xù)信號處理過程的先決條件,若得不到妥善處理,

87、同步誤差將會引起及其嚴重的性能惡化。首先發(fā)射機和接收機之間的晶振不同以及相對運動引起的多普勒效應,會造成接收信號出現(xiàn)載頻偏移,破壞OFDM子載波之間的正交性,引起載波間干擾(ICI),從而導致解調信號的信噪比下降。其次定時同步誤差將會引起符號間干擾(ISI),同樣會使解調信號的誤碼率上升。有研究分析顯示,當定時和頻率誤差相當大時,系統(tǒng)的協(xié)同分集增益將會消失殆盡。</p><p>  目前關于同步技術的大多數(shù)研究是

88、針對集中式的MIMO-OFDM系統(tǒng)。協(xié)同MIMO-OFDM技術能將MIMO所特有的分集增益引入單天線系統(tǒng),從而提高系統(tǒng)容量和傳輸質量,也增大了系統(tǒng)的覆蓋范圍。但同時協(xié)同也引入的新的同步問題,一方面是多個中繼如何與源節(jié)點對準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多中繼向目標節(jié)點轉發(fā)時所產(chǎn)生的多時延、多頻偏的同步估計和補償問題。因此對協(xié)同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技術的研究非常具有實際意義。</p><p>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和

89、技術路線</p><p><b>  1. 主要研究內容</b></p><p>  在定義協(xié)同通信系統(tǒng)時,我們通常采用的系統(tǒng)模型如圖2.1所示,這是協(xié)同通信的廣義模型。需要相互通信的終端A與B分別與周圍的移動終端組成虛擬天線陣列(VAA),用戶A先將需要發(fā)送的數(shù)據(jù)信息轉發(fā)給VAA1中的其他設備,通過一定的策略協(xié)調,</p><p>  圖2.

90、1 協(xié)同通信的廣義模型</p><p>  圖2.2 協(xié)同通信的簡化模型</p><p>  幾個設備同時將相同信息通過不同路徑轉發(fā),進過一定的路由,最終被VAA2中的設備接收。VAA2所有設備接收到信息后再同步轉發(fā)給用戶B。</p><p>  前面的模型需要較多地考慮中繼路由選擇與轉發(fā)等策略問題,這會增加所研究問題的復雜性,同時不易于突出主要需要研究的同步問題。

91、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是簡化后的系統(tǒng)模型(如圖2.2所示),圖中發(fā)射方和中繼端是單天線的,而接收端可以是單天線或多天線的。</p><p>  簡化模型忽略了多路中繼轉發(fā)的過程,整個信息發(fā)送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發(fā)射-中繼過程,發(fā)射方廣播發(fā)射信息,各個中繼端接收信息后完成定時、頻率和采樣鐘同步,正確解碼信息,并將自己的載波與采樣時鐘對準發(fā)射方,這一部分對于每個中繼端來說最常見的單發(fā)單收OFDM(SISO-OF

92、DM)系統(tǒng)的同步問題;第二部分是中繼-接收過程,中繼端同時將解碼的信息發(fā)送給接收端,接收端接收不同天線發(fā)送信號的疊加信號,完成多時延、多頻偏的同步估計、補償與跟蹤,得到無干擾的數(shù)據(jù),用于下一步信道估計,這一部分是一個分布式的MIMO-OFDM系統(tǒng)的同步問題。</p><p>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要設計分別適用SISO-OFDM系統(tǒng)和分布式MIMO-OFDM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幀格式、前導訓練字,完成載波頻率、相位、符號

93、定時和采樣時鐘同步與跟蹤。</p><p>  圖2.3 SISO-OFDM系統(tǒng)框圖(同步部分)</p><p><b>  2. 技術路線</b></p><p>  2.1 SISO-OFDM部分的同步算法</p><p>  2.1.1 系統(tǒng)描述與信號模型</p><p>  SISO-OF

94、DM系統(tǒng)同步部分框圖如圖2.3所示[2]。假設向量di是發(fā)射端第i個頻域數(shù)據(jù)塊,輸入到N點的逆離散傅里葉變換(IDFT)模塊,然后加上Ng個點的循環(huán)前綴(CP)。IDFT的輸出結果為向量si,附上CP之后,即對于有。則發(fā)射端第i個時域數(shù)據(jù)塊如下:</p><p><b>  (1)</b></p><p>  依次發(fā)送si,就得到最終的發(fā)送信號:</p>

95、<p><b>  (2)</b></p><p>  其中。得到的再經(jīng)過成型濾波g(t)即可用于發(fā)送。假設每個符號間隔為,則一個OFDM符號的長度為。相應的在頻域,子載波間隔為,而整個信號的帶寬約為。設信道沖激響應為h,以為間隔進行采樣。</p><p>  信號通過信道,被接收端接收后,經(jīng)過一系列下變頻及低通濾波,然后輸入到模數(shù)轉換器(A/D),在理想

96、同步的情況下,接收信號如下:</p><p><b>  (3)</b></p><p>  w(k)是信道中疊加上的高斯白噪聲。然后將接收到的r(k)分為NT長的塊,每一塊為一OFDM塊。移除CP,得到最終的時域向量ri再輸入到N點的離散傅里葉變換(DFT)單元。假設CP長度足夠長,長于CIR的最大延時,那么DFT輸出即為:</p><p>

97、<b>  (4)</b></p><p>  其中Wi(n)是疊加在第i塊上的高斯噪聲,而H(n)信道沖激響應的頻域表示。由(4)式可知,我們只需求出H(n),就可以得到最終用于檢測的數(shù)據(jù)值。</p><p>  前面我們描述的系統(tǒng)是假設理想同步的情況下,最終接收到的信號如(3)所述。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首先,多普勒頻移與晶振的不穩(wěn)定性都會導致收發(fā)端存在載波頻率偏差(

98、CFO)fd。其次,剛接受到信號時,接收端并不知道OFDM數(shù)據(jù)塊起始的準確位置,因此可能存在一個定時偏差。由于小數(shù)倍的定時偏差可以通過信道均衡進行補償,所以我們通常只將定時偏差設為采樣周期的整數(shù)倍,令之為。再令為載波頻偏關于子載波間隔的歸一化值,那么可以得到實際接收信號如下:</p><p><b>  (5)</b></p><p>  我們根據(jù)接收到的r(k)來計

99、算與的估計值和,然后利用前者對r(k)做一個角速度為的反相旋轉,以抵消載波頻偏引起的項,而后者可以用來確定DFT窗口的準確位置。這樣同步的主要工作就完成了,小數(shù)部分的定時誤差如前所述可以視作信道相應的一部分,可以在信道估計中補償?shù)?;至于殘余的頻率偏差,會隨著符號累加,經(jīng)過一定長度的OFDM符號之后,累計頻偏可能到達一個載波頻偏的數(shù)量級,這會極大地引起系統(tǒng)性能下降。因此,如圖2.3所示,可以對得到的ri或Ri進行頻偏跟蹤,然后將估計出的殘

100、差反饋到前面做頻率校正,這也稱為頻偏精估計,至此OFDM同步工作大功告成。</p><p>  2.1.2 到達檢測與符號定時同步</p><p>  到達檢測的目的是在突發(fā)性數(shù)據(jù)傳輸過程中,捕獲幀的到達;符號定時同步是進一步估計定時偏差的值,確定DFT窗口的準確位置。根據(jù)信道環(huán)境不同,主要有兩個思路:當信道的加性噪聲干擾嚴重而多徑影響較弱時,我們在時域發(fā)送PN序列作為前導,然后接受時與本

101、地的PN序列做相關,利用相關峰值的位置確定幀的起止位置;而當多徑干擾較嚴重的情況下,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時域發(fā)送重復的訓練段,然后接收端做互相關,同樣也利用峰值的位置來確定。</p><p>  由于我們后面考慮的信道環(huán)境通常多徑干擾嚴重,所以利用第二種思路,采用的方法是由Schmidl和Cox在文章[3]提出的(以下簡稱S&C算法)。</p><p>  S&C算法定時同步

102、如下。發(fā)送端采用的訓練序列是由前后半相同的結構,產(chǎn)生的方法很簡單,只需頻域偶子載波上調制一個PN序列而奇子載波置零即可。經(jīng)過信道后,除了疊加上AWGN噪聲外,前后半只是由于載波頻偏引入一個相位差:</p><p>  前半: (6)</p><p>  后半: (7)</p><p>  我們用一個長為N的滑動窗截取N個點,設

103、第一個點的時域下標為,將前后兩半做互相關并對功率作歸一化,可得:</p><p><b>  (8)</b></p><p>  設定一個門限值λ,當對于連續(xù)若干個θ,有,則認為檢測到數(shù)據(jù)幀的到達,則在后續(xù)尋找的峰值,即:</p><p><b>  (9)</b></p><p>  這種方法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