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碳化硅(SiC)陶瓷具有硬度高、強度高、抗氧化、耐腐蝕等優(yōu)越特性,已成為第四代機械密封材料,但是由于其摩擦系數(shù)較高,致使機械密封摩擦特別是硬對硬摩擦時磨損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通過在密封件表面形成微小的開口氣孔或向密封材料內(nèi)添加自潤滑添加劑,可以降低其摩擦系數(shù),改善其摩擦性能。本文在回顧了碳化硅陶瓷及低摩擦碳化硅陶瓷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以碳化硅(SiC)為基體,分別添加有機高分子聚合物聚氧化乙烯(PEO)、無機化合物氯化鈣(CaCl2)、
2、高潤滑性氟化石墨作為造孔劑和潤滑添加劑,研究了含造孔劑或添加劑SiC陶瓷的成型及燒結(jié)行為,分析了其燒結(jié)性能、力學性能、顯微結(jié)構和摩擦性能,探討了PEO、CaCl2、氟化石墨的低摩擦機理,制備出PEO整體造孔、CaCl2連續(xù)造孔、含氟化石墨的低摩擦SiC陶瓷。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結(jié)論如下:
添加PEO作為造孔劑,利用PEO溶液粘度高,且有絮凝作用,能和SiC形成結(jié)構疏松的交聯(lián)疏松團,PEO經(jīng)燒結(jié)揮發(fā)后便能在陶瓷中形成氣孔,達到整體
3、造孔的目的。摻入15wt%分子量為十萬的PEO后,SiC陶瓷的力學性能雖然有所降低,其抗彎強度從375.55MPa降到了206.99MPa,但仍能滿足機械密封件行業(yè)標準的強度要求(≥150MPa,JB/T6374-2006)。然而,陶瓷的摩擦系數(shù)從0.403降到了0.126,摩擦性能大為改善。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SiC晶粒會逐漸長大,陶瓷的力學性能有所降低,氣孔會縮小甚至閉合,陶瓷的摩擦系數(shù)增大。
添加CaCl2作為造孔劑
4、,在SiC陶瓷表面和基體中會形成微小的CaCl2顆粒,利用CaCl2水溶性特征而在后續(xù)機械拋光、水洗處理中溶出,能在陶瓷表面形成微小的開口氣孔,達到連續(xù)造孔的目的。摻入20wt%含量的CaCl2后,SiC陶瓷的抗彎強度從382.70MPa降到了184.09MPa,摩擦系數(shù)從0.391降到了0.141,在其強度既達到了碳化硅密封件的行業(yè)強度要求的同時,又有效改善了其摩擦性能。升高燒結(jié)溫度,SiC晶粒長大,液相物質(zhì)揮發(fā),會降低陶瓷的力學性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β-α復合碳化硅技術陶瓷的制備工藝與性能研究.pdf
- 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pdf
- 多孔碳化硅蜂窩陶瓷的制備研究.pdf
- 多孔碳化硅蜂窩陶瓷的制備研究
- 氮化硅-碳化硅陶瓷復合材料研究.pdf
- 碳化硅晶體載流子濃度的分析及多孔碳化硅的制備.pdf
- 碳化硅陶瓷球的磨削機理研究.pdf
- 碳化硅晶須微孔陶瓷的制備研究.pdf
- 碳化硅陶瓷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波性能研究.pdf
- 碳化硅泡沫陶瓷-銅雙連續(xù)相復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pdf
- 碳化硅基陶瓷密封材料的制備技術.pdf
- 納米TiN-SiCw增強碳化硅陶瓷的制備.pdf
- 碳化硅增強聚酰亞胺復合薄膜制備及其碳化研究.pdf
- 竹材制備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吸波性能研究.pdf
- 竹炭基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備的研究.pdf
- 超細碳化硅微粉的制備及反應燒結(jié)碳化硅性能的研究.pdf
- 碳化硅及其復相陶瓷高溫摩擦學特性的研究.pdf
- 三維針刺碳-碳化硅摩擦材料的制備及性能.pdf
- 氮化硅及碳化硅陶瓷復合材料高溫壓縮變形行為的研究.pdf
- 碳化硅納米線的制備、性能與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