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通過對黑土區(qū)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水土保持林類型土壤活性有機碳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恢復程度,以及不同水土比、浸提劑種類和浸提溫度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溶解性有機碳含量等的研究,可為科學評價黑土區(qū)植被恢復與水土保持林構建過程中對土壤質量的影響提供參考。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通過不同林齡落葉松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機碳(W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顆粒有機碳(POC)等的測定與分析,研究了黑土區(qū)不同發(fā)育階段落葉松林土壤活
2、性有機碳的變化規(guī)律。0~10cm土層,黑土區(qū)林地土壤WOC、MBC和POC含量的變化范圍分別為0.49~0.61g/kg、32.38~51.90mg/kg、1.78~4.17g/kg,且以顆粒有機碳含量及所占土壤總有機碳的比例最大;不同林齡落葉松林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隨林齡的增大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30a時接近未干擾黑土水平??梢哉J為,落葉松人工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黑土活性有機碳的含量和質量,達到甚至超過未干擾黑土水平。
3、 (2)為進一步驗證浸提條件對黑土表層土壤溶解性有機碳(DOC)浸提量的影響,并篩選出適于比較黑土區(qū)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DOC差異的浸提條件,以典型黑土區(qū)落葉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層土壤為實驗材料,測定了不同水土比、浸提劑種類及溫度條件下4種土地利用類型表層土壤溶解性有機碳浸提量。4種土地利用類型表層土壤溶解性有機碳浸提量均隨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大,呈現(xiàn)顯著的線性關系(R2=0.82~0.98);當水土比為40
4、∶1時4種樣地土壤DOC浸提量差異顯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別為落葉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1倍。浸提劑種類不同對表層土壤DOC測定結果具有一定影響,其中以去離子水提取的土壤DOC較大。在20~70℃范圍內,DOC浸提量隨浸提溫度的升高呈現(xiàn)無明顯規(guī)律性,其中以70℃時4種樣地表層土壤DOC浸提量差異顯著(p<0.05)。可以認為40∶1的水土比、去離子水作浸提劑的浸提條件可以反映黑土區(qū)
5、不同土地利用類型表層土壤DOC之間的差異。
(3)以水曲柳人工林、落葉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臨近的撂荒地的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水溶性有機碳(WOC)、易氧化有機碳(ROC)和顆粒有機碳(POC)3種活性有機碳含量以及土壤可蝕性指標,研究了黑土區(qū)水土保持林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分布特征以及與土壤可蝕性之間的關系。不同樣地之間土壤ROC和POC含量差異較小;WOC以撂荒地含量最高。3種水土保持林土壤ROC和POC含量隨土層垂直下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浮地區(qū)林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及碳儲量估算.pdf
- 黑土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pdf
- 藥鄉(xiāng)小流域林地土壤有機碳和氮磷空間分布特征.pdf
- 典型黑土區(qū)土壤團聚體中氮素的分布特征.pdf
- 吉林玉米帶黑土有機無機復合體組成及有機碳分布特征.pdf
- 濱海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機碳分布特征
- 長江江心(陳橋)洲土壤有機碳組成及其分布特征.pdf
- 黃土丘陵區(qū)梯田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形態(tài)分布特征.pdf
- 開封市城市土壤有機碳和無機碳空間分布特征.pdf
- 東北黑土區(qū)設施農業(yè)土壤中酞酸酯時空分布特征.pdf
- 黃土高原溝壑區(qū)小流域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pdf
- 泉州灣河口濕地紅樹林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pdf
-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機碳的組成及其分布特征.pdf
- 川西山地小流域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特征研究.pdf
- 青藏高原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有機碳、氮分布特征.pdf
- 土壤有機碳密度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探究.pdf
- 達里諾爾有機碳形態(tài)分布特征.pdf
- 東北闊葉林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空間分布特征研究.pdf
- 紫色土性水稻土有機碳分布特征.pdf
- 天津鹽漬化土壤可溶性氮素、有機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